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doc70页).pdf
1/70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目 录 第一节 物流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物流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物流的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物流管理的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运输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运输的含义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运输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运输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选择运输方式的基本要素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六、运输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仓储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储存保管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仓储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仓库决策.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仓库管理的作业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五、仓库与仓库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装卸搬运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装卸搬运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装卸与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四、装卸搬运设备与装卸搬运作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 物流成本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物流成本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物流成本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五、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径.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物流信息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物流信息的含义及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物流系统对信息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信息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物流信息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2/70 第一节 物流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 早期的“物流”译自英文scal istriution(实体分配)“物的流通,简称。简单地说,早期的物流概念就是指商品实体的储存与运输,即商品的空间位移。0 世纪0 年代物流的概念普遍用 Logitics取代D。“Listis”的愿意为“后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在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给养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为维持战争需要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95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 Naioal Conci of Pyscl Dstriutin Mnaemt 改为 Ntional Cuncil of Logtics Mangmen。从而标志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以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物流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因而,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下了不同的定义。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需要的发展,对物流的概念和定义也更加完善。日本学者林周二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包括物料的废弃与还原,联结供给主体与需要主体,克服空间与时间距离,并创造一部分形质效果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德国学者 尤尼曼对物流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研究对系统的物料流(ara flo)及有关的信息流(iforaton flo)所进行的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3/70 192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出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效益的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998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物流的定义中引入了供应链的概念,指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2001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定义的内容又进行了完善,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在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物流的定义已在 2001 年 8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中描述为:“物品从供应地向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各国学者或组织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然而,物流这一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围绕着七个要素来进行表述的。这七个要素是:产品(Produc)、数量(Quantity)、条件(Conition)、地点(lae)、时间(ime)、顾客(Ctmer)和成本(ost)。因而,物流的实质就是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时间和条件下为适当的顾客送到适当的地点,同时保持其适当的成本。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与企业的目标。物流学是管理工程与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了系统工程的科学原理与方法,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了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物流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将给国民经济和企业的生产经营4/70 带来难以预料的经济效益,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从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二、物流的分类 社会经济领域中物流活动无处不在,其基本要素都是共同的。但是,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范围不同,使得各领域物流有自己的特征性,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既然有不同类型的物流,必然产生与之适应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以便能区别认识和研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态不同,社会对物流的需求不同,人们对物流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综合现有的论述,大致可将物流按下列标准分类。、按物流的范围不同来划分 按物流的范围不同将物流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宏观物流是指物流全体,从总体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构成环节来看物流。因此,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其含义包括: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在5/70 一个小地域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针对某一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等等.因而,微观物流研究的领域十分广阔,其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企业经常涉及的物流活动一般都属于微观物流,如: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生活物流等.国际物流是指国与国之间、洲际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它包括多国之间或洲际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企业经济活动范围遍布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随之加快,国际物流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从企业角度看,不仅是已经国际化的跨国企业,即便是一般有实力的企业也在推行国际战略,企业在全世界寻找贸易机会,寻找最理想的市场,寻找最好的生产基地,这就将企业的经济活动领域必然地由地区、由一个国家扩展到国际之间。这样一来,企业的国际物流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企业必须为支持这种国际贸易战略,更新自己的物流观念,扩展物流设施,按国际物流要求对原来的物流系统进行改造。国内物流是指一个国家内发生的物流活动,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局限在一个国家领土、领空、领海内。国内物流就其地理概念而言,较国际物流的范围小,它也可包括一些区域性组织内部的物流。如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按所处地理位置划分可划分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河套地区等;按经济圈可划分为沿海经济贸易区、边境贸易区等。它所制订的各项计划、法规、政策应该是为其自身的整体利益服务的。2、按物流系统性质划分 按物流系统的性质可将物流划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6/70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物流活动,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物流系统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综观性和广泛性。社会物流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流通网络分布是否合理、渠道是否畅通是关键。行业物流是指同一行业,为了本行业的整体利益或同共目标,而形成的行业内部物流网络.为了某一行业的发展,同行内各企业在行业物流大领域中,常常需要相互合作,共同促进行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如日本的机械行业,提出行业物流系统化的具体内容是:各种运输手段的有效利用;建设共同的零部件仓库,实行共同的配送;建立新旧物流设备及零部件共同流通中心;建立物流技术中心,共同培训物流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统一建设机械法规政策,采用统一商品规格、统一托盘规格、统一传票,包装模数(指设施与设备的尺寸基准)化等。行业物流系统化,能使参与的各物流企业都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又为全社会节约人力、物力资源。企业物流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运用生产要素,为各类用户从事各种后勤保障活动,即流通和服务活动,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3、按照物流所起作用不同划分 按照物流的整个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可将物流并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提供原材料、零部件、7/70 燃料或商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这一物流不畅或中断便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而这一物流费用太高,又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因此,供应物流的目标不仅要保证供应,而且还要以最少消耗、最低成本和最大保证度来组织好物品的供应活动。生产物流是指从生产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到成品库发送这一全过程的物流活动。它也是企业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生产物流均衡稳定,可以保证在制品顺畅流转,缩短生产周期,压缩库存,降低生产成本.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时,货物的空间和时间的转移过程。它是将产品或商品所有权转让给用户的物流活动。销售物流的特点是通过包装、配货、送货一系列物流活动实现销售,因而要求企业认真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运输路线等,并采取各种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的特殊物流方式达到目的。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同时也指企业在生产、供应和销售活动中所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残损品等进行回收的活动。在一些企业中,如果回收物品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废弃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如废气、污水、废渣等)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废弃物流虽然没有经济效益,但是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企业对这类废弃物如不及时进行合理的物流处理,便会造成公害并直接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8/70 4、按物流主体方的目的不同来划分 按物流主体方的目的不同可将物流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己将产品或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的物流运作,而不依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第一方物流实际上就是供方物流,或者叫销售物流,是由供应厂商到其各个用户的物流.第二方物流是指用户企业从供应商市场购进各种物资而形成的物流,实际上就是需求方物流,或者说是购进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而言的.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专业物流企业在整合了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第三方物流根据合同条款的规定,而不是根据临时需求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服务.拥有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灵活性.三、物流管理的内容 物流管理内容包罗万象,包括订单处理、需求预测、生产计划、采购、包装、存货控制、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企业和仓库选址、物品回收、零部件及服务保障、废品处理、流通加工、配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等内容。企业类型不同物流管理所包含的活动会有所不同,也可能把上述的一些活动不完全包括在物流部门之下。总的来说,随着对物流的重视,物流9/70 管理所包含的范围也在不断增加.下面简单介绍物流包含的活动及它们与物流管理的关系。1、采购 采购是指企业向供应商获取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把采购归入物流是因为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物品绝大部分是通过采购获得,而运输成本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地理位置(距离)有关,采购的数量和种类与运输成本、储存成本也有关系。在世纪0 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采购归入了物流领域。他们认识到,将采购活动归入物流管理,有利于降低成本、协调物流各环节的活动.2、包装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包装可分为两种:即商品包装和工业包装。商品包装的目的是便于消费者购买,也有利于在消费地点按单位把商品分开销售,并能显示商品特点,吸引购买者的注意和引起他们的喜爱,以扩大商品的销售.工业包装的作用是按单位分开产品,便于运输,并保护在途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包装要求.一般来说,铁路与水运因其货损的可能性大,应特别注意包装的产品保护功能,因而需支出额外的包装费用。在商品运输方式的选择时,物流管理人员要考虑运输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包装费用的变化。3、装卸搬运 任何商品,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当要对它进行包装、入库、运输、储存保管、配送或流通加工时,都需要搬运作业。装卸搬运是物流各环节的结10/70 合部,是连接储运的纽带,它贯穿于物流的全过程。因此,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的作业活动.具体来说,它是对物品进行垂直或水平位移及改变其空间位置或支撑方式的一项作业活动。装卸作业包括装车(船)、卸车(船),堆放拆垛、分拣配货、入库、出库以及连接以上各项动作的短程移送、搬运作业。在物流活动全过程中,装卸搬运活动频繁发生,这是物品损坏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对装卸搬运活动的严格管理.对装卸搬运活动的管理,主要是对装卸搬运的方式和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合理配置与使用,努力做到装卸搬运合理化,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次数等.装卸搬运在传统的作业中绝大部分是人工操作,作业效率低。在现代化物料搬运中,一般是货物通过机械设备作短距离移动,所用机械设备包括:传送机、叉车、货物容器等。、运输 运输是物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使物品发生场所、空间位置移动的物流活动。它的任务是将物品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运输包括厂内运输、城市之间运输、市内运输、国际运输等。一般把厂内运输包含在生产物流范畴里,把厂外的运送称为运输。在市内运输中,由生产厂经由物流企业(如配送中心)为用户提供商品时,生产厂到配送中心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称为运输,而从配送中心到用户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则称为配送。运输的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汽车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运输不改变物品的实物形态,也不增加其数量,但它解决了物品在生产11/70 地点和需要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而带来的供销矛盾,创造出了商品的空间效用,满足了社会需要。因此,运输是物流的中心环节,在某些场合中,甚至把运输作为整个物流的代名词.5、储存 储存是指在社会总生产过程中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的那一部分物品.通过对储存物品的保管、保养,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能保证流通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存储包括两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活动:存货管理与仓储。储存又可分为生产储存和商品储存。前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燃料、工具和设备等,在直接进入生产过程之前或在两道工序之间,所停留的时间。后者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产品从生产领域生产出来之后,到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当这些物品处于储备过程时,就会发生能否保存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问题,这就必须对储存商品进行检验、整理、分类、保管、保养、加工,然后进行集散、转换运输方式等,因此,储存在物流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储存设施(仓库、料棚、储罐等)的配置、构造、用途与合理使用,储存方法和保养技术的选择等,都是物流活动的重要职能。储存与运输具有权衡关系,运输与存货水平及所需仓库数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如果采用相对慢速的运输方式,企业一般需要保持较高的存货水平和较多的仓库数。反之,如果采用快速运输方式就可以减少仓库数与存货水平。因此,存储同样也与许多重要的决策相关(存货管理与仓储),12/70 包括仓库数目、存货量大小、仓库的选址、仓库的大小等等。、流通加工 它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根据用户要求,改变或部分改变商品的形态或包装形式的一种生产性辅助加工活动。流通加工的内容主要包括:装袋、定量化小包装、挂牌子、贴标签、配货、挑选、混装、刷标记、商品检验等。生产厂的外延流通加工,是指成品在流通过程中,根据客户要求对商品进行的加工,例如,平板玻璃根据顾客需要的尺寸规格进行裁割等。从市场营销的观点来看,流通加工可以提高商品附加价值、促进商品差别化,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流通加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克服了生产加工和用户对商品要求之间的差异,更有效地满足用户要求;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使用户对商品所需品质进一步得到保障;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流通费用。、选址 物流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企业、仓库和配送点(或配送中心)选址.它们的位置改变会改变企业和市场、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时间和位置关系。这种改变将影响运输的服务与价格、客户服务、存货要求和其他方面。一般来说,企业的位置不易改变,而配送点与仓库的位置可随市场变化进行调整,运输成本是决定选址的重要因素.、配送 它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节点进行分货、配货、装卸、运送、交货、验收等一系列的物流活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配送的属性:物品配送是流通加工、整理、拣选、分类、配货、配装、末端运输13/70 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配送是按用户的要求进行的,主要包括数量、品种、规格、供货周期、供货时间等。配送在将货物送交收货人后即告完成.配送是由物流节点完成的,物流节点可以是物品配送中心、物资仓库,也可以是商店或其他物资集散地.配送是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后一道工序,它也关系到客户对物流服务的感受以及对商品价值的完整体验.配送离不开运输,人们通常把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围内的运输称之为配送。总之,配送的目的是要做到收发货经济,运输过程更加完善,保持合理库存,为客户提供方便,降低缺货危险,减少订发货费用。9、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信息,它包括能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消息、情报、图像、数据、文件等。物流信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来自物流活动本身,如商品数量、质量、作业管理等相关的物流信息。二是来自与物流相关的商品交易活动和市场,如商品预测、订货、发货和货款支付等相关的商流信息。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呈现出向高速化、系统化发展的趋势.目前的订货、在库管理、所需商品的进货、发货、输送、配货等业务流程已实现了一体化.现有大型零售店、4 小时便利店,为了削减成本、扩大销售,大多已连接了 PO(销售时点信息管理)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从而使物流信息迅速传递。四、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现代物流是指具有现代特征的物流,是与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紧密联系14/70 在一起的,体现了现代企业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物流管理和运作中,广泛采用了代表着当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物流管理和物流活动的现代化程度也会不断提高。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朝着先进水平靠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物流”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内涵。现代物流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系统化 物流不是运输、保管等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彼此的内在联系,在共同的目的下形成的一个系统,构成系统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考虑物流最优化的时候,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物流功能的最佳组合以实现物流整体的最优化目标。局部的最优化并不代表物流系统整体的最优化,树立系统化观念是搞好物流管理,开展现代物流活动的重要基础。2、物流总成本最小化 物流管理追求的是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在成本管理上体现为要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物流总成本最小化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物流要素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关系,现代物流管理在控制物流总成本的时候正是基于这种关系的存在。所谓二律背反(或效益背反)是指一个部门的高成本会因其他部门成本的降低或效益的增加而相抵消的这种相关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系统的观点看,构成物流的各功能之间明显存在着效益背反关系.如减少仓库设置的数量可以节省保管费用,但是会由于加大了运输距离和运输次数而使运输费用增加,从而有可能使物流总费用水平不但没有降低15/70 反而提高了。再比如采用高速运输会增加运输费用,但由此库存量降低,从而节省了库存费用和保管费用,最终导致物流总费用的降低。现代物流建立在物流总成本意识的基础之上,利用物流要素之间存在的二律背反关系,通过物流各个功能活动的相互配合和总体协调以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的目的。3、物流信息化 现代物流可以理解为物资的物理性流通与信息流通的结合,信息在实现物流系统化,实现物流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物流的各个功能要素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对物流活动的控制属于事后控制.而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将各项物流功能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信息的实时把握以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准确地掌握信息,如库存信息、需求信息,可以减少非效率、非增值的物流活动,并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的可靠性。4、物流手段现代化 在现代物流活动中,广泛使用先进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以及流通加工等手段。运输手段的大型化、高速化、专用化、装卸搬运机械的自动化、包装的单元化、仓库的立体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计算机化、电子化、网络化等为开展物流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5、物流服务社会化 在现代物流时代,物流业得到充分发展,企业物流需求通过社会化物流服务满足的比重在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形态已成为现代物流的主流,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6/70 社会化是指社会中的任何组织机构对物流的需求不再单纯地由自己内部完成而是由社会的其他专门的物流组织机构完成(主要是物流企业),物流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转变成为在一定社会分工条件下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社会化进一步分化和发展的结果,不但社会非物流组织机构的物流需求实现了社会化,而且,物流组织机构的物流需求也实现了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从而,实现了更加广泛意义上的物流社会化。6、物流管理专门化 物流专业化本身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企业中,物流管理作为企业一个专业部门独立地存在着并承担专门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增加,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可能从企业中游离出去成为社会化的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另一个方面,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提供着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服务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服务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服务功能或内容的专业化,提供简单的、功能的专一的或单一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是服务对象或行业的专业化,也就是说物流企业面向某个行业或者某种类型的企业开展物流服务。7、物流电子化 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广泛用于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输过程,使得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物流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换传递和处理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保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和对信息的实时处理.17/70、物流快速反应化 在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作业系统和物流网络的支持下,物流适应需求的反应速度加快,物流前置时间缩短。及时配送、快速补充订货以及迅速调整库存结构的能力在加强.9、物流网络化 随着生产和流通空间范围的扩大,为了保证产品高效率的分销和材料供应,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着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将干线运输与支线末端配送结合起来,形成快速灵活的供应通道。1、物流柔性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物流需求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的特点。订货周期变短,时间性增强,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提高。物流柔性化就是要以顾客的物流需求为中心,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及时调整物流作业,同时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11、物流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是指物流作业过程的设备、设施的自动化,包括包装、装卸、分拣、运输、识别等作业过程。例如,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检测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可方便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与追踪,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和监控水平等.1、物流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流管理由手工作业,到半自动化、自18/70 动化,直至智能化,这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智能化是自动化的继续和提升,因此可以说,自动化过程中包含更多的机械化成分,而智能化中包含更多的电子化成分,如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软件等.智能化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不仅能用于作业,而且能用于管理,如库存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等。智能化不仅可以代替人的体力,而且可以代替人的脑力.因此与自动化相比,智能化能更大程度地减少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13、物流标准化 在物流管理发展过程中,从企业物流管理到社会物流管理都在不断制定和采用新的标准。从物流的社会角度来看,物流标准可分为企业物流标准、社会物流标准(物流行业标准、物流国家标准、物流国际标准).从物流技术角度来看,物流标准可分为物流产品标准(物流装备、设备标准)、物流技术标准(条码标准、EDI 即电子数据交换标准)、物流管理标准(1S09000、I0100等)。第二节 运输 在既定的网络设施和信息能力条件下,运输就是从地理上给存货定位的一个物流作业功能领域。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一、运输的含义 运输包括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在现代物流观念未诞生之前,甚至就在今天,仍有不少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在物流学中,运输就是通过运输19/70 手段使货物在物流结点之间流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两个物流结点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进行空间位移。运输不同于搬运,运输是较大范围的活动,而搬运也是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但它是在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二、运输的作用、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它包含着物的时间状态和空间状态的改变。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社会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接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联接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接着城乡,联接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环节就无法联接。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同种“物的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则不同.如在沿海地区很廉价的海产品,在内陆价格很高。由于改变场所而最大发挥使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了产出投入比,这就称之为“场所效用”。通过运输,将“物运到场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就能发挥“物”的潜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来讲,也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4、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20/70 运输要靠大量的动力消耗才能实现.运输承担大跨度空间转移任务,时间长、距离长、消耗也大。消耗的绝对数量大,其节约的潜力也就大。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接近 50的比例,有些产品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费。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输合理化可大大缩短运输吨公里数,从而获得比较大的“利润”。三、运输原理 运输原理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1、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装运规模的增长,使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降低。例如整车的每单位成本低于零担运输。就是说诸如铁路和水路之类的运输能力较大的运输工具,它每单位的费用要低于汽车和飞机等运输能力较小的运输工具。运输规模经济的存在是因为与转移一批货物有关的固定费用可以按整批货物的重量分摊.所以一批货物越重就越能分摊费用.另外,通过规模运输还可享受运价折扣,也可使单位产品的运输成本下降.总之,规模经济使得产品的批量运输显得合理。、距离经济 距离经济的特点是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经济的合理性类似于规模经济,尤其体现在运输装卸费用上的分摊,距离越长,可使固定费用分摊后的值越小,导致每单位距离支付的总费用很小。如 10公里的一次装运成本要低于 500 公里二次装运。21/70 四、选择运输方式的基本要素 由于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输科学化。运输科学化的影响因素很多,一般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有五方面的因素,称之为合理运输的“五要素”:1、运输成本 运费高低在很大程度决定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实际上,运输费用的降低,无论对货主企业来讲还是对物流经营企业来讲,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运费的判断,也是各种科学化实施是否行之有效的最终判断依据之一。、运输环节 每增加一次运输,不但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而且必须要增加运输的附属活动,如装卸、包装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会因此下降.所以,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环节,对科学运输有促进作用。3.运输距离 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或船舶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距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距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缩短运输距离从宏观、微观都会带来好处。4、运输时间 运输是物流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尤其是远程运输,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占绝大部分,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运输时间短,有利于运输工具的加速周转;充分发挥运力的作用,有利于货主资金的周转,有利于运输线路通过能力22/70 的提高,对运输科学化有很大贡献。5运输工具 工具是否合适决定时间的长短,也决定了成本的高低.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按运输工具特点进行装卸运输作业,最大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是运输科学化的重要一环.五、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 随着物流需求的高速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对产品运输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运输管理工作是保证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重要环节。就物流而言,组织运输工作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及时 及时就是要求按照货主规定的时间把商品运往目的地.缩短运输时间的主要手段是实现运输现代化.除选择现代化运输工具外,关键是做好商品在不同运输工具之间的衔接工作.如果衔接不好,就往往会发生有了货而没有运输工具,有了运输工具却又没有货的现象;也容易产生由于短途运输和长途运输没有衔接好,造成运输工具等候商品的现象.这些都将延长商品待运时间,影响商品的及时发运。此外对于委托中转的商品,中转单位必须做到随来随转,及时地把商品转运出去。2.准确 准确就是要防止商品短缺、错放等意外事故,保证把商品准确无误地运达到目的地。商业部门经营的特点是品种繁多、规格不一。一件商品从企业交货一直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不少环节,稍有疏忽就容易发生偏差。23/70 运输中出现短缺会使客户蒙受经济损失。有时运输的商品出现溢余的现象,也应该作为差错要注意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个别部门采取多货不报以溢补缺的办法,这种做法隐藏了事故,使查询的工作难以进行,造成更大的差错必须坚决制止.运输的商品不仅要件数准确,规格也不能搞错。由于同一商品的规格不同,价值也相差巨大,发生了差错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我国幅员辽阔,如果发运商品的目的地发生了偏差,也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3.安全 安全就是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商品的完整和安全,不发生霉烂、残损、丢失、污染、渗漏、爆炸、燃烧等事故,保证人身、物品、设备安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商品都有其使用和利用的价值。如果在运输中使商品失去了使用和利用的价值,那么商品就会成为无用之物。同时因商品的使用和利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和利用价值受到损害,那么商品自身的价值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在商品运输中,丢失和防火是安全的重点。有相当一部分的商品容易发生燃烧,而且还有一部分是易燃危险品,因此必须十分注意防火安全,严禁夹带危险品运输,严格遵守防火制度,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在运输途中,还要防止商品遭到水损,在车站、码头和仓库中存放的商品,都有遭受暴雨、洪水、台风侵袭的可能,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检查,保证商品安全,避免事故。在运输过程中会经常发生损失巨大的产品破损事故.造成破损的原因,一是在装卸时没有做到轻拿轻放,以致把产品摔坏;二是在堆垛时没有做到24/70 重不压轻,却将重货压在轻货上,特别是压在易碎品上面,以致将产品压坏;三是在装卸堆垛时,对液体产品没有按照箭头朝上的标志进行堆放,造成渗漏或外流,从而污染其他产品.4.经济 以物流系统或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低、综合效益最好作为原则来选择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及运输工具,节约人力、物力、财力,降低物流费用,提高总体效益。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权衡运输服务的速度和成本。由于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节省运输费用的支出,是降低运输总成本、减少物流费用的最主要方法。节约运输费用的主要途径则是开展合理运输,即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尽量减少运输环节、缩短运输里程,力求用最少的费用把产品运达到目的地。为降低运输成本,还必须努力提高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的利用率,避免重复与浪费。要加强对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的维修保养,增加使用年限;发挥最大劳动效率,做到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多的经济效益。5、一致性 运输一致性是指在完成某一具体订货时,若干次装运所需时间的变化性,它反映了运输的可靠性。如果运输缺乏一致性,就需要储备安全存货,以防不测.六、运输方式 1、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是主要使用汽车或其他车辆(如人、畜力车)在公路上进行货25/70 物运输的一种方式。它服务的范围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二是水运、铁路运输难以到达地区的长途、大批量货运.公路运输主要优点是:适应性强,可作为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手段;可以直接把货物从发货处送到收货处,实行门对门一条龙服务;适于近距离运输,而且近距离运输费用较低;容易装车、卸车。公路运输的不足之处是:不适宜大批量运输。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 2公里以内;消耗能量多;长距离运输运费相对昂贵;易污染环境,发生事故.2、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使用铁路列车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数量的货运,在没有水运条件地区,几乎所有大批量货物都是依靠铁路,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运输作用的运输形式。铁路运输优点是:速度快;运输不大受自然条件限制、稳定、安全;载运量大;可以按计划运行;中长距离运货运费低廉,运输成本较低;网络遍布全国,可以运往各地;节能,环境污染程度小.主要缺点是灵活性差,只能在固定线路上实现运输,需要以其他运输手段配合和衔接;没有自营的货运专线,不能随意修改车次增加行车,不能采取门对门服务;卸货站设施不完备,货车编组、转轨需要时间,货物滞留时间长;车站固定,不能随处停车,不适宜紧急运输;运费缺乏伸缩性,短距离货运,运费昂贵.3、水运 水运是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它主要承担大数量、长距26/70 离的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形式。在内河及沿海,水运也常作为小型运输工具使用,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的任务。水运有以下四种形式:内河运输。是使用船舶在陆地内的江、河、湖、川等水道进行运输的一种方式,主要使用中、小型船舶。近海运输.是使用船舶通过大陆邻近国家海上航道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形式,视航程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