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pdf

    • 资源ID:73857786       资源大小:1.75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pdf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用公式形象表述:“评价=测量(定量描述)+非测量(定性描述)+价值判断”的人是()A格兰朗德B斯塔费尔比姆C泰勒D德雷斯2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我们称之为()A形成性测量与评价B诊断性测量与评价C终结性测量与评价D安置性测量与评价3在编制客观性试题时,题干要尽可能地采用()A疑问述B正面述C否定述D似真性述4解释测验分数的参照系为()A标准B常模C目标D等级5包含和目标相适应的一组题目构成的测验称为()A领域参照测验B目标参照测验C掌握测验D标准参照测验6以考试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和决策的依据,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学习历程用笼统的分数表达,这种分数我们称之为()A表征性分数B实质性分数C掌握性分数D认知性分数7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等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我们称之为()A.记忆B观察C思维D想象8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称为()A称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9科举考试制度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 C晋南北朝时期 D隋朝.10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A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 B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C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精确的评定D改变教育的外环境11效度始终是针对一定的()A 测量目的而言 B 测量手段而言C 测量过程而言D 测量方法而言12美国教育测验中心举办的“托福”考试线性变换分数是()A500+100ZB90+20TC500+70ZD100+15Z13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是()A 合格分数线B 掌握分数线C 标准分数线D 等级分数线14以下哪一项不是绝对评价等级制常见的方法()A教师综合评价法 B测量结果转换法 C核心容参照法 D最佳行为评价法15以下哪一项不是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的方法()A语言文字推理测验 B图形 C作品分析 D数字符号16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性格等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或他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我们称这种方法为()A自量表法B投射测验法C情境测验法D逆境对话法17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控制无关变量,操纵某些自变量,激发学生心矛盾冲突,从而测评学生的品德行为、品德动机、品德情感体验及认识评价的方法是()A品德情境模拟测评 B品德现场情境测评 C品德情境积分测评 D品德现场评语测评18学生身体领域发展目标,本质上是()A身体发育、增强体质 B身体素质、身体形态C身体发育、身体形态 D身体发育、身体素质.19由测验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而编制成的测验称为()A标准化测验B非标准化测验C成就测验D能力倾向测验20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最高境界是()A接受B反应C价值评价D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21.在统计检验中,大样本是指 n()A.10 B.20C.30 D.4022.下面对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A.误差是客观存在的C.误差是可以避免的B.误差是不可以控制的D.误差只在抽样中发生23.离差智商采用的是()4-110A.百分等级常模B.标准分数常模C.年级常模 D.年龄常模24.关于统计假设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反证法B.若虚无假设被推翻,备择假设不成立C.被推翻的虚无假设的容可能是正确的D.依据小概率事件原理25.对单向方差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对两个的总体平均数差异做出检验B.分析多个方向上两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C.用于比较一个方向差异上两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D.单向方差分析是方差分析最基础的方法.26、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A、测验容和测验题型的抽样方案B、测验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D、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27、面试共有 6 题并采用放回抽取原则,问两个考生抽取同为 B 题的概率为()。A、1/6B、1/12C、1/18D、1/3628、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A、权重B、加权C、标度D、强度29、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以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A、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B、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D、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30、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A、不是同一批被试B、计算误差大小C、不是同一份测验D、计算方法3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A.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B.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C.写文章的重要方法 D.教学的重要手段32.假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统计表就能较方便地了解处于某个分数以下的人数,这时可编制一个()A.绝对次数分布表C.累积次数分布表B.相对次数分布表D.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33.下列数据中,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只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的是()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34.适合显示各统计事项占总体比例的图形是()A.散点图 B.条形图C.圆形图 D.线形图35.下面属于地位量数的是()A.C.SD.36.提出等级相关法的统计学家是(A.布鲁姆 B.皮尔逊C.比 D.斯皮尔曼.B.PR).37.百分等级数值是()A.名义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38.下列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A.知识C.应用B.领会D.分析39.利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测查某校小学二年级学生,平均数为102,标准差为18,某学生得分为 120,那么他的离差智商为()A.110B.115C.120D.12540.是非题的特点是()A.不容易猜测B.评分误差大C.适用围有限 D.单位时间答题量少41、有一组数据是测量身高的,一组是测量体重的,若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则用()。A、平均差B、标准差C、方差D、差异系数4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56 百分位数是 65 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5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A、35B、44C、56D、6543、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测量的容划分的是()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44、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A、0 和 1B、-3 和+3C、-1 和 1D、-4 和+4.4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0.34134,试问:概率P(Z-1)的值为()。A、0.84134B、0.65866C、0.34134D、0.1586646、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A、测验容和测验题型的抽样方案B、测验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D、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47、同时掷两个骰子,出现 12 个点的概率为()A、1/6B、1/12C、1/18D、1/3648、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A、权重B、加权C、标度D、强度49、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以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A、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B、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D、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50、重测信度的用途有时也在于评估所测特质在短期的()。A、有效性B、可测性C、稳定性D、等值性51.百分等级数值是()A.名义变量 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52.下列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A.知识 B.领会C.应用 D.分析53.利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测查某校小学二年级学生,平均数为102,标准差为18,某学生得分为 120,那么他的离差智商为()4A.110B.115C.120D.12554.是非题的特点是().A.不容易猜测B.评分误差大C.适用围有限D.单位时间答题量少55.标准参照测验的用途()A.用于教育工作的选拔决策B.用于教育工作分流决策C.用于鉴别学生能力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56.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A.敢为性B.创造性C.独特性D.稳定性57.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A.10B.20C.30D.4058.统计假设检验中,虚无假设又称为()A.零假设B.备择假设C.研究假设 D.统计假设59.统计假设检验中关于单侧检验描述不正确的是()E.显著性水平值平分在抽样分布两尾F.危机域只有一块G.检验目的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某个定值H.抽样分布只有一个尾侧没有临界值60、一批数据离差之和是()。A、0B、1C、3D、难以确定61.标准参照测验的用途()A.用于教育工作的选拔决策B.用于教育工作分流决策C.用于鉴别学生能力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62.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A.敢为性 B.创造性C.独特性 D.稳定性63.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A.10 B.20C.30 D.4064.统计假设检验中,虚无假设又称为()A.零假设 B.备择假设C.研究假设D.统计假设65.统计假设检验中关于单侧检验描述不正确的是()A.显著性水平值平分在抽样分布两尾B.危机域只有一块C.检验目的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某个定值D.抽样分布只有一个尾侧没有临界值66 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A.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B.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C.写文章的重要方法D.教学的重要手段67 假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统计表就能较方便地了解处于某个分数以下的人数,这时可编制一个()A.绝对次数分布表B.相对次数分布表C.累积次数分布表D.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68 下列数据中,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只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的是()A.称名变量 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69 适合显示各统计事项占总体比例的图形是()A.散点图.B.条形图.C.圆形图D.线形图70 提出等级相关法的统计学家是()A.布鲁姆C.比B.皮尔逊D.斯皮尔曼71 我们常说的考试分数属于()。A、称名B、顺序C、等距D、比率72 投 1 粒骰子,掷出 6 个点的概率是()。A、1/6B、1/3C、5/6D、173 按教学中运用的参照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成()。A 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参照测量与评价B 个人横向参照、个人纵向参照和目标参照测量与评价C 标准参照、常模参照和个人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D 智力、能力、成就和人格测量与评价74 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 66 百分位数是 44 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 66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A、34B、44C、56D、6675 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5)0.3749,试问:概率P(Z1.5)的值为()。A、0.1251B、0.2502C、0.6251D、0.874976 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A、不是同一批被试B、计算误差大小C、不是同一份测验D、计算方法77 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A、权重B、加权C、标度D、强度.78 之所以不能用原始分数评价各科的成绩在于()。A、信度不高B、效度不高C、原始分可比性差D、考试效果不好79 格朗兰德认为评价可以用下列哪个公式表示?()A 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B 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C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D 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判断80.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A.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B.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C.写文章的重要方法81、积差相关系数的创立者是()。A、皮尔逊B、斯皮尔曼C、达尔文D、高尔顿82、已知X1=5,X2=6,X3=7,X4=3,X5=4 则Xi等于()。i24D.教学的重要手段A、16B、20C、21D、2583、在一批考试分数中,百分等级为 56 的分数是 65 分,这意味着比 65 分高的考生人数占全部考生总数比例是()。A、36%B、44%C、56%D、65%84、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测量与评价的容划分的是()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85、某班 50 名学生中有 30 名女生,问抽取一个学生恰好为男生的比例是()。.A、1/30B、1/20C、2/5D、3/586、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A、测验容和测验题型的抽样方案B、测验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D、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87、Z 分数量表是()。A、称名量表B、等距量表C、顺序量表D、等比量表88、已知 P(0Z1.96)=0.475,则 P(|Z|1.96)概率值为()A、0.025B、0.05C、0.525D、0.9589、重测信度的用途有时也在于评估所测特质在短期的()。B、有效性B、可测性C、稳定性D、等值性90、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以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A、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B、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D、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91、小学日常考试中常用的“A、B、C”属于()。A、称名B、顺序C、等距D、比率9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5 百分位数是 54 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5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A、45B、46C、54D、5593、两位老师随机从 3 份卷子中抽 1 份,问同抽到 A 卷概率是()。A、2/3B、1/3C、1/6D、1/994、按教学时机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成()。A、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参照测量与评价.B、个人横向参照、个人纵向参照和目标参照测量与评价C、标准参照、常模参照和个人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D、智力、能力、成就和人格测量与评价95、Z 分数量表是()。A、称名量表B、等距量表C、顺序量表D、等比量表96、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 P(0Z2.5)0.4938,试问:概率 P(Z -2.5)的值为(A、0.0062B、0.4938C、0.5938D、0.993897、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A、不是同一批被试B、计算误差大小C、不是同一份测验D、计算方法98、在评价标准的几个构成要素中,没有独立意义只能表示一种分类的要素是()。A、强度B、标号C、频率D、标度99、之所以不能用原始分数评价各科的成绩在于()。A、信度不高B、效度不高C、原始分可比性差D、考试效果不好100、格朗兰德认为评价可以用下列哪个公式表示?()A、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B、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C、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D、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判断101.教育统计是对教育领域中各种现象量的取值,把握与认识的层面是()A.总体 B.样本C.个体 D.局部.)。.102.教育测量学的主要容不包括()绪论-8A.测验工具编制、施测与评分B.教育和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C.测验结果的分析和整理D.测验常模建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103.体育运动会中表示各项目比赛结果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是属于()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 D.比率变量数据104.百分等级是()A.差异量数 B.集中量数C.地位量数 D.差异系数105.要定量地描述学生体重与身高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与方向,可以使用()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C.点双列相关D.列联相关106、观测数据为 98、90、70、75、83、80,这组数据的全距是()。A、98B、70C、28D、18107、两个行为变量的观测值皆为顺序变量,则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时,宜用()。A、积差相关系数B、等级相关系数C、点双列相关系数D、双列相关系数108、在一批考试分数中,百分等级为76 的分数是 37 分,这意味着比 37 分高的考生人数占全部考生总数比例是()。A、24%B、37%C、63%D、76%109、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0.34134,试问概率 P(Z-1)的值为()。A、0.84134B、0.65866C、0.34134D、0.15866.110、投掷一粒骰子,出现“4”点的概率是()。A、1/6B、1/4C、1/2D、1填空题填空题1.()相关是所有关联模式中最简单的一种。2.判断一组成对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时,可借用()图形。3.统计学上用()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性相关的()与()。4.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随之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随之减小,这样的相关称为()。5.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变量另一个反而减小,一个减小另一个反而增大,这样的相关称为()。6.相关系数 r 取在()和()之间。7.相关系数 r=0,称为()相关。8.相关第数 r=1,称为()相关。9.相关系数时,当 0.71 时,称为()相关;当.0.40.210.本章学习的相关系数有1(.0.7称 为(0.4时,称 为(0.2,称()相关。);2();3()。)相 关;)相 关;当当.11.基于成对观测数据,离差值乘积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称为()。12.、样本数据的相关系数 r 值跟样本的()有关。13.一个变量是顺序变量,另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计算相关系数应当用()方法。14.等级相关是根据两列顺序变量的()差数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15.当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另一个变量是二分类变量时,计算相关系数应当用()方法。16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是()。17同伴评定的两种常见方法是人物推定法和()。18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分为甲、乙两式,甲为图形思维创造测验,乙为()。19人格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有自量表法和()。20道德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他律到自律,再由()的过程。21教育评价是在获得足够多的资料事实的基础上,作出()。22斯塔费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而是为了改进。23按测验的材料可分为文字测验和()。24整个测验的难度系数在()左右时,可使测验对被试有较大的鉴别力。25主观性试题主要适合于测量()的教学目标。26筛选评价指标的方法有经验法、调查统计法和。27教育调查依据目的可以分为常模调查和()两类。28任何一批原始分数,转化成 Z 分数后,这批 Z 分数的平均值为()。29标准参照测验的定性标准是()。30学生课业 发展的容框架 可以从个 体一般 发展目标,学科 性发展 目标和(三个层面来界定。31考试只是评价过程所运用的()而已。.).32思维能力的测验与评价方法有语言文字推理测验,图形和()。33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有学习能力倾向测验和()。34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35“三环结构说”的核心是()。36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有身体素质锻炼和()。3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和一般发展目标。38比率量表的零点是()。39为满足教育测验的需要,布卢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40区分度的分析方法大约可以归纳为两类:一为外部效标法;二为(概念解释概念解释1.教育测量2.教育评价3.测验的效度4.等距变量5.标准化测验6.组常模7.学习能力倾向测验8.显著性水平9.教育测量10.结构效度。11.心理测验12.型错误13.标准分数常模14.测验效度。15.统计量.)三个领域。)。.16.单侧检验17.散点图18.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问答题问答题1、简述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2、简述口头测验的常用方法。3、简述抽样分布的含义及研究容。4、简述实验技能考核需要遵循的原则。5、简述统计量与参数的区别与联系。6、简述统计假设检验的反证法与一般的数学反证法的差异。7、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8、请以你熟悉的一门课程试卷为例谈一下怎样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9、当前学校的学生课业考评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0、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11、怎样分析一份试卷的容效度?12、什么是教育测量?什么是教育评价?13、按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哪几类?并具体解释一下。14、简述深刻理解教育测量必须抓住的三个要点。15、举例说明什么是绝对评分分数。16、简述影响型错误的主要因素。17、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异同。18、请以你熟悉的一门课程为例谈一下如何设计测验蓝图。.19、简述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主要步骤。20试述算术平均数的运算性质及优缺点。21简述实验技能考核需要遵循的原则。22简述统计量与参数的区别与联系。23简述统计假设检验的反证法与一般的数学反证法的差异。24、客观题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25、什么是教育评价?什么是教育评价表?什么是教育测量?26、简述怎样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并画出来。27、什么是教育测量?什么是教育评价?并阐述一下两者的关系。28、怎样分析一份试卷的容效度。29、简述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主要步骤。30、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31、为什么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32、请用学过的统计测量与评价知识谈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3333、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的步骤有哪些?作为专家你如何验证一份卷子的容效度?计算题(需写出详细计算过程)计算题(需写出详细计算过程)1、已知下列一组数据,请求其平均值和标准差。61,68,70,74,772、某考试参加人数为 1000 人,已知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65,标准差为 10。.问不及格(60 分以下)有多少人?75 分以上多少人?若只能有 200 人能进入下一轮考试,问能进下一轮考试的分数定多少合适?3、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区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考生选择题得分总成绩(公式:rpb4、7 个评委对某一个歌手打分,分别是 8,9,7,6,5,8,9,问评委的意见是否一致?5、某考试参加人数为 3000 人,已知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80,标准差为 5。问 90 分以上有多少人?75 分以上多少人?若只能有 300 人能进入下一轮考试,问能进下一轮考试的分数定多少合适?6、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区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考生AB0C1D1E1F0G1H0I0J1A364B372C048D052E364F370G360H050XpYqSxpq)选择题得分1.总成绩(公式:rpb63677558655667616573XpYqSxpq)7 采用两端组法确定考试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假定 37 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 10 名(占总人数 37 名的 27%)高分组学生和 10 名低分组学生在最后一道论述题(满分值满分值 W=12W=12 分分)上的得分如附表所示,试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区分度 D=PHPL;难度D=(PH+PL)/2表 2:高分组与低分组论述题得分统计表高分组低分组8 已知某选拔考试参加人数为 1000 人,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75,标准差为 10。若只能有 100 人进入面试,问面试分数线定多少合适?若有人考了 65 分,问该人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百分等级是多少)?9 采用两端组法确定考试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假定 52 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 14 名(占总人数 52 名的 27%)高分组学生和 14 名低分组学生在最后一道论述题(满分值 W=10 分)上的得分如附表所示,试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区分度 D=PHPL;难度D=(PH+PL)/2高 分 组1079989610888910810476929385916010497106.(14 人)低 分 组4(14 人)10 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区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考生选择题得分总成绩(公式:rpbA175B157C173D165E067F056G163H061I065J1676235104320763XpYqSxpq)11 某次高考模拟试卷高一的 5 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 170、120、110、160、130 分钟;高三的 5 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 50、70、90、55、45 分钟;问高一和高三哪一组离散程度大?12 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区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下表是一次测验的有关数据:考生第一题被试得分A175B157C173D165E067F056G163H061I065J167已知第一题为选择题,试求其区分度。(公式:rpbXpYqSxpq)13 某市举行选拔考试,共 1000 人参加,已知此次考试平均分为 60 分,标准差为 10,问(1)如果只录取 100 人,那么录取分数线定为多少合适?.(2)如果某人考了 70 分,但只能有 150 人参加面试,问该人是否能进入面试?14、7 个评委对某一个歌手打分,分别是8,10,7,6,5,9,11,问评委的意见是否一致?15、已知某选拔考试参加人数为 500 人,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70,标准差为 10。若只能有 150 人进入面试,问面试分数线定多少合适?90 分以上多少人?不及格多少人?16、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区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考生选择题分数总成绩(公式:rpb17、某考试中一问答题(满分为 12 分)14 人得分如下表所示,请用高低分组法计算该题目.A1B0C0D1E1F0G0H1I1J175656765675661635873XpYqSxpq).的区分度和难度。区分度 D=PHPL;难度 D=(PH+PL)/2被试12得分11总分9718、已知某选拔考试参加人数为 1000 人,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80,标准差为 10。若只能有 100 人进入面试,问面试分数线定多少合适?问 90 分和 60 分以上分别有多少人?19、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区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考生AB0C2D0E2F0G2H0I2J27766786763809882659390857773445586376891011121314389108128选择题得分2总成绩(公式:rpb65657367755663615767XpYqSxpq)20.已知一组数据为 20,12,15,18,10;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保留 2 位小数)2-40.21.设参加某次考试人数为 10657 人,其中有 6995 人的成绩低于 90 分,试确定卷面 90 分这个成绩的百分等级 PR。(保留 2 位小数)22某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三位学生的原始分数分别为 110 分、100 分、70 分,试求(1)当该测验平均数为 95.1,标准差为 10.8 时,三位学生的标准分。(2)按 T=10Z+50,三位学生的 T 分数分别是多少?标准分数 Z=(X-X)/S23、某组成年人身高分别为 175、180、177、173、175 厘米;某组幼儿园学生身高分别为120、110、115、114、116 厘米;问哪一组离散程度大?SCV 100%(X)24、某考试参加人数为 2000 人,已知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80,标准差为 5。问 85 分以上有多少人?70 分以上多少人?若只能有 200 人能进入下一轮考试,问能进下一轮考试的分数定多少合适?25、采用两端组法确定考试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假定 44 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 12 名(占总人数 44 名的 27%)高分组学生和 12 名低分组学生在最后一道论述题(满分值 W=15 分)上的得分如附表所示,试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区分度 D=PHPL;难度 D=(PH+PL)/2高分组(1214人)低分组(12762351083207969896148879.人)26、某考试中一问答题(满分为 12 分)12 人得分如下表所示,请用高低分组法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区分度 D=PHPL;难度 D=(PH+PL)/2被试问答题总分1233455863768910111238927、某考试参加人数为 1000 人,已知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80,标准差为 10。问 60 分以上有多少人?90 分以上多少人?若只能有 300 人能进入下一轮考试,问能进下一轮考试的分数定多少合适?28、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区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考生选择题得分总成绩(公式:rpb29已知一组数据为20,12,15,18,10;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保留 2 位小数)30设参加某次考试人数为 10657 人,其中有 6995 人的成绩低于 90 分,试确定卷面 90 分A270B049C047D252E260F266G264H272107128977766786763809882659390XpYqSxpq).这个成绩的百分等级 PR。(保留 2 位小数)31某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三位学生的原始分数分别为 110 分、100 分、70 分,试求(1)当该测验平均数为 95.1,标准差为 10.8 时,三位学生的标准分。(2)按 T=10Z+50,三位学生的 T 分数分别是多少?标准分数 Z=(X-X)/S32、某考试中一问答题(满分为 10 分)12 人得分如下表所示,请用高低分组法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区分度 D=PHPL;难度 D=(PH+PL)/2被试得分总分9673607867638097956491901062552610724812345678910111233、已知某选拔考试参加人数为 1500 人,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76,标准差为 8。按此成绩若有 150 人将被淘汰,问淘汰分数线定多少合适?60 分以上多少人?假设检验假设检验.1、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某测试(已知该测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无差异)其结果如下,试在=0.05 显著水平上检验不同专业学生在该测试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专业 1专业 2n1517平均数8781方差108(a=0.05,自由度为 30 时,t 的临界值约为 2.042)检验统计量:t(X1 X2)(12)n1S1 n2S211()n1 n22n1n222附表 1:正态分布表:Z00.100.210.250.260.50.520.53Y0.398940.396950.390240.386670.385680.352070.348490.34667P0.000000.039830.083170.098710.102570.191460.198470.20194Z0.840.8511.071.281.291.962YP0.280340.299550.277980.302340.241970.341340.225060.357690.175850.399730.173600.401470.058440.475000.053990.47725.2 对男女大学生进行某测试(已知该测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相等)其结果如下,试在=0.05 显著水平上检验男女生在该测试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男生女生n1315平均数8582方差119(a=0.05,自由度为 26 时,t 的临界值为 2.056)检验统计量:t(X1 X2)(12)n1S1 n2S211()n1 n22n1n222附表 1:正态分布表:Z00.100.210.250.260.53、已知一项考试的成绩服从平均数为 82,标准差为 8 的正态分布,问成绩落在 70 分至 80分之间的考生占多大比例?(保留两位小数,Z 值表附后)附:正态分布表(曲线下的面积与纵高)Y0.398940.396950.390240.386670.385680.35207P0.000000.039830.083170.098710.102570.19146Z11.071.281.291.962Y0.241970.225060.175850.173600.058440.05399P0.341340.357690.399730.401470.475000.47725.Z.25.26.27.28.29Y.38667.38568.38466.38361.38251P.09871.10257.10642.11026.11409Z1.501.511.521.531.54Y.12952.12758.12566.12376.12188P.43319.43448.43574.43699.438224、男女生各一组参加某推理测验,已知该测验呈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相等。男生 15 人,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 82 和 9;女生 13 人,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 85 和 11。问男女生在该测验得分有无显著差异?(a=0.05,自由度为 26 时,t 的临界值为 2.056)检验统计量:t(X1 X2)(12)n1S1 n2S211()n1 n22n1n222附表 1:正态分布表:Z00.210.250.2615、某班某测验成绩分布统计资料如下表。请补齐下列表格并绘制次数分布的直方图与Y0.398940.390240.386670.385680.24197P0.000000.083170.098710.102570.34134Z1.071.281.291.962Y0.225060.175850.173600.058440.05399P0.357690.399730.401470.475000.47725.多边图(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即可)某测试成绩统计表组别9094858980847579707465696064组中值次数(f)9287827772676251022311994相对次数累积相对次数6、某班英语测验成绩分布统计资料如下表,请补齐下列表格,并绘制次数分布的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英语测试成绩统计表7、对男女大学生进行某测试(已知该测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无差异)其结果如下,试在=0.05 显著水平上检验男女生在该测试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组别90948589808475797074组中值9287827772次数(f)1026312112相对次数累积次数.男生女生n119平均数7082方差812(a=0.05,自由度为 18 时,t 的临界值约为 2.101)检验统计量:t(X1 X2)(12)n1S1 n2S211()n1 n22n1n222附表 1:正态分布表:Z00.100.210.250.260.50.520.538、已知下列一组数据,请求其平均值和标准差。82,78,80,84,869、某校参加摸底考试共计 1200 人,已知语文数学成绩都呈正态分布,其中语文平均分为 84,Y0.398940.396950.390240.386670.385680.352070.348490.34667P0.000000.039830.083170.098710.102570.191460.198470.20194Z0.840.8511.071.281.291.962YP0.280340.299550.277980.302340.241970.341340.225060.357690.175850.399730.173600.401470.058440.475000.053990.47725.标准差为 8;数学平均分为 90,标准差为 15。问该校语文、数学不及格(60 分以下)的分别有多少人?某同学语文考了 88 分,数学考了 92 分,问与其他同学比他的哪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pdf)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