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打分表终附.pdf
附件 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打分表 操作步骤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的满分为 1000 分;2、根据“打分表中的评价内容”确定各个三级指标的得分,如有不详尽的地方,请参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实施细则”(1)明确企业是否有以下判定与否决条件,如有降级情况按照打分表中的说明进行降级处理;遇到打分表中直接判定为最低级别的情 况,则其他指标不予评价,直接算作最低级别;否决条件及判定条件的汇总情况如下表所示:否决条件与判定条件 否决事项 否决标准 备注 安全管理标准化 未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A 类企业否决 条件 安全事故记录 近 3 年生产厂区发生过较大以上事故或社会影响较大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安全隐患 现场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 1、使用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 C 类企业直接 判定条件 2、未办理使用登记 3、使用报废的特种设备 使用单位存在重大问题 4、使用存在故障、异常情况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 5、使用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6、使用未经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 7、作业人贝无证上冈(2)“设备因素”的打分表是单台设备的得分,一类设备的总体得分采用短板加综合原则,详细准则请参照打分表中机的因素中的操 作步骤;(3)“设备部分”的总体得分为各类设备得分与其权重乘积之和。(具体计算方式参照机的因素的操作步骤)3、将“人、环、管”三个因素各指标的最终得分相加,再加上设备部分的总体得分,得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的整体得分 4、根据得分情况确定企业的等级。(本课题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为 A、B C 三类,A 类企业风险最小、B 类次之、C 类为风险最大的企业,需要重点监管)具体的分类 标准和步骤如下:(1)确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类别认定标准(由于地区差异比较大,具体各类企业的认定标准,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情况对分数进行相应调整)A 类企业认定标准:A 类企业综合考核得分在 900 分以(包含 900 分)上且没有出现直接判定条件中的任一情况。B 类企业认定标准:B 类企业综合考核得分在 700(包含 700 分)分以上 900 分以下。C 类企业认定标准:C 类企业综合考核得分在 700 分以下,或者出现 C 类企业直接判定条件中的条款。(2)分析“人、机、环、管”四个大因素的总体得分,如果某项得分在其得分的 60%以下(人 87 分以下、机 207 分以下、环 42 分以 下、管 264 分以下),则直接调为 C 级。联系人:江书军 电话:15801524338 1、人的因素(145 分)(详细内容请参照实施细则)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内容 得分 人的因素 专业技能 作业人员持 证率-所有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则为 37 分;-存在作业人员不持证上岗的情况,则为 0 分。工作经验 作业人员工 作经验-具备相关岗位 3 年及 3 年以上工作经验,则为(18-26分;-具备相关岗位 1 年以上 3 年以下工作经验,则为(10-18分;-具备相关岗位工作经验 1 年以下的,则为0-10分。安全教育培训 作业人员安 全培训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培训档案完整,全部作业人员按规定每年进行 再培训,按计划开展日常培训教育活动,培训记录完整,则为(35-50分;-制疋培训计划不完整,培训档案不完整,部分作业人员存在未按规疋参加再 培训情况,未能按计划及时开展日常培训教育活动,培训记录不完整,则为(20-35分;-未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档案,作业人员未按规定参加再培训,无培训记录,则为0-20分。工作强度 劳动强度-岗位劳动强度为轻劳动(相当于耗能值为 3558.8 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 为 61%即净劳动时间为 293 分钟(8 小时工作日;则为(8-10分;-岗位劳动强度为中等强度劳动(相当于耗能值为 5560.1 千焦耳/人);劳动 时间率为 67%即净劳动时间为 320 分钟(8 小时工作日);则为(6-8分;-岗位劳动强度为重强度劳动(相当于耗能值为 7310.2 千焦耳/人);劳动时 间率为 73%即净劳动时间为 350 分钟(8 小时工作日);则为(4-6分;-岗位劳动强度为“很重”强度劳动(相当于耗能值为 11304.4 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 77%即净劳动时间为 370 分钟(8 小时工作日);则为0-4分。工作态度“三违”情况-年均“三违”次数在 10 次及以上,则为0-8分;-年均“三违”次数在 5-10 次,则为(8-15分;-年均“三违”次数在 5 次以下,则为(15-22分。3、环境因素(70 分)(详细内容请参照实施细则)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内容 得分 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 自然条件-恶劣,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所处地区地震、泥石流、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级恶劣 气候发生频繁;则为 1 分;-良好,几乎不会发生上述恶劣自然条件;则为 3 分。社会影响-特别重大影响,则为0-3分;-重大影响,则为(3-6分;-较大影响,则为(6-9分;-一般影响,则为(9-11分。内部环境 企业生产(经营)类 别-使用单位以特种设备为主要生产工具,则为 0-3分;-使用单位以特种设备为辅助生产工具,则为(3-6分;-使用单位不以特种设备为生产工具,则为(6-8分 安全文化 建设-好(根据企业规模建立了适应的安全文化制度);则为(20-30分;-中(进行了一定的安全文化建设,但没有达到企业规模的要求);则为(10-20分;-差(没有按照企业规模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则为0-10分。安全管理 信息化建 设 好(根据企业规模进行了适应的安全信息化建设);则为(12-18分;中(进行了一定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没有达到企业规模的要求);则为(6-12分;差(没有按照企业规模进行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则为0-6分。4、管理因素(440 分)(详细内容请参照实施细则,并适当考虑与企业规模的匹配度)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 标 评价内容 得分 管理 因素 组织 机构 健全 程度 安全管理 机构设置-好(根据企业性质及规模设置了适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则为(6-8分;-中(对安全管理机构进行了相应的设置但没有达到企业性质及规模的要求);则为(3-6分;-差(没有按照企业性质及规模进行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则为0-3分。安全牛 产责仕 制-制定了安全生产制度,并有完整的制度性文件;有层层分解落实的安全管理责任书或安全承诺书,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并有效执行;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并有完整的会议记 录;则为(17-25分。-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级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对企业安全生产能够进行有效的考核,安全工作会议基本上 能够及时召开,但会议记录不完整,则为(9-17分。-未能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级管理人员未能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未能及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无会议记录或会议记 录混乱,则为 9分及以下。(出现此类情况,不能进入 A 类企业)安全 管理 制度 及执 行情 况 使用登记 制度及执 行情况-好(根据企业性质及规模制定了适应的使用登记制度并进行了有效执行);则为(5-7分;-中(制定了使用登记制度,但制度的完备性不够或执行有欠缺);则为(3-5分;-差(没有制定使用登记制度,设备未按规定进行登记;则为0-3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作为最低级别进行监管)定期检 验制度 及执行 情况 使用单位制定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并有完整的制度性文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有效的定期检验检测计划,确保检验检测 工作的如期实施;提供齐全的检验资料,并对检验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检验后,对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或存在问题的特种设 备,已经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达到使用要求的,要及时办理有关注册、变更手续;则为(30-45分。未能制定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但根据使用单位自身特点制定定期检验检测计划;提供的检验资料基本齐全,有书面的 定期检验结果报告;对检验存在问题的特种设备基本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则为(15-30分。未能制定完善的定期检验计划,存在超期未检的设备或使用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设备;则为 15 分及以下。(出现此类 情况,直接作为最低级别进行监管)安全检 查制度 及执行 情况 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并有完整的制度性文件;做到专职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普遍 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制定重大节假日安全检查计划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不定期的开展日常安全检 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操作者在工作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倒班生产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安全 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要做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则为(13-19分。未能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但制定有完善的安全检查计划,且基本能够有效实施;制定重大节假日安全检查计划,检查记录基本完整;安全管理人员基本能够做到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能够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贝 U 为(7-13分。未能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和完善的安全检查计划,安全检查工作未能及时开展,且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到及 时处理;则为7 分及以下。日常维护 保养制度 及执行情 况 制定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并形成制度性文件;编制维护保养计划并有效实施;维护保养记录完整并及时填写;则为(30-45分。无日常维护保养制度,但制定完善的维护保养计划;维护保养记录内容不完整、数量不齐全或存在补填现象;为(15-30分。无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和完善的维护保养计划;无维护保养记录;则为 15 分及以下。安全技术 档案管理 制度及执 行情况 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并形成制度性文件;技术档案做到每台一档;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档案的保管检查制度,每年年底全面检查、清理一次,做到帐档一致,并做好完整的记录;安全技术档案完整;则为(3-4分。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未能形成制度性文件;基本上能够做到每台一档;安全技术档案基本完整(内容欠缺在3 项及以下),则为(2-3分。安全技术档案欠缺较多(3 项以上)或无安全技术档案,则为 2 分及以下。安全操作 规程制定 及执行情 况 编制使用单位所涉及到的各类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并且包括紧急情况下的操作;将操作规程放置于操作现场;操作人员 能够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则为(80-104分。编制使用单位所涉及到的各类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但不包括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部分操作规程未放置于现场;操作人员 基本能够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则为(60-80分。使用单位所涉及到的各类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编制不完全;未能将操作规程放置于现场;则为 60 分及以下。特种设备 管理台账 能够做到一设备一台账;台账内容完整,填写正确、及时;则为(3-4分。基本能够做到一设备一台账;台账内容基本完整,填写过程中存在一些冋题;则为(2-3分。无设备管理台账,则为 2 分及以下。安全管理 考核奖惩 制度及执 行情况 制定安全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并形成制度性文件,明确组织、时间、人员、内容范围、方法与技术、过程、报告与分析等要 求;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管理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并形成正式完整的评定报告;根据评定报告结果实施奖惩制度并有完整 记录;则为(4-6分。制定安全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并形成制度性文件;基本上能够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管理实施情况进行评定,但评定 报告内容不齐全,缺少兀素内容或支撑性材料;奖惩制度基本能够执行且记录存不元整;则为(2-4分。没有制定安全管理考核奖惩制度;未能开展实施奖惩计划;则为 2 分及以下。隐患排 查与整 改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方法;制定完善的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方 法和要求等;按照方案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并有完整记录;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对排查出的隐患能 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并实施,消除隐患;在隐患治理完成后及时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则为(50-76分。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制定较为完善的隐患排查方案;依照方案进行隐患排查工作并有较为完整的记录;对隐 患进行分析评估但未登记建档;对排查出的隐患基本能够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并实施,未整改到位的隐患有可行的监控措施;对 隐患治理完成后未能及时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则为(25-50分。预防 与改 进措 施及 执行 情况 未能制定隐患排查方案,现场检查中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则为 25 分及以下。(此类情况作为最高级别的否决条件)应急救 援预案 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按相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针对不冋类型的 特种设备制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应急 设施、装备、工具完好率 100%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定期评审应急预案,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 况的变化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则为(16-23分。未能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基本上能够针对不冋类型的特种设备制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无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 的专兼职救援人员;应急设施、装备、工具基本完好;对应急救援预案未能定期及时做出修订和完善;则为(8-16分。未能针对不冋类型的特种设备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应急设施、装备、工具短缺;则为 8 分及以下。应急演 习 组织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检验应急体系的有效性;对演练效果及时做出评估,根据演练效果,修订、元善应生产安全事故急救援预案;保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记录;则为(14-21分。未能定期及时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对应急演练效果不能及时做出评估并完善、修订救援预案;应急救援演练 记录不完整;则为(7-14分。未能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无应急救援演练记录;则为 7 分及以下。重大 危险 源辨 识与 事故 管理 重大危 险源辨 识及防 范措施 建立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明确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对本单位的特种设 备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资料完整;在全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 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并实施有效监控;则为(28-40分。建立危险源的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完整;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不够准确;重大危险源档案资料不完整;未 能在全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重大危险源安全防范技术和监控措施不完整;则为(14-28分。未建立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对特种设备未能进行危险源评估和辨识;无重大危险源档案资料;则为 14 分及以下。事故管 理 建立事故的管理制度,明确报告、调查、统计与分析、回顾、书面报告样式和表格等内容;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 有关部门报告;及时建立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程序;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 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进行登记管理;事故处理过程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则为(8-13分。建立事故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完整;未能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未能及时有效的建立事故的调查和处 理程序;编制的事故调查报告内容不完整或与事实存在一定偏差;事故登记管理存在遗漏;事故处理过程未能完全坚持“四不 放过”原则;则为(4-8分。未建立事故管理制度;对事故未能进行登记管理;没有编制事故调查报告;则为 4 分及以下。2、机的因素(345 分)(详细内容请参照实施细则)机的因素的得分计算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1)确定机的因素各三级指标权重。课题组经过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设备因素各三级指标权重如下表所示: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重 锅炉 设备类别 0.136 起重机械 设备类别:0.093 使用年限 0.073 使用年限 0.073 安全附件 0.153 安全保护装置 0.509 定期检验结果 0.328 定期检验结果 0.325 设备附近人员数量 0.260 客运索道 设备类别 0.086 财产损失 0.05 使用年限 0.568 压力容器 设备类别 0.081 安全保护装置 0.288 使用年限 0.052 定期检验结果 0.058 安全附件 0.158 大型游乐设施 设备类别 0.101 安全状况等级 0.251 使用年限 P 0.069 设备附近人员数量 0.373 安全保护装置 0.556 财产损失 0.085 定期检验结果 0.274 压力管道 设备类别 0.077 场(厂)内专用机动 车辆 设备类别 0.114 使用年限 0.055 使用年限 0.541 安全附件 0.165 安全保护装置 0.279 安全状况等级 0.267 定期检验结果 0.066 设备附近人员数量 0.353 财产损失 0.083 电梯 设备类别 0.064 使用年限 0.056 使用场所 0.137 安全保护装置 0.438 定期检验结果 0.305(2)计算单台设备得分 单台设备得分计算方式为,各类设备的三级指标的得分与其权重的乘积:例如:一个单位的某台锅炉的三级指标得分情况如下: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得分 锅炉 设备类别 300 使用年限 260 安全附件 345 定期检验结果 345 设备附近人员数量 200 财产损失 300 依据(1)给出的八大类设备三级指标的权重,锅炉三级指标的权重为:(0.136,0.073,0.153,0.328,0.26,0.05)则该台锅炉的得分为:300*0.136+260*0.073+345*0.153+345*0.328+200*0.260+300*0.05=292.7。(3)计算一类设备的得分 一类的得分采用短板加综合原则,即如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一台锅炉的综合得分小于其应得分的 60%则该单位的锅炉整体得分为得 分最低的那台锅炉的得分,如果该单位所有锅炉的得分都大于其应得分的 60%分,则该单位的锅炉得分为所有锅炉得分的算术平均;例如,一个单位有 5 台锅炉,其单台锅炉的得分(根据权重计算结果,设备因素方面的总体得分为 345 分,占满分 1000 分的 34.5%)情况为:(320,330,190,210,340),由于第三台锅炉得分 190345*60%=207 因此该单位锅炉的整体得分采取短板原则,为 190 分;相反,如果某一单位 的 5 台锅炉的得分为(320,330,210,210,340),则该单位的所有锅炉得分都没有达到短板界限,则该单位的锅炉得分为所有锅炉得分的 算术平均,为:(320+330+210+210+340/5=282 分。(4)计算各类设备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中所占权重 1)明确企业的类别,确定权重指数 由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涉及行业的范围广,各个行业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各单位的不同特种设备所占权重也有所区别,为此,我们根据 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分别设置权重对企业的所有特种设备的综合得分进行处理。为此,课题组将机的因素的得分分为四个方面:以客运索 道及大型游乐设施为主要生产设备的单位;以承压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的单位;非承压类生产制造单位和“非承压类非生产制造单位”由于不同单位的使用单位存在的特种设备的种类不同,因此,本课题采用将以上四类单位的权重进行指数化,以解决有的单位没有某一 类特种设备的情况,依据四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权重得出以上四种设备的权重指数如下表所示:以客运索道及大型游乐设施为 主要生产设备的单位 以承压类设备为主要生产 设备的单位 非承压类生产制造单位 非承压类非生产制造单位 锅炉 3 3 17 16 压力容器 1 3 12 9 压力管道 1 3 13 9 电梯 1 1 13 27 起重机械 1 1 20 19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1.5 1 26 19 客运索道 27 大型游乐设施 27 2)计算该单位各类特种设备所占权重 假设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用 i 类特种设备,则第 i 类特种设备的权重W;为;第 i 种特种设备的权重指数为Qj,贝 U:W Q 瓦Qi iT 例如,一个“以承压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的单位”,该单位的特种设备类别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四类,则不同类别 的特种设备的权重为:锅炉权重=锅炉的权重指数 3/四类设备权重之和(3+3+3+1)=3/10=0.3。同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的权重分 别为:(0.3,0.3,0.1)。(5)计算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设备因素的整体得分 一个单位设备因素的整体得分为:各类特种设备的得分与其权重的乘积。例如:在上面例子中,该单位有四类特种设备,假设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的得分分别为:(310,288,340,245),通过步 骤(4)可得,其不同类设备的权重为:(0.3,0.3,0.3,0.1),则该单位设备因素的整体得分为:310*0.3+288*0.3+340*0.3+245*0.1=305.9 机的因素打分表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内容 得分 锅炉 设备类别 A 级锅炉:不限,则为 200 分及以下;B 级锅炉:额定蒸汽压力w 2.5MPa 的蒸汽锅炉,则为(200-250分;C 级锅炉:额定蒸汽压力w 0.8MPa 且额定蒸发量w 1t/h 的蒸汽锅炉和额定出水温度w 120C的热水锅炉,则为(250-300分;D 级锅炉:额定蒸汽压力w 0.1MPa 的蒸汽锅炉和额定出水温度w 120 C且额定热功率w 2.8MW 的热水锅炉,则为(300-345分。使用年限 设备使用年限在 15 年及以上,则为0-200 分;一一设备使用年限在 10-15 年,则为(200-250 分;设备使用年限在 510(含 10 年年,则为(250-300 分;一一设备使用年限在 5 年及以下,则为(300-345 分。安全附件 安全附件安装齐全并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345 分;一一安全附件安装齐全但未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280 分;未安装安全附件,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级别进行监管)定期检验 结果 合格并允许运行: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合格或在现有工况条件下安全使用至下一检验周期,则为 345 分;整改后运行: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整改后合格可以运行,则为 300 分;限制条件运行:设备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在限制条件下安全使用至下一检验周期,则为 220 分;不合格,不允许运行:设备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不合格或停止使用,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 低级别进行监管)设备附近 人员数量 如果人员少于 3 人,则为(300-345 分;一一如果人员不少于 3 人,且少于 10 人,则为(250-300分;如果人员不少于 10 人,且少于 30 人,则为(200-250 分;一一如果人员大于 30 人,则为0-200 分。财产损失 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少于 1 万兀,则为(300-345 分;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1 万兀,且少于 1000 万兀,则为(250-300分;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万元,且少于 5000 万元,则为(200-250 分;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5000 万元,且少于 1 亿元,则为(150-200 分;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1 亿元,则为0-150 分。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内容 得分 压力 容器 设备类别 第I类:低压容器(第H类、第川类规定的低压容器除外)为第一类压力容器;则为(300-345 分。第n类:1、中压容器(第I类、第川类规定的除外);2、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贮存容器;3、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容器;4、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5、搪玻璃压力容器;则为(200-300 分。3 第川类,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川类:1、毒性程度为极高和高度危害介质的中压和 p V 大于等于 0.2MPam 的低压容器;2、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 p V 大于等于 0.5MPa-m5的中压反应容器和 p V 大于等于 10MPa-mi 的中压贮存容器;3、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4、高压容器;则为0-200 分。使用年限 使用年限在 6 年及以上,为 200 分及以下;使用年限在 3-6 年,为(200-300分;使用年限在 3 年及以下,为(300-345分。安全附件 安全附件安装齐全并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345 分;一一安全附件安装齐全但未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280 分;未安装安全附件,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级别进行监管)安全状况 等级 1 级:压力容器出厂技术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在法规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设计条件下 能安全使用,则为 345 分;2 级:新压力容器及在用压力容器:出厂技术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但存在某些不危及安 全且难以纠正的缺陷,出厂时已取得设计单位、用户和用户所在地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在法规规定的定期检验 周期内,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则为 300 分。3 级:出厂技术资料不够齐全,主体材质、强度、结构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于制造时存在的某些不符合法规或标 准的问题或缺陷,根据检验报告未发现由于使用发展或扩大;焊接质量存在超标体积性缺陷,经检验确定不需修复;在使用过程中造 成的腐蚀、磨损、损伤、变形等缺陷,其检验报告确定为能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按法规规定的检验周期内安全使用;对经安全评定 的,其评定报告确定为能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按法规规定的检验周期安全使用;则为 250 分。4 级:出厂技术资料不全;主体材质不符合有关规定,或材质不明,或虽属选用正确,但已有老化倾向;强度经校核尚满足使用 要求;主体结构有较严重的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缺陷,根据检验报告未发现由于使用因素而发展或扩大;焊接质量存在线性缺陷;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腐蚀、磨损、损伤、变形等缺陷,其检验报告确定为不能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按法规规定的检验周期安全使用;对经安全评定的,其评定报告确定为不能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按法规规定的检验周期安全使用。则为 200 分。5 级:缺陷严重,难于或无法修复,无修复价值或修复后仍难以保证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以判废;则为 0 分。(出现此类 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级别进行监管)设备附近 人员数量 如果人员少于 3 人,则为(300-345 分;一一如果人员不少于 3 人,且少于 10 人,则为(250-300分;如果人员不少于 10 人,且少于 30 人,则为(200-250 分;一一如果人员大于 30 人,则为0-200 分。财产损失 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少于 1 万兀,则为(300-345 分;一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1 万兀,且少于 1000 万兀,则为(250-300 分;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万元,且少于 5000 万元,则为(200-250 分;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5000 万元,且少于 1 亿元,则为(150-200 分;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1 亿元,则为0-150 分。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内容 得分 压力 管道 设备类别 长输管道 G1,则为 220 分;一一公用燃气管道 G21,则为 200 分;一一公用热力管道 G22,则为 250 分;工业管道一工艺管道,则为 300 分;一一工业管道一动力管道,则为 280 分;一一工业管道一制冷管道,则为 260 分;使用年限 使用年限在 6 年及以上的,则为 200 分及以下;一一使用年限在 3-6 年的,则为(200-300 分;使用年限在 3 年及以下的,则为(300-345 分。安全附件 安全附件安装齐全并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345 分;一一安全附件安装齐全但未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280 分;未安装安全附件,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级别进行监管)安全状况 等级 1 级:安装资料齐全,设计、制造、安装质量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的压力管道;则为 345 分;2 级:安装资料不全,但设计、制造、安装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的下述压力管道:a:新建、扩建的压力管道: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但难以纠正的缺陷,且取得设计、使用单位同意,经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出具证书,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则 300 分;b:在用压力管道:材质、强度、结构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存在某些不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问题和缺陷,经检验机构检 验,检验结论为3-6 年的检验周期内和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安全使用;则 300 分;3 级:在用压力管道材质与介质不相容,设计、安装、使用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存在严重缺陷;但使用单位采取有效措 施,经检验机构检验,可以在 1-3 年检验周期内和限定的条件下使用的在用压力管道;则为 250 分;4 级:缺陷严重,难以或无法修复,无修复价值或修复后仍难以保证安全使用;检验结论为判废的压力管道;则为 0 分。(出现 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级别进行监管)设备附近 人员数量 如果人员少于 3 人,则为(300-345 分;一一如果人员不少于 3 人,且少于 10 人,则为(250-300分;如果人员不少于 10 人,且少于 30 人,则为(200-250 分;一一如果人员大于 30 人,则为0-200 分。财产损失 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少于 1 万兀,则为(300-345 分;一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1 万兀,且少于 1000 万兀,则为(250-300 分;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万元,且少于 5000 万元,则为(200-250 分;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5000 万元,且少于 1 亿元,则为(150-200 分;如果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1 亿元,则为0-150 分。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内容 得分 电梯 设备类别 乘客电梯,则为 250 分;一一载货电梯,则为 280 分;一一杂物电梯,则为 300 分;一一液压电梯,则为 280 分;自动扶梯,则为 200 分。一一自动人行道,则为 320 分。使用年限 设备使用年限在 15 年及以上,则为0-200 分;一一设备使用年限在 10-15 年,则为(200-250 分;设备使用年限在 510(含 10 年年,则为(250-300 分;一一设备使用年限在 5 年及以下,则为(300-345 分。使用场所 居民住宅,则(300-345分;一一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则(250-300 分;公共人员密集场所,则为(200-250分;一一重点场所,是指经常举行国际和国家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的场所,则为 0-200分。安全保护 装置 安全保护装置安装齐全并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345 分;安全保护装置安装齐全但未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280 分;未安装安全保护装置,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级别进行监管)定期检验 结果 合格并允许运行: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合格或在现有工况条件下安全使用至下一检验周期,则为 345 分;整改后运行: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整改后合格可以运行,则为 300 分;限制条件运行:设备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在限制条件下安全使用至下一检验周期,则为 200 分;不合格,不允许运行:设备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不合格或停止使用,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 级别进行监管)起重 机械 设备类别 塔式起重设备,则为 200 分;一一流动式起重机,则为 220 分;一一施工升降机,则为 240 分;一一桥式起重机,则为 250 分;梁式起重机,则为 280 分。一一门式起重机,则为 240 分。一一起重葫芦,则为 290 分;一一机械式停车设备,则为 300 分。使用年限 设备使用年限在 15 年及以上,则为0-200 分;一一设备使用年限在 10-15 年,则为(200-250 分;设备使用年限在 510(含 10 年年,则为(250-300 分;一一设备使用年限在 5 年及以下,则为(300-345 分。安全保护 装置 安全保护装置安装齐全并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345 分;安全保护装置安装齐全但未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280 分;未安装安全保护装置,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级别进行监管)定期检验 结果 合格并允许运行: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合格或在现有工况条件下安全使用至下一检验周期,则为 345 分;整改后运行: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整改后合格可以运行,则为 300 分;限制条件运行:设备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在限制条件下安全使用至下一检验周期,则为 200 分;不合格,不允许运行:设备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不合格或停止使用,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 级别进行监管)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内容 得分 客运 索道 设备类别 客运架空索道,则为 200 分;一一客运缆车,则为 250 分;一一运拖牵索道,则为 300 分;使用年限 设备使用年限在 15 年及以上,则为0-200 分;一一设备使用年限在 10-15 年,则为(200-250 分;设备使用年限在 510(含 10 年年,则为(250-300 分;一一设备使用年限在 5 年及以下,则为(300-345 分。安全保护 装置 安全保护装置安装齐全并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345 分;安全保护装置安装齐全但未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280 分;未安装安全保护装置,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级别进行监管)定期检验 结果 合格并允许运行: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合格或在现有工况条件下安全使用至下一检验周期,则为 345 分;整改后运行: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整改后合格可以运行,则为 300 分;限制条件运行:设备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在限制条件下安全使用至下一检验周期,则为 200 分;不合格,不允许运行:设备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不合格或停止使用,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 级别进行监管)大型 游乐 设施 设备类别 滑行车类,则为 160 分;观缆车类,则为 180 分;陀螺类,则为 200 分;飞行塔类,则为 180 分;自控飞机类,则为 220 分;一一转马类,则为 250 分;一一水上游乐设施,则为 240;架空游览类,则为 220 分;无动力类,则为 280 分;碰碰车类,则为 280 分;电池车类,则为 300 分;小火车类,则为 300 分;赛车类,则为 260 分;一一无动力游乐设施,则为 320 分。使用年限 设备使用年限在 15 年及以上,则为0-200 分;一一设备使用年限在 10-15 年,则为(200-250 分;设备使用年限在 5 10(含 10 年年,则为(250-300 分;一一设备使用年限在 5 年及以下,则为(300-345 分。安全保护 装置 安全保护装置安装齐全并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345 分;安全保护装置安装齐全但未按规定进行校验,则为 280 分;一 一未安装安全保护装置,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级别进行监管)定期检验 结果 一 一合格并允许运行: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合格或在现有工况条件下安全使用至下一检验周期,则为 345 分;一 一整改后运行: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整改后合格可以运行,则为 300 分;一 一限制条件运行:设备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在限制条件下安全使用至下一检验周期,则为 200 分;一 一不合格,不允许运行:设备按期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为不合格或停止使用,则为 0 分。(出现此类情况,直接判定为最低 级别进行监管)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内容 得分 场(厂)内 专用 机动 车辆 设备类别 铲车,则为 250 分。一一叉车,则为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