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NXJX 002-2021 人机协作遥操作机器人铸件打磨系统技术要求.docx
-
资源ID:73754195
资源大小:104.8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T_NXJX 002-2021 人机协作遥操作机器人铸件打磨系统技术要求.docx
T/NXJX 002 2021人机协作遥操作机器人铸件打磨系统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人机协作遥操作机器人铸件打磨系统(以下简称“打磨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性能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文件适用于单件质量30t(带回转工作台)以下铸件的物理性机器人打磨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766 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GB/T 4768 防霉包装GB/T 4879 防锈包装GB/T 5048 防潮包装GB/T 5226.1-2019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7932 气动 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GB 11291.1 工业环境用机器人安全要求 第1部分:机器人GB 11291.2 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GB/T 12643-2013 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 词汇GB/T 37242 机器人噪声试验方法GA 165-1997 防弹复合玻璃JB/T 8896-1999 工业机器人 验收规则3术语和定义GB/T 12643-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遥操作机器人 teleoperation robot操作人员监视和控制远方机器人完成各种作业,从而使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在一些无法触及的、甚至一些危及人类健康或生命安全的环境下完成各种任务。3.2打磨系统力控制 force control of grinding system通过读取机器人系统力传感器输出的力或力矩参数,并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实现打磨工具在作业区域的接触力或者力矩的控制。1参数参数值打磨铸件重量范围(带回转工作台)30t打磨范围:长×宽×高1900mm×1900mm×1200mm砂轮最高转速2350r/min最大磨削力3000N最高打磨效率(铸件去除量)180 kg/h力控制精度±1 %Fs距离控制精度±0.1mmT/NXJX 002 20213.3打磨系统位置控制positioning control of grinding system通过读取打磨系统测距传感器输出的距离参数,并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实现打磨工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控制。4打磨系统组成打磨系统主要由6轴关节机器人、打磨头主轴单元、回转工作台单元(必要时)、遥操作工作室、防护与除尘系统等组成。打磨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图1打磨系统组成示意图5性能参数打磨系统的性能参数见表1。表1打磨系统的性能参数2T/NXJX 002 20216技术要求6.1一般技术要求6.1.1打磨系统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进行制造。6.1.2打磨系统包含的 6 轴关节机器人、打磨头主轴单元、回转工作台单元、遥操作工作室、防护与除尘系统等所用的材料及外购功能部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6.1.3打磨头主轴单元配备的打磨工具和夹持器等,应该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6.1.4打磨系统应采取抗干扰措施。6.2外观和结构6.2.1结构应布局合理、造型美观、操作方便、便于维修。6.2.2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标志应清晰、端正,各轴关节处应标示轴号及运动方向。6.2.3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裂缝和变形,漆膜及镀层应均匀、无气泡、划伤、脱落和磨损等缺陷,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6.2.4打磨系统设备中,所有紧固部分应无松动,活动部分润滑和冷却状况良好。6.3功能要求6.3.1 开关、按钮、显示、报警及联锁装置功能应正常。6.3.2 操作机构各轴运动应平稳、正常。6.3.3 打磨系统力控制功能可靠,应具有:a) 力感知装置;b) 力闭环控制功能;c) 位置补偿功能。6.3.4 测距精度准确,应具有:a) 测距装置;b) 位置补偿功能;c) 斜面找正功能。6.3.5 遥操作应满足:a)操作手柄功能正常,操作机器人的各种动作平稳、顺滑;b)操作的灵敏性满足打磨要求,无明显迟滞现象;c)各种打磨模式易操作,人机界面友好。6.4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应符合GB/T 3766的规定。6.5气动系统气动系统应符合GB/T 7932的规定。6.6安全6.6.1基本要求打磨系统的安全应符合GB 11291.1和GB 11291.2的规定。针对铸件打磨工艺的特点,还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3T/NXJX 002 2021a) 安全防护装置与机器人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及辅助设备应相互联锁;b) 打磨机器人在运动及作业过程中,应通过物理遮挡方式用于防护可能导致的人身伤害;c) 遥操作工作室视窗采用防弹玻璃,应符合 GA 165-1997 防弹复合玻璃的规定,其它部位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GA 165-1997 的要求;d) 打磨系统设计和制造应考虑当动力源丧失、恢复或变化时,不会引起机器人危险运动;e) 设立安全防护区间;f) 设立易于辨识的视听警示信号;g) 控制柜应安装在安全防护空间外;h) 打磨系统应设有便捷的急停装置,急停和重新启动打磨系统时,手动操作和复位应在限定空间外进行;i) 采用防护罩及除尘装置,防止粉尘的散布。6.6.2等电位联结打磨系统及相关控制装置、动力源等应有接地点,不能明显表明的接地点,应在其附近标注明显的接地符号。保护联结电路应符合GB/T 5226.1-2019中8.2.4的规定。6.6.3绝缘电阻打磨系统交流动力电源电路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6.6.4耐电强度打磨系统动力交流电源电路与邻近的非带电导体间,应能承受交流(50Hz)额定电源电压值1000V,持续至少1s的时间耐电强度试验,无击穿、闪络现象出现。6.6.5紧急停止、重启和断电保护打磨系统应具备紧急停止、重启和断电保护装置,紧急停止和断电保护装置应符合GB/T 5226.1-2019中9.2.3.4的规定。6.7连续运行打磨系统在最大磨削力和砂轮的最高转速下,连续运行8h,工作应正常。注:连续运行时间包括更换砂轮时间。6.8噪声人员在遥操作工作室内,打磨系统在最大磨削力和砂轮最高转速下所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80dB(A)。6.9工艺操作按铸件打磨工艺要求,打磨系统能同时满足手动控制与程序控制操作,工作应正常。6.10环境适应性打磨系统的工作环境条件应符合表2的规定。4环境条件工作条件贮存、运输条件环境温度040-4055相对湿度85%(40)85%(40)大气压力86kPa106kPa86kPa106kPaT/NXJX 002 2021表2打磨系统的工作与环境条件6.11成套性6.11.1打磨系统出厂时,应备有供正常生产使用的附件、维修用的备件及专用工具。6.11.2打磨系统出厂时,应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明书。7试验方法7.1性能测试7.1.1打磨铸件重量范围(包含回转工作台单元时)打磨铸件采用单件质量不大于30t、HT250铸件进行试验,回转工作台单元工作应正常。7.1.2打磨铸件尺寸范围打磨铸件尺寸范围不大于长×宽×高为1900mm×1900mm×1200mm的样件,可以打磨到除底面外的所有部位。7.1.3最高打磨效率在最大磨削力和砂轮的最高转速条件下,使打磨系统进入稳定作业状态,连续打磨样件,采用称重方式测出铸件打磨的减量。重复测量3次,以3次测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打磨效率计算公式(1)P = 60 × (W1 W2)/T ································································ (1)式中:W1:打磨前样件重量(kg)W2:打磨后样件重量(kg)T:打磨样件用时间(min)P:打磨效率(kg/h)7.1.4力控制有效性在非工作状态下,令打磨系统向各方向施加压力,测量显示力值与实际施加压力的符合程度以及压力过载保护的有效性。各方向分别重复测量3次,以3次测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7.1.5距离控制精度采用高度测量工具,对砂轮的移动距离和测距传感测量反馈的数值进行比对。重复测量5次,以5次测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7.1.6操作灵敏性对每个手柄进行操作,观察机器人的响应,重复操作5次,没有明显的迟滞现象。5T/NXJX 002 20217.2外观和结构按JB/T 8896-1999中5.2的规定进行检查,且符合6.2的要求。7.3功能检查按JB/T 8896-1999中5.3的规定进行检查,且符合6.3的要求。7.4液压系统检查打磨系统连续运行8h后,检查各密封部位及接头处不应有漏油现象,与7.7连续运行试验合并进行。7.5气动系统检查打磨系统连续运行8h后,检查各密封部位及接头处不应有漏气现象,与7.7连续运行试验合并进行。7.6电器安全试验7.6.1保护联结电路电阻测量按GB/T 5226.1-2019中18.2的规定进行。7.6.2绝缘电阻测量按GB/T 5226.1-2019中18.3的规定进行。7.6.3耐压强度试验按GB/T 5226.1-2019中18.4的规定进行。7.6.4急停和重启、断电保护试验按GB/T 5226.1-2019中9.2.3.4的规定进行。7.7连续运行试验打磨系统在最大磨削力和砂轮的最高转速下,连续运行8h(连续运行包括更换砂轮时间),检查各单元工作应正常。7.8噪声测试按GB/T 37242的规定进行。7.9工艺操作试验按铸件打磨工艺要求,打磨系统能同时满足手动控制与程序控制操作,工作应正常。7.10环境气候适应性试验按JB/T 8896-1999中5.10的规定进行。8检验规则按JB/T 8896-1999中第3章的规定进行。6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1外观与结构6.27.22功能要求6.37.33液压系统6.47.44气动系统6.57.55性能打磨铸件重量范围57.1.1打磨铸件尺寸范围57.1.2最高打磨效率57.1.3力控制精度57.1.4距离控制精度57.1.5操作手柄灵敏度6.3.5b)7.1.66安全等电位联结6.6.27.6.1绝缘电阻6.6.37.6.2耐电强度6.6.47.6.3紧急停止、重启和断电保护6.6.57.6.47连续运行6.77.78噪声6.87.89工艺操作6.97.910环境气候适应性6.107.10注:“”为检查项目T/NXJX 002 20219检验项目检验项目见表3的规定。表3检验项目10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0.1标志10.1.1 打磨系统产品上应装有铭牌,铭牌上应包括下述内容:a) 产品名称;b) 产品型号;c) 砂轮最高转速;d) 动力源参数及耗电功率;e) 外形尺寸和重量;f) 生产编号;g) 制造单位名称;h) 出厂年、月。7T/NXJX 002 202110.1.2包装箱外表面上,应按 GB/T 191 规定做图示标志。10.2包装10.2.1出厂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a) 打磨系统在包装前,必须将机器人活动臂部分牢靠固定;b) 机器人底座及其他装置与包装箱底板牢靠固定;c) 控制装置应单独包装;d) 包装符合GB/T 4768、GB/T 4879和GB/T 5048的要求,若有其他特殊包装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10.2.2包装箱内应有下列文件:a) 产品合格证明书;b) 使用说明书;c) 随机备件、附件及其清单;d) 装箱清单。10.3运输运输、装卸时,应按10.1.2包装标志规定的标识方向放置,以保持包装箱的竖立位置,并不得堆放。10.4贮存长期存放打磨系统的仓库,其环境温度为-40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40)。其周围环境应无腐蚀、易燃气体,无强烈机械振动、冲击及强磁场作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