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49中国古代汉字与绘画岳麓版.doc
-
资源ID:737298
资源大小:49.1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49中国古代汉字与绘画岳麓版.doc
1 / 5【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 4949 中国古代汉字中国古代汉字与绘画岳麓版与绘画岳麓版一、选择题1(2018·绵阳)下图是中国古代“教” 、 “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在此,不变的含义指( C )A字体的笔画顺序B字体的结构部件C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D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解析 篆书字体富于图案美,楷书方正严谨,二者笔画顺序不尽相同,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篆书的基础上演变,字体结构更加方正严谨,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了篆书的书写方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古代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无从了解民族精神,故 D 项错误。2(2018·河南八市)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C )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解析 马字字形写法的变化,体现不出书写工具不同,故 A项错误;书写材料变化影响不到马字写法的变化,故 B 项错误;马字字形由繁到简的变化反映出过于复杂的文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或社会发展的需要,故 C 项正确;马字字形的变化反映出文字的审美功能下降,实用功能上升,故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故2 / 5D 项错误。3(2018·河南名校联盟段考)以下是某艺术节上展出的几幅日本、韩国友人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能够体现中国书法( A )A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B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C在书写上已经规范化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韩国、日本对中国书法的研究,说明中国的书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故 A 项正确;书法重在强调其艺术性,并非是实用价值,故 B 项错误;书法艺术讲究多样,不能说明规范化,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书法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 D 项错误。4(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参下图)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C )A唐代佛教十分兴盛 B唐代市民文化繁荣C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 D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解析 材料绘画虽然属于佛教题材,但不能代表唐代社会佛教传播程度,故 A 项错误;唐代市民文化繁荣带来通俗文学的发展,但材料绘画属于佛教题材,与市民需求无关,故 B 项错误;佛教题材在中国绘画中出现,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佛教传入中国,故 C 项正确;材料绘画属于佛教题材,不能反映社会政治状况,故 D 项错误。3 / 55(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C )A社会危机的加深 B科学技术的发展C深受理学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倡导解析 两宋时期并没有相较以往更明显的社会危机,故 A 项错误;科技的发展并不会导致画家对生活体验的变化和艺术风格的变迁,故 B 项错误;在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和普及,文人更加重视对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在“格物致知”思想的指导下也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故 C 项正确;两宋时期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对绘画风格的直接倡导,故 D 项错误。6(2018·湖南重点高中)下图是元代倪瓒的作品,对此他曾解嘲道:“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这说明倪瓒( B )A思想中有辩证法特点 B这一作品属文人写意画C直斥社会不合理现象 D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解析 倪瓒说的是评价其作品时的判断标准,不是辩证法思想,故 A 项错误;按照倪瓒的意思,他的作品“聊以写胸中逸气” ,主要是表情达意, “岂复较其哉?” ,并不在意事物外形的准确性,故 B 项正确;虽然材料中出现“胸中逸气” ,但是并没有“直斥社会不合理现象”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心学的关键信息,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 26813066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4 / 5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画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画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1918 年钱玄同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5 / 5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汉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的主要理由有哪些?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答案 (1)文化交流传播,巩固国家统一。由繁到简。(2)不认同。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3)字形不便于识记;汉字字义含糊;缺乏新名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传播工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珍爱传统文化等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