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河南省舞阳一高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73747888
资源大小:874.1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学年河南省舞阳一高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2023 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1现有某种动物的 800 对雌雄个体(均为灰体)分别交配,每对仅产下一个后代,合计后代中有灰体 700 只,黑体100 只。控制体色的显隐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分别用 R、r 表示。若没有变异发生,则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 RrRr的亲本数量应该是()A100 对 B400 对 C700 对 D800 对 2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 B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和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 3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4由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耐盐碱“海水稻”,依靠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 Na+/H+反向转运蛋白将细胞质内的 Na+逆浓度梯度排出细胞或将 Na+区隔化于液泡中,减少 Na+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Na+排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及消耗能量 B将 Na+区隔化于液泡中会降低细胞的吸水能力 C该转运蛋白的功能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提高该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5如图为某作物新品种的育种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获得新品种的过程所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过程育种方式的优点是缩短了育种年限 C过程不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 E 幼苗 D图中育种过程中基因重组只发生在过程中 6下列有关细胞的成分。结构或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核的体积变大 B所有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关 C真核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出现核 DNA 加倍现象 D核糖体和线粒体均参与了唾液淀粉酶的合成 7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核 DNA 数量是之前的两倍 BDNA 的复制和数量加倍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着丝点分裂将导致染色体和 DNA 数量成倍增加 D处于分裂中期和分裂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不同 8(10 分)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 A 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 B 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 B 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二、非选择题 9(10 分)回答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问题。生姜属于耐阴作物,在橘子树底下种植生姜,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果树的立体空间为生姜提供遮阳,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而且还能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下图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等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1)图中表示生姜的曲线是_。若 24 小时中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生姜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应_。光照强度为 a 时,B 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 CO2来自_。(2)某种植物 A,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独特光合作用和特有的固定 CO2的方式,如图一和图二所示(图三表示大部分植物光合作用固定 CO2的方式)。植物 A 在夜间开放气孔吸收 CO2,固定 CO2形成苹果酸存储于_中,从而导致细胞液酸度上升:而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羧释放 CO2用于_。这种特殊的代谢方式,有利于植物生长在_的地区。以避免白天由于气孔关闭而导致_供应不足。10(14 分)玉米籽粒黄色基因 T 与白色基因 t 是位于 9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 9 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但不致死。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1)现有基因型为 Tt 的黄色籽粒植株甲,其细胞中 9 号染色体如图一。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检测该变异类型最简便的方法是_。为了确定植株甲的 T 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 F1。如果 F1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说明 T 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与豌豆的自交相比,玉米自交需要增加的操作是_。(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 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如图二。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_(填“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未分离。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3 条 9 号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 1 条和 2 条 9 号染色体的配子。若用植株乙进行单倍体育种,则产生子代的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为_,该育种过程的两个关键步骤是_。11(14 分)为了探究低温对甲、乙两种作物的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小组连续三天对这两种作物幼苗进行 4低温处理,并原地恢复 4 天后,测量两种作物的光合速率的变化,得到的数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低温处理对_作物影响较大。(2)经低温处理后,幼苗的叶片变成黄色。可知低温能影响_(填光合色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反应过程,进一步影响暗反应中的_,最终降低光合速率。(3)恢复期过程中,甲作物难以恢复正常生长,为了探究低温处理是否改变甲作物的遗传物质,可取其种子在_(填“正常”或“低温处理”)的环境中培养,如果_,说明低温处理只影响其性状,而没有改变其遗传物质。12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合成糖,以淀粉的形式储存。通常认为若持续光照,淀粉的积累量会增加。但科研人员有了新的发现。(1)叶肉细胞吸收的 CO2,在_中被固定形成 C3,C3在_阶段产生的_的作用下,形成三碳糖,进而合成_进行运输,并进一步合成淀粉。(2)科研人员给予植物 48 小时持续光照,测定叶肉细胞中的淀粉量,结果如图 1 所示。实验结果反映出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规律是_。(3)为了解释(2)的实验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设。假设一: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停止。假设二: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同时存在。为验证假设,科研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的 CO2吸收量和淀粉降解产物麦芽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2 所示。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一种假设?请运用图中证据进行阐述。_。(4)为进一步确定该假设成立,研究人员在第 12 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 a,为叶片光合作用通入仅含13C标记的13CO2四小时,在第 16 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 b,13C 标记的淀粉含量为 c。若淀粉量 a、b、c 的关系满足_(用关系式表示),则该假设成立。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1、B【答案解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后代表现型 亲本基因型组合 亲本表现型 全显 AAAA(或 Aa 或 aa)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全隐 aaaa 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1:1 Aaaa 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3:1 AaAa 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题目详解】根据分离定律 RrRr3R_(灰体)1rr(黑体),结合题目信息,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 RrRr 的亲本数量如果是 400 对,则会产生灰体 300 只,黑体 100 只。另外 400 只灰体子代的 400 对灰体亲本组合则为 RRRr 或 RRRR,B 正确。故选 B。2、D【答案解析】I、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II、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现象,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会经过生殖隔离。【题目详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并非基因型频率的改变,A 错误;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例如植物的多倍体的产生,没有经过地理隔离,只是由于环境的问题导致了染色体加倍,B 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 错误;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和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D 正确;故选 D。【答案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3、C【答案解析】1、染色体变异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数目异常两大类型 2、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例如,果蝇缺刻翅的形成。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例如,果蝇棒状眼的形成。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变异。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例如,夜来香经常发生这种变异。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种:个别染色体的增减;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题目详解】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成倍减少或增加,不会改变基因的种类,A 错误;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会减少或增加,因此不会产生新的基因,B 错误;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C 正确;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引起片段上的基因随之丢失,导致基因的数目减少。染色体片段重复,引起片段上的基因随之增加,导致基因的数目增加。这两种情况下,基因的种类均不会改变,D 错误。故选 C。【答案点睛】理解染色体变异的发生改变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会改变基因的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B【答案解析】题中指出“依靠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将细胞质内的Na+逆浓度梯度排出细胞或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从而适应盐碱环境。【题目详解】A、Na+排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A 正确;B、将 Na+区隔化于液泡中,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B 错误;C、Na+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 正确;D、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 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植物的耐盐性,所以提高该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D 正确。故选 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盐运输的方式及对细胞的作用,意在利用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主动运输的特点。5、B【答案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过程为杂交,过程为自交,过程为减数分裂,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可育植株。【题目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过程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 错误;B、过程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缩短了育种年限,B 正确;C、E 幼苗由花药离体培养得来,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可育植株,C 错误;D、花药中的花粉是减数分裂产生的,所以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过程也存在减数分裂,可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故选 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D【答案解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题目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不存在核膜和核仁,不存在细胞核结构,A 错误;B、原核细胞有核糖体,但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 错误;C、不增殖的真核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核 DNA 含量不变,C 错误;D、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线粒体能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D 正确。故选 D。7、C【答案解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题目详解】A、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核 DNA 数量是之前的两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 正确;B、在细胞分裂间期,DNA 完成复制后其数目就加倍了,B 正确;C、着丝点分裂将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 DNA 数目不变,C 错误;D、处于分裂中期和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是不同的,中期染色体数目是末期的一半,D 正确。故选 C。【答案点睛】此题考查细胞增殖的过程及特点,侧重考查理解能力。8、B【答案解析】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 正确;激素 A 表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的代谢,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 错误;图中看出,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并且作用效果最终都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 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有效的缓解该病的病症,D 正确。二、非选择题 9、B 大于 a 细胞呼吸和外界环境 液泡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干旱、炎热地区 CO2 【答案解析】分析坐标图,A 是阳生植物,B 是阴生植物,图中表示生姜(耐阴作物)的曲线是 B。分析下图:植物 A 在夜间开放气孔吸收 CO2,形成苹果酸存储于液泡中,以避免白天由于气孔关闭而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题目详解】(1)由于生姜属于耐阴作物,在橘子树底下种植生姜,上图中 P/R=1 时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据图可知 B 曲线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均较低,故 B 曲线表示生姜。a 点时 B 植物的 P/R接近 1,若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由于生姜正常生长需要保证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且一昼夜中有有机物的积累,故所需的光照强度应大于 a。光照强度为 a 时,可以认为对于生姜整个植株而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对于叶肉细胞来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一部分来自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一部分来自于外界环境。(2)由图可知:植物 A 在夜间开放气孔吸收 CO2,固定 CO2形成苹果酸存储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羧释放 CO2用于暗反应 CO2的固定,这种特殊的代谢方式,以避免白天由于气孔关闭而导致 CO2供应不足,有利于植物生长在干旱、炎热的地区。【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形的分析与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0、(染色体片段)缺失 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9 号染色体中 1 条较短)黄:白=1:1 套袋和人工授粉 父本 同源染色体 1:1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玉米籽粒黄色基因 T 与白色基因 t 是位于 9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据图分析,图一异常染色体比正常染色体短,属于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二 9 号染色体有 3 条,且 T 所在的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的变异。【题目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检测该变异类型最简便的方法是显微镜观察,三种可遗传变异方式中只有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得到。为了确定植株甲的 T 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 F1。如果 T 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能够受精的花粉只有 t,则 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 Tt:白色 tt=1: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与豌豆的自交相比,玉米自交需要增加的操作是套袋和人工授粉,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2)由于无正常 9 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 T 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Ttt)中有一个 t 来自母本,还有 T 和 t 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图二中的植株乙在減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3 条 9 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 1 条和 2 条 9 号染色体的配子,所以可产生的配子有 T、Tt、tt、t 四种,比例为 1:2:1:2;若用植株乙进行单倍体育种,则产生子代的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为 1:1,该育种过程的两个关键步骤是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答案点睛】变异主要分为两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 3 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11、甲 叶绿素 C3的还原 正常 培养得到的成熟植株和在低温处理前的原植株的光合速率几乎相同 【答案解析】据图分析:图中,夜间 4处理后,甲作物和乙作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甲作物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要大于乙,可见夜间低温处理对甲作物的影响更大。在第 4 天开始恢复后,光合作用速率均有增高,但乙作物恢复更快,在恢复处理的第三天,恢复到低温处理前的光合速率,甲作物的恢复则要慢得多。【题目详解】(1)由图中数据可知,夜间低温处理甲作物的光合速率相对乙作物下降得更多,可见夜间低温对甲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2)经夜间低温处理后的幼苗,其叶片会转黄,由此分析,夜间低温处理能降低植物光合速率的原因最可能是低温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影响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和 ATP,进一步影响暗反应中的 C3的还原,最终降低植物的光合速率。(3)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低温处理是否改变甲作物的遗传物质,因此可取甲作物的种子在正常温度下培养,如果培养得到的成熟植株和在低温处理前的原植株的光合速率几乎相同,说明低温处理只影响其性状,而没有改变其遗传物质。【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低温对甲乙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识记光合色素的种类及其功能,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判断低温对甲乙作物的影响情况,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解决问题;根据第(3)问的实验目的,判断实验的处理情况和实验结果,这是解决第(3)问的关键。12、叶绿体基质 光反应 ATP 和H 蔗糖 最初一段时间内,随着持续光照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几乎不增加 支持假设二。实验结果显示,叶肉细胞持续(或并未停止)吸收 CO2,淀粉降解量快速增加,说明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 b-ac(ba+c)【答案解析】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水光能,完成水的光解和 ATP 的合成;暗反应有光无关都可以进行,由光反应提供 ATP 和还原氢,在叶绿体基质完成 CO2的固定和 C3的还原。【题目详解】(1)叶肉细胞吸收的 CO2,在叶绿体基质参中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CO2首先与 C5结合生成 C3,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的作用下被还原,生成蔗糖,进一步合成淀粉。(2)由图分析可知,024 小时内,淀粉积累量随着持续光照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24 小时后几乎不增加。(3)叶肉细胞的 CO2吸收量代表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合成量,麦芽糖的含量代表淀粉的分解量。分析图 2 可知,CO2吸收量基本不变,即淀粉的合成没有停止,而从 6 小时开始麦芽糖的含量逐渐增加,说明淀粉在不断分解,即淀粉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故支持假设二。(4)第 12 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 a,第 16 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 b,则 b-a 代表通入13CO2的四小时内淀粉的积累量,若小于这四小时内淀粉合成总量 c,即 b-ac,则说明一部分淀粉被分解,假设二成立。【答案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关键是结合题图的实验结果分析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