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九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doc
-
资源ID:737701
资源大小:424.3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九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doc
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 / 10【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九牛顿精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九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对点训练: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若战机从“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前滑行的距离相同,牵引力相同,则( )A携带弹药越多,加速度越大B加速度相同,与携带弹药的多少无关C携带弹药越多,获得的起飞速度越大D携带弹药越多,滑行时间越长解析:选 D 携带弹药越多,战机的质量越大,而牵引力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 可知,飞机加速度越小,由 v22ax 可知,起飞速度越小,选项 A、B、C 错误;起飞前滑行的距离相同,由xat2 可得,加速度越小,滑行时间越长,所以 D 正确。2多选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 F 作用,前方固定一足够长的水平轻弹簧,则当木块接触弹簧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木块立即做减速运动B木块在一段时间内速度仍增大C当 F 等于弹簧弹力时,木块速度最大D弹簧压缩量最大时,木块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解析:选 BCD 刚开始时,弹簧对木块的作用力小于外力 F,木块继续向右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二力相等,而后,弹簧对木块的作用力大于外力 F,木块继续向右做加速度逐渐增大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2 / 10的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但此时木块的加速度不为零,故选项A 错误,B、C、D 正确。对点训练: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3.(2018·南通模拟)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左侧竖直墙上,另一端连着 A 小球,同时水平细线一端连着 A 球,另一端固定在右侧竖直墙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 60°,A、B 两小球分别连在另一根竖直弹簧两端。开始时 A、B 两球都静止不动,A、B 两小球的质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 g,若不计弹簧质量,在水平细线被剪断瞬间,A、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aAaBg BaA2g,aB0CaAg,aB0 DaA2g,aB0解析:选 D 设两个小球的质量都为 m,以 AB 球整体作为研究对象,A 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得:细线拉力T2mgtan 60°2mg,剪断细线瞬间弹簧的弹力没有变化,A 球受到的合力与原来细线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A2g,B 球的受力情况不变,则加速度仍为 0,故 D 正确。4.多选(2018·天水一模)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 0.2 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 m1 kg 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 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在剪断轻绳的瞬间(g 取 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受力个数不变B小球立即向左运动,且 a8 m/s2C小球立即向左运动,且 a10 m/s2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3 / 10D若剪断的是弹簧,则剪断瞬间小球加速度为零解析:选 BD 在剪断轻绳前,小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以及弹簧的弹力处于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得,弹簧的弹力:Fmgtan 45°10×1 N10 N,剪断轻绳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仍然为 10 N,小球此时受重力、支持力、弹簧弹力和摩擦力四个力作用。小球的受力个数发生改变,故 A 错误;小球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mg0.2×10 N2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的加速度为:a m/s28 m/s2,合力方向向左,所以向左运动,故 B 正确,C 错误;剪断弹簧的瞬间,轻绳对小球的拉力瞬间为零,此时小球所受的合力为零,则小球的加速度为零,故 D 正确。对点训练: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5.(2018·大连模拟)质量分别为 m1、m2 的甲、乙两球,在离地相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两球到达地面前经时间 t0 分别达到稳定速度 v1、v2,已知空气阻力大小 f 与小球的下落速率 v 成正比,即 fkv(k0),且两球的比例常数 k 完全相同,两球下落的 vt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1m2B.v1 v2C释放瞬间甲球的加速度较大Dt0 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相等解析:选 B 两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都做匀速运动,稳定时有 kvmg,因此最大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即 vmm,则。由图像知 v1v2,因此 m1m2,故 A 错误,B 正确;释放瞬间 v0,因此空气阻力 f0,两球均只受重力,加速度均为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4 / 10重力加速度 g,故 C 错误;速度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两球通过的位移,由题图可知,t0 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不相等,故 D错误。6.多选(2018·淄博二模)如图所示,某杂技演员在做手指玩耍盘子的高难度表演。若盘的质量为m,手指与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g,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盘底处于水平状态且不考虑盘的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手指支撑着盘,使盘保持静止状态,则手指对盘的作用力等于 mgB若手指支撑着盘并一起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则盘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C若手指支撑着盘并一起水平向右匀加速运动,则手指对盘的作用力大小为 mgD若盘随手指一起水平匀加速运动,则手指对盘的作用力大小不可超过 mg解析:选 AD 若手指支撑着盘,使盘保持静止状态,则盘受力平衡,手指对盘的作用力与盘的重力等大反向,则手指对盘的作用力等于 mg,选项 A 正确;若手指支撑着盘并一起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则水平方向盘不受力,即盘不受静摩擦力,选项 B 错误;若手指支撑着盘并一起水平向右匀加速运动,则手指对盘的作用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不一定等于 mg,选项 C 错误;若盘随手指一起水平匀加速运动,则手指对盘子水平方向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mg,竖直方向对盘子的支持力为 mg,则手指对盘的作用力大小的最大值mg,即手指对盘的作用力大小不可超过 mg,选项 D 正确。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5 / 107.(2018·孝感一模)如图所示,用遥控器控制小车,使小车从静止开始沿倾角为 37°的斜面向上运动,该过程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牵引力 F 大小为 25 N,运动 x 距离时出现故障,此后小车牵引力消失,再经过 3 s 小车刚好达到最高点,且小车在减速过程中最后 2 s 内的位移为 20 m,已知小车的质量为 1 kg,g10 m/s2。(已知 sin 37°0.6,cos 37°0.8)求:(1)小车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求匀加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 x。解析:(1)设小车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最后 2 s内的位移为 x,可将匀减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甲xat2代入数据解得:a10 m/s2。小车的受力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mgcos ma代入数据解得:0.5。(2)设牵引力消失时小车的速度为 v,即为匀减速过程的初速度,在匀减速运动过程中,得:vat10×3 m/s30 m/s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设加速度大小为 a,小车的受力如图乙所示。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mgcos ma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6 / 10代入数据解得:a15 m/s2。由 v22ax 得:x m30 m。答案:(1)0.5 (2)30 m8.(2018·苏州模拟)如图所示,质量m1.1 kg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右端,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5,传送带的长度 L5 m,当传送带以 v5 m/s 的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37°。已知: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传送带稳定运动时绳子的拉力大小 T;(2)某时刻剪断绳子,求物体运动至传送带最左端所用时间。解析:(1)传送带稳定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有:Tcos (mgTsin )带入数据解得:T5 N。(2)剪断绳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a代入数据求得:a5 m/s2匀加速的时间为:t1 s1 s位移为:s1at2×5×12 m2.5 m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 s0.5 s总时间为:tt1t21.5 s。答案:(1)5 N (2)1.5 s对点训练:动力学的图像问题9(2018·包头一模)如图甲,某人正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 m 的物体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物体获得的加速度 a与绳子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7 / 10可以判断图线与纵轴的交点 M 的值 aMg图线与横轴的交点 N 的值 TNmg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 m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1 m以上判断正确的是( )BA DC 解析:选 D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mgma,解得:ag。根据 ag 结合乙图,由数学知识可得正确、正确、正确。10(2018·泰州模拟)如图甲所示,长木板 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物块 A,木板 B 受到水平拉力 F 作用时,其加速度a 与拉力 F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 A 的质量为( )B3 kgA4 kg D1 kgC2 kg 解析:选 B 设 A、B 的质量分别为 m 和 M。当 F4 N 时,加速度为:a1 m/s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代入数据解得:Mm4 kg当 F4 N 时,A、B 发生相对滑动,对木板 B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Fmg M知 aF 图线的斜率 k1,解得:M1 kg,所以 A 的质量为:m3 kg。故 B 正确。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8 / 10考点综合训练11.(2018·濮阳模拟)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 的小球 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在电梯内,已知电梯正在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线中的拉力为 F,此时突然剪断细线。在线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小球 A 的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B.,gA.,g D.,gC.,g 解析:选 A 在剪断细线前,对 A、B 及弹簧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3mg3ma,对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弹2mg2ma,由此可得 F 弹,细线被剪断后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此时 A 球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则有 F 弹mgmaA,解得aAg,A 正确。12.多选(2018·铜仁模拟)用一水平力 F 向右拉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 F 从 0 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加速度 a 随外力 F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取 g10 m/s2,则可以计算出(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BF 为 14 N 时物体的速度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D物体的质量解析:选 ACD 物体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解得:ag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9 / 10由 a 与 F 图线,得到0510410联立得,m2 kg,0.3,故 C、D 正确;故 a0 时,F 为 6 N,即最大静摩擦力为 6 N,故 A 正确;由于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无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速度和位移,又 F 为变力无法求 F 所做的功,从而也无法根据动能定理求速度,故 B 错误。13.(2018·南充模拟)如图所示,斜面体 ABC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滑块在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9.6 m/s 沿斜面上滑。斜面倾角 37°,滑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0.45。整个过程斜面体保持静止不动,已知滑块的质量 m1 kg,sin 37°0.6,cos 37°0.8,g 取 10 m/s2。试求:(1)滑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2)定量画出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F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解析:(1)滑块沿斜面上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mgsin mgcos ma1,解得 a19.6 m/s2设滑块上滑位移大小为 L,则由 v022a1L,解得 L4.8 m滑块沿斜面下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mgsin mgcos ma2,解得 a22.4 m/s2根据 v22a2L,解得 v4.8 m/s。(2)滑块沿斜面上滑过程用时 t11 s对斜面与滑块构成的系统受力分析可得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0 / 10Ff1ma1cos 7.68 N滑块沿斜面下滑过程用时 t22 s对斜面与滑块构成的系统受力分析可得Ff2ma2cos 1.92 NFf 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答案:(1)4.8 m/s (2)见解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