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铜梁县第一中学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
资源ID:73745011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重庆铜梁县第一中学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2023 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 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 B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 C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SO2CO2O2CH4H2 D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O2CO2O2CH4H2 2、下列能作为判断氧、硫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单质的氧化性 B单质的稳定性 C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简单离子的氧化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分子的结构式为 O=C=O B稀士元素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D某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99 4、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金属的冶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 NaCl 制取金属钠的反应中,钠离子被还原,氯离子被氧化 B湿法炼铜与火法炼铜的反应中,铜元素都发生还原反应 C用磁铁矿炼铁的反应中,1 mol Fe3O4被 CO 还原成 Fe,转移 9 mol e D铝热法还原铁的反应中,放出的热量能使铁熔化 5、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B将氯气通入苦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Br=2ClBr2 C在工业上一般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图示中的沉淀剂 D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无水 MgCl2,装置 A 的作用是制取干燥的 HCl 气体 6、2018 年中科院研发出世界最强氘氚中子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氘、氚属于同一种核素 B氘、氚互称为同位素 C氘、氚核外电子数相同 D氘、氚的质量数分别为 2、3 7、某未知溶液可能含 Cl-、CO32-、Na+、SO42-、Cu2+。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先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没有 Na+、Cl-B可能有 Cl-、CO32-C一定没有 CO32-、可能有 SO42-D一定有 SO42-、Cu2+8、在含有大量 H、B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CO32-BAg CSO42-DAl3 9、从较少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 200 来年的事。下列跟这个先后顺序有关的是地壳中的较少元素的含量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导电性,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金属的延展性 A B C D 10、下列仪器名称为“漏斗”的是 A B C D 1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Ba(OH)28H2O与 NH4Cl反应 D锌粒与稀 H2SO4反应制取 H2 12、对于放热反应 Zn+H2SO4=ZnSO4+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可用上图表示 B1 mol Zn 的能量大于 1 mol H2的能量 C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则其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 32.5gZn 溶解时,正极放出的气体一定为 11.2L.13、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据统计,投诉最多的是建筑装潢质量。其中质量问题之一是装潢装饰材料中某些化学成分含量太高,缓慢释放出来,在空气中浓度过高,影响人体健康。某些化学成分主要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甲醛、甲苯等有机物蒸气 D臭氧 14、在 298 K 时,实验测得溶液中的反应 H2O22HI=2H2OI2在不同浓度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如表所示,由此可推知第5 组实验中c(HI)、c(H2O2)不可能为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c(HI)/(molL1)0.100 0.200 0.150 0.100?0.500 c(H2O2)/(molL1)0.100 0.100 0.150 0.200?0.400 v/(molL1s1)0.007 60 0.015 2 0.017 1 0.015 2 0.022 8 0.152 A0.150 molL1、0.200 molL1 B0.300 molL1、0.100 molL1 C0.200 molL1、0.200 molL1 D0.100 molL1、0.300 molL1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含 0.1molFeI2的溶液中滴加含 0.125molCl2的氯水:2Fe2+8I-+5Cl2=2Fe3+4I2+10Cl-B用白醋除铁锈:Fe2O3xH2O+6H+=(3+x)H2O+2Fe3+C向少量 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Ca(OH)2:Ca2+2HCO3-+2OH-=CaCO3+H2O+CO32-D向 KAl(SO4)2溶液中加入 Ba(OH)2使铝离子恰好沉淀完全:Al3+3OH-+Ba2+SO42-=Al(OH)3+BaSO4 16、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 CH4+H2O3H2+CO,每消耗 1molCH4转移 8mol 电子 B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 A 移动 C电极 A 上只有 H2参与电极反应,反应式为 H2+2OH-2e-=2H2O D电极 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4e-=2O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17、工业中很多重要的原料都是来源于石油化工,回答下列问题 (1)C 的结构简式为_。(2)丙烯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3)反应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丙烯酸(CH2=CH COOH)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填序号)A 加成反应 B 取代反应 C 加聚反应 D 中和反应 E 氧化反应(6)丙烯分子中最多有_个原子共面 18、物质 A、B、C、D、E、F、G、H、I、J、K 存在下图转化关系,其中气体 D、E 为单质,试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是_,D 是_,K 是_。(2)写出反应“CF”的离子方程式:_。(3)写出反应“FG”的化学方程式:_。(4)在溶液 I 中滴入 NaOH 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5)实验室检验溶液 B 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19、工业上,向 500600 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上述过程进行实验。(1)写出仪器的名称:a_,b_。(2)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装置 B 中加入的试剂是_。(4)已知:向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气体可以生产无水氯化亚铁。为防止有杂质 FeCl2生成,可在装置_和_(填字母)间增加一个盛有_的洗气瓶。(5)装置 D 的作用是_。为防止水蒸气影响无水氯化铁的制取,请你提出一个对装置 D 的改进方案:_。(6)反应结束后,取少量装置 C 中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溶液 X。证明溶液 X 中含有FeCl3的试剂是_,观察到的现象是_。20、溴及其化合物用途十分广泛,我国正在大力开展海水提溴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工业以浓缩海水为原料提取溴的部分过程如下: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上述过程设计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所有橡胶制品均已被保护,夹持装置已略去)(1)A 装置中通入 a 气体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2)A 装置中通入 a 气体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改通热空气。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3)B 装置中通入的 b 气体是_,目的是使溴蒸气转化为氢溴酸以达到富集的目的,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C 装置的作用是_。21、氨催化分解既可防治氨气污染,又能得到氢能源,因而得到广泛研究。(1)已知:反应 I:4NH3(g)3O2(g)2N2(g)6H2O(g)H1 1266.6 kJmol-1 H2的燃烧热 H2=285.8 kJ.mol-1 水气化时 H3=+44.0 kJ.mol-1 反应 I 热力学趋势很大的原因为_;写出 NH3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_。(2)在 Co-Al催化剂体系中,压强 P0下氨气以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得到不同催化剂下氨气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则活化能最小的催化剂为_,温度高时 NH3的转化率接近平衡转化率的原因是_。如果增大气体流速,则 b 点对应的点可能为_(填“a”、“c”、“d”、“e”或“f”)。(3)温度为 T 时,向体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0.8molNH3和 0.1molH2,30min 达到平衡,此时 N2的体积分数为20%,则 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NH3的分解率为_;达到平衡后再充入 0.8molNH3和 0.1molH2,NH3的转化率_(填“增大”、“不变”、“减小”)。2023 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答案解析】A根据 n=mM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则同温同压下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质量相同的 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故 A 正确;B根据 n=mM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少,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 CO2、H2、O2、CH4、SO2,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故 B 正确;C 取 mg 四种气体,质量相同的 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含电子数分别为:44m22,2m2,32m16,16m10,64m32,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是:H2CH4CO2=O2=SO2,故 C 错误;D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摩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密度之比为:H2CH4O2CO2SO2,故 D 正确;故答案为 C。2、A【答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非金属性的比较,掌握非金属的比较依据是关键。详解:A.单质的氧化性和非金属性一致,故正确;B.单质的稳定性和非金属性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作为判断依据,故错误;C.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氧的氢化物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高,与非金属性无关,故错误;D.氧和硫两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可以作为判断依据,但氧化性不能,故错误。故选 A。点睛: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越强;2.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容易化合,说明非金属性强;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越强。3.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也能说明。3、A【答案解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分子中 C 原子和 O原子之间以碳氧双键结合分析判断;B、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分析判断;C、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分析判断;D、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分析判断。详解:A、二氧化碳分子中 C 原子和 O原子之间以碳氧双键结合,故其结构式为 O=C=O,故 A 正确;B、稀士元素与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故互为同位素,故 B错误;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故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故 C 错误;D、标在左上角的是质量数,即质量数为 99,标在左下角的是质子数,故质子数为 45,且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故电子数也为 45,故 D 错误;故选 A。4、C【答案解析】A、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金属钠的反应中,钠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钠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单质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B、湿法炼铜与火法炼铜的反应中,铜元素得电子生成铜单质,所以都发生还原反应,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C、Fe3O4+4CO3Fe+4CO2,Fe3O4中 3 个 Fe 原子共显+8 价,故 1 mol Fe3O4被 CO还原成 Fe,转移 8 mol e,故 C错误;D、铝热法还原铁的反应中,放出的热量能使铁熔化,但很快会凝固,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 C。5、C【答案解析】分析:A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都可用于淡化海水,据此分析判断;B.根据苦卤中主要含有溴的化合物分析判断;C.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工业成本分析判断;D.根据氯化镁加热时能够水解分析判断。详解:A蒸馏法是把水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除去海水中的离子,从而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利用电渗析法可使相应的离子通过半透膜以达到硬水软化的效果,故 A 正确;B.苦卤中主要含有溴的化合物,将氯气通入苦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Br=2ClBr2,故 B 正确;C.在工业上一般选用氢氧化钙作为沉淀剂,氢氧化钙可以通过加热分解石灰石或贝壳得到,成本较低,故 C错误;D.氯化镁加热时能够水解,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会促进水解,因此用如图装置制取无水 MgCl2,需要在干燥的 HCl 气体的气氛中进行,故 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本题的易错点为 D,要注意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6、A【答案解析】A、氘原子、氚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均为 1,但中子数分别为 1 个和 2 个,中子数不同,所以氘、氚属于同种元素,不同核素。错误;B、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因此氘、氚互称为同位素。正确;C、氘、氚的质子数相同,因为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氘、氚核外电子数相同。正确;D、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氘、氚的质量数分别为 2、3,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元素: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原子中各种微粒的关系如下: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7、D【答案解析】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 CO32-不存在;因为 Cu2+水解呈酸性,所以有 Cu2+;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 SO42-;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 Cl-,因为前面已滴加了氯化钡,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Cu2+和 SO42-,一定不含 CO32-,可能含有 Cl-、Na+,故选 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测试卷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8、D【答案解析】A.CO32-与 H+、Ba2+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Ag+与 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SO42-与 Ba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D.Al3+与以上三种离子都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 D 正确;答案选 D。9、D【答案解析】对比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与人类利用金属的先后,可以发现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其活动性较弱;结合学习中对金属铁、铝的冶炼的认识,可知: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越难,这也影响了人类对金属的使用,其它因素均与使用的前后顺序无关;故选 D。点睛:铜、铁、铝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铁铜;对比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先有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然后才有了铝制品;可以发现二者存在一定联系,同时不同时期人们对金属的冶炼方法和水平不同,也导致人们使用的金属材料不同。10、D【答案解析】根据仪器的特征分析仪器的名称。【题目详解】根据仪器的特征知:A为冷凝管,B 为容量瓶,C为量筒,D 为漏斗,故该题选 D。11、C【答案解析】A.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A 错误;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为人类的活动提供能量,故为放热反应,故 B错误;C.Ba(OH)28H2O与 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 正确;D.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锌与稀硫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D 错误;答案:C 12、A【答案解析】A、Zn+H2SO4=ZnSO4+H2反应放热,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 A 正确;B、放热反应是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 1 mol Zn 与 1mol H2SO4的总能量大于 1 mol H2与 1mol ZnSO4的总能量,故 B 错误;C、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则其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 C 错误;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 32.5gZn 溶解时,转移 1mol 电子,正极放出 0.5mol 氢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11.2L,故 D 错误。13、C【答案解析】ACO 有毒,一般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与装饰材料无关,故 A 不选;B二氧化硫有毒,一般为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与装饰材料无关,故 B不选;C甲醛、甲苯等有机物有毒,在装饰材料中一般作溶剂,与装饰材料有关,故 C 选;D臭氧能保护大气层,防止紫外线对人类产生的辐射,与装饰材料无关,故 D 不选;故选 C。14、C【答案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出反应速率与 c(HI)和 c(H2O2)浓度的关系后再分析判断。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实验 2 与实验 1 比较,c(HI)增大到原来的 2倍,则反应速率也增大原来的 2 倍,实验4 与实验 1 比较,c(H2O2)原来的 2 倍,则反应速率也变成原来的 2 倍,实验 3 与实验 1 比较,c(HI)和 c(H2O2)都增大原来的 1.5 倍,则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 1.51.5=2.25 倍,则可以得出反应速率与 c(HI)和 c(H2O2)浓度变化成正比,所以实验 5 反应速率是实验 1 的=3 倍,则 c(HI)和 c(H2O2)之积应该增大到原来的 3 倍,所以 A、B、D 符合,C 不符合,故选 C。15、A【答案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物的用量结合还原性碘离子强于亚铁离子分析;B.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开;C.碳酸氢钙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D.至铝离子刚好沉淀完全,以 2:3 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硫酸钾。详解:A.含 0.1molFeI2的溶液中滴加含 0.125molCl2的氯水,碘离子全部被氧化,亚铁离子部分被氧化,则根据用量可知方程式为 2Fe2+8I-+5Cl2=2Fe3+4I2+10Cl-,A 正确;B.用白醋除铁锈:Fe2O3xH2O+6CH3COOH=(3+x)H2O+6CH3COO+2Fe3+,B 错误;C.向少量 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Ca(OH)2:Ca2+HCO3-+OH-=CaCO3+H2O,C 错误;D.向 KAl(SO4)2溶液中加入 Ba(OH)2使铝离子恰好沉淀完全:2Al3+6OH-+3Ba2+3SO42-=2Al(OH)3+3BaSO4,D 错误;答案选 A。16、B【答案解析】分析:A根据 C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结合电子守恒来分析;B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C原电池工作时,CO和 H2失电子在负极反应,则 A 为负极,CO和 H2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在原电池的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详解:ACH4CO,化合价由-4 价+2 价,上升 6 价,则 1molCH4参加反应共转移 6mol 电子,A 错误;B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则 B 为正极,A 为负极,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A 为负极,所以 CO32-向电极 A 移动,B 正确;C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则 B 为正极,A 为负极,负极上 CO 和 H2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极 A 反应为:H2+CO+2CO32-4e-=H2O+3CO2,C 错误;DB 电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O2+2CO2+4e-2CO32-,D 错误。答案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17、CH3COOH 羧基 氧化反应 加聚反应 +HNO3+H2O CH2=CH2H2OCH3CH2OH CH2=CHCOOHCH3CH2OHCH2=CHCOOCH2CH3H2O ABCDE 7 【答案解析】分析流程图,B 被高锰酸钾氧化得到 C,B 和 C 可得到乙酸乙酯,则 B 为乙醇,C 为乙酸,所以 A 为乙烯,。【题目详解】(1)C 为乙酸,其结构简式为 CH3COOH;(2)丙烯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COOH);(3)反应为氧化反应,反应为加聚反应;(4)反应为苯的硝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HNO3+H2O;反应为乙烯水化法制备乙醇,方程式为 CH2=CH2H2OCH3CH2OH;反应为乙醇和丙烯酸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CH2=CHCOOHCH3CH2OHCH2=CHCOOCH2CH3H2O;(5)丙烯酸中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羧基,所以可能发生的反应有加成、取代(酯化)、加聚、中和、氧化,故答案为 ABCDE;(6)丙烯分子的结构为其中,碳碳双键上的两个碳、三个氢和甲基上的一个碳为一个平面,当甲基的角度合适时,甲基上的一个氢会在该平面内,所以最多有 7 个原子共平面。18、AlH2Fe(OH)3Al3+3NH3H2O=Al(OH)3+3NH4+Al(OH)3+NaOH=NaAlO2+2H2O 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而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取少量溶液 B 于试管中,先滴入少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答案解析】K为红褐色沉淀,则应为 Fe(OH)3,则溶液 J 中含有 Fe3+,所以 H为 Fe,D 应为 H2,E 应为 Cl2,B 为HCl,则 I 为 FeCl2,J 为 FeCl3,K 为 Fe(OH)3,白色沉淀 F 能溶于过量 NaOH溶液,则 F 为 Al(OH)3,G 为 NaAlO2,A 为 Al,C 为 AlCl3。(1)由上分析知,A 为 Al、D 为 H2、K为 Fe(OH)3。(2)C 为 AlCl3,F 为 Al(OH)3,“CF”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3)F 为 Al(OH)3,G为 NaAlO2,“FG”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4)I 为 FeCl2,滴入 NaOH 溶液,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不稳定迅速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而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5)B 为 HCl,检验溶液 Cl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 B 于试管中,先滴入少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主要涉及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注意根据物质间反应的现象作为突破口进行推断,如红褐色沉淀是 Fe(OH)3、黄绿色气体是氯气,学习中注意积累相关基础知识。19、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2Fe+3Cl22FeCl3 浓硫酸 A B 饱和食盐水 除去过量氯气,防止其污染空气 改为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在装置 C 和 D 之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硫氰化钾溶液(或苯酚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或溶液变为紫色)【答案解析】装置 A 是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生成的氯气中含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装置 B 中浓硫酸干燥氯气,通过装置 C 反应生成无水氯化铁,剩余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据此判断。【题目详解】(1)由仪器的构造可知 a 为分液漏斗,b 为圆底烧瓶;(2)A 装置制取的是氯气,实验室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HCl(浓)+MnO2MnCl2+Cl2+2H2O;C 为氯气与铁制备氯化铁,反应方程式为 2Fe+3Cl22FeCl3;(3)为制备无水氯化铁,B 装置应为盛有浓硫酸的干燥氯气的装置,即装置 B 中加入的试剂是浓硫酸;(4)制备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所以需在干燥之前除氯化氢,故在 A 与 B 间添加饱和食盐水的装置;(5)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D 装置用氢氧化钠除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其污染空气;为制备无水氯化铁,防止 D中水蒸气进入 C 装置,可选用碱石灰的干燥管,既能吸收氯气,又能吸水,或在装置 C 和 D 之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6)检验铁离子用硫氰化钾或者苯酚,若有铁离子,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苯酚溶液变紫色。【答案点睛】本题以氯化铁制取为载体,考查的是实验室中氯气的制取方法、常见尾气的处理方法以及铁离子的检验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气体的除杂以及尾气的处理方法,另外还要注意题干已知信息的提取和灵活应用。20、Cl2+2Br-=2Cl-+Br2 吹出 Br2 SO2 Br2+SO2+2H2O=2HBr+H2SO4 吸收未反应的 Cl2、Br2、SO2,防污染【答案解析】分析:由流程可知,氯气与浓缩海水中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在吹出塔中富集溴,然后在吸收塔中溴、二氧化硫和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 HBr;由实验装置可知,a 为氯气,可氧化溴离子,热空气可将生成的溴蒸气吹出,气体 b 为二氧化硫,在 B 装置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 HBr,C 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吸收氯气、二氧化硫、溴等,以此来解答。详解:(1)要想使溴离子变成溴单质,则加入的 a 能和溴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溴单质,氯气能和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l2+2Br-=2Cl-+Br2;(2)溴易挥发,升高温度促进其挥发,所以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吹出 Br2;(3)使溴蒸气转化为氢溴酸以达到富集的目的,可知气体 b 为 SO2,发生的反应为 Br2+SO2+2H2O=2HBr+H2SO4;(4)氯气不可能完全反应,氯气和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未反应的二氧化硫、氯气和溴都有毒,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且这几种物质都能和碱反应,所以 C 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可知 C的作用为吸收未反应的 Cl2、Br2、SO2,防污染。21、该反应的放热量很大 2NH3(g)N2(g)+3H2(g)H=+92.1kJmol1 90CoAl 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转化率接近平衡转化率 e 7.5 75%减小 【答案解析】(1)反应 I 的 H11266.6 kJmol-1,放热量很大,故热力学趋势很大由题意可得下列热化学方程式:4NH3(g)3O2(g)2N2(g)6H2O(g)H11266.6 kJmol-1,H2的燃烧热 H2(g)+1/2O2(g)=H2O(l)H2=285.8 kJ.mol-1,水的气化时 H2O(l)=H2O(g)H3=+44.0 kJ.mol-1,2NH3(g)N2(g)+3H2(g)H,根据盖斯定律,12-6(+)得 2NH3(g)N2(g)+3H2(g),则 H=121266.6 kJmol-1-6(285.8 kJ.mol-1+44.0 kJ.mol-1)=92.1kJmol1,NH3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NH3(g)N2(g)+3H2(g)H=+92.1kJmol1,故答案为:该反应的放热量很大;2NH3(g)N2(g)+3H2(g)H=+92.1kJmol1;(2)由图可知,90CoAl 先达到平衡态,则活化能最小的催化剂为 90CoAl;NH3分解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向移动,氨气的转化率增大;该反应为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气体流速相当于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向移动,氨气的转化率减小,则 b 点对应的点可能为 e,故答案为:90CoA;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转化率接近平衡转化率;e;(3)设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xmol,则由题给数据建立如下三段式:2NH3(g)N2(g)+3H2(g)初始量(mol)0.8 0 0.1 变化量(mol)2x x 3x 平衡量(mol)0.8-2x x 0.1+3x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达到平衡时 N2的体积分数为:100%20%0.80.20.13xxxx,解得:x=0.3mol,平衡常数 K=320.3 1=7.50.2,NH3分解率为0.6100%=75%0.8;达到平衡后再加入 0.8molNH3和 0.1molH2,容器中压强增大,反应向逆向移动,所以氨气的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7.5;75%;减小。【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盖斯定律的计算、影响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图像分析、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计算的方法为解答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