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pdf
选择题 2020 新年伊始,全国多地喜降雨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雪可增加土壤湿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雨雪可冲洗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变得清新 C.雨雪过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辆容易打滑 D.雨雪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有效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答案】D【解析】A.雨雪可增加土壤湿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说法正确;B.雨雪可冲洗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变得清新,说法正确;C.雨雪过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辆容易打滑,说法正确;D.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性质,不能降低,说法错误;故选:D.选择题 空气成分中,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答案】B【解析】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B。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除去 CO2 中的 CO B.称量氢氧化钠 C.0 稀释浓硫酸 D.检验装置气密性【答案】D【解析】A、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将二氧化碳除去,不符合除杂规则,操作错误。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操作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操作错误。D、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操作正确。故选:D。选择题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的上面“铺”了一层“萘胺”(C10 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萘胺属于无机物 B.萘胺中 C、N、H 的原子个数比为 10:9:1 C.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3 g D.二氧化钛中钛的质量分数为 60%【答案】D【解析】A、萘胺是由 C、H、N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A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萘胺的分子式 C10 H9N 可知,萘胺中 C、N、H 的原子个数比为10:1:9,B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萘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忽略不写,“g”是质量的单位,C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钛中钛的质量分数为,D 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D。选择题 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种方法。本草纲目拾遗 中在“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A.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B.稀盐酸 C.氯化锌溶液 D.稀硫酸【答案】A【解析】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金、银、铜、铅、铁均不与氯化锌溶液反应;金、银、铜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最可能是“强水”的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故选:A。选择题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纯净物 B.海水-混合物 C.葡萄糖-氧化物 D.碳酸钠-酸【答案】B【解析】A、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A 选项物质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海水中溶解有多种物质,例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B 选项物质分类正确,符合题意;C、氧化物指的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葡萄糖的化学式为,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C 选项物质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D 选项物质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选择题“宏观现象一微观结构一符号表征”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图表示在催化剂作用下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无害气体的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D.甲、丙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甲为一氧化碳,乙为二氧化氮二者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 成 丙 二 氧 化 碳 和 丁 氮 气,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则有: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甲是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为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丙为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丁为氮元素组成的单质,A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改变,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为一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丙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丙所含元素种类相同,C 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甲为一氧化碳,氧元素显-2 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则有,解得,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丙为二氧化碳,氧元素显-2 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则有,解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甲、丙中氧元素化合价相同,碳元素化合价不同,D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选择题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5 mL 水和 5 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10 mL 微粒间存在间隔 B 把 MnO2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 MnO2 能增加 O2 的产量 C 某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立即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经测定,某物质含两种元素 该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50mL 水和 50mL 的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选项正确;B、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 MnO2,快速产生气泡,是因为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选项错误;C、某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立即熄灭,说明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但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选项错误;D、经测定,某物质含两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含有两种元素的混合物,选项错误。故选 A。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如图曲线所示变化规律的是 A.向一定量水中逐渐加入氯化钠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 C.向一定量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 D.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答案】C【解析】A.刚开始是水,溶质氯化钠的质量等于 0;当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氯化钠不再溶解时,溶液饱和,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恒定不变,选项错误;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质由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每 160 份质量的硫酸铜转化成 152 份质量的硫酸亚铁,溶质的质量减少,选项错误;C.刚开始是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溶质硝酸钾的质量大于 0;当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硝酸钾不再溶解时,溶液饱和,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恒定不变,选项正确;D.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每 106 份质量的碳酸钠转化成 117 份质量的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又增加了溶质氯化氢,故溶质的质量继续增加,选项错误。故选 C。填空题 热水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图中标注的是组成热水瓶的相关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所标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2)厨房中可用于去除瓶胆内壁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CaCO3)的物质是_(写名称),该过程发生的是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答案】塑料 醋酸 化学【解析】(1)合成材料通常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所标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2)厨房中可用于去除瓶胆内壁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CaCO3)的物质是醋酸,碳酸钙能与酸类物质反应生成新的盐、二氧化碳、水,该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填空题 陕西咸阳被称为“中国温泉之城”,境内温泉资源丰富。(1)温泉水中含有的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如图是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 x 的数值是_。(2)人们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开始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34 2H2+O2 2H2O【解析】(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图是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 x 的数值是 2+8+18+6=34;(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填空题 高速公路的建设及通行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1)高速公路两旁的护栏的主要材料是钢,工业上采用赤铁矿炼制,用它炼铁的反应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工人给铁护栏喷漆的目的是防止铁与_发生反应而生锈。(3)向 Al(NO3)3、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答案】Fe2O3+3CO 2Fe+3CO2 氧气、水 硝酸铝、硝酸亚铁(或Al(NO3)3、Fe(NO3)2)【解析】(1)工业上采用赤铁矿炼制,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它炼铁的反应原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2)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生锈,工人给铁护栏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水,防止铁与氧气、水发生反应而生锈;(3)金属活动性:铝铁氢铜银,向 Al(NO3)3、Cu(NO3)2 和 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不能与硝酸铝反应,硝酸铝始终在溶液中;加入的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铁有剩余,硝酸银和硝酸铜均完全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亚铁(或Al(NO3)3、Fe(NO3)2)。填空题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2)60时,120g硝酸钾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则提纯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是_。(4)将 A 点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 B 点的该溶质的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答案】小于 饱和 降温结晶法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 120g,120g 硝酸钾与 100g 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3)由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很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法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A 点表示 60时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 点表示 60时饱和溶液。将 A 点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 B 点的该溶质的溶液,即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均可。推断题 A、B、C、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含氧化合物,A 俗称烧碱,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分析辨识,解决问题:(1)A 物质除去油污的原理与洗涤剂除去油污的原理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2)若 D 只含两种元素,则 D 可以是_(填化学式)。(3)若 C 与 A 的物质类别一致,则 C 与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不相同 或 【解析】由题意,A、B、C、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含氧化合物,A 俗称烧碱,则 A 为氢氧化钠,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推测,氢氧化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则有:(1)洗涤剂去油污利用的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氢氧化钠去油污是氢氧化钠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二者除去油污的原理不相同。(2)若 D 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则 D 可以是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3)若 C 与 A 的物质类别一致,则 C 可以是氢氧化钙,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 B 可以是碳酸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均满足一步反应达成转化的要求,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即C与B的 反 应,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流程题 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 CuSO4 和 FeCl3,技术人员取废水样品于实验室,逐渐加入 NaOH 溶液并通过调节废水的 pH,先后分离出两种沉淀物,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了需要的物质。该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 B 加热后还有另一种氧化物生成,该物质是_。该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2)固体 A 加热后也能发生类似固体 B 的反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溶液 X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答案】H2O 分解反应 NaCl 和 Na2SO4 【解析】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1)根据流程可知,固体 B 应为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 Fe、H、O,生成物中含铁、氧,故另一氧化物应为水,所以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H2O;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固体 A 与某酸反应,由于生成硫酸铜,所以是与硫酸反应,所以对应反应是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固体 B 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溶液 X 除了可能含有剩余的 NaOH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生成的 NaCl 和 Na2SO4。科学探究题 为探究某塑料的元素组成,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实验 I 和。回答下列问题:I.制取氧气 (1)A 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_;若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制取干燥的 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填字母)。.组成探究(2)定性检测(已知:无水 CuSO4 遇水变蓝色)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试剂并按上图进行实验。通入干燥的O2,一段时间后,点燃 J 处酒精灯 装置 K 中无水 CuSO4 变_色 塑料燃烧产物中有 H2O 装置 L 中_ 塑料燃烧产物中有 CO2 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答案】酒精灯 AF 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H、C 【解析】(1)A 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若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制取 O2,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应选 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干燥的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AF;(2)无水 CuSO4 遇水变蓝色,若塑料燃烧产物中有 H2O,所以实验现象是:装置 K 中无水 CuSO4 变蓝色;(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塑料燃烧产物中有CO2,所以实验现象是:装置 L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塑料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H、C。实验探究题 实验室常用 MnO2 与浓盐酸反应制备 C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装置如图1 所示。(1)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的操作依次是_(填字母)。A 向烧瓶中加入 MnO2 粉末 B 加热 C 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溶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甲 同 学 的 方 案:利 用 盐 酸 和 硝 酸 银 反 应,化 学 方 程 式 为_,利用残余溶液与足量的 AgNO3 溶液反应,称量生成沉淀的质量,可以测出反应残余溶液中盐酸的浓度。此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原因:_。乙同学的方案:与足量 Zn 反应,测量生成的气体体积。实验装置如图 2 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使 Y 形管中的残余溶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_转移到_中。【答案】ACB HCl+AgNO3=AgCl+HNO3 不可行,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化锰也会与硝酸银反应 锌粒 残留溶液【解析】(1)加药顺序一般是先加入固体药品,再加入液药品,最后再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加入固体,再加入液体浓盐酸,然后加热,则依次顺序是 ACB。(2)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化锰也会与硝酸银反应,不能测出反应残余溶液中盐酸的浓度,所以甲方案错误,不可行;与足量 Zn 反应,依据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气体体积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使 Zn 粒进入残余清液中让其发生反应,这样残余清液就可以充分反应,如果反过来,残余清液不可能全部转移到左边,若残余清液转移到左边则会残留在 V 型管内壁,导致产生气体的量减少,使测定的盐酸浓度偏小。根据装置图,通过旋转 Y 型管,将锌粒转移到残留溶液中,反应即可进行;计算题 如图是配制好的碳酸钠溶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上的文字信息进行计算:(1)配制该碳酸钠溶液,需要称量 g 碳酸钠。(2)取氯化钡固体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26 g 放入烧杯中,加入 100 g水(固体完全溶解),然后往烧杯中逐渐滴加上述配制的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烘干,称得沉淀的质量为 19.7g。请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50;(2)80%。【解析】(1)根据标签信息配制该碳酸钠溶液,需要称量碳酸钠的质量为。(2)由题意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设生成19.7g 碳酸钡需要氯化钡的质量为,则有:由解得 该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为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