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LTE网络TAIENODEBIDCELLID编号原则.pdf
移动 LTE 网络 TAI、ENODEBID、CELLID 编号原则 1.TAI LTE/EPC 以 TAI 标识用户位置,类似 2G/3G 位置区 LAI 及路由区 RAI,一个 TA 可由一个或多个小区构成;当 LTE 用户移动发生 TAI 改变时,终端需要向 MME 发起TAU 跟踪区更新,消息中包含用户的 TAI;TAI 由 MCC+MNC+TAC 三部分组成;其中:TAC:跟踪区码,2 字节,用 16 进制表示为x1 x2 x3 x4,TAC的FQDN格 式 为:tac-lb.tac-hb.mnc.mcc.;由于 TAC 采用了 LAC 不同的 FQDN 格式,因此 TAC 与 LAC 可重叠使用;TAC 码号的规划与 LAC 的规划分配统一,L1L2 由集团统一分配,L3L4 由省内分配,各分公司优先启用与本地 GSM 网 LAC 相同的 TAC 码号;同一 TA 的无线覆盖范围,尽量不要位于不同 MSC POOL 的覆盖范围,以便于后续 CSFB 的部署;2.ECGI ECGI 由 PLMN+ECI 两部分组成,ECI 由 eNodeB-ID+Cell-ID 两部分组成,eNodeB-ID 基站标识,在 PLMN 下唯一,取值范围 01048575 十进制;eNodeB-ID 的定义参考 RNC-Id 定义;即:eNodeB-ID 表示为 X1X2X3X4X5X1、X2、X3、X4、X5 均为 4bit 长,取值范围为 0 x00000 0 xFFFFF,全部为 0 的编码不用;X1 和 X2 由集团统一分配已分配 80,81;X3、X4、X5 由省内分配;分配方案见下:Cell-ID Cell-ID 是 EUTRAN 小区标识,CELLID 由分公司自行分配,取值范围 0255 十进制/0 x00-0 xFF 十六进制,全部为 0 的编码不用;TA 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TA:Tracking Area,跟踪区;TA 是 LTE 系统为 UE 的位置管理新设立的概念;相关概念:LA Location Area 位置区 RA Routing Area 路由区 LAI LA Identity 位置区标识 RAI RA Identity 路由区标识 TAI TA Identity 跟踪区标识 LAC LA Code 位置区编码 RAC RA Code 路由区编码 TAC TA Code 跟踪区编码 LA 位置区:LAI=PLMN+LAC是 2G 和 3G 时代电路域的概念,它使移动交换机MSC/SEVER 能及时知道终端的位置,当寻呼终端时,移动交换中心就在该终端的位置区中的所有小区进行搜索;在一个位置区内终端不需位置更新;在跨LA 移动时,需要发起 LA 更新过程,以便网络知道终端的位置区;同时终端为了和网络侧保持紧密联系,需要周期性 LA 更新过程;RA 路由区:RAI=PLMN+LAC+RAC是 2G 时代和 3G 时代分组域的概念,它使SGSN 能及时知道终端的位置,终端要发起数据传输前,须向 SGSN 和 HLR 注册,并寻呼路由区内终端;终端可以在一个 RA 内不需要做 RA 更新;在跨路由区移动时将发生 RA 更新;同时需要进行周期性 RA 更新;TA 的作用 跟踪区 Tracking Area是 LTE 系统为 UE 的位置管理新设立的概念;当 UE 处于空闲状态时,核心网络能够知道 UE 所在的跟踪区,同时当处于空闲状态的 UE 需要被寻呼时,必须在 UE 所注册的跟踪区的所有小区进行寻呼;TAI 是 LTE 的跟踪区标识 Tracking Area Identity,是由 PLMN 和 TAC 组成;TAI=PLMN+TACTracking Area Code 多个 TA 组成一个 TA 列表,同时分配给一个 UE,UE 在该 TA 列表 TA List内移动时不需要执行 TA 更新,以减少与网络的频繁交互;当 UE 进入不在其所注册的 TA 列表中的新 TA 区域时,需要执行 TA 更新,MME 给 UE 重新分配一组 TA,新分配的 TA 也可包含原有 TA 列表中的一些TA;每个小区只属于一个 TA;TA 是小区级的配置,多个小区可以配置相同的 TA,且一个小区只能属于一个 TA;LTE 中 UE User Equipment 的缩写,就是中文意思就是用户设备;我们平常各种终端设备的统称;简单来说就是手机,当然还可以包括数据卡、智能终端等.只要你可以连接到 LTE 网络,所用的设备都称为 UE.eNodeB 简称为 eNB 是 LTE 网络中的无线基站,也是 LTE 无线接入网的唯一网元,负责空中接口相关的所有功能:1 无线链路维护功能,保持与终端间的无线链路,同时负责无线链路数据和 IP 数据质监的协议转换;2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包括无线链路的建立和释放、无线资源的调度和分配等;3 部分移动性管理功能,包括配置终端进行测量、评估终端无线链路质量、决策终端在小区间的切换等;2G/3G 基站只负责了与终端无线链路的连接,而链路的具体维护工作无线资源管理、不经过核心网的移动性管理等都是由基站的上一级管理实体 2G 中是 BSC、3G 中的 RNC 完成的,此外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桥梁功能也是在 BSC 或 RNC 中实现的;总之,eNB 大致相当于 2G 中 BTS 与 BSC 的结合体,或 3G 中 NodeB 与 RNC的结合体;LTE 基站设备 eNodeB 为分布式基站设备,它是由基带单元设备 BBU、射频远端设备 RRU 构成,是一种可以灵活分布式安装的基站组合,见下图所示;其中 RRU 通过Ir 接口与基带单元设备 BBU 相连,BBU 通过 S1 接口和 EPC 连接;4G 中的 ECGI 与 GSM 中的 CGI 的定义问题 GSM 中 CGI =MCC+MNC+LAC+CID 而 LTE 中 ECGI=MCC+MNC+ENODEBID+ID 而不是也像 GSM 中使用位置区定义如下 ECGI=MCC+MNC+TAC+ID TACTAC 是 4G 的寻呼单位,LAC 是 2G 的寻呼单位下的 enodeb 基站太多了,ecgi小区码可以准确标识用户位置区,如果使用 TAC,知道 ecgi 也不知道用户具体位置,但是 enodeb ID 不一样,用这个准确多了 TAC,全称为 Tracking Area Code,该参数是 PLMN 内跟踪区域的标识,用于 UE 的位置管理,在 PLMN 内唯一;TAC 包括的小区多可能导致寻呼成本高,TAC 包括的小区少可能导致位置更新成本高,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进行 TAC 的规划 TA 区配置原则 小区 TAITracking Area Identity 的组成 PLMN MCC、MNC 和 TACTracking Area Code 由后台小区表配置,TAI 配置原则:1.不同 eNB 下的小区 TA 可配置相同,同一 eNB 下的不同小区 TAI 可配置相同;2.同一 TAI 中的所有小区必须完全属于同一 MME Pool Area 或 SGW Pool Area;3.小区配置 TAI 时,需依据小区的地理位置拓扑,将覆盖范围进行划分,同一区域配置相同 TAI,区域 TA 范围不易过大,以提高 TA 列表配置灵活性及降低paging范围;4.TAI修改不易过于频繁,通常情况下不会进行修改;TA 区大小配置原则 TA 区大小的确定与以下因素有关:1.所在区域的话务模型、话务量、用户密度、呼损率;2.LTE 系统的寻呼参数设置,nB、T;3.核心网重复寻呼机制及策略;4.eNB 重复寻呼机制及策略;5.TA 列表配置有关等;LTE 利旧建站模式 目前较多场景是 LTE+2G、LTE+3G、LTE+2G+3G 建站模式,即 LTE 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建站;在此情况下,现有网络的寻呼区 2G:LAC,3G:RAC 都比较能够反映网络负荷的真实情况;因此,对于 LTE 寻呼区的划分可直接采用原有的寻呼区划分方式;当存在 3 模共站时,采用 RAC 作为 LTE 的 TAC 即可;TAC LTE 的追踪区 LAC GSM 的位置区 一般 LTE 的 TAC 配置的就是区域内 GSM 的 LAC,如果配置不一致会导致 CSFB 延时大,严重导致未接通 一个 TAC 下支持多少个基站 协议中,只是建议了 TAC 规划的原则,并没有规定 TAC 可以下挂多少站点;现阶段中国移动一般是规定一个 TAC 下挂 30-50 站点;跟踪区的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 跟踪区的划分不能过大或过小,TA 中基站的最大值由 MME 等因素的寻呼容量来决定;2 跟踪区规划应在地理上为一块连续的区域,避免和减少各跟踪区基站插花组网;3 城郊与市区不连续覆盖时,郊区县使用单独的跟踪区,不规划在一个TA 中;4 寻呼区域不跨MME 的原则;5 利用规划区域山体、河流等作为跟踪区边界,减少两个跟踪区下不同小区交叠深度,尽量使跟踪区边缘位置更新量最低;6 初期建议 TA 跟踪区范围与 C 网的 LAC 区范围尽量保持一致,减少规划工作量;跟踪区 TA 的大小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的 Paging 性能评估 寻呼负荷确定了跟踪区的最大范围,相应的,边缘小区的位置更新负荷决定了跟踪区的最小范围;一个 MME 下挂基站数或 TA 跟踪区数量的最主要限定条件还是MME 的最大寻呼容量;的 Paging性能评估 eNodeB的能力决定了TA 跟踪区的大小,eNodeB 寻呼能力由以下最小的规格决定;1PDSCH 寻呼负荷评估 PDSCH 能支持的每秒寻呼次数;2PDCCH 寻呼负荷评估,PDCCH 能支持的每秒寻呼次数;3eNB CPU 寻呼负荷评估,实际产品能支持的每秒寻呼次数;4 寻呼规格限制,通过计算 eNodeB 每秒支持的最小寻呼次数,单用户每秒寻呼次数及每个 eNodeB 下支持的用户,可计算出一个 TA 跟踪区下挂的 eNodeB 个数;CGI 是小区全网的唯一标识;GSM 下有 CGI,其结构是 MCC+MNC+LAC+CI;LTE 下有 ECGI+E-UTRAN;ECGI 由 PLMN Identifier 和 E-UTRAN Cell Identifier组成;PLMN=MCC+MNC:中国移动的 PLMN 为 46000,46002,46007 中国联通的 PLMN 为 46001,46006 中国电信的 PLMN 46003,46005 MCC:移动国家码,例如中国是 460 MNC:移动网号,2 位数字,区分不同的运营商,例如中国移动是 00 LAC:位置区码,2 字节 16 进制 BCD 码;位置区是寻呼的最小单位 CI:小区标识,2 字节 16 进制 BCD 码;CGI 实例:4600017A728FD.如何根据 LACTAC/CELLIDECI 区分 2G/3G/4G 基站 国内运营商在建网初期就对LAC 代码按省进行了分配,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分配到了一定数量的 LAC 代码区间;当时的 2G 网络规定了 LAC 使用的是 BCD 编码,所以 2G 的 LAC 范围是十六进制的 0 x1000-0 x1999,0 x2000-0 x2999,0 x3000-0 x3999,0 x9000-0 x9999,这一范围对移动联通都适用;到了 3G 时代,没有了 LAC 必须是 BCD 编码的限制,同时为避免冲突,WCDMA 和 TD-SCDMA 分配了0 xa000-0 xffff的区间分配 3G 网络的 LAC;4G 网络中,LAC 被 TACTracking Area Code 取代,TAC 的分配方式和 2G 网络下的 LAC 分配保持一致;LACTAC=40960-3G基站 LACTAC 65535-4G基站 LACTAC40960 并且 CELLIDECI 2G基站 这一规则同时适用于移动、联通和电信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