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材料_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docx
-
资源ID:73843815
资源大小:20.4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材料_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docx
2023年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材料_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材料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材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的病原有哪些?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三、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 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患儿尿黄。重疹患儿可 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四、手足口病的额传染途径有哪些?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物品。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物。 五、个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六、何谓正确的洗手? 1、正确的洗手是有效防止感染及传播手足口病的措施之一。 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洗手:(1)餐前和上厕所后。 (2)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3)打喷嚏或咳嗽后。(4)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5)接触公共设施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2、合理的洗手方法应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 (2)擦上足够的肥皂或洗手液覆盖所有手表面。(3)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4)手心对手被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5)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6)双手手指的背部与掌心揉搓。 (7)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8)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9)搓洗手腕,交换进行。(10)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11)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12)用擦手的毛巾/纸巾关闭水龙头。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材料(2023-05-13 19:53:50)标签:杂谈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要点 1、养成良好的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食用。 3、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分类:杂谈 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7、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9、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10、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11、强化医疗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12、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之二 小学及托幼机构如何防止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机能的完善,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部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2、如何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在食用。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4)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和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和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3、在学校幼托机构内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学校幼托机构、一旦发现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孩子,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幼托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做到以下几点:(1)学校和幼托机构应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于报告工作。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患儿后,要由疫情报告人作进一步排查,一旦怀疑为传染病或疑是传染病病人时,应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通知患儿家长,及时送医院诊治 (2)学校和幼托机构应当加强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学校和幼托机构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幼托机构要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的机会。对住校学生及幼儿宿舍的被褥、衣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家长一起教育学生及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更不要用家长自己嚼过的食物喂食孩子。 (5)应立即动员家长对患儿进行医院或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痊愈方可返校。之四 手足口病基本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传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一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臂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氧、不结痂、不结疤的四大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栗米样斑丘疹或水泡,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氧,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氧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消退。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一般为5-7月,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八、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药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今年3月份以来,安徽省埠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截至5月2日,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736例,死亡22例。我市近几年均有手足口病发生,病例呈散在分布。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EV71型等)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流行特点: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发病季节以夏、秋季多见,6-7月份为发病高峰。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3-7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臂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一)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侵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三)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四)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五)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六)当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患儿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等,必要时住院治疗。 手足口病防治宣传资料一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防治知识 1、何谓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 答:肠道病毒感染顾名思义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的71个血清型等,肠道病毒71型为新型肠道病毒的一个血清型,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等的常见病原体。 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甚至会引起死亡。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2、肠道病毒71型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答:肠道疾病71型感染后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多数患儿突然起病,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症状,多在38左右。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臂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氧、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往往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氺肿、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性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3、该病是如何传播的? 答:肠道感染71型感染主要是通过人群见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肿的病毒可通过空间飞沫传播;被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源,可经口感染;医院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感染。 4、如何预防小儿肠道感染病毒71型感染? 答: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5、孩子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家长应该怎么办? 答: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者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班级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染给别的儿童。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材料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5-7月为高发期,易感染人群为6岁以下儿童,3岁儿童为高发人群,现就有关辨认及预防的知识印发给你们,请加以了解和宣传: 手足口病病例定义(一)临床诊断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一)手足口病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材料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材料 (一)一、婴幼儿(特别是5岁以下)肠道传染病预防要点 (一)婴幼儿(特别是5岁以下),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及时送县医院就诊: 1、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病程在4天之内; 2、发热伴精神差; 3、疱疹性咽峡炎。 (二)婴幼儿(特别是5岁以下)预防肠道传染病家庭及周边卫生环境必须做到: 1、清理粪便和垃圾; 2、清除杂草和污泥; 3、厕所消毒灭蚊蝇 4、家禽家畜要圈养; 5、生活用水须干净。 二、手足口病的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材料 (二)一、手足口病的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潜伏期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变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 关于2023年中小学教师高中级职称专业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襄人考202316号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院中心,市直各中小学学校:根据省职改办关于规范全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