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1 三年制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助产(620202)二、入学要求 具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主要面向卫生、社会工作行业的护理人员、生活照料服务及健康服务。所属专业 对应行业 职业类别(代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证书 大类 类 小类 细类 医药卫生(52)护理(5202)卫生(84)护理人员 (2-05-08)助产士(2-05-08-06)内科护士(2-05-08-01)儿科护士(2-05-08-02)急诊护士(2-05-08-03)外科护士(2-05-08-04)社区护士(2-05-08-05)口腔科护士(2-05-08-07)妇产科护士(2-05-08-08)临床助产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 执业护士 其他 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 临床助产 母婴保健技术 考核合格 社会工作(85)生活照料服务(4-10-01)养老护理员(4-10-01-05)老年人生活 照料和护理 养老护理员 育婴员(4-10-01-02)保育员(4-10-01-03)婴幼儿生活 照料和护理 育婴员 保育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助产专业知识和 2 技术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向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从事助产、母婴护理及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序号 具体要求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遵守行业操作规范,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和社会责任感。3 具有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思维、工匠精神,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 具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索、乐观向上的品质。5 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健全的人格。6 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7 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体质状况及体育技能标准。2.知识要求 序号 具体要求 1 掌握新时期助产人员所必需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 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 掌握助产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3 掌握助产专业人员必需的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诊 断、计划、措施及评价等相关知识。4 掌握助产专业人员必需的基础医学和卫生保健知识。5 掌握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知识。6 掌握母婴护理、老年照护、幼儿照护职业技能中级相关知识。7 熟悉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8 了解助产专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3.能力要求 序号 具体要求 1 能进行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临床护理基本操作。2 能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能初步进行健康指导。3 能观察常见疾病病情变化和常用药物疗效及药物、心理反应。3 4 能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并能完整记录护理过程。5 具有规范的产前检查、正常接生、产后处理新生儿的能力。6 具有对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观察、护理、预防的能力。7 具有对常见急症病人、难产及产科危重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能力。8 具有开展围产期保健、社区保健和卫生宣教的能力。9 具备一定的英语会话能力、阅读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0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11 具有一定的沟通协作能力。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以“素质、知识、能力”全方位培养为核心,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两大模块组成,涵盖必修课和选修课。以“职业素质养成、专业能力培养,对标职业岗位”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现全方位素质培养。(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占总课程学时的 25.29%;其中必修课(包括 11 门课程,共 648 学时、36 学分,占总学时的 20.69%),选修课不少于 8 学分。1.公共基础必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程描述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讲授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 54 3 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高等职 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以中国化为情境,以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理解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又与时 俱进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 思想与 2 中国特 色社会 72 4 主义体 系概论 4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程描述 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讲授 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 动实践,形势观政策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情、3 形势与 政策 32 2 形势及其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 主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 遇和挑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 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 抱负和脚踏实地。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通过 4 体育与健康教育 108 6 课内外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的教育教学、训练、辅导、咨询,使学生掌握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知识、健身技术与技能,心态调适的方法与技巧;学会解决生活上、学习上和人际关系上产生 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 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提高 学生的文化素质,着重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 用,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在计算机的单机和网络 操作环境中使用应用程序的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有一定 5 信息技术 72 4 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 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 的功能和操作技巧,以及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HTML 文档、FrontPage 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 基础。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 6 大学英语 72 4 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 人才。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职场 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自主学习完善四项学科 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传承文 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语文写作的特点及一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 7 大学语文 72 4 和鉴赏诗歌、散文和小说的能力。掌握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 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并能在实际的写作中正确地运用他们。帮助 学生习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性情、启蒙心智、塑造人格,引导 学生在丰富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 会生活,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 5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程描述 人格,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8 军事理论课 36 2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以、思想、理论和关于国防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强化爱国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达到居安思危,忘战必危的思 想意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9 心理健康教育 36 2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 理素质基础。10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 18 1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创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 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11 美术欣赏 36 2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美的概念,培养学生美的欣赏能力、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在原有的美术基础上不断提高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能力,让他们感受美术的魅力。2.公共基础选修课 含公共限选课和公共任选课,总学分不低于 8 学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原理、新中国史、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高等数学、创新创业实践、健美操、人工智能、文献检索、应用文写作、绘画、音乐欣赏、外国文学作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安全教育、人口资源与管理学、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影视文学等。(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 7 门课程,共 414 学时、23 学分,占总 6 学时的 13.2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 9 门课程,共 1710 学时、73 学分,占总学时的 54.60%。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 12 学分。1.专业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程描述 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 108 6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辩认人体形态结构,养成严谨求实的科 学态度,并培养自学能力。2 人体生理 54 3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阐明正常人体及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是学生学习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以及临床课程等后续学科的基础。为提高助产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适应职业能力 变化的能力,更好地从事助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3 病原生物与免疫 54 3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中病原生物学则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科学。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环保意识,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和分析结果、撰写报告的能力,养 成严谨的科学态度。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 54 3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总体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具备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 以及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也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5 护理药理 54 3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是以人为对象,研究护理人员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地位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临床疗效,特别是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为能在临床实践中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奠定理论 基础;同时为培养有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6 健康评估 54 3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是研究护理对象的主观和客观资料,以确定其护理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判断,概括护理诊断依据,做出正确护理记录,为确定护理目标、制定 护理措施打下坚实基础。7 护理学导论 36 2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以人对健康与疾病进行整体护理为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护理学知识体系与相关概念、基础理论及其运用、护理专业的特点、发展 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护理程序等,主要围绕人的健 7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程描述 康与疾病及生命过程,根据护理概念的基本内涵来组织课程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对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促进专业自 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程描述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 护理 使学生掌握从事护理工作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 1 学基 144 8 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 础 备规范、熟练地对护理对象实施基础护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护理 专业、高度的责任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 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2 内科护理 126 7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整体护 理的能力;能进行观察、评估、识别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并配合医师 进行应急处理和抢救;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 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基础。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要点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3 外科 护理 90 5 和健康教育,具备较扎实的外科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规范地进行各种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应 用护理程序向患者提供整体护理,以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肋 康复及减轻痛苦的目的。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 4 妇科护理 72 4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常见妇科疾病护理的基本知识、基 本技能,具备运用所学知识有序评估患者、初步判断疾病及识别病情变化的能力;具备对妇科常见疾病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措施和制定康复 计划的能力;具备进行健康教育和妇女保健知识宣教的能力。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助 5 产科护理 144 8 产常用操作及护理技术,掌握助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协助医师完成常用诊疗检査技术的能力、指导孕产妇进行自我保健 的能力、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围产期健康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母婴护 理事业的敬业精神,关爱孕产妇、呵护新生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学习儿科护 6 儿科护理 72 4 理基本概念、小儿年龄分期、生长发育特点、营养喂养方法、儿童保 健、儿科护理技术、新生儿疾病及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护理,使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生将来能科学 合理的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及时、综合、连续性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8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程描述 7 急危重症护理 36 2 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以研究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监视、护理为主要内容。分为院外急救、院内急救和灾难救护三大部分。培养学生能将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知识 与操作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急救操作。8 助产综合实训 36 2 通过助产综合实训使学生了解临床助产工作情景,将临床助产工作程序融入助产技能实训教学之中,掌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同时又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全面评估,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提高学生应对临床复杂的专业问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职业道德、医德品质和人文素质,获得老年照护、母 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9 毕业实习 990 33 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全面巩固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了解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表现、病情观察要点和方法、护理措施及依据,掌握护理病例书写方法,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操作,基本掌握重症监护技能,现代助产、护理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就,应用人际沟通技巧,利用助产、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学会对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用药护理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对孕产妇、新生儿进行护理、能对妇产科急症进行初步护理,能进行病区初步管理,能对产妇进行新生儿婴儿喂养与护理,并能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增强医学人文素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规范操作的职业素质,提高整体 护理职业能力。3.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三年修满不少于 12 学分。为适应护理职业发展,使学生具备助产、护理职业综合素质、具有人际沟通和继续学习能力,可开设遗传与优生、生物化学、中医护理、护理伦理与卫生法律法规、护理心理学基础、护理礼仪与美学、传染病护理、人际沟通、精神科护理、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市场营销等课程。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教学时间分配表(周)内容 周数学年 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及专门化集中实训)复习考试 机动 假期 全年周数 9 一 36 2 2 12 52 二 36 2 2 12 52 三 36(其中,毕业实习 33 周)2 2 10 50(二)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执行学期 学分 学时 总计 理论 实践 公共基础课程 1 思想道德与法治 1 3 54 54 0 2 思想和体系概论 2 4 72 72 0 3 体育与健康 1-3 6 108 12 96 4 形势与政策 1-4 2 36 36 0 5 军事理论课 1 2 36 36 0 6 大学英语 1-2 8 144 144 0 7 大学语文 1-2 4 72 72 0 8 信息技术 1 4 72 22 50 9 心理健康教育 3 2 36 36 0 10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 1 1 18 18 0 11 美术欣赏 2 2 36 36 0 专业基础课程 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 1 6 108 72 36 2 人体生理 2 3 54 48 6 3 病理与病理生理 2 3 54 48 6 4 病原生物与免疫 2 3 54 48 6 5 护理药理 3 3 54 42 12 6 健康评估 3 3 54 42 12 7 护理学导论 1 2 36 36 0 专业核心课程 1 护理学基础 2.3 8 144 72 72 2 内科护理 3.4 7 126 100 26 3 外科护理 4 5 90 72 18 4 儿科护理 4 4 72 48 24 5 妇科护理 4 4 72 48 24 6 产科护理 3.4 8 144 72 72 7 急危重症护理 4 2 36 30 6 8 助产综合实训 4 2 36 0 36 实习 1 毕业实习 5.6 33 990 0 990 10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执行学期 学分 学时 总计 理论 实践 选修 1 公共选修课 1-4 8 144 100 44 2 专业选修课 1-4 15 252 210 42 其他 1 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1 2 2 社会实践 2 1 3 毕业教育 6 1 合计 156 3132 1554 1578(三)选修课安排表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名称 执行学期 学分 学时 公共限选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1 18 2 基本原理 3 1 18 3 新中国史 3 1 18 4 创新创业教育 4 1 18 5 安全教育 1 1 18 6 劳动教育 1 1 18 公共任选 1 高等数学 4 144 2 英语(拓展)2 36 3 法制思想概论 1 18 4 创新创业实践 1 18 5 健美操 1 18 6 人工智能 1 18 7 信息安全 1 18 8 文献检索 1 18 9 应用文写作 1 18 10 绘画 1 18 11 音乐欣赏 1 18 12 外国文学作品欣赏 1 18 1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1 18 14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1 18 15 安全教育 1 18 16 人口资源与管理学 1 18 17 节能减排 1 18 18 绿色环保 1 18 19 金融知识 1 18 20 影视文学 1 18 专业限选 1 遗传与优生 1 2 36 2 护理伦理与卫生法律法规 1 1 18 3 护理心理学基础 2 1 18 4 护理礼仪与美学 2 1 18 5 传染病护理 3 1 18 11 6 人际沟通 3 1 18 7 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 3 1 18 8 社区护理 4 1 18 9 中医护理 4 1 18 专业任选 1 市场营销 1 18 2 生物化学 2 36 3 精神科护理 4 1 18 4 营养与膳食 3 1 18 5 母婴保健 1 18 6 医学生人文修养 1 18 7 老年护理 1 18 8 护理管理 1 18 9 护理研究 1 18 10 死亡文化和死亡教育 1 18 八、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我校共有高职助产专业在校生 800 人,专业专任教师 40 人,学生数与专业专任教师比例 20:1;其中双师型教师 38 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 95%;高级职称教师 11 人,中级 17 人;50 岁以上教师 4 人,35-50 岁教师 21 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2.专任教师 我校助产专业专任教师 40 人,全部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本科及以 上学历,其中硕士学位 15 人,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 11 人,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专业教师每年在医院实践不低于 2 个月。3.兼职教师 我校助产专业聘任多家三级医院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共 50 人,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其中主任护师 3 人、副主任护师 16 人;硕士 6 人。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学任务。12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满足正常的课题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现有专业教室 50 间,全部配备黑板、鸿合牌触控一体机、联网音响设备、Wi-Fi 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了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1)护理学基础实训室 护理学基础实训室包括 5 间示教室,9 间实训室。配备备用床 50 张、麻醉床 2 张、多功能病床 10 张、多功能护理模拟人(男性及女性)20 个、高级心肺复苏模型人 6 个、普通心肺复苏模型人 20 个,气切模型人 2 个,心电监护模型人 1 个,高级输液手臂 6 个,鼻饲模型人 10 个、口腔护理 模型 10 个,输液手臂 20 个,臀部注射模型 20 个,导尿及灌肠模型 2 个、各类给药模型 10 个。(2)专项护理技术实训室 内科护理实训室5 间,配备有电脑控制体格检查模拟系统和血压计100 个、听诊器 100 个、叩诊锤等常用体格检查器械,心电图机 10 台、心电 监护仪 1 台套、超声模拟仪 1 台、血糖仪 10 个,配备有各种穿刺引流模 拟人 10 个、高智能数字化成人急救技能训练系统等。外科实训室有刷手间 1 间,万能手术台 1 台,手术器械台 1 台,无影 灯 2 架,呼吸机 1 台,创伤护理模拟人 2 个,瘘管造口术护理模型 5 个,手术器械多种,夹板固定设备及牵引设备多个,闭式引流、腹腔灌洗包多个并配有相应模拟人 2 个。(3)助产技术实训室 13 助产实训中心包括助产士门诊 1 间、孕期保健室 1 间、一体化产房 1 间、母婴护理实训室 1 间。室内布置完全模拟临床场景,配备分娩示教模 型 10 个,女性骨盆模型 10 个,女性骨盆附生殖器官模型 5 个,孕妇产科 检查模拟人 6 个,分娩综合技能训练模型 5 个,婴儿护理模型 20 个,乳 房按摩模型 10 个,难产示教模型 6 个,会阴切开缝合技能训练模型 10 个,妇科检查模型 10 个,骨盆外测量器 10 套、胎心监护仪 2 台、多普勒胎心 监测仪 4 台、胎头吸引器 4 个,孕妇硅胶肚子 4 个,产钳 6 把,足月胎儿 模型 6 个,多功能产床 8 张,新生儿复苏模型 2 个,新生儿辐射保暖台 5 台,妇科检查床 6 张,婴儿洗浴池 8 台,婴儿洗浴盆 20 个,婴儿游泳圈 10 个,哺乳枕 10 个。(4)拓展护理技术实训室 配备物理治疗(PT)训练床 10 张、肩关节回旋训练器 2 个、助行器 5 个、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 1 个、家庭访视包 10 个、约束床 6 张、智能身心反馈音乐放松仪 1 台套。各实验实训室配备 1-2 名专职实训室管理人员,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室管理制度,能满足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技能考核等多重功能要求。3.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有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2 个,能够开展临床助产、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4.实习基地 我校助产专业有稳定的实习医院共 37 所,其中三级医院 18 所,其余全部为二级甲等医院。能提供临床助产、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相关实习岗位,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木,每年可接纳 350 名学生实 习,每所实习医院均配备 3-5 名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保 14 证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学院信息化已经完成二期建设,建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教师开发了 11 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 2 门为开放课程,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1.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主要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材,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企业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委员会,完善教材选用制度,按照规范程序,严格选用国家和地方规划教材。同时,学校开发了针对性强的校本教学资源、活页式教材,如护理技能综合实训助产技能综合实训孕妇护理产妇护理 新 生儿护理等校企合作教材及助产技能综合实训活页式教材,充分体现了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实际操作,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避免了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2.图书资料配备 学校图书馆配备了助产专业相关图书文献,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且定期更新。主要包括:医疗卫生行业法律法规、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医学人文等图书,以及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卫生职业教育等专业学术期刊。15 3.数字资源配备要求 结合专业需要,开发和配备一批助产及相关职业优质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网络课程等专业教学资源库,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积极利用课程网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目前学校建有 4 门、14 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使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助产专业所有课程建有网络课程。(四)教学方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辅以多媒体教学,强调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公共基础课教学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专业课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护理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形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习效率。(五)学习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科学的助产评价标准。学习评价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吸收家长、行业和企业参与。注重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助产、护理、老 16 年照护、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教师、学生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学习评价采用学习过程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实际操作评价、期末综合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通过笔试、口试、实操、项目作业等方法,考核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护理专业技能和护理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学习水平。学习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护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无菌观念、爱伤观念、节能环保、绿色发展、规范操作等职业素质的形成。采用教学过程与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期末综合考核按百分制考评,60 分为合格。合格课程按学分标准计入 毕业总学分。建议开卷闭卷相结合、笔试口试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试、考核办法。考试突出技能,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占该课程结业成绩的比重为 50%。实践技能考核注重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人文素养;过程评价中,注意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助产系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17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加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提升教学质量。3.完善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九、毕业要求(一)学业考核要求 根据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职业能力要求,对学生学业成绩、实践经历、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核,并达到规定学分。1.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考核方式采取开卷闭卷相结合、笔试口试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根据课程标准设定考核标准。2.实践经历既包括课堂学科实训、助产护理综合实训、毕业实习,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考核标准参照实习实训课程标准。3.综合素质考核主要是职业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考核方式采取教师、学生、社会、家庭、医院等多元化考核,考核标准以学时能胜任护理工作岗位为标准。(二)证书及学分要求 1.证书要求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接助产、护理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助产专业可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老年照护、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 18 级证书、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等,学生任考取其中之一方可毕业。其中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必考证书,应积极提高通过率。2.学分要求 理论课一般以 18 学时计 1 学分;实习按照每周 30 小时,1 小时计 1 学时,每周计 1 学分;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每周计 1 学分。学生完成必修课 132 学分、选修课不低于 20 学分、其他 4 学分、总计 156学分方可毕业。十、附录 1.毕业学分要求表 2.教学进程安排表 附录 1 毕业学分要求表 课程性质 学分 总学时 实践学时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程 36 648 146 专业基础课程 23 414 78 专业核心课程 73 1710 1268 小计(占总学分 85.00%)132 2772 1492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8 144 34 专业选修课 12 216 52 小计(占总学分 12.50%)20 360 86 其他 军训、实践、入学毕业教育等 4 小计(占总学分 2.50%)4 总计 156 3132 1578 附录 2 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试方式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总计 理论 实践 一 二 三 1 2 3 4 5 6 18 18 18 18 18 18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 1 思想道德与法治 54 54 0 3 考试 3 2 思想和体系概论 72 72 0 4 考试 4 3 体育与健康 108 12 96 6 考试 2 2 2 4 形势与政策 36 36 0 2 考查 5 军事理论课 36 36 0 2 考查 2 19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试方式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总计 理论 实践 一 二 三 1 2 3 4 5 6 18 18 18 18 18 18 6 大学英语 108 108 0 6 考查 2 4 7 大学语文 72 72 0 4 考查 2 2 8 信息技术 72 22 50 4 考查 4 9 心理健康教育 36 36 0 2 考查 2 10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 18 18 0 1 考查 1 11 美术欣赏 36 36 0 2 考查 2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20.69%)648 502 146 36 16 13 4 0 公共限选课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8 18 0 1 考查 1 2 基本原理 18 18 0 1 考查 1 3 新中国史 18 18 0 1 考查 1 4 创新创业教育 18 4 14 1 考查 1 5 安全教育 18 18 0 1 考查 1 6 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