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pdf
-
资源ID:73746787
资源大小:1.73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pdf
第1页(共16页)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4实验室中药品的取用。5实验室给物质加热的方法。2023 年 中考一轮复习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考向解读 思维导图 第2页(共16页)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理解 没有新分子生成,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生成了新分子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举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等 钢铁生锈、木炭燃烧等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分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性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区别 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化学实验室常见仪器和用途 1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水槽;2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3能间接加热(垫上陶土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4托盘天平:(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1)左物右码。考点回归 第3页(共16页)(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3)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5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二)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三不能“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药品取最少量原则:(1)要严格按照用量来取;(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 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用剩药品“一要三不要”原则:(1)要放在指定容器内;(2)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4常见事故的处理:(1)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2)浓酸、浓碱流到实验台上:浓酸:a加碳酸氢钠溶液;b水冲洗;c抹布擦干。浓碱:a加稀醋酸;b水冲洗;c抹布擦干。(3)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物上:浓酸: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 NaHCO3溶液;浓碱: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4)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三)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广口瓶):(1)取用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2)取用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2液体药品(细口瓶):(1)不定量取用: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桌上,标签要向着手心,一斜二挨三倒)第4页(共16页)一斜:试管倾斜;二挨: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三倒:缓缓倒入。(2)定量取用:量筒(一倒二看三滴)一倒:向量筒内倒入药品;二看: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滴:用滴管添加所差拭剂。(3)少量取用:胶头滴管(四)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1)三个绝对禁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2)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灯体内的 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 2/3,也不可少于 1/4;(3)意外失火,用湿抹布盖灭。2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 45角,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四、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产生黄色光亮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应用外焰进行加热。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较,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多。(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的存在;木条燃烧得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1在判断某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如果它们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如果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2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方法技巧 第5页(共16页)3量筒唯一的用途是量取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4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注意“左物右码”,若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反,那么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5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改变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改变密闭容器中的压强的方法:(1)改变温度。升温压强变大,降温压强变小;(2)改变气体的体积:(1)气体的体积变大,压强变大;体积变小、压强变小。【母题 1】(2022河南模拟)2022 年 4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圆满完成任务,乘坐返回舱回家,下列返回过程发生的变化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船舱分离 B主伞打开 C点火制动 D安全出仓【答案】C【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船舱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主伞打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点火制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安全出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考点狙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考点狙 母题呈现 第6页(共16页)1(2022 秋越秀区月考)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人表达情感最独具特色的方式。下列诗句所描述的过程明显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答案】B【解析】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B、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包含着竹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C、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故选:B。2(2022 秋中江县校级月考)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为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车胎因为暴晒而发生爆炸 D气球因为充气过多而引起爆炸【答案】A【解析】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是由于燃气燃烧放热引起爆炸。在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正确;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C、车胎因为暴晒而发生爆炸,是由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车胎内压强增大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D、气球因为充气过多而引起爆炸,是由充气过多压强增大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故选:A。3(2022天津模拟)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压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是: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化学式为 HgS)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汞和硫在一起研磨成黑色硫化汞;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1)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 (填“有”或“无”)物理变化,若有,请写出标号:,理由是 。举一反三 第7页(共16页)(2)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 (填“有”或“无”)化学变化,若有,请写出标号:(3)步骤研磨应该在 中进行。(4)根据以上分析,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是 。【答案】(1)有;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 (2)有;(3)研钵 (4)有无新物质生成【解析】(1)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颜色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有物理变化,标号:,理由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颜色变化;故答案为: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颜色变化;(2)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化学式为 HgS)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汞和硫在一起研磨成黑色硫化汞,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则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有化学变化,标号:;故答案为:有;(3)研磨固体需要在研钵中进行,则步骤研磨应该在研钵中进行;故答案为:研钵;(4)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则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故答案为:有无新物质生成。【母题 2】(2022 秋江津区校级月考)重庆九龙坡正在加快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下列有关铝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银白色 B能导电 C沸点高 D不易生锈【答案】D【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考点狙击 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考点狙 母题呈现 第8页(共16页)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A、银白色,描述的是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能导电,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沸点高,描述的是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不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1(2022 秋灞桥区校级月考)实验室进行了加热铜绿的实验探究后,同学们的下列描述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A甲:“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B乙:“它的颜色是绿色”C丙:“它是一种粉末状固体”D丁:“它受热时易分解”【答案】D【解析】A、“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不属于物质性质描述,故选项错误。B、“它的颜色是绿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它是一种粉末状固体”,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它受热时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2(2022 秋海陵区校级月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其物理性质,也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 D金属铜用于制作导线【答案】C【解析】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A 选项不符合题意;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供给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利用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 举一反三 第9页(共16页)成碳酸的性质,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故 C 选项符合题意;D、金属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2武功县模拟)阅读下列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因此,常被用做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5)文中描述酒精用途的是 。【答案】(1);(2);(3);(4);(5)【解析】(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上述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2)酒精容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3)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酒精汽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5)因此,常被用做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属于酒精的用途。【母题 3】(2022杭州模拟)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考点狙击 3: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考点狙 母题呈现 第10页(共16页)A量取液体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取用固体【答案】C【解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A 错误;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故 B 错误;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故 C 正确;D、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故 D 错误。故选:C。1(2022 秋天河区校级月考)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把鼻孔靠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先用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下;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A B C D 举一反三 第11页(共16页)【答案】A【解析】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实验操作正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液体易喷出伤人,实验操作不正确;把鼻孔靠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易导致中毒,实验操作不正确;先用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防止粉末粘附在试管内壁上,实验操作正确;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防止残留液腐蚀标签,实验操作不正确;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易压破烧瓶,实验操作不正确;加热后的蒸发皿温度高,应该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实验操作正确;滴管不能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为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空竖直在试管口的上方,实验操作不正确;因此正确的实验操作为。故选:A。2(2022 秋海淀区期中)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取用液体药品 D闻气【答案】B【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3(2022 秋船营区校级月考)小明在实验课中,选择的实验操作是加热 50mL 水。(1)具体步骤如下:第12页(共16页)点燃酒精灯;向 mL 的量筒中倒入水。接近刻度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 ;往 (填仪器名称)里加 50mL 蒸馏水;加热。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 B C D(2)在读数过程中,若仰视操作,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50mL(填“大于”或“小于”)。【答案】(1)50;胶头滴管;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烧杯;D;(2)大于【解析】(1)点燃酒精灯;向 50mL 的量筒倒入水,接近刻度改用胶头滴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往烧杯里加 50 mL 蒸馏水;加热。正确操作顺序为:。(2)仰视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水体积偏多,会造成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母题 3】(2022 秋鼓楼区校级月考)小明在化学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标签缺失的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氯化钠”。对于可能是氯化钠,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直接将“氯化钠”的标签贴在试剂瓶上 D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观察现象【答案】D【解析】A、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选项错误;B、不能直接用手触摸药品,故选项错考点狙击 4:科学探究 考点狙 母题呈现 第13页(共16页)误;C、因为不确定是否时氯化钠,不能直接将标签贴在试剂瓶上,故选项错误;D、加水振荡,固体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不变,说明可能时氯化钠,故选项正确。故选:D。1(2021 秋丰宁县期末)下列四个实验探究实例: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其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科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采用的是实验法;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采用的实验法。故选:B。2(2022 秋大庆月考)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实验一】(1)实验一中澄清石灰水变 ,引起该现象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 举一反三 第14页(共16页)学”)。【实验二】(2)如图 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 。(3)如图 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4)如图 C,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 和 。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与实验一所示实验相比较,图 C 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拓展延伸】(5)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婷婷这样做的目的是 。【答案】(1)浑浊;化学(2)外焰温度最高;(3)白烟被点燃(4)二氧化碳;水;验证水的生成;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5)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解析】(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3)因为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石蜡蒸气遇冷变为固体,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所以现象为:白烟被点燃;(4)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所以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验证水的生成;图 C 的实验同时放了石灰水和硫酸铜粉末,所以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第15页(共16页)化碳生成;(5)反复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第16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