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改伴我行_十年课改伴我行.docx
2023年课改伴我行_十年课改伴我行 课改伴我行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十年课改伴我行”。 课改伴我行 永昌县第七中学王永桂 我校数学课堂新模式已步入正常轨道。老师们都在积极地对数学课堂进行改革,边学边教,边教边思,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教学理念、思维方式、教学行为、教学风格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涌现出很多成功的经验和优秀的课例。但是,也出现了太多的困窘和无奈!甚至还出现极端化现象。我认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首先要把学生所欠缺的东西教给他们,然后鼓励他们去做尝试性实践-再教,再实践,再教,直至毕业。这本来是“学习”的规律,当下却被所谓的“自主学习”取而代之,“教”与“学”的和谐关系由此被打破。现将本人在课改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与广大同仁们交流。 一、自主学习,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上,理解有偏差,把它们看成对立的两个方面。 误认为,要想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那就得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少讲,甚至不讲,学生则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个别教师不理解,一放就乱,一收又紧,总是走极端,始终找不到平衡。实际上在强调学生主体、以学定教的今天,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导。只有“导”得明,才能“演”得精。“导”为前提,“演”为主体,“导”的水平高了,学生在课堂上就有时间自学、切磋了。只有把矛盾的双方“导”和“演”统一起来,才能调动、提高学生“学”之后“习”的主动性,但绝不是简单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随着杜郎口成功经验的推广,学生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教学理论之一。听过一节观摩课,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是学生,处理习题的是学生,做点评总结的还是学生。整堂课老师所说的话不超过五句。诚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然而,我们真的可以放心的把课堂上的一切都教给学生吗? 我们可以把课堂学习分为概念新知的学习、练习习题的巩固和必要的总结点评。对初中数学课堂新模式的几点感悟 对于习题的处理,学生思维灵活,解题方法多种多样,有些解题思维连我们也不禁拍手叫好。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最大限度发散学生思维。这一部分我们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完成。但是学生对于定义概念的理解,大多数只限于课本的描述,而对于难点和易混淆的疑点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所以他们很难担当讲解的“重任”。因此,我个人认为,把课堂完全交给交给学生,要么是在教师安排导演下的作秀,要么就是徒具形式的一知半解。不要忘记,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师主导。我们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是课堂上的指挥家,哪些内容可以交给学生,应该怎么交,交到什么程度,都应该由我们思考和掌控,如果说学生是课堂上的“画龙之人”,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是“点睛者”。我们绝不能对自己的学生“撒手不管”,我们只能有选择的把课堂交给学生。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下中学生“独学”的实际能力是非常虚弱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学”从整体上讲就是从师而学,不可能是学生所能完全“自主”的。 二、合作学习,就是课上临时性的讨论。 一提合作学习,往往联想到这样的情景:三五个学生围成一桌,讨论甚为热烈,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有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似乎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确实,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多一些朝气和锐气,而要做到这一点,“让学生动起来”则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合作教学”只是把学生分成小组而已,追求的是形式上、表面上的热闹,是一些“花架子”,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学生收获甚微。 随着教改的深入,让学生动起来,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已成为所有老师的共识。但我个人认为“动”与“活”也应掌握好“度”。数学最显著特点就是要有严密的逻辑和推理。很多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都要求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用心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还要给学生创造“静”的环境。如果我们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分为知识的学习理解知识的运用展示知识的反思巩固三个过程的话,那 么第二个环节无疑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动起来。因为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第一个和第三个环节则需要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才能取到更好的效果。数学中没有精彩的历史故事,没有有趣的游戏表演,数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对新知识的探索和享受探索成功后的喜悦。而“静”能使学生专注的探索,“动”能使学生充分的享受,“静”是为“动”做准备,而“动”是“静”的成果展示。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因此,我个人认为一个良好的数学课课堂氛围应该是四分动而六分静,做到“动而不乱,静而不死”,达到动与静的完美结合才是数学课堂氛围的最高境界。 三、导学案,就是一本习题汇编。 导学案的设计习题化倾向严重,“导学案”成了简单问题的堆积、累加,没有真正发挥“导学案”的“导”的作用,也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反而养出了“惰性”。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但绝不是“知识习题化”。习题化的弊端是直接把学生误导到做习题上去了,照猫画虎,对知识的理解只停在表面现象,更谈不到思维的升华了。实质上,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教材的辅助,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媒介,千万不能让导学案喧宾夺主。“导学案”不能成为又一本习题集。前不久,听了一节观摩课,教师真的是煞费苦心,将本节知识点有关的精题都编到了导学案上,结果一节课就成了这些精题的奴隶,教师为了圆满完成任务不停的赶时间,学生也跟着教师在跑。一节课下来,看似做了好多题,其实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少。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因此,“学案导学”要立足在“问题”的“导”上,结合各种活动,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才能真正把学生领进“自 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从而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总之,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教材到课堂,从教师到学生都出现了新的面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课改的好典型。教改不是单纯的模仿,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我们,我们应该结合我们的实际,结合我们的学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我的看法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浅薄的。但我不会放弃努力,也希望在各位同行前辈的帮助指正下不断进步。教改之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求索。让数学课堂因思想而美丽! 学生作文。课改阳光伴我行 课改阳光伴我行作者:崔平新课改叩开了民权教育的大门,而我们,已扬起风帆,与新课改一路同行,课改的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课改的阳光陪伴我们一起成长。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枯燥乏味,很. 课改 陈家滩小学2023-2023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改 课堂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呈现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类特点,预习课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这种模. 课改材料 课改路上行与思辛庄镇孟素玲老师教育教学改革个人经验总结单位:辛庄镇水利希望小学姓名:孟素玲时间:2023年9月6日 课改路上行与思辛庄镇孟素玲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总结在. 课改 课改 催生教学新常态仙源学校2023年教学工作总结2023年,仙源学校教学工作的总目标是: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强化“激情、高效、精细”课堂建设,推进“三步·六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