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pdf
高中政治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业 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4 1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A 组(基础达标)|1 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A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解析:选 C 儒、释、道三家反映的基本问题实际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答案为 C 项。2 倾听天命 敬畏自然今天怎样重新认识孔子一文指出,中国文化从孔子开始,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天人之际”的问题,这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贯穿中国文化始终的问题.这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解析:选 C 天代表自然,人是社会中的人,“天人之际”的问题就是天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答案为 C 项。3从哲学角度看,下面漫画中官员与农民的争辩()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回答 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立场的对立 是围绕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展开的 表明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A B C D 解析:选 A 官员认为农作物是否浇水应由领导的意志决定,体现了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农民则认为农作物是否浇水应由天气状况决定,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正确;不符合题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错误。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业 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4 2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解析:选 B“心远地自偏是说只要心志高远,所处的地方自然就感到僻静了,这种观点有“心态决定一切”的意思,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B 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是对这一思想的正确归纳,不选.5下面漫画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从哲学上看“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认为物质是由客观精神派生的 C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 解析:选 A 由题中“只要闭上眼睛”可看出漫画中的人是把自己的主观精神当成了本原;由“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可看出漫画中的人认为客观事物(悬崖)的存在依赖于自己的主观精神,这些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A 项正确;B 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D 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 B C D 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的相关知识。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分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体现不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探讨的是事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无关,不选;“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一个是认为“气”这个物质是本原,一个是认为“理”这个意识是本原,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正确;“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一个是认为“原子”这个物质是本原,一个是认为“心”即意识是本原,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正确。故选 C 项.7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 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高中政治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业 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4 3 A B C D 解析:选 D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符合题意。中两个观点同属唯物主义,中两个观点同属唯物辩证法,与题意不符。故选 D 项。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2)简要评析上述观点.解析:(1)本问属于识记类主观题,解答本问时根据教材知识从主观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2)本问属于评析类主观题,解答本问时可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等角度对上述观点作出评价.答案:(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是错误的.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不科学的.|B 组(能力达标)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D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解析:选 B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答案为 B 项;A 项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不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C 项不选;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D 项不选.10英国哲学家休谟把感性知觉看作认识的唯一对象,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是不可能知道的.这种观点()否认了思维决定存在 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 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看到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B 高中政治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业 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4 4 C D 解析:选 C“是否有真实的存在,是不可能知道的,由此可知,哲学家休谟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符合题意;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选 C 项.11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B C D 解析:选 C“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是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按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顺序,答案为,故选 C 项。12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下列选项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观点相对立的是()物是观念的集合 气者,理之依也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天地为万物之本 A B C D 解析:选 B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把人看作世界的本原,故属于唯心主义.属于唯物主义,与之相对,B 项正确;均为唯心主义,排除。故答案为 B 项。13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两者的主张分别属于()A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B可知论 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法 形而上学 解析:选 A 荀子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朱熹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答案为 A 项。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材料二:霍尔巴赫是 18 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材料三: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高中政治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业 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4 5(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解析:(1)本问知识限定明确,考查哲学世界观,题目类型体现类。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解读和审视题中材料,题中三则材料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者的共性都是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2)本问知识限定不明确,通过承接上一问,可以得出是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题目类型观点评析类。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中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关于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各自的优缺点,教材有明确表述,熟练记忆,准确表述即可,同时对应三则材料。答案:(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2)材料一的观点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从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其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材料二的观点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这一观点是在结合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猜测性,但又把世界的物质属性等同于原子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即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材料三中,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