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3学年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73745409
资源大小:1.08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3学年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pdf
2023 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A第A 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ClCSi D同主族元素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 2、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最科学的方法是()A观察自范性 B观察各向异性 C测定固定熔点 D进行 X射线衍射实验 3、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A 族,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r(Z)r(Y)B由 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 Z的弱 D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 4、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硅是非金属单质,与任何酸都不发生反应 B陶瓷、水晶、水泥、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CNaOH 溶液保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可利用 HCl除去 SiO2中的少量 CaCO3 5、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 10s 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 0.6 mol/L,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 10s 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02 mol/(Lmin)B1.2 mol/(Lmin)C1.8mol/(Lmin)D0.18 mol/(Lmin)6、下列各组微粒,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ANO2、NO2+、NO2 BCO2、N2O、N3 CCO32、NO3、SO3 DN2、CO、CN 7、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反应 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层变为无色 8、镍镉可充电电池可发生如下反应:Cd(OH)22Ni(OH)2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ACd BNiO(OH)CCd(OH)2 DNi(OH)2 9、在下列有色试剂褪色现象中,其褪色原理相同的是()A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BCl2和 SO2均能使品红褪色 C苯和乙炔都能使溴水褪色 D甲苯和乙醛均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10、下列图像中的曲线(纵坐标为沉淀或气体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质的量),其中错误的是 A图 A 表示向含 H+、Mg2+、Al3+、NH4+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B图 B 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C图 C 表示向 NaOH 和 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产生 CO2气体的关系曲线 D图 D 表示向明矾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11、夏日的夜晚,常看见儿童手持发光的“魔棒”在广场上嬉戏。“魔棒”发光原理是利用过氧化氢氧化草酸二酯产生能量,该能量被传递给荧光物质后便发出荧光,草酸二酯(CPPO)可用下图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草酸二酯的分子式为 C26H24Cl6O8 B上述表示方法是该物质的结构式 C草酸二酯(CPPO)属于芳香烃 D该物质含有三种官能团 12、25时,关于浓度相同的和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粒子种类不相同 B前者大于后者 C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D分别加入固体,均增大 13、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钠与水反应:Na+2 H2ONa+H2+2OH-B氯气溶于水:Cl2+H2O 2H+Cl+ClO C向 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H3H2O:Al3+4 NH3H2O=Al(OH)4+4NH4+D向 CuSO4溶液中加入 Na2O2:2 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14、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存在 sp3杂化类型的是 ASO42-BNH3 CC2H6 DSO2 15、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sCl、CBr4、CF4 BSiO2、CsCl、CF4、CBr4 CCsCl、SiO2、CBr4、CF4 DCF4、CBr4、CsCl、SiO2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经过分馏及裂化等方法得到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解和裂化是化学变化 C地沟油可加工制成生物柴油,其成分与从石油中提取的柴油的成分相同 D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17、化合物 N 具有镇痛、消炎等药理作用,其合成路线如下:(1)A 的系统命名为_。(2)从 AB 的反应所得液态有机混合物中提纯 B 的常用方法为_。(3)F 与 G 的关系为(填序号)_。a碳链异构 b官能团异构 c顺反异构 d位置异构(4)CD 的化学方程式为_。(5)M 的结构简式为_。18、有机物 A(C4H10O)可用作增塑剂、溶剂等。A 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已知:R1-CH=CH-R2R1-CHO+R2-CHO(1)按官能团分类,A 属于_。(2)AB 的反应类型是_。(3)AC 的转化中 Na 的作用是_。(4)写出 AD 的化学方程式:_。(5)F 的结构简式是_。19、实验小组同学探究稀 H2SO4对溶液中的 I被 O2 氧化的影响因素。(1)为了探究 c(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实验:10mL 1mol L1 KI 溶液 5 滴淀粉溶液 序号 加入试剂 变色时间 10mL 蒸馏水 长时间放置,未见明显变化 10mL 0.1mol L1H2SO4溶液 放置 3min 后,溶液变蓝 10mL 0.2mol L1H2SO4溶液 放置 1min 后,溶液变蓝 10mL 0.1mol L1K2SO4溶液 长时间放置,未见明显变化 写出实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实验所得结论:_。增大实验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的措施 _。实验的作用是_。(2)为探究 c(H+)除了对反应速率影响外,是否还有其他影响,提出假设:.增大 c(H+),增强 O2的氧化性;.增大 c(H+),_。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设计实验方案,对假设进行验证。序号 溶液 a 溶液 b 现象 10mL 1mol L1 KI 溶液 10mL H2O 10mL 0.1molL1K2SO4溶液 10mLH2O 指针未见偏转 10mL 1mol L1 KI 溶液 10mL H2O 10mL 0.1molL1K2SO4溶液 1mL 0.2molL1H2SO4溶液 9mL H2O 指针 偏转 X 10mL 0.1molL1K2SO4溶液 10mL 0.2molL1H2SO4溶液 Y Z 10mL 0.1molL1K2SO4溶液 10mLH2O 指针未见偏转 通过实验证实假设合理,将表中空白处的试剂或现象补充完整。X _;Y _;Z _。20、氯贝特()是临床上一种降脂抗血栓药物,它的一条合成路线如下:提示: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1)氯贝特的分子式为_。(2)若 8.8 g A 与足量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2.24 L CO2(标准状况),且 B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则 A 的结构简式为_。(3)要实现反应所示的转化,加入下列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填选项字母)。aNa bNaOH cNaHCO3 dCH3COONa(4)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其产物甲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所有甲的同分异构体有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1,3,5-三取代苯;属于酯类且既能与 FeCl3溶液显紫色,又能发生银镜反应;1 mol 该同分异构体最多能与 3 mol NaOH 反应。(5)写出 B 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1、铁是地球表面最丰富的金属之一,其合金、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Fe3+可以与 SCN、CN、有机分子等形成配合物。基态 Fe3+的电子排布式为_;与 SCN互为等电子体且为非极性分子的化学式为_。化合物 FeCl3是棕色固体、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它的晶体类型是_。普鲁士蓝俗称铁蓝,结构如图甲所示(K+未画出),平均每两个立方体中含有一个 K+,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又知该晶体中铁元素有2 价和3 价两种,则 Fe3+与 Fe2+的个数比为_。在一定条件下铁形成的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图乙和图丙的结构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两种晶体中空间利用率较高的是_。(填“图乙”或“图丙”)2023 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答案解析】第A 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 A 错误;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氢元素与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故 B 正确;盐酸是无氧酸,不能根据其酸性强弱判断其非金属性强弱,故 C 错误;A 族元素上到下,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故 D 错误。点睛: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增强。2、D【答案解析】晶体与非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在微观空间是否有序排列,晶体会对 x 射线发生衍射,而非晶体不会对x 射线发生衍射。【题目详解】晶体与非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在微观空间是否有序排列,x 射线衍射可以看到物质的微观结构,故合理选项为 D。【答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 C,测定熔沸点只是表象。3、D【答案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 O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 为 Na 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 IIIA 族,Z为 Al元素;W 与 X属于同一主族,W 为 S 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作答。【题目详解】A 项,Na、Al、S 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r(Y)r(Z)r(W),A 项错误;B 项,由 X、Y 组成的化合物有 Na2O、Na2O2,Na2O 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 项错误;C 项,金属性:Na(Y)Al(Z),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 Z的强,C 项错误;D 项,非金属性:O(X)S(W),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D 项正确;答案选 D。4、D【答案解析】A.硅是非金属单质,与常见的酸不发生反应,只与一种特殊的酸氢氟酸反应,故 A 错误;B水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属于硅酸盐,故 B 错误;C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一段时间后导致玻璃塞打不开,应用橡皮塞,故 C 错误;D.碳酸钙与盐酸能够反应,而二氧化硅不能,则除去 SiO2中的少量 CaCO3,可以选用盐酸,故 D正确;答案选 D。5、B【答案解析】铝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10s 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 0.6molL-1,则v(H2SO4)=0.6mol/L10s=0.06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 vAl2(SO4)3=13 v(H2SO4)=130.06mol/(Ls)=0.02mol/(Ls),即 vAl2(SO4)3=0.02mol/(Ls)=1.2mol/(Lmin),故选 B。【答案点睛】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表达式和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单位的换算,要注意1mol/(Ls)=60mol/(Lmin)。6、A【答案解析】A.NO2、NO2+、NO2-的价电子总数分别为 17、16、18,价电子总数不一样,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故 A 正确;B.CO2、N2O、N3-的价电子总数分别为 16、16、16,价电子总数一样,原子总数一样,互称为等电子体,故 B 错误;C.CO32-、NO3-、SO3的价电子总数分别为 24、24、24,价电子总数一样,原子总数一样,互称为等电子体,故 C 错误;D.N2、CO、CN-的价电子总数分别为 10、10、10,价电子总数一样,原子总数一样,互称为等电子体,故 D 错误。【答案点睛】具有相同原子数和价电子总数的微粒互称为等电子体。7、C【答案解析】A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属于氧化反应,故 A 不选;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属于加成反应,故 B 不选;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属于取代反应,故 C选;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层变无色发生的是萃取,属于物理过程,故 D 不选;故选 C。8、A【答案解析】充电相当于电解池,放电相当于原电池,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根据反应式可知放电时,Cd 是还原剂,失去电子,作负极,故选 A。9、D【答案解析】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C.苯和溴水不反应,但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乙炔和溴发生加成反应;D.甲苯和乙醛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题目详解】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溴水褪色;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反应原理不同,A错误;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 HClO 具有强氧化性而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所以二者反应原理不同,B 错误;C.苯和溴水不反应,但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褪色,属于物理变化;乙炔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溴水褪色,所以反应原理不同,C 错误;D.甲苯和乙醛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二者褪色反应原理相同,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 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明确有机物中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 D。注意:只有连接苯环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注意次氯酸和二氧化硫漂白性区别。10、C【答案解析】AH+、Mg2+、Al3+、NH4+的溶液中 H+最易与 OH-反应,所以开始无沉淀,其次为 Al3+,反应后生成水、氢氧化铝,出现沉淀,Mg2+和 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达最大量,继续滴加,NH4+和 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沉淀量不变,继续滴加,氢氧化铝溶解,Al(OH)3+OH-AlO2-+2H2O,故 A 正确;B 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先发生 Ca(OH)2+CO2CaCO3+H2O,生成沉淀,后发生 CO2+CaCO3+H2OCa(HCO3)2,故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前后两部分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1:1,故 B 正确;C向 NaOH 和 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开始没有沉淀,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产生 CO2气体,开始未产生气体消耗的盐酸应比产生气体消耗的盐酸多,图象错误,故 C 错误;D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当 Al3+恰好全部沉淀时,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继续滴加,则发生 Al3+4OH-AlO2-+2H2O,故 D 正确;故选 C。【点晴】本题以图象为载体考查钙镁铝化合物的性质,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学生解答中的难点,注意图象比例关系。特别是 C 选项,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且先生成碳酸氢钠,再生成二氧化碳。11、A【答案解析】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草酸二酯的分子式为 C26H24Cl6O8,故 A 正确;B.上述表示方法是该物质的结构简式,故 B 错误;C.草酸二酯(CPPO)属于烃的衍生物,故 C 错误;D.该物质含有酯基和氯原子两种官能团,故 D 错误;所以本题答案:A。12、A【答案解析】A.NaHCO3和 Na2CO3溶液中存在粒子种类相等,均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碳酸分子、钠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以及水分子,故 A 判断不正确;B.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较碳酸氢根离子要大,溶液的碱性更强,故 B 判断正确;C.在 NaHCO3和 Na2CO3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和弱离子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平衡,故 C 正确;D.分别加入固体后,Na2CO3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受到抑制导致 C(CO32-)增大,NaHCO3溶液中发生反应:HCO3-+OH-=H2O+CO32-,从而 C(CO32-)增大,故 D 判断正确;答案选 A。13、D【答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是常规题。详解:A.钠和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H2+2OH-,故错误;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错误;C.硫酸铝和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错误;D.过氧化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故正确。故选 D。点睛: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方法:(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 错因:忽视了 Fe3+与 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如:FeCl2溶液中通 Cl2:Fe2+Cl2Fe3+2Cl-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如:NaOH 溶液中通入 HI:OH-HIH2OI-错因:HI 误认为弱酸.(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如:次氯酸钠中加浓 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14、D【答案解析】A.SO42是正四面体结构,S 原子是 sp3杂化;B.氨气是三角锥形结构,氮原子是 sp3杂化;C.因为分子中碳原子全部形成 4 个单键,因此是 sp3杂化;D.SO2中是 V形结构,S 原子是 sp2杂化。所以选 D。15、A【答案解析】比较固体物质的熔点时,首先是区分各晶体的类型:SiO2为原子晶体,CsCl 为离子晶体,CBr4、CF4分别为分子晶体;这几类晶体的熔点高低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在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中,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CBr4CF4;故它们的熔沸点:SiO2CsClCBr4CF4,故选 A。16、D【答案解析】A.石油经过分馏得到的是不同沸点范围段的产物,裂化时得到多种产物,所以是混合物,故 A 错误;B.煤的干馏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故 B 错误;C.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酯类,从石油中提取的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故 C 错误;D.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为纤维类,而蚕丝、羊毛为蛋白质类物质,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故 D 正确。本题选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17、1,6-己二醇 减压蒸馏(或蒸馏)c 【答案解析】A 和 HBr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B,B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C,根据 C、D 结构简式变化知,C 和 CH3CH2OH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D,D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E,E 发生水解反应然后酸化得到 F,根据 G、N 结构简式区别知,G发生取代反应生成N,M 结构简式为。【题目详解】(1)A 为二元醇,羟基分别位于 1、6 号碳原子上,A 的系统命名为 1,6-己二醇;(2)A 和 B 均为有机物,互溶,要从反应所得液态有机混合物中提纯 B 的常用方法为蒸馏;(3)F 与 G的分子式相同,不同的是碳碳双键同侧的原子团不同,F 和 G的关系为顺反异构,答案选 c;(4)该反应为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CD 的化学方程式为;(5)根据 G、N 结构简式区别知,G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N,M 结构简式为。18、醇 取代反应 还原剂 CH3CH=CHCH3+H2O 【答案解析】A 分子式是 C4H10O,该物质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反应产生 D,D 发生信息反应产生 C2H4O,则 E 是 CH3CHO,逆推可知 D 是 CH3CH=CH-CH3,A 是,A 与 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饱和 C 原子上的取代反应产生的可能是一氯取代醇,也可能是多氯取代烃;A 含有醇羟基,与金属 Na 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 C 为;D 是CH3CH=CH-CH3,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产生高分子化合物 F 是。【题目详解】(1)按官能团分类,A 是,属于醇类物质。(2)A 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氯代醇;所以 AB 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3)与 Na 发生置换反应产生和 H2,在该反应中 Na 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单质的 0价变为反应后中的+1 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所以 AC 的转化中 Na 的作用是作还原剂。(4)A 是,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 CH3CH=CHCH3和 H2O,所以 AD 的化学方程式:CH3CH=CHCH3+H2O。(5)F 是 2-丁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 2-丁烯,其结构简式是。【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的条件、反应产物即产物的性质、物质结构简式是书写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及各类物质的官能团是本题解答的关键。19、4H+4I-+O2=2I2+2H2O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 c(H+)使 I-被 O2氧化的速率加快 升高温度或通入 O2 对照实验,证明 SO42-对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增强 I-的还原性 10mL 1mol L-1 KI 溶液、10mL H2O 指针偏转大于 10mL 1mol L-1 KI 溶液、2mL 0.2molL-1H2SO4溶液、8mL H2O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实验探究,注意“单一变量”原则。【题目详解】(1)题中已告知 I-被 O2氧化,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4I-+O2+4H+=2I2+2H2O;这三组实验中,变量是 H+的浓度,结果是溶液变蓝的速度,反映出 H+的浓度对 I-被 O2氧化的速率;对于非气相反应而言,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还有加热,增加其他反应物的浓度,或者加入催化剂(在本实验中,反应速率较快,为了更好的观察实验结果,可不使用催化剂);实验 IV 的作用是对照作用,排除 SO4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ii,对照 i的说法为增大 c(H+),增强 I-的还原性;对比实验 V、VI、VII,三组实验的溶液 b 在变化,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溶液 a 是不应该有变动的,所以 X应为 10mL 1mol L1 KI 溶液、10mL H2O,由于实验 VII的溶液 b 中 H+浓度比实验 VI 的大,反应速率会加快,这意味着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量会增多,指针会出现偏转,且比实验 VI 的大;经过对比,实验 V和 VIII 的溶液 b 相同,则两个实验的溶液 a 应该有所不同,实验探究的是 H+的影响,实验 V 的 a 溶液中没有 H+,则实验 VIII 的 a 溶液中应该有H+,故 Z为 10mL 1mol L-1 KI 溶液、2mL 0.2molL-1H2SO4溶液、8mL H2O。20、C12H15O3Cl cd 取代反应 2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 发生信息反应生成 B,苯酚反应得到 C,B 与 C 发生信息反应生成甲,由 G 的结构可知,苯酚与氢氧化钠等反应生成 C 为苯酚钠,则 B 为 ClC(CH3)2COOH,A 为(CH3)2CHCOOH,由氯贝特的结构可知甲与乙醇反应生成D 为;(1)氯贝特的分子式为 C12H15ClO3;(2)由上述分析可知,A 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OOH,B 为 ClC(CH3)2COOH;(3)反应为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可以入下列物质中的氢氧化钠、碳酸钠,不能与 NaHCO3、CH3COONa 反应,故答案为 cd;(4)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其产物甲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3,5-三取代苯;属于酯类且既能与 FeCl3溶液显紫色,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酚羟基、醛基;1molX 最多能与 3molNaOH 反应,结合可知应含有酚羟基、甲酸与酚形成的酯基,故侧链为-OH、-CH2CH2CH3、-OOCH,或侧链为-OH、-CH(CH3)2、-OOCH,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2 种,故答案为 2;(5)B 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考点:考查有机物推断、官能团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21、1s22s22p63s23p63d5 CO2(或 CS2)分子晶体 KFe2(CN)6 11 23 图丙 【答案解析】(1)Fe 元素原子失去 4s 能级 2 个电子及 3d 能级 1 个电子形成 Fe3;原子个数相等且价电子数相等的分子或离子为等电子体;(2)分子晶体沸点比较低;(3)利用均摊法确定离子个数之比,确定化学式;(4)根据均摊法分别计算两种晶体的配位数面心立方密堆积空间利用率较高。【题目详解】(1)Fe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 64s2,Fe 原子失去 4s 能级 2 个电子及 3d 能级 1 个电子形成 Fe3,Fe3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 或Ar3d5;SCN中含有 3 个原子,且其价电子数是 16,与 S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 CO2(或 CS2);(2)化合物 FeCl3是棕色固体、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它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3)每隔一个立方体中心有一个钾离子,所以一个晶胞中钾离子个数=12=0.5,该立方体中铁原子个数=81/8=1,CN位于每条棱中点,该立方体中含有 CN个数=121/4=3,所以平均化学式是 K 0.5 Fe(CN)3,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KFe2(CN)6,Fe 平均化合价 2.5,所以亚铁离子与铁离子之比是 1:1;(4)图 2 中 Fe 位于体心和顶点,铁的配位数为 8,图 3 中 Fe 位于顶点和面心,距离最近的为顶点和面心的铁原子,有 12 个,所以配位数为 12;则图乙和图丙的结构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 8:12=2:3;立方体心堆积晶胞,因此晶胞的大小可以用等径圆球的半径 r 表示出来,即晶胞的边长 a 与 r 的关系为:4334,?,?43arar ra,该晶胞中有 2 个圆球,堆积用圆球半径 r 表示的晶胞体积为:33333464()33 32?4232423368.02%6483 3VrrVrArVVr晶胞圆球圆球晶胞每个晶胞中 个圆球的体积为:堆积的空间利用率为:立方面心堆积晶胞,晶胞的大小可以用等径圆球的半径 r 表示出来,即晶胞的边长 a 与 r 的关系为:24,?2 2arar,该晶胞中有 4 个圆球,堆积用圆球半径 r 表示的晶胞体积为:33333(2 2)16 24?4431441374.05%16 23 2VrrVrArVVr晶胞圆球圆球晶胞每个晶胞中 个圆球的体积为:堆积的空间利用率为:两种晶体中空间利用率较高的是图丙。【答案点睛】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等电子体、杂化方式判断、有关晶胞计算,把握电子排布式、杂化类型、晶体的类型是解题关键,难点:(4)空间利用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