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一模化学题开卷有益.pdf
-
资源ID:73747825
资源大小:850.8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一模化学题开卷有益.pdf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 B.汽油燃烧 C.湿衣服晒干 D.食物腐烂【答案】C【解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钢铁生锈生成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不正确;B、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不正确;C、湿衣服晒干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正确;D、食物腐烂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D 不正确。故选 C。选择题 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组成,其中氮气、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常作保护气;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 B.氯化钠 C.甲烷 D.金刚石【答案】D【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 A 不正确;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 B 不正确;C、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故 C 不正确;D、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故 D 正确。故选 D。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取少量液体 C.加热液体 D.称取氯化钠 【答案】A【解析】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B.取少量液体应用滴管取用,另外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应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应“左物右码”,图中所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选择题“新冠肺炎”疫区高效消毒液一“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工 业 上 制 备 次 氯 酸 钠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NaClO 属于氧化物 B.X 的化学式是 H2O C.NaClO 中 Cl 元素化合价为+1 价 D.NaCl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4.5【答案】A【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A、NaClO 含有钠、氯、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 A 不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种类均不变,反应前有 2 个氧原子,2 个钠原子,2 个氢原子,2 个氯原子,反应后有 2个钠原子,2 个氯原子,1 和氧原子,则 X 中含有 2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X 的化学式是 H2O,故 B 正确;C、NaClO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钠原子的化合价为+1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Cl 元素化合价为+1 价,故 C 正确;D、NaCl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 D 正确。故选 A。选择题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用做普通火灾的灭火剂 B.废弃的塑料制品、生活垃圾等都应焚烧处理 C.食用蔬菜、水果主要为人体补充蛋白质类营养素 D.将 Ca(OH)2 和 NH4Cl 混合使用,既能改良酸性土壤,又能为土壤提供氮元素【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做普通火灾的灭火剂,故 A 正确;B、废弃的塑料制品、生活垃圾等不能焚烧处理,会造成空气污染,故 B 不正确;C、食用蔬菜、水果主要为人体补充维生素类营养素,故 C 不正确;D、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其原因是两者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肥效降低,故 D 不正确。故选 A。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用途的总结中,正确的是()A.在 H2O2、SO2、CO2 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气 B.Cl、Cl-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C.CaO、Ca(OH)2 和 CaCO3 都含有钙元素,都能用来为人体补钙 D.在常温下,N2 和氩气(Ar)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都能用作保护气【答案】D【解析】A、在 H2O2、SO2、CO2 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气,故A 不正确;B、Cl、Cl-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 B 不正确;C、当 CaO 进入人体内会和口腔中唾液水分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得口腔灼伤发生危险,氢氧化钙的碱性很强,能够使口腔粘膜表面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失去活性,而造成粘膜灼伤,故 C 不正确;D、在常温下,N2 和氩气(Ar)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都能用作保护气,故 D 正确。故选 D。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 BaCl2 溶液来处理合有 H2SO4 的工业废水 B.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测溶液的 pH C.向变质的烧碱溶液中滴加 CaCl2 溶液,能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D.Ca2+、Mg2+、NO3-、Cl-四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答案】A【解析】A、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不能用 BaCl2 溶液来处理合有 H2SO4 的工业废水,故 A 不正确;B、可以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测溶液的 pH,故B 正确;C、烧碱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能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 C 正确;D、Ca2+、Mg2+、NO3-、Cl-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 D 正确。故选 A。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用过量的稀盐酸 B.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 C.鉴别稀盐酸、NaC1 和 KOH 三种无色溶液:选用酚酞溶液 D.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铜:将硫酸铜溶液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过滤【答案】D【解析】A、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且过量的稀盐酸引入了杂质,故 A 不正确;B、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故 B 不正确;C、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钾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利用酚酞试液不能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故 C 不正确;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过滤可得到氢氧化铜,故 D 正确。故选 D。填空题 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1)氮元素_。(2)2 个硫离子_。(3)氢氧化镁的化学式_。【答案】N 2S2-Mg(OH)2【解析】(1)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N。(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 个硫离子表示为 2S2-。(3)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化学式为Mg(OH)2。填空题 分析下图,回答问题。(1)图 A 为锂元素(L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锂离子的符号为_。(2)图 B 为氩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氩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周期;(3)图 C 为钾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 D 为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x 的数值为_。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答案】Li+3 1 39.10【解析】(1)根据锂元素(L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锂离子,故锂离子的符号是 Li+;(2)根据氩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氩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故氩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3 周期;(3)根据图 D 可知,钾的原子序数为 19,所以核外电子数也是19,则 x=1;根据图 D 可知,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9.10。填空题 回答与水有关的问题。(1)生活中常用_方法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2)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_。(3)水受热汽化变成水蒸气,体积显著增大,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_变大。【答案】煮沸 氧气(或 O2)间隔【解析】(1)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2)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3)水受热汽化变成水蒸气,体积显著增大,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填空题 如图是 KNO3 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10C 时,KNO3 的溶解度约为_g。(2)某温度下将 NaCl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是_。(3)10C 时,KNO3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16.7%,若升温到 20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_。【答案】20g 加氯化钠(或加溶质)16.7%【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10C 时,KNO3 的溶解度约为 20g;(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将 NaCl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加氯化钠;(3)10C 时,KNO3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16.7%,升高温度 20C,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 16.7%。填空题 回答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_。(2)用墨汁书写的古代字画能保存至今,体现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_。(3)CO2 和 CO 都是碳元素的氧化物,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原因是他们的_。(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反应方程式_。【答案】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稳定(或很稳定、不活泼)分子种类不同(或分子构成不同、分子不同)【解析】(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用墨汁书写的古代字画能保存至今,体现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3)CO2 和 CO 都是碳元素的氧化物,化学性质完全不同,是因为组成他们的分子种类不同;(4)甲 烷 燃 烧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和 水,化 学 方 程 式 为:;填空题 回答与金属有关的问题。(1)黄铜和纯铜相比较,硬度较大的是_。(2)工业炼铁有核心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3)为防止铁制品生锈,人们常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油漆,其防锈原理是_。(4)向 Mg(NO3)2、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试分析滤液中溶质的成分_。【答案】黄铜 CO 隔绝氧气和水 一定有 Mg(NO3)2、Cu(NO3)2、Zn(NO3)2,可能有 AgNO3【解析】(1)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所以硬度大于纯铜;(2)在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 变到+4,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 变到 0,所以是 CO 发生了氧化反应;(3)为防止铁制品生锈,人们常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油漆,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4)向 Mg(NO3)2、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Zn粉,Zn 先和 AgNO3 反应生成 Ag 和 Zn(NO3)2,Zn 再和 Cu(NO3)2 反应生成 Cu 和 Zn(NO3)2,因为所得滤液为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有Cu(NO3)2,若 Zn 只将部分 Ag 置换出来,则滤液中有 Mg(NO3)2、Cu(NO3)2、AgNO3、Zn(NO3)2,若 Zn 将全部 Ag 置换出来,则滤液中有 Mg(NO3)2、Cu(NO3)2、Zn(NO3)2,若 Zn 将全部 Ag 和部分 Cu 置换出来,则滤液中有 Mg(NO3)2、Cu(NO3)2、Zn(NO3)2,所以滤液中溶质一定有 Mg(NO3)2、Cu(NO3)2、Zn(NO3)2,可能有 AgNO3。填空题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情境,回答问题。(1)A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2)B 实验中用溶液 a 代替水,吸收有毒气体效果会更好,溶液 a可能是_。(3)C 实验薄铜片上红磷和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则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4)D 实验向盛有等量高锰酸钾的 a、b 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水和汽油,充分振荡,_试管中的高锰酸钾被溶解而形成溶液。【答案】试纸变红 NaOH 溶液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a【解析】(1)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在盛有浓盐酸的试管口,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会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效果更好;(3)C 实验薄铜片上红磷和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则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与氧气接触;(4)高锰酸钾溶于水,不溶于汽油,所以 a 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形成溶液。填空题 实验室欲用 50g 溶质质暈分数为 98%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回答问题。(1)需要水的质量为_g。(2)配制溶液时,先将_注入烧杯中,再将另一种物质沿内壁慢慢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对所配制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影响_。【答案】200g 水 偏小【解析】(1)50g溶质质暈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用这些硫酸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2)配制溶液时,先将水注入烧杯中,再将另一种物质沿内壁慢慢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时,俯视读数,所称量的浓硫酸实际体积偏小,硫酸的质量偏小,所配制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实验探究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回答问题。(1)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若用足量石灰石与 200g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能制得CO2_g;组装制取装置,应选择上图所给仪器中的 A、F、G、K 和_。(3)上述制取 CO2 所用的仪器重新连接,还可用于制取下列气体中的_。(填序号)A 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 加热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答案】锥形瓶 8.8g B AB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仪器 A 是锥形瓶;(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足量石灰石与 200g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盐酸的质量为200g7.3%=14.6g,设能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g;组装制取装置,应选择上图所给仪器中的 A、F、G、K 和 B;(3)上述制取 CO2 所用的仪器是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可以使用,A 正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使用,B 正确;加热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需要加热,不能使用,C 错误;故选 AB。流程题 某工业废液中含有 KCl 和 CaCl2,如果将该废液中的 KCl 和 CaCl2 分离回收变废为宝,设计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1)操作 2 的名称是_。(2)写出固体 B 的化学式_。(3)向固体 A 中加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_。【答案】蒸发 KCl 将 CaCO3 沉淀转化为 CaCl2【解析】工业废液中含有 KCl 和 CaCl2,先加入试剂 A,会产生溶液和固体,则试剂 A 为碳酸钾,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过滤之后,得到溶液 a 是氯化钾和碳酸钾溶液,固体 A 是碳酸钙,再向溶液 a 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得到氯化钾溶液,再经过蒸发结晶最终得到氯化钾晶体;向碳酸钙固体中加入适量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得到氯化钙溶液,再经过蒸发结晶最终得到氯化钙晶体;(1)根据分析可知,操作 2 的名称是蒸发;(2)根据分析可知,固体 B 是氯化钾,化学式为 KCl;(3)根据分析可知,向固体 A 中加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将 CaCO3 沉淀转化为 CaCl2。推断题 结合下图所示实验流程,回答问题。(1)写出无色溶液 A 中阴离子的符号_。(2)写出实验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将无色气体通入到 Ba(OH)2 溶液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4)进一步确定无色溶液 C 中溶质的成分,取样无色溶液 C,滴加过量的试剂是_。【答案】CO32-、Cl-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Na2CO3 溶液(或 K2CO3 溶液)【解析】实验一: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无色溶液 A 中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碳酸钠或稀盐酸;实验二: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无色溶液 B 中一定有盐酸,可能有氯化钡或稀硫酸;无色溶液 A 和无色溶液 B 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说明无色溶液 A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无色溶液 B 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再向无色溶液 C 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色溶液 C 中不含稀硫酸和碳酸钠。(1)根据分析可知,无色溶液 A 中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则阴离子为CO32-、Cl-;(2)实验二是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3)将无色气体通入到 Ba(OH)2 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所以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4)根据分析可知,无色溶液 C 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稀盐酸、氯化钡,为进一步确定无色溶液 C 中溶质的成分,取样无色溶液C,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若产生气泡,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稀盐酸,不含氯化钡;若产生白色沉淀,不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氯化钡,不含稀盐酸;若既产生气泡,又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稀盐酸、氯化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