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22篇).docx

    • 资源ID:73856638       资源大小:56.88K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22篇).docx

    2023年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22篇) 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22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2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为进一步做好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积极防范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凡临床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疑似病例时,经治医师均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写(见附件二,填报说明见附件三)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如遇医院感染疑似病例,不能及时确诊的情况,除填写外,还应当及时邀请医院感染科管理医师会诊,并填写会诊意见。 二、当一段时间内,某种医院感染病例不断地发生,其发病率超过平常或在较短时间内,于同一科室或于某一病房病人群体中,突然发生数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应立即电话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填写,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应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分析、查找感染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蔓延。 三、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中的特殊病例,如耐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产超广谱-内酰酶(esbl )肠杆菌、不明原因肺炎等,应予以及时隔离,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 四、实验医学科微生物实验室在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特殊病原菌如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mrsa 、vre 、prsp 、esbl 等应及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实验医学科对国家法定传染病例的实验室检查应做好相应的登记工作,对特殊的传染病例应及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中确诊为传染病的病例,须按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六、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中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相关科室应予积极的协调和支持。 七、对知情不报的科室或责任人,将按规定予以处罚。 八、本制度自20xx年4月1日起施行。 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由于icu 病房病人来源广,病情重,是感染高发区,因而icu 病房的感染管理与控制程度是临床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 1、 工作区域划分规范: 明确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 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后按规定着装,离开病区时更换便装。 2、 人员要求: icu 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预防感染的理念,了解和掌握感染监测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能自觉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2.1 医护人员进入监护病房时,应衣帽整洁。 2.2 在接触病人,各种技术工作前后,护理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大小便之后,进入或离开监护病房时,均应洗手,并严格消毒液泡手制度。 2.3 在保障有效治疗护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控制人员流动,减少多人参加的大查房活动。 3. 空气净化及环境消毒 3.1 icu 监护病房符合洁净护理单元x级标准。 3.2 喷雾或擦拭消毒:病房内物体表面应用0.2%过氧乙醇或0.05%的有效性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病床、床头柜、医疗设备及门窗表面每日擦拭1 次,地面每日擦拭4 次。 4、 设备用物消毒 4.1 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与非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分开处理。 4.2 呼吸机管路、吸氧面罩,用后毁形并按医用垃圾处理。 4.3 一次性医疗物品,如输液器、输血器、胃管、气管导管、佛雷氏尿管、套管针头、三通管、注射器等用后按医疗垃圾分类放入黄色垃圾袋中,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 4.4 用过的治疗包、换包及一切无菌治疗用品应及时送到供应室进行灭菌处理。 4.5 止血带、袖带、约束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先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备用。 4.6 体温表一人、一用后用流动水冲净,再浸泡于75,酒精内,每日更换酒精一次,每周监测体温表一次。 5、 床上用品终末消毒 5.1 病人死亡、转科、出院后,床单位用消毒液擦拭,床上用品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后送医院洗衣房清洗。 5.2 icu 病房使用的清洁用具,如墩布、擦布等,每天使用前后应用0.1%有效性浸泡消毒,并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不得混用。 6、 微生物监测 6.1 空气微生物监测每月一次,使用空气培养皿进行监测。 6.2 icu 病房由专人负责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的监管。各项监测结果应认真记录、存档,以备日后对感染管理情况与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小结、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3 定期或遵医嘱留取病人血、痰等培养,针对不同的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菌生物的使用和消毒隔离措施提供依据。 7、 对被发现有可疑传染病“患者时,消毒隔离应做到: 7.1 实行护理单元隔离,保持负压及良好的通气状态 7.2 穿隔离衣进病室,一次一件或在病室门口正确悬挂。 7.3 戴双层橡胶手套。 7.4 正规创作,尤其抽血、静脉输液等有创作。 7.5 单位隔离,一切物品要放在病人室内处理:分泌物、排泄物用含消毒剂1000mg/l 溶液混合搅拌,浸泡20 分钟后倒入杂用室的池内;针头、输液管路、敷料分别放入屋内双层医用垃圾容器内,进行焚 烧处理,并注明隔离”;被服、隔离衣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双层结扎,注明隔离“及数量。 8、 医院感染性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指标: 8.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8.2 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8.3 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 8.4 血液净化(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相关感染。 (二)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1 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 1.2 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1.3 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 1.4 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雾化器,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每周更换1/2 次,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1.5 联接呼吸机的管道上的冷凝水应及时引流、倾去,并有制度保存。 1.6 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时,应在4 小时内获得抗菌性治疗,72 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1.7 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1.8 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受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2、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2.1 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2.2 有留置血管内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周围动脉导管)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2.3 应用半透明的半浸透性的聚亚安酯敷料,覆盖纱布或覆膜变湿、弄脏时,能及时更换。 2.4 三通锁闭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能及时更换。 2.5 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在4 小时内获得抗菌性治疗,72 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2.6 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2.7 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受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3、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 3.1 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3.2 有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常规、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3.3 射管时应注意无菌性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3.4 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应保持尿流不受阻断的引流。 3.5 不使用抗菌生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 3.6 保持会口清洁干燥,尤其是尿道口。 3.7 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在符合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 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3.8 有完整的操作、观察与处置记录。 3.9 有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受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4、血液净化(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相关感染 4.1 严格执行血液净化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 4.2 有血液净化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4.3 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应符合国家产品质量规定的要求。 4.4 严格按照血液透析器及管路产品说明使用,对可重复使用的产品,有严格的操作与检测规范,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查,有完整的监测记录 4.5 有完整的血液净化所致的相关感染应急管理预案与处理程序。 4.6 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4.7 有血液净化所致相关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受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3 1、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住院病人实施性,率达100%。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漏报率二级医院20%、三级医院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二、三级医院0.5%,一级医院1%,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患者的安置原则是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3、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遇污染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时即刻清扫和消毒。 4、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1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走廊、病房清点污染被服。 5、病床湿式清扫,每日2次,一床一套(巾),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性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便器、痰缸等均使用一次性的用后带回,不得反复使用。 7、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8、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9、严格执行,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工作。 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省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医院感染监控网,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感染管理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室,做微生物学监测,督促各科室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调查,督促各科室如实登记上报院内感染病例,使漏报率10%。 五、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密切合作,了解我院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并且不定期检查督促实行。 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九、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十、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5 一、工作人员要求 (一)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组成。医护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熟悉医院感染诊断、预防原则、报告程序。 (二)衣帽整洁,不戴戒指、耳环,注意个人卫生,不得穿工作服离院外出。 (三)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在以下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戴手套操作后,脱下手套立即洗手。 (四)工作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中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五)做好病人的卫生宣教,利用宣传栏、发放资料、座谈会及结合病例等形式进行宣教消毒隔离知识。 二、患者要求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二)传染病人不能和普通病人住在一个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三)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互串病室及外出,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 三、环境要求 (一)病房要定时通风换气,每日2次,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 (二)治疗室、换药室的物表每天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地面应湿式清扫,被体液、血液污染时随时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三)病人的衣服、被套、床单、枕套不得带有血、尿、便痕迹,每周更换12次,并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布类。 (四)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巾一用;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五)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六)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传染病人所用的物品必须消毒处理,不经消毒不准带出,不能给他人使用。 四、各类物品管理 (一)注射、输液实行一人一针一管,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溶解不同药物应使用不同注射器。 (二)无菌容器、持物钳干燥使用,每4小时更换一次。 (三)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瓶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灭菌2次。无菌包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无菌物品必须放置在无菌物品保存专柜内,分类按日期顺序存放,标记清楚,有效期内使用。有专人每天检查,过期物品需重新灭菌。 (七)氧气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每天更换,湿化瓶用后送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处理。 (八)换药用过的弯盘、治疗碗等用后保湿,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 (九)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内,锐器放入利器盒内。被传染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隔离衣等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双层结扎,注明“隔离”及数量。 (十)传染性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标本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排入下水道。 (十一)治疗室、病室、办公室、卫生间等拖把、抹布专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 五、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 (一)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每季对使用中消毒液等进行细菌学监测。 (二)监测超标项目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重新监测至合格。 (三)各项监测结果认真记录、存档,定期进行分析。 六、医院感染病例报告 (一)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送感染管理科。 (二)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临床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6 (一)工作人员 1、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数量,私人物品一概不得进入无菌区。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上呼吸道感染者,如必须进入手术室时,应戴双层口罩。 2、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手术衣裤、鞋、帽、戴口罩、头发、内衣领及袖边、裤边不得外露;外出必须穿外出衣鞋。手术完毕,衣裤、鞋等须放到指定地点。 3、手术室一切物品概不外借,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4、手术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二)清洁与消毒 1、手术室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拖布及一切卫生用品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2、每周彻底清洗手术间一次。室内物品全部用含氯消毒溶液擦拭。 3、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器械车、升降台、麻醉桌、无影灯、窗台等。保持地面、桌面、墙壁及手术间各种物品清洁,无尘,无血迹。 4、手术完毕及时打扫手术间,桌面、地面,物品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并行空气消毒。 5、每月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空气、手、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再次复查。 6、无菌与有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由专室或专柜保存,并有明显灭菌标记及灭菌日期。无菌物品一经开封不得超过24小时。干式无菌持物钳有效时间为4小时,并注明开封日期及时间。 7、手术间使用原则为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应在专用手术间进行。手术开始后,各手术台的一切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8、手术台上的各种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压力蒸汽或环氧乙烷),使用前必须经两人核查灭菌日期或灭菌标志。 9、手术室平车内外不得交叉使用。 10、凡污染敷料、废弃组织等应放在黄色防渗漏塑料袋内,集中焚烧处理。 (三)特殊感染手术终未消毒措施 特殊感染患者手术,各科室应提前与手术室联系,并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名称,以便于合理安排手术。处理原则:严密隔离,选用敏感的消毒液;无行预消毒,后清洗、灭菌,必要时行双灭菌。 1、澳抗阳性手术处理 (1)手术间挂隔离标志,专用消毒物品及浸泡桶,门口备鞋套。 (2)严禁参观手术。 (3)手术人员要穿手术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手术衣,戴双层手套),不得随意出入手术间,室内外设两名巡回护士,所需物品均由室外护士传递。 (4)术后处理 被服和布类敷料: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扎紧袋EI、标记,送洗衣房处理。 器械用含氯消毒溶液浸泡后清洗。 一次性物品及废弃物品,放双层黄色塑料袋内中,标记,焚烧处理。 手术间地面、桌椅、器械台、手术床等用消毒液擦拭。 2、特殊感染(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和气性坏疽等患者手术的处理 (1)同澳抗阳性手术处理 (2)手术应在其他手术完毕后开始,手术前将非手术用物移至室外,术毕房间消毒密闭12小时后方可使用。 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7 一、人员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须穿清洁的工作服,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2、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诊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儿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类疾病可同室隔离,护理人员固定、诊疗用品专用,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应加穿隔离衣,脱掉隔离衣以后方可接触其它患儿; 5、医务人员患有腹泻、呼吸道感染、皮肤有疖肿或破溃时,治愈前不得接触患儿。 6、母亲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时不得接触或母乳喂养新生儿; 7、限制不必要的探视,确需探视时,探视者不得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接触新生儿之前医务人员应指导探视者做好手卫生; 8、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疾病状况,一旦发现特殊感染情况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环境和物品管理制度 (一)空气: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各1次,每次30分钟。通风不良时可安装空气净化消毒器。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5%65%。 (二)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迹、霉斑;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三)地面:包括治疗室、储藏室、病房、走廊、卫生间、污物间等,每天1次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污染时随时擦拭。 (四)医疗器械: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按钮、操作面板,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五)诊疗物品:包括治疗台、治疗车、药品柜、病历夹、床栏杆、床头柜、电话、门把手等,每天1次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雾化吸入器、呼吸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六)床单元:患儿因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以后,应及时对床单元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七)办公用品,包括电话听筒和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八)基本原则: 1清洁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必须分区使用、清洁、消毒、晾干、保存,最好以不同颜色区分,清洁区为蓝色,污染区为红色; 2物体表面清洁时抹布应一桌一抹一更换,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洁方式;拖布一次擦拭面积不得超过20m2,或者一病房一拖布; 3清洁用具使用后先使用清洁剂清洗干净,再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10分钟以上,再使用清浩流动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4当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洗即可;当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当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 5消毒时应遵循先清洁后消毒的原则,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应清理污物,再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10分钟以上,再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6每日清洁消毒应有序进行,从清洁区开始,再到污染区; 7使用腐蚀性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一定时间后应尽快使用清水擦拭,避免对物品产生腐蚀; 8清洁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剂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9医务人员应按医疗废物分类要求丢弃废物于盛装容器内,病室和各工作间废物每天清理二次,垃圾袋满3/4时随时清理。 三、生活起居用品管理制度 (一)奶瓶、奶嘴做到一人一瓶一嘴,使用后清水冲洗干净,集中送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后干燥贮存,24小时更换; (二)新生儿使用布类,如毛巾、衣物、垫口巾等,一用一换,清洗晾干后送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备用; (三)床上用品,如枕套、床单、被套等,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 (四)新生儿温箱、蓝光箱等,每日或一用一清水擦拭清洁;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按婴儿保温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四、配奶区消毒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管理 1配奶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患者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愈前不得参与配奶工作。 2配奶工作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奶前应洗手,佩戴口罩、帽子。 (二)配奶用品管理 1奶粉应保存于清洁干燥处,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注明启用时间,密闭存放;开启后保存时间根据说明书配制。 2取用奶粉的勺子应干燥存放,不得存放在奶粉中。 3配奶必须使用温开水进行配制。 4奶具使用后,清水冲洗干净,集中送消毒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后干燥贮存,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没用使用完的应重新清洗消毒;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所用奶具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5盛放奶具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洗消毒。 6开水瓶每周彻底清洁去垢一次。 (三)配奶区环境管理 1应保持空气清新、干燥,地面、墙面、天花板等清洁无尘。 2每次配奶开始前及结束后,应清洁配奶操作台。 3清洁拖把、抹布专室专用,配奶台抹布固定专用,每天更换消毒。 五、新生儿沐浴区消毒管理制度 (一)患者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 (二)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配戴首饰、手表等物品; (三)每日沐浴前、沐浴后沐浴区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 (四)沐浴区温度应保持在2628,水温在3840。 (五)新生儿淋浴用具每人一套,衣服、被服、浴巾、毛巾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放专用柜内保管。 (六)使用中碘酒、酒精、石腊油等盛装瓶每周更换消毒。 (七)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分时沐浴,应先为早产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最后为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沐浴方法遵照新生儿沐浴流程执行。 (八)保持洗婴台整洁,洗婴后立即清理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洗婴池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彻底刷洗。消毒后不可再在水池内清洗其他用物。 (九)电子称每天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十)尿布和衣物用后不要随意抛在地上,以免污染地面,应分类集中于污衣袋和污物袋内。 六、隔离室消毒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根据隔离要求需要佩戴帽子、口罩、手套、隔离衣。一切诊疗、护理操作均按隔离要求。 (二)室内一切物品、器具必须专用,单独消毒灭菌,如奶具、听诊器、体温表、输液盘、治疗车等。 (三)需送供应室清洗消毒物品,应单独用一容器盛装运送,不能于其他物品相混。 (四)用过的被服、衣物和产生废物均放入黄色隔离袋内,出隔离室再套一黄色袋,用双层袋包扎,并署名传染,分别送洗衣房、垃圾站处理。 (五)隔离的新生儿离室后,应对室内所用物品、器械、新生儿床、地面、空气等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七、感染暴发流行处置及控制措施 (一)科室发现感染流行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二)立即对病人分区隔离,已感染患儿安置隔离室、新收患儿安置在一病区,与已暴露患儿分开安置,诊疗用品分开配置,一切诊疗、护理操作均按隔离要求执行,认真落实洗手制度。存在严重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受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三)积极配合医开展流行调查。 (四)采样后,组织对室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地面、床单位、医疗用品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五)密切监测发病情况,如有新发病例及时报告。 八、消毒隔离监测 1、病室、配药室的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 2、使用中碘酒、酒精,消毒的奶瓶、奶嘴每季度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 3、针对监测结果,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整改。 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 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条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三条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四条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五条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六条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七条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八条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和讲座。 九条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9 1、卫生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有关规定,我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领导我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感染工作,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五、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七、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2、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二、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三、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 四、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 五、临床科室不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六、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 二、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四、感染管理小组于每月3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4、洗手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四)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5、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1、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 2、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3、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4、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5、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7、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8、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 9、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10、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6、注射室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22篇).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