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考题型.pdf
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必考题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红海(下图)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海盆为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海底轴部有水平错断的长裂缝。红海不仅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也是水温最高的海域,表层平均水温在 2128,深海盆水温可高达 60。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与表层海水相比,红海深层海水温度更高的主导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 C.海水运动 D.海域轮廓(2)从海水密度差异考虑,曼德海峡的海流流向是()A.B.2 C.D.答案:B 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2、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3 (1)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地形 D.生物(2)图示区域()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地表植被 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较大 A.B.C.D.答案:D A【提示】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4 【解答】(1)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因素,D 正确。故选 D。(2)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母质;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故选 A。3、诗云:“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吉林市丰满区南郊的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松花湖是 1937 年筑坝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后所形成的一个山间水库,最大蓄水量为 108 亿立方米。据此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松花湖的形成,主要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2)丰满水电站建成后对下游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A.F 减少 B.G 减少 C.H 增加 D.增加 答案:A B【提示】5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A(2)B 4、2019 年 6 月 13 日,20 年来最强飓风“卡尤”登陆印度古吉拉特邦,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是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关于三种水循环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B.参与的水量最大 C.的能量来源于海底 D.飓风“卡尤”参与了和 (2)不属于飓风“卡尤”带来的影响的是 A.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 B.使水循环速度加快 C.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 D.使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 6 答案:D 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特征:据图为陆地内循环,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是;为海陆间大循环,为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飓风“卡尤”参与海上内循环与海陆间大循环,ABC 错误,D 正确。(2)飓风“卡尤”属于强低压系统,过境时将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使水循环速度加快;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ABC 正确;使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的灾害为寒潮,D 错误,故选 D。5、如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完成(1)(2)题。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进行雨水收集最能发挥作用的是()A.北京 B.兰州 C.乌鲁木齐 D.拉萨 答案:7 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措施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图中所示雨水通过集水槽、集水管进入蓄水池,因此可以收集雨水,以节约水资源。【解答】北京市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少,人口多,经济发达,水资源短缺,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A 对。而兰州和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该方式不适合,BC 错。拉萨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人口较少,该集水房屋没东部效果好,D 错。6、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某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影响,当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且岩浆中含有氯离子。下图示意 1965 年以来该火山口湖相对水位的变化(以 1971 年的水位 1152.2米为基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时段湖水冬季结冰的时间大约为()A.10 年 B.15 年 C.25 年 D.30 年 8 (2)从阶段到阶段,变化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 B.蒸发 C.地表径流 D.下渗(3)推测三个阶段湖水氯化物含量()A.上升下降上升 B.上升一稳定一上升 C.下降一稳定一下降 D.下降上升下降 答案:C B B【提示】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7、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对应错误的是()A.a-水汽输送 B.b-地表径流 C.c-地下径流 D.e-蒸发(2)随着“海绵城市”、“城市雨水花园”的大力推广与实践,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a 环节水量增加 B.b 环节水量增加 C.c 环节水量增加 D.e 环节水量减少 答案:C 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据图可知,a 为水汽输送,b 地表径流,河流水流回海洋,c 河流水成为地下水,应为下渗,e 从海洋到大气中,为蒸发,故选 C.(2)据已有知识可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城市雨水花园”等可以减少地表径流,10 缓解城市内涝,增加下渗环节,补充地下水。故选 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8、2019 年,亚马孙森林火灾频发,截至 8 月初,有 1330 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完成(1)(2)题。(1)亚马孙森林面积减少后,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A.增加 B.增加 C.减少 D.增多(2)亚马孙森林火灾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地面辐射不变 D.大气反射减弱 答案:D 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球吸收了太阳光后,除去反射回太空的部分,其他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大气的作用,大气能减弱地球热能的反射作用,而且可以存储这些热量,除了辐射,其他形式的热传递都要通过物质,大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把热量保存在地表【解答】读图可知,分别为地表径流、植物蒸腾、海水蒸发、大气降水,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后,植物蒸腾减少,由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D 正确 B 错;对海水蒸发无影响,C 错;热带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且能通过蒸发释放到大气中,雨林蒸腾作用旺盛,为大气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产生大量的降水,热带雨林减少,大气降水会减少,A 错;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热带雨林森林大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9、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 10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 (1)图中曲线依次代表()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2)从图中可以看出()A.水深超过 10 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 10 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 15 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 20 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3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C B 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1)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2)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3)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重在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1)据材料,叶绿素含量在水深 1020 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曲线代表叶绿素含量。地处长江口外水域,由于长江汇入淡水,海水表层盐度低,但随着深度加深,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逐渐减小,盐度逐渐增大,到一定深度后也逐渐稳定在一定数值,曲线代表盐度曲线。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曲线代表温度曲线。故选 C。(2)分析可得,曲线代表叶绿素含量,曲线代表盐度曲线,曲线代表温度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 10 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 20 米深度时,盐度稳定,A 错;14 水深超过 10 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B 对;水深 15 米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C 错;水深超过 20 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D 错。故选 B。(3)根据材料可知,曲线为温度曲线,表层水温为 17,该地为长江口外水域,所以推测为春季或秋季,A 表示的是冬季,B 表示的是初春,气温还偏低,C 表示的是夏季,D 表示的是秋季。故选 D。10、如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答案: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11、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脉以北的凹陷地带,地势平坦,平均海拔在 1500 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正是有了祁连山脉,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如图示意祁连山脉和河西走廊位置分布。据此完成(1)(2)题。河西走廊农产品品质良好,主要得益于当地()A.土地辽阔,便于连片耕作 B.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C.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D.科技发达,重视良种培育 答案:B【提示】16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域的区位分析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12、读海水表层温度(t)、盐度(s)及密度(r)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影响 r 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A.洋流 B.气压 C.纬度 D.太阳辐射(2)关于图中 s、t、r 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t 能影响 s,s 能影响 r B.t 不能影响 s,s 能影响 r C.t 不能影响 s,也不能影响 r D.t 能影响 s,s 不能影响 r 答案:17 D 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 A 13、“透水性人行道”是城市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透水性人行道”的结构设计和应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径流增加 C.大气降水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2)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根治城市内涝问题 D.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18 答案:D 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比不透水人行道,增加了水的下渗,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得水汽蒸发量增加,A 错误,D 正确。会减少地表径流,B 错误。由于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C 错误。故选 D。(2)“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增加了水分的下渗,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减弱,故 A 正确。会使得城市日较差减小,故 B 错误。“透水性人行道”可以减少城市内涝,但不能根治,故 C 错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渗,缓解地下水水位下降,但是不会根治,故 D 错误。故选 A。14、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A.B.C.D.(2)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3)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答案:C B 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20 (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2)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3)本题主要考查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解答】(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表示海水温度;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和低纬减少,表示海水的盐度;表示海水密度。综上所述,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故选 C。(2)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故 A 错。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较少,纬度较低,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故 B 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温度高,蒸发量大,但总体上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故 C 错。丁海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盐度低,故 D 错。故选 B。(3)读图可知,表层海水温度高,密度小,温度低,密度大,所以海水温度是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故选 A。15、亚速海平均深度为 8m,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洋生物丰富但分布不均,风浪大。下图示意亚速海及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1 (1)亚速海中盐度最高的海域是()A.顿河河口 B.刻赤海峡 C.库班河河口 D.锡瓦什湾(2)冬季,亚速海风浪最大的海域是()A.顿河河口 B.库班河河口 C.亚速海中部 D.刻赤海峡 答案:D 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河水的流入、海水的封闭程度等。从图中可看出顿河河口和库班河河口,由于淡水的汇入,盐度低,AC 错误;由于亚速海深度浅,故由刻赤海峡流入亚速22 海的高盐度海水的水量少,使得刻赤海峡附近海水盐度升高不明显,锡瓦什湾海域封闭,且受周围陆地的影响,蒸发量大,盐度高,相比较而言,锡瓦什湾盐度最高,D 正确,B 错误。故选 D。(2)由图示信息可得,亚速海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盛行强大的偏北风,由于刻赤海峡狭管效应,使得风浪最大,D 正确。故选 D。16、林冠截留是指在降水过程中,水分被地表植被接收并直接蒸发而没有进入土壤的过程。研究表明,林冠截留能力与降水特征,以及林冠郁闭度(乔木遮蔽地面的程度)、树种组成及冠层密(厚)度等特征有关。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然林(实线)和辽东人工林(虚线)的林冠截留情况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A.地面径流 B.下渗 C.地面蒸发 D.地下径流(2)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会随降水量增加而()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C.持续减少 D.持续增大(3)中小雨量(28mm 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主要是由于人工林()A.林木低矮 B.郁闭度大 C.树种丰富 D.冠层更厚 答案:A C 23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森林、湿地等的问题成因及开发利用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 C B 17、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下图为该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和出湖水量统计图和该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6)下列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补给类型相同 B.该湖泊为咸水湖 C.河与河相比,流速更快 24 D.河流量季节变化小于河(17)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大致是 A.3月 B.4月 C.10月 D.11月 答案:D 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6)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读图可知,河注入湖泊,主要补给类型应为高山冰雪融水,河源头为湖泊,补给为湖水,错。该湖泊湖水有进有出,盐类不易积累,应为淡水湖,错。河与河相比,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流速慢,错。河补给主要为湖泊补给,流量季节变化小于河(高山积雪融水补给,季节变化大)。对。故选。(17)读湖泊入湖与出湖水量变化图可知,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时,水位升高,出湖水量大于入湖水量时,水位降低,读图可知,11月份以后,出湖水量大于入湖水量,水位降低,到四月份达到最低,故选。18、2020 年 7 月 7 日凌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遭遇 50 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县城多处洪水上路、严重积水、道路受阻。截至 7 日上午 10 点,该县 2000 多名考生,只有 500 多名抵达考场。最后,高考第一天取消,改期重考。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因为城市内涝“一夜成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5 (1)导致安徽歙县内涝的直接的水循环环节是()A.水汽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下径流(2)安徽歙县缓解城市内涝的可行措施是()A.将硬化路面全部改为透水砖 B.采用科技减少降水强度 C.在城区修建大型湖泊滞蓄雨水 D.加快建设雨水滞蓄设施 答案:C 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本题主要考查了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解答】(1)由于短期内有大量的大气降水,使得安徽歙县出现大量积水,排水不畅而导致内涝,所以导致安徽歙县内涝的直接水循环环节是大气降水,C 正确;注意题干关键词“直接”,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等均不是导致安徽歙县内涝形成的直接水循环环节,ABD 错误。故选 C。26 (2)将硬化路面全部改为透水砖并不现实,不是可行性措施,A 错;降水强度主要与区域气候有关,采用科技减少降水强度不现实,B 错;在城区修建大型湖泊滞蓄雨水可以缓解城市内涝,但大型湖泊的建设会占用大量土地,并不可行,C 错;可以加快建设雨水滞蓄设施,加强雨季的调蓄能力,从而缓解城市内涝,D 对。故选 D。19、读全球水平衡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不正确的是()A.陆地水平衡为正值 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 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少 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负值(2)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温度降低 C.海水盐度升高 D.海水盐度降低 答案:C C【提示】27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C C 20、如果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在相同的降水条件下()A.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都增加 B.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都减少 C.地表径流增加和地下径流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和地下径流增加 答案: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如果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下径流减少,C 符合题意。故选 C。28 21、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1)(2)题。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A.年径流量增大 B.流速加快 C.丰水期水位上升 D.枯水期水位上升 答案: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城市化的利弊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22、潮差是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高度差。芬迪湾(图 4)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9 (1)芬迪湾()A.位于西北大西洋 B.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位于板块交界处 D.易受飓风和海啸的影响 (2)芬迪湾潮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信风 B.海水性质 C.洋流 D.海湾形状 答案:A D【提示】区域的区位分析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30 (2)略。23、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A.环节加强 B.环节季节变化变小 C.环节减弱 D.环节季节变化变大 (2)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是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A.环节 B.环节 C.环节 D.环节(3)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亚地区:环节水量 7 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水量 1 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水量 7 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水量 1 月份较大 答案:D B C 31 【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会导致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季节变化变大,D 正确。与降水、蒸发环节无关、蒸腾环节季节变化变大,ABC 错。故选 D.(2)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是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3)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地中海沿岸,冬雨型,7 月份降水少,环节地表径流水量较小,C正确。东亚地区:环节水量 7 月份较大,A 错。南亚地区:环节降水的水量 1 月份较小,B 错。开普敦附近:属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1 月份是当地夏季,降水少,环节地下径流水量较小,D 错。故选 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24、地表蒸散发(ET)也称陆地表层水汽通量,是地表植被蒸腾、土壤与水体蒸发的水汽总和。它是地表水热平衡的重要构成部分。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土地利用类型以高原草地、林地和沼泽地为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 ET 差异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沼泽、林地、草地和裸地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对黄河源区 ET 贡献最大的是()A.沼泽 B.林地 C.草地 D.裸地(2)准确估算区域地表蒸散发量(ET),可以()32 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为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提供科学依据 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为研究区域小气候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A.B.C.D.答案:A D【提示】水循环的意义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答】(1)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沼泽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及增加水分下渗,增加蒸发,并调节气候等作用,活跃了黄河源区的水循环,增加了降水量。同时在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沼泽地水分条件最好,因此地表蒸散发最大,对黄河源区全年的贡献最大。故选 A。(2)准确估算区域地表蒸散量(ET),可随时了解该地的水资源状况,进而通过水资源状况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可为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变化和水资源开发、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地表蒸散量对产业和人33 口转移作用不大。故选 D。25、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的是()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扔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2)前些年,涌泉曾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增雨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绿化南部山区 A.B.C.D.(3)有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A.北太平洋暖流 B.北赤道暖流 C.千岛寒流 D.季风洋流 答案:D C 34 A【提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解析:(1)从图中可判定给地下水为深层地下水,根据地下水流向,补给区应是远处的山区。若水质变差,应是由于补给区出了问 题,与隔水层之上的城市无关。与 B 和 C 关系也不大。故 D 正确。(2)如果要使涌泉重新喷涌,则要增加它的补给源,就是南部山地要增加植被覆盖率来涵养水源,增加下渗能力;并且还 要在排泄区(城市)限制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填采空区。故 C 正确。(3)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和流向。加拿大和日本分属太平洋的东西两侧。根据北太平洋洋流流向可判定出:北太平洋暖流可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答案选 A.【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26、2014 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 372 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 3 分钟内执行 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5 (1)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2)海水的密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是()A.盐度 B.深度 C.径流 D.温度(3)暖流的流动方向大致是()A.由北向南 B.由南向北 C.由较高温度海域向较低温度海域 D.由较低温度海域向较高温度海域(4)下图甲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历史上产量非常丰富,甚至“供养了欧洲”。然而,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鱼群大量减少,延续了 500 年的捕鱼业逐渐衰落。导致该渔场鱼群大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 B.人类过度捕捞 C.寒暖流减弱 D.地表径流减少 答案:36 B D C 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运动。(4)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掉深”即海中断崖,由于海水性质出现差异,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少,而浮力与密度有关,因此可推测“掉深”为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少,B 正确。故选 B。(2)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应当是温度。温度高,蒸发旺盛,海水盐度相对较大、密度较大,D 正确。故选 D。(3)暖流是指海水由水温相对较高的海区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区,由于南北半球水温较高的海区方向存在差异,因此不能说是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流,C 正确。37 故选 C。(4)图示为纽芬兰渔场,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鱼群大量减少,主要原因在于人类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匮乏,B 正确。故选 B。27、传统城市建设处处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很容易造成逢雨必涝的现象。“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关于图中“海绵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水花园可加快地表径流的汇流速度 B.湖泊可吸纳蓄积雨水,缓解城市内涝 C.森林可截留净化雨水,缩短地表径流的汇流时间 D.雨水回收利用完全不需要管渠、泵站等传统设施 答案:C【提示】38 城市化的利弊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28、分明的“河口锋”。下图示意长江 6 月份“河口锋”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影响“河口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密度 B.温度 C.深度 D.盐度长江河口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水与较为清澈的海水相遇,并伴有水色差异,形成泾渭(2)长江河口处“河口锋”()39 A.锋面垂直于洋面 B.锋线附近盐度差异小 C.涨潮时色差最大 D.锋线位置季节变化大 答案:A D【提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29、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水循环环节()40 A.为水汽输送 B.为地下径流 C.为蒸发 D.为下渗(2)近年来,该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直接影响图示水循环中的环节()A.B.C.D.答案:C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由水蒸气到地表,应表示降水,A 错;由地表指向地下水,应表示下渗,B 错;由河川、地表径流等指向水蒸气,应表示蒸发,C 对;属于人类社会水循环,是将都市的废水排向污水处理厂,不属于下渗,D 错。故选 C。(2)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小,所以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B 对。故选 B。30、能够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的补充、更新的是()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D.生物循环 41 答案:A【提示】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海陆间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能够最大程度地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的补充、更新,选 A。综合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3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42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和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 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4)河流对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请简要分析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答案:(1)海陆间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2)水水能流水沉积作用(3)c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4)位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交通便利;地处平原地区;省级行政中心。解析:(1)首先判断出为海陆间循环,然后依据教材知识回答水循环的意义即可。(2)图乙所示为山区,水循环为该地区提供水及水能资源,而图丙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3)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c 环节体现的是地表径流,是淡水的主要来源环节。人们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善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4)武汉市形成、发展的条件,既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小提示】本题利用水循环环节示意图并结合景观图,考查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考查河流对城市布局、发展的影响。命题角度新颖,各知识点配合得当,既有知识点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32、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据报载,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700 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 2000 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 4000 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 500 至 1000 元。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 100 多平方千米,特43 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 3420 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 2350 万人。(1)从干湿地区看,西部地区大部分属于 和 区。(2)西北内陆地区的自然带主要有 带和 带。(3)结合上面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水循环各环节名称:B 、C 、G 、I 、这些环节可以组成 循环。(4)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 。答案:(1)干旱;半干旱(2)温带草原;温带荒漠(3)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陆间(4)地表径流;涵养水源 解析:(1)根据干湿状况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且降水量小于 400mm,所以西部地区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2)受海陆位置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从我国中纬度的东部向西形成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自然带的变化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带,到西北内陆地区由于多是干旱和半干旱区故形成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带。(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海水内循环、陆上内循环。(4)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涵养水源。44 【小提示】水循环的类型: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2、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别称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内陆循环、陆地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洋水循环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蒸发、凝结、降水等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33、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为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量盈 余率 1.31 1.21 1.0 0.93 0.71 0.63 0.78 0.89 1.0 1.18 1.29 1.4(1)该水库储水量最小的月份是()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2)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A南非 B东南亚 C地中海沿岸 D中亚 答案:(1)C(2)C 解析:【小题 1】根据水量盈余率的计算方法可知:水量盈余率1,流入量多于流出量,水库水量有盈余,也就是水库储水量增加;水量盈余率1,流入量少于流出量,水库水量有亏损,也就是水库储水量减少。从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可以分析得知,1、2 月,水库储水量不断增加,3 月持平。4 到 8 月,水库储水量持续减少,到 9 月(持平)以后各月又有增加,所以 9 月水库储水量最小。【小题 2】从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来看,流入该水库的河流 4 到 8 月份流量相对较少,也就是说河流获得的补给少。A、B、C 三地区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而 4 到 8 月份降水少的地区只有地中海沿岸;D 地区河流45 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4 到 8 月份水量应该较大。故选 C。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板块运动导致南极大陆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东方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