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习题.pdf

    • 资源ID:73656162       资源大小:918.78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习题.pdf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3、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5、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6、什么是分子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选择题 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 A 舌下片给药 B 口服胶囊 C 栓剂 D 静脉注射 E 透皮吸收给药 正确答案:ACDE 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 A 空腹与饱腹 B 药物因素 C 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D 药物的多晶体 E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 正确答案:ABC 3、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 A 不消耗能量 B 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 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E 有饱和状态 正确答案:AC 4、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A 有部位特异性 B 需要载体 C 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 逆浓度梯度转运 E 无部位特异性 正确答案:A 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 A 小肠 B 盲肠 C 结肠 D 直肠 正确答案:A 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 A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 粒子大小 C 多晶型 D 解离常数 E 胃排空速率 正确答案:E 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 A 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B 胃肠道蠕动 C 循环系统 D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 胃排空速率 正确答案:D 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 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 正确答案:A 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 A 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 胃大部切除 C 为内容物粘度降低 D 阿斯匹林 E 普奈落尔 正确答案:D 1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型药物 A 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 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C 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 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二、名词解释 1、吸收 2、肠肝循环 3、主动转运 4、异化扩散 5、膜孔转运 6、肝首过效应 7、口服定位给药系统 8、被动转运 9、多晶型 10、pH-分配假说 三、问答题 1、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2、比较药物被动扩散与促进扩散的异同。3、分析弱酸、弱碱性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情况。4、何为型药物,利用生物药剂学所学的知识如何提高该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5、简述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6、简述生物药剂学中讨论的生理因素对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第三章 非口服给药的吸收 一、填空题:1、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脂溶性)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很大)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2、体外评价药物经皮吸收速率可采用(单室)或(双室)扩散池。3、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其空气动力学粒径应介于(0.5-0.7 微米)。4、蛋白多肽药物经黏膜吸收是今年研究的热点,主要非口服与注射途径包括(经鼻腔)、(经肺部)、(经直肠)等。二、不定项选择题:1、药物在肺部沉积的机制主要有BCD A.雾化吸入 B.惯性碰撞 C.沉降 D.扩散 2、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C A.皮下注射容量较小,仅为 0.10.2 毫升,一般用于过敏试验 B.不同部位肌肉注射吸收速率顺序为: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C.混选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吸收时间较长 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 3、药物在经皮吸收过程中可能会在皮肤中积蓄,积蓄的主要部位是 A 真皮 B 皮下组织 C 角质层 D 附属器 4、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 AB A.增加滴眼液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 B.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流失 C.弱碱性药物调节制剂pH 至 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 三、问答题:1、试述经皮给药剂型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2、试述药物经肌肉注射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3、粒子在肺部沉积的机制是什么?简述影响药物经肺部吸收的因素。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 练习题 (一)是非题 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2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3.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4.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5.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6.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8.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9.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10.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二)选择题 1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无竞争性 C.无饱和性 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 pH E 结合型可自由扩散 2.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 A.人体总体积 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 C.游离药物量与血浓之比 D.体内药量与血浓之比 E.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 3.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4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A.不能透过血管壁 B.不能由肾小球滤过 C.不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5.以下错误的是:A.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B.蛋白结合可减少首过作用。C.都对 D.都不对 6.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A.W/O/W 型W/O 型O/W 型 B.W/O 型W/O/W 型O/W 型 C.O/W 型W/O/W 型W/O 型 D.W/O 型O/W 型W/O/W 型 7.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内吞 B.胞饮、吸附、融合、内吞 C.膜间作用、胞饮、内吞 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 8.具有在各组织内均匀分布特征的药物 A.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高。B.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几乎相等。C.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D.组织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存在动态平衡 9.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蛋白结合存在动态平衡,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10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 A.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B.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D.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低,越易向脑内转运。(三)填空题 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 循环系统 运送至 各脏器组织 的过程。2某些药物连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 慢,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 蓄积。3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白蛋白、1-酸性糖蛋白 和 脂蛋白。4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和药物的 分子量 有关。分子量在 5000 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5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 脂溶性 性,另外药物与 蛋白的结合率 也能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6粒径小于 7 m 的微粒,大部分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被 肝和脾中的单核巨噬细胞 摄取,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7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 亲水性、增加微粒的 柔韧性 及其 空间位阻,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循环中的半衰期。8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 贮库 作用,可能延长 作用时间。9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外,还与 动物种差、性别差异 和 生理和病理状态差异 等因素有关:10.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 药量 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 总容积。第五章 药物代谢 (一)是非题 1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称单加氧酶。该酶系催化的氧化反应特异性不强,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2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是在胃肠道和血浆中,此外代谢反应也可肝脏、肺、皮肤、肾、鼻粘膜、脑和其它组织进行。3 药物通过肝转运至体循环的过程中,部分药物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4.对于肝提取率高的药物,肝血流量是主要影响因素,首过效应不明显。5肝提取率低的药物,基本不受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首过效应明显。6.肝提取率中等的药物,肝血流量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对其均有影响。7.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结合三种,通常是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8.结合反应一般被认为是药物在体内的灭活过程,故又称之为“解毒反应”。9.有的药物是自身的酶诱导剂,对肝微粒体中酶产生诱导作用,从而使其它药物代谢加快,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降低。10左旋多巴与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合用,可增加血浆中左旋多巴浓度,同时增加脑内的左旋多巴浓度,并降低多巴胺浓度,使作用加强。(二)选择题 1某些药物直肠给药优于口服给药,其理由主要是 A 避免了溶出过程 B.口服药物不吸收 C.在进入体循环前已被直肠吸收的药物有一部分不通过门肝系统 D.惰性粘合剂、稀释剂等辅料干扰吸收 E 直肠给药剂型中基质有利于药物的释放 2药物代谢一般产生 A 酸性增强的化合物 B.油/水分配系数较高的化合物 C.极性增强的化合物 D.水溶性减弱的化合物 E 碱性增强的化合物 3.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主要决定 A.起效的快慢 B.作用持续时间 C.最大效应 D.后遗效应的大小 E.不良反应的大小 4.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 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 B.微粒体酶的诱发 C.药物吸收很完全 D.酶系统发育不全 E.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 5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剂量,因为 A.胃肠道吸收差 B.在肠中水解 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首过效应明显 E.肠道细菌分解 6.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 A.舌下片给药 B.口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皮吸收给药 7.某前体药物和酶诱导剂同时使用时,可导致:A.药理作用加快、加强或毒性降低 B.药理作用加快、加强或毒性增强 C.药理作用延缓减弱或毒性降低 C.药理作用延缓、减弱或毒性增强 E.药理作用加快、减弱或毒性降低 8药物代谢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主要有:A.氧化、还原、分解、结合 B.氧化、还原、水解、脱羧 C.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D.氧化、乙酰化、分解、结合 E.还原、水解、结合、甲基化 9.结合反应可以有以下形式 A.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 B.硫酸结合、磺酸结合、甲基结合 C.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乙酰化 D.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色氨酸结合 E.葡萄糖醛酸结合、甘氨酸结合、乙酰化 10口服不同剂型的水杨酰胺1g 后,其尿中硫酸结合物排泄量为 A.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 B.颗粒剂混悬剂溶液剂 C.溶液剂颗粒剂混悬剂 D.混悬剂溶液剂颗粒剂 E.颗粒剂溶液剂b,当 t 充分大时,Ae-at0,则 C=A e-t+B e-bt 可以简化为:C=B e-bt;两边取对数,得:。因此,lgC-t 曲线的尾端直线段的斜率为,从斜率可求出 b 值,截距为 lgB,可求出 B。求曲线前相的残数浓度。根据该直线方程,可以将此直线外推求出曲线前相(分布相)各对应时间点的外推浓度值 C,以对应时间点的实测浓度 C 减去外推浓度值 C,即得残数浓度 Cr,Cr=C-C=A e-t。根据残数浓度求 A 和 a。对残数浓度取对数,并对时间做图又得到一直线,根据该残数直线的斜率和截距(lgA)即可求出 a 和 A。3.隔室数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速度;采样点及采样周期的时间安排;血药浓度测定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模型的判别:采用以下判据综合判断。一般先以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作初步判断,如静脉注射给药后,lgC-t 图形为一直线,则可能是单室模型;如不呈直线,则可能属于多室模型。选择残差平方和SUM 与权重残差平方和 Re 最小的模型。选择拟合度(r2)较大的模型。选择 AIC 判据较小的模型。F 检验,若 F 计算值大于 F 界值,则说明模型 2 优于模型 1。4.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分为三个时相:吸收相,给药后药物浓度持续上升,达到峰值浓度,在这一阶段,药物吸收为主要过程;分布相,吸收至一定程度后,以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的分布为主要过程,药物浓度下降较快;消除相,吸收过程基本完成,中央室与周边室的分布趋于平衡,体内过程以消除为主,药物浓度逐渐地衰减。六、计算题 1.解:(1)已知该药物符合二室模型,A=4.6 mg/L,B=0.6 mg/L,a=1.2 h-1,b=0.05 h-1,因此 (h-1)=0.33(h-1)=1.2+0.05-0.18-0.33=0.74(h-1)(2)当 t=5 时,C=4.6 e-t+0.6 e-bt=0.011+0.467=0.478(mg/L)2.解: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处理,求算外推浓度和残数浓度如下:t(h)0.25 0.5 1.0 1.5 2.0 4.0 8.0 12.0 16.0 C(mg/L)43 32 20 14 11 6.5 2.8 1.2 0.52 lgC 0.447 0.079-0.284 C(mg/L)14.27 13.53 12.18 10.97 9.87 6.48 Cr(mg/L)28.73 18.47 7.82 3.03 1.13 0.02 (1)求 a,b,A,B。利用 8h16 h 血药浓度数据,以血药浓度对数对时间回归得末端直线方程为:lgC=1.177-0.091t,根据斜率可求得 b=0.091 2.303=0.210(h-1),根据截距可求得 B=15.03(mg/L)。求曲线前相外推浓度C。将 0.25h4.0 h 各时间点代入上述直线方程,求得外推浓度 C如表中所示。求残数浓度 Cr。将 0.25h4.0 h各时间点的 C 减去相应的外推浓度 C,即得残数浓度 Cr。利用 0.25h2.0 h 残数血药浓度数据,以残数血药浓度对数对时间回归得残数直线方程为:lgCr=1.671-0.800t,根据斜率可求得 a=0.800 2.303=1.842(h-1),根据截距可求得 A=46.88(mg/L)。(2)求 k12,k21,k10,VC。(h-1)(h-1)=1.842+0.209-0.605-0.636=0.810(h-1)第十章多剂量给药 一、名词解释 1、稳态血药浓度 2、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3、坪幅 4、达坪分数 5、蓄积系数 6、波动度 二、单选题 1、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 A 单室模型 B 双室模型 C 静脉注射给药 D 等剂量,等间隔 E 血管内给药 2、以下关于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稳态后,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值 B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C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数值上更接近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D 增加给药频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差值减少 E 半衰期越长,稳态血药浓度越小 三、多选题 1、以下关于重复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累计总是发生的 B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 C 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注维持剂量 D 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 E 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 2、应用叠加法原理预测重复给药的前提是 A 一次给药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动力学参数 B 给药时间和剂量相同 C 每次剂量的动力学性质各自独立 D 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性质 E 每个给药间隔内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可以不同 3、下列哪些参数可用于评价缓控释制剂的质量 A 血药波动程度 B 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吸收半衰期 C 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末端消除半衰期 DAUC E 给药剂量 四、问答题 1、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各有何特点?为什么?2、稳态血药浓度、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中有何意义?3、什么是达坪分数?静脉注射给药达坪分数与血管外给药达坪分数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4、什么是蓄积系数?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蓄积系数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5、叠加法预测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的原理何特点是什么?6、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7、描述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参数有哪些?在评价缓控释制剂研究中有何意义?8、什么是负荷剂量?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求算有何不同?9、已知氨苄青霉素胶囊剂 F 为 0.5,吸收半衰期为 0.25h,消除半衰期为 1.2h,V为 10L,若每隔 6h口服给药 500mg,试求多剂量给药从开始给药治疗 38h的血药浓度?(Cn=10.269g/mL)10 已知某药物t1/2 为 10h,V 为 0.5L/kg,临床安全有效治疗浓度为 10mg/L 20mg/L,某患者体重为 60kg,先静脉注射给药使血药浓度达到10 mg/L,再静脉滴注 2h,使血药浓度升至 20 mg/L,求静脉注射给药剂量X0=?静脉滴注速度k0=?每次静脉滴注 2h,要想使血药浓度维持在 10mg/L 20mg/L之间,静脉滴注间隔时间=?(x0=300mg;k0=181.4 mg/h;=12h)第十一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一、问答题 1.何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与线性药物动力学有何区别?2.写出非线性消除过程 Michaelis-Menten 方程,说明非线性消除速度随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Vm、Km的意义。3.药物吸收、分布及消除中哪些过程应考虑“容量限制”、“可饱和”或“剂量依从性”因素?4.试分析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半衰期、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总体清除率及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的关系。二、计算题 1.某药物按非线性动力学消除,已知Km 为 50 mg/L,Vm 为 20 mg/(Lh),表观分布容积V为 20 L/kg。(1)若静脉注射给药 10 mg/kg,试分析这种情况下该药物的消除动力学特征如何?(2)上述情况下,消除掉50%的药物,需要多长时间(即消除半衰期)?(3)如果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100 mg/kg,则该药物的消除动力学特征又如何?2.某药物消除的Vm 为 10 mol/(Lh),当该药浓度的 4 mol/L 时,消除速度为 5 mol/(Lh)。试问该药的Km 为多少?当血药浓度降为 1 mol/L 时药物的消除速度为多大?习题答案:一、问答题 1.有些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体内消除过程,并不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一些药物动力学参数随剂量不同而改变,这种药物动力学特征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nonlinear pharmacokinetics)。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特征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成正比。在线性药物动力学中,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消除速度常数及清除率与剂量无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关系,当剂量改变时,其相应的时间点上的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的改变等。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则表现为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不成正比,药物动力学参数如生物半衰期、清除率等表现为剂量依赖性。2.Michaelis-Menten方程:,该式中,为药物在t时间的下降速率,表示消除速率的大小;为药物在体内消除过程中理论上的最大消除速率;为 Michaelis 常数,简称米-曼常数,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为的一半时的血药浓度,即当时,。非线性消除速度随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1)当CKm时,这种情况下,消除过程达到饱和,消除速度接近一恒定值,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无关。(3)当血药浓度介于两种极端情况之间时,消除为混合的非线性过程。3.一些药物表现为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主要是由于药物吸收、分布及消除中涉及容量限制的可饱和体内过程,具体有:主动吸收过程;可饱和的肠代谢过程;可饱和的肝首过代谢;可饱和的胃肠道分解;可饱和的血浆蛋白结合;可饱和的组织结合;可饱和的出入组织转运;肾小管的主动分泌和主动重吸收;胆汁分泌;肠肝循环;酶诱导;可饱和的肝代谢过程等。4.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生物半衰期为,半衰期随血药浓度或给药剂量的不同而变化。当 CKm,即血药浓度较高时,表明生物半衰期随血药浓度或剂量的增加而延长。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表明 AUC 与剂量不成正比关系。当X0/(2V)Km,即剂量较大时,则,表明 AUC 与剂量的平方成正比,此时,剂量的少量增加,会引起 AUC 较大的增加。总体清除率,可以看出总体消除率随血药浓度的增高而变慢。当C Km,即血药浓度较高时,总体清除率与血药浓度与反比,血药浓度增大一倍,而总体清除率减少至原来的一半。稳态血药浓度,当增加剂量时,稳态血药浓度的升高幅度高于正比例的增加程度。二、计算题 1.解:已知该药物按非线性动力学消除,Km=50 mg/L,Vm=20 mg/(Lh),表观分布容积V=20 L/kg。(1)静脉注射给药 10 mg/kg,则C0=X0/V=10/20=0.5 mg/L,此时CoKm,因此,消除速度,相当于线性一级动力学消除过程,消除速度常数k=Vm/Km=20/50=0.4 h-1 (2)上述情况下,消除掉 50%的药物所需的时间即消除半衰期为t1/2=0.693/k=0.693/0.4=1.73 h。(3)当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 100 mg/kg 时,C0=X0/V=100/20=5(mg/L),则该药物的消除动力学为非线性特征,符合 Michaelis-Menten 方程,消除速度为。2.解:已知该药物的Vm=10 mol/(Lh),当C=4 mol/L 时,消除速度为 5 mol/(Lh)。(1)根据 Michaelis-Menten 方程有,解此式,得Km=4 mol/L。(2)当血药浓度降为 1 mol/L 时,药物的消除速度 mol/(Lh)。第十三章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治疗药物监测 1何谓药物治疗指数?2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是什么?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3已知某药物 为 40g/mL,F 为 0.375,CL 为 87.5mL/h,为 6h,求给药剂量 x0=?(56mg)4已知某药物 t1/2 为 7h,V 为 1.8L/kg,患者体重为 70kg,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 300mg,要使 5.30g/mL,2.9g/mL,求给药周期=?(6h)5 已知某药物 ka 为 1.0h-1,k 为 0.1h-1,V 为 10L,为 2.2g/mL,F 为 0.8,为 8h。求 x0=?(30.3mg)6已知某药物 ka 为 0.8h-1,k 为 0.07h-1,若每天口服给药 4 次,求服药 1 天或 2 天时,达坪分数是多少?(79.58%;96.19%)7已知某药物 ka 为 0.7h-1,k 为 0.08h-1,若每天口服给药 3 次,每次剂量为 0.25g,求蓄积系数与负荷剂量?(2.213;0.53g)8已知杜布霉素 t1/2 为 2.15h,V 为 17.6L,临床治疗烧伤病人在 0.5h 静脉滴注 80mg,欲使 维持在 8g/mL,为 1.4g/mL 求最佳给药周期与最佳滴注速度?(6h,260mg/h)9已知某抗生素 t1/2 为 3.7h,为 3mg/L,V 为 1.8L/kg,若患者体重为 60kg,每 8h 静脉注射给药 1 次,求维持剂量?负荷剂量?=?=?(162.6mg,209.4mg,13.4mg/L,6.96mg/L)第十三章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治疗药物监测 名词解释 1、负荷剂量 2、药物治疗指数 3、抗菌药后效应 4、治疗药物监测 单选题 1、对于肾功能衰退患者,用药时主要考虑 A 药物经肾脏的转运 B 药物在肝脏的代谢 C 药物在胃肠的吸收 D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E 个体差异 2、新生儿的药物半衰期延长是因为 A 酶系统发育不完全 B 蛋白结合率较高 C 微粒体酶的诱导作用 D 药物吸收完全 E 通常药物以静脉注射给药 3、药物的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 A 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B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C 药物排泄的速率 D 药物在靶器官的浓度 E 以上都对 4、当可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酶抑制剂合用时比单独应用的效应 A 无效 B 减弱 C 不变 D 增强 E 相反 5、应用双香豆素治疗血栓时合用苯巴比妥,使凝血酶原时间比未加苯巴比妥时缩短,这是因为 A 苯巴比妥抑制凝血酶 B 患者对双香豆素产生了耐药性 C 苯巴比妥对抗双香豆素的作用 D 苯巴比妥抗血小板聚集 E 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加速 多选题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 有利于药物进一步吸收 B 有利于药物从肾脏排泄 C 加快药物发生作用 D 血浆蛋白量低者容易发生药物中毒 E 两种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易发生竞争置换现象 2、在 TDM 对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调查时,需要考虑 A 清楚速率常数 B 血药浓度 C 最小有效浓度 D 最小中毒浓度 E 肝肾功能 3、研究 TDM 的临床意义有 A 监督临床用药 B 确定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 C 研究治疗无效的原因 D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 E 研究合并用药的影响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研究与应用 一、问答题 1、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2、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3、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4、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取样时间点如何确定?结束时间点确定有哪些要求?5、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生物样品测定方法有哪些评价指标?6、什么是生物等效性?什么是生物利用度?7、生物利用度评价的常用药动学参数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8、生物利用度试验设计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9、进行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时,Cmax 与 AUC 在统计分析前为什么要进行对数转换?10、某药的静脉注射剂、口服溶液剂与片剂,经生物利用度研究,某受试者用三种制剂后得到的血药浓度数据如下表。请计算该受试者口服溶液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和口服片剂与溶液剂比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静脉注射剂、口服溶液剂与片剂的给药剂量为2mg.kg-1、10mg.kg-1 和 10mg.kg-1。表 受试者分别用静脉注射剂、口服溶液剂与片剂后测定的血药浓度(g/ml)时间(h)静脉注射剂 溶液剂 片剂 0.5 5.94 23.4 13.2 1.0 5.30 26.6 18.0 1.5 4.72 25.2 19.0 2.0 4.21 22.8 18.3 3.0 3.34 18.2 15.4 4.0 2.66 14.5 12.5 6.0 1.68 9.14 7.92 8.0 1.06 5.77 5.00 10.0 0.67 3.64 3.16 12.0 0.42 2.30 1.99 11、18 名受试者交叉服用 60mg 某药的片剂与胶囊剂后,获得的 AUC 列于下表。请以 AUC 为指标进行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NO.给药周 期顺序 AUC0 (g/ml)h T R 1 T/R 21.03 20.92 2 T/R 18.14 17.43 3 T/R 27.23 28.21 4 T/R 26.46 27.73 5 T/R 16.93 18.50 6 T/R 32.32 37.74 7 T/R 22.47 25.81 8 T/R 9.27 8.40 9 T/R 31.54 32.20 10 R/T 19.23 20.19 11 R/T 18.27 17.91 12 R/T 21.37 19.21 13 R/T 12.47 10.45 14 R/T 18.51 15.67 15 R/T 12.44 10.86 16 R/T 16.97 16.31 17 R/T 27.05 26.02 18 R/T 14.87 17.99 Mean 20.37 20.64 SD 6.50 7.72 12、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 10L,半衰期是 3.5h,该药物治疗所需浓度为 20g/ml,请设计一日两次给药的控释制剂的药物释放速率,若不需负荷剂量,该制剂的规格是多少?13、缓、控释制剂是否都需要负荷剂量?为什么?14、释放度与溶出度在概念上有何异同?测定方法建立过程中考虑的问题有何异同?15、缓、控释制剂生物利用度试验有哪些内容?有哪些药动学指标用于其释药特性的评价?二、名词解释 1、生物等效性 2、生物利用度 3、绝对生物利用度 4、相对生物利用度 5、延迟熵 三、单选题 1、在进行口服给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时,不适于采用的动物是 A 家兔 B 犬 C 大鼠 D 小鼠 2、缓控释制剂药物动力学参数中HVD 是指 A 延迟熵 B 波动系数 C 半峰浓度维持时间 D 峰谷摆动率 3、SFDA 推荐首选的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为 A 药物动力学评价方法 B 药效动力学评价方法 C 体外研究法 D 临床比较试验法 4、I 期临床药物动力学试验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动态变化过程 B 受试者原则上应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以 18-45 岁为宜 D 一般应选择目标适应症患者进行 第十五章 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相互关系 1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的关系存在哪几种表现形式?2什么是 S 型曲线?S 型曲线的重要性?什么情况下 S 型曲线可以线性处理?3什么是 Hill 方程?如何应用 Hill 方程?4何谓 EC50?有何应用价值?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习题.pdf)为本站会员(wj151****609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