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预制装配整体式房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范.doc
-
资源ID:73962977
资源大小:1,002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预制装配整体式房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范.doc
黑龙江省地点标准 DB23DB23/T*-2010预制装配整体式房屋混凝土剪力墙构造技术标准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assembled with precast components2010-XX-XX发布 2010-XX-XX施行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立厅结合发布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视局 黑龙江省地点标准预制装配整体式房屋混凝土剪力墙构造技术标准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assembled with precast componentsDB23/T*-2010主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宇辉新型建筑材料批准部门: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立厅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视局施行日期:2010年XX月XX日 2010 哈尔滨前 言为了提升黑龙江省建筑工业化技术水平,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实践经历,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根底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材料;4 建筑设计;5 构造设计;6 连接与构造;7 非构造预制构件;8 消费制造;9 运输和存放;10 安装施工;附录A。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立厅和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视局批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详细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市南岗区海河路202号工大二校区2539信箱,150090,email:3260787 )。本标准主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宇辉新型建筑材料本标准参编单位: 哈尔滨中建建筑设计哈尔滨市建立工程质量监视总站黑龙江宇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立厅黑龙江旭正监理哈尔滨保利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洪斌 刘文清 王震宇 田玉滨 翟希梅耿永常 王 政 杨 跃 徐仁弟 李 辽闫红缨 陈 飞 金旺洲 本标准审查专家委员会成员:朱卫中 曹升铉 杜汉民 王公山 李家和贾彦武 宋国刚 郑文忠 王首良 张国祥 目 次1 总 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 材料44 建筑设计44.1 一般要求44.2 外墙44.3 非承重墙54.4 装修、装饰55 构造设计55.1 根本原则55.2 构造分析55.3 构件设计一般规定65.4 预制剪力墙75.5 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楼梯76 连接与构造76.1一般规定76.2 钢筋锚固、搭接连接86.3 结合面、叠合面构造要求96.4 节点配筋构造要求116.5 结合面承载力计算137 非构造预制构件148 消费制造158.1 台座和模具158. 2 原材料158. 3 消费制造168.4 质量验收169 运输和存放179.1 运输179.2 存放1810安装施工1810.1 预备工作1810.2 安装施工1810.3 质量验收2010.4 平安治理2110.5 成品保护21附录A 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22条文说明251 总 则1.0.1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充分发挥预制混凝土构造的优越性,促进建筑工业化进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平安适用、确保质量、节能减排,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和7度)预制装配整体式房屋混凝土剪力墙构造的设计、制造、施工和验收。其中竖向构造构件为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水平构件为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叠合板,楼梯为预制混凝土楼梯,及其他可采纳预制混凝土构造的构件。当有特别设计施工要求时,可部分采纳预制混凝土构造和构件。1.0.3 本标准进展抗震设计的建筑构造,其抗震设防目的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的要求。1.0.4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构造的设计、制造、施工、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和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构造 (assembled monolithic concrete 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或施加预应力的连接并现场浇筑混凝土而构成整体的构造。2.1.2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member)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成的混凝土构件。2.1.3 插入式预留孔灌浆钢筋搭接连接(plug-type preformed grout hole reinforcement connection)采纳设置加强筋的预留孔灌浆纵向钢筋搭接连接方法。2.1.4 插销式焊接环连接 (reinforcing ring bars welded connection)采纳焊接环状钢筋互相套插并后浇混凝土的水平钢筋连接方法。2.1.5 结合面 (Joint surface) 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连接处的外表。2.1.6 叠合面 (Laminated surface)在预制混凝土叠合构件,如叠合梁、叠合板上,后浇混凝土的承托面。2.1.7 部品 (Housing parts)依照设计通过工厂化消费并按照配套技术在现场组装的,作为构造中的某一部位且能满足该部位规定的一项或者几项主要功能要求的单元。2.1.8 模具 (mould)用于制造预制混凝土构件、部品的工具式模板。2.2 符号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S 构造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Vj结合面竖缝剪力;Vi墙肢水平剪力;N 墙肢轴力设计值;2.2.2 材料功能和抗力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R 构件承载力值;2.2.3 几何参数d 钢筋的公称直径;As钢筋截面面积;h 墙肢层高;b 墙肢宽度;Ac单个抗剪连接齿槽抗剪面积。2.2.4 计算系数及其它钢筋的外形系数;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la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E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l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lE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nc抗剪连接齿槽个数;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c抗剪连接齿槽共同工作系数。3 材料3.0.1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构造的混凝土和钢筋各项功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 50010)的规定。3.0.2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构造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3.0.3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构造钢筋选用HPB300、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级热轧钢筋。3.0.4 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搭接连接的水泥基灌浆料,与变形钢筋的粘结强度应大于13MPa,用于结合面连接的水泥基灌浆料抗压强度不低于70MPa。3.0.5 预制混凝土构件吊环、预埋件等应采纳具有良好塑性的钢材或可靠保证的其他材料制造,设计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应符合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 50010)的规定。4 建筑设计4.1 一般要求4.1.1 预制混凝土构造的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建筑设计标准的要求。并应做到根本构件、房屋开间、连接构造、配件及设备管线布置的标准化。4.1.2 对抗震设防的建筑,建筑体型、布置及构造等应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要求。4.1.3 建筑节能应符合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23/1270-2008)的规定。4.2 外墙4.2.1 预制混凝土建筑外墙及其接缝设计应满足构造、热工、防水、防火及建筑装饰等要求,并做到技术先进、材料耐久、便于制造和安装。4.2.2 预制混凝土建筑外墙宜采纳复合夹心保温构造。构造层与构造层的拉结件,必须采取具有绝热功能的材料。4.2.3 预制混凝土建筑外墙的接缝应作防水处理,并应依照接缝特点、气候条件等选用满足要求的材料和防水方式。4.3 非承重墙4.3.1非承重墙体优先采纳合适制造安装的轻质墙体,非承重墙体应与相邻主体构造构件应有可靠的拉结,并应满足保温、防水、隔声等建筑要求。4.4 装修、装饰4.4.1 建筑装修、装饰,应采纳耐久的材料和做法,并应习惯预制混凝土构造构件的制造和施工特点。4.4.2 后装的装修、装饰材料和构件应与主体构造进展可靠拉结。5 构造设计5.1 根本原则5.1.1 本标准适用的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构造,整体计算分析可按现浇混凝土构造的方法进展。5.1.2 竖向荷载、风荷载按国家标准建筑构造荷载标准(GB50009)的有关规定采纳,地震作用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的有关规定采纳。5.1.3 依照实际情况对构造进展竖向荷载、风荷载和(或)地震作用效应分析,并应按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JGJ 3)的有关规定采纳。5.1.4选取的构造分析应能较精确地反映构造中各构件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边界条件。体型复杂、构造布置复杂的构造应采纳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构造分析软件进展计算。对有限元分析结果,应经分析推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5.1.5 进展构造整体计算分析时,可假定叠合楼板在其本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相应地设计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叠合楼板平面内的整体刚度。当楼板会产生较明显的面内变形时,计算时应考虑楼板的面内变形或对采纳楼板面内无限刚性假定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展适当调整。5.2 构造分析5.2.1 本标准适用的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构造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5.2.1的要求。表5.2.1 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构造适用的最大高度(m)构造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全部落地剪力墙构造140120注: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部分突出屋顶部分);5.2.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5.2.3 关于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构造,在构造分析时宜符合以下规定:1 剪力墙连梁不考虑楼面翼缘的加强作用;2 采纳叠合板时,剪力墙窗下口与下层窗上口可按双连梁或独立连梁(窗下口或窗上口)进展构造整体分析;采纳现浇板时,窗下口与下层窗上口之间的部分可全部作为连梁参与构造分析。5.2.4 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构造的抗震计算与变形验算,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JGJ 3)的有关规定。5.3 构件设计一般规定5.3.1 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构造中的剪力墙等预制构件的拆分原则是便于标准化消费、吊装、运输和就位,应符合以下规定:1 预制剪力墙的竖向拆分宜在各层层高处进展;2 预制剪力墙的水平拆分应保证门窗洞口的完好性,便于部品标准化消费;3 预制剪力墙构造最外部转角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当不满足设计构造要求时可采纳现浇构件;4 预制构件消费、养护后的收缩变形不应妨碍构件的设计尺寸;5 预制构件应符合吊装设备的施工要求;6 预制构件应符合我国道路运输治理规定对尺寸及重量的有关要求。5.3.2 预制构件的连接应采取本标准规定的构造措施,使装配后构件的刚度、承载力、恢复力特性、耐久性以及耐火性等同于现浇混凝土构件。5.3.3 预制构件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各种不利组合作用下,应进展承载力、裂缝宽度及挠度的验算。5.3.4 预制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纳以下设计表达式: (5.3.5)式中 按材料强度设计值计算的构件承载力;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的有关规定采纳。5.4 预制剪力墙5.4.1 在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构造措施情况下,预制剪力墙的截面配筋设计、构造措施均与现浇混凝土构件一样,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的有关规定执行。5.4.2 剪力墙构件结合面的抗剪承载力验算应符合本标准6.5.2和6.5.3的规定。5.5 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楼梯5.5.1 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楼梯等受弯构件正常使用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50010-2002)和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的有关规定。5.5.2 截面设计时,叠合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5.5.3 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楼梯结合面的抗剪承载力验算应符合本标准6.5.4的规定。6 连接与构造6.1一般规定6.1.1 预制混凝土构造连接应具有可靠的整体受力功能。构件间钢筋连接可采纳搭接连接、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6.1.2 预制混凝土构造连接与构造应优先采纳标准化方法,以提高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和制造安装的效率。6.1.3 本标准规定的预制混凝土构造楼盖可采纳叠合楼板,且应符合以下要求:1 楼盖每层应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预制层厚度不小于60mm,楼板配筋应双向布置; 2 楼板预制层搁置在梁或剪力墙上的长度分别不宜小于25mm、15mm;3 当房屋的顶层、构造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构造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采纳叠合楼板时,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80mm,预制层厚度不小于80mm,宜双层双向通长配筋。6.2 钢筋锚固、搭接连接6.2.1 预制混凝土构造构件受力钢筋之间的锚固、连接,宜优先采纳便于安装施工的插入式预留孔灌浆钢筋锚固、搭接连接。6.2.2 采纳插入式预留孔灌浆的一般钢筋锚固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la= fy d / ft(6.2.2)式中 la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fy一般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t当水泥基灌浆料强度应高于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时,按构件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用,当高于C40时,按C40取值; d钢筋的公称直径; 钢筋的外形系数,当采纳变形钢筋时,=0.14。6.2.3 插入式预留孔灌浆的钢筋锚固,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6.2.2规定的受拉锚固长度的0.7倍。6.2.4 插入式预留孔灌浆的一般钢筋搭接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 当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时,配有约束螺旋加强箍筋的受拉钢筋搭接长度按以下公式计算:ll=la(6.2.4-1)式中ll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a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本标准6.2.2条确定;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1.6。2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以下公式计算:一、二级抗震等级 laE=1.15 la (6.2.4-3)三级抗震等级 laE=1.05 la (6.2.4-4)四级抗震等级 laE= la (6.2.4-5) 3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llE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llE=laE (6.2.4-5)6.2.5 采纳插入式预留孔灌浆的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搭接长度按较大直径钢筋计算。6.2.6 纵筋直径大于25mm的构件和需进展疲劳验算、直截了当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纵筋不得采纳插入式预留孔灌浆的一般钢筋搭接接头。6.3 结合面、叠合面构造要求6.3.1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结合面、叠合面上应做界面加强抗剪连接处理。结合面处后浇混凝土或水泥基灌浆料的补偿收缩率不低于1.0×10-4。叠合面上应采纳凹凸不小于6mm的自然粗糙面,或采纳双向设置的间距不大于50mm、深和宽不小于10mm的人工刻痕。6.3.2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结合面上应设有抗剪连接齿槽,齿槽深度不应小于10mm,宽度不应小于2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齿槽长度应大于构件截面宽度的0.8倍,齿槽长度方向不应平行于主剪力方向。图6.3.2 剪力墙结合面抗剪连接构造6.3.3 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支承于剪力墙上的端部截面高度不小于预制截面高度的1/2。梁端部结合面上的齿槽深度不应小于10mm、宽度不应小于20mm,齿槽长度应大于梁截面宽度的0.8倍,齿槽间距不应大于100mm,齿槽不应平行于梁端主剪力方向。图6.3.3 梁端结合面抗剪连接构造6.3.4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当跨度超过5m或悬挑板负筋伸入时,叠合板周边1/4跨或悬挑板负筋范围内,预制板应设置伸入现浇层的界面抗剪连接钢筋。该抗剪连接钢筋直径不小于8,中心间距不小于600mm,伸入现浇层不小于40mm。图6.3.4 叠合板界面抗剪连接钢筋构造要求6.4 节点配筋构造要求6.4.1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之间纵向钢筋连接宜采纳插入式预留孔灌浆钢筋搭接连接,纵筋弯折入孔时,弯折比不大于1:10。构件之间的水平缝隙高度不宜小于10mm。6.4.2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之间的水平连接宜设置现浇连接带,现浇连接带宽度不应小于200mm。水平钢筋在现浇连接带处可采纳插销式焊接环钢筋连接,焊接环钢筋应不小于构件水平钢筋或暗柱箍筋,插筋应不小于构件的纵向分布钢筋或暗柱纵向钢筋,被连接构件的水平钢筋应焊接。6.4.3叠合梁与剪力墙连接处,剪力墙应预留梁窝,梁窝尺寸应满足梁纵筋锚固构造要求。图6.4.3 叠合梁纵筋与剪力墙连接构造6.4.4 预制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在跨度内拼接时,宜在拼接处设置通长后浇带,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预制板底部钢筋于后浇带范围内进展焊接或机械连接。当承载力计算和裂缝挠度验算满足要求时,可于拼接长度中部不小于1/2范围内设置后浇连接带,后浇带以外接缝处应于预制板面上设置等量搭接钢筋,接缝两侧长度应各不小于la。单向板不应在受力跨内拼接。单向板在非受力跨内拼接时,接缝处应于预制板面上设置等量搭接钢筋,接缝两侧长度应各不小于la。图6.4.4-1 叠合板跨内拼接后浇连接带设置构造图6.4.4-2叠合板跨内后浇连接带及接缝处配筋构造图6.4.4-3 叠合板端支座配筋构造6.4.5 预制混凝土楼梯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支撑边界条件,楼梯梁、梯段板、平台板钢筋伸入支座长度应满足受力所需的锚固及构造要求。梯梁宜采纳倒T形叠合梁,梯段和平台板应在梯梁后浇叠合层内锚固,其中负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底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d。图6.4.5 楼梯钢筋连接构造6.5 结合面承载力计算6.5.1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墙肢竖缝结合面剪力Vj可按下式计算: (6.5.1)式中Vi墙肢水平剪力;h墙肢层高;b墙肢宽度。图6.5.1墙肢竖缝剪力计算6.5.2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墙肢竖缝结合面抗剪承载力Vj可按下式计算:非抗震设计 (6.5.2-1)抗震设计 (6.5.2-2)式中Vj墙肢结合面竖缝剪力设计值,按(6.5.1)计算;nc抗剪连接齿槽个数;Ac单个抗剪连接齿槽抗剪面积;f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c抗剪连接齿槽共同工作系数,c=1-0.1 nc,c0.5;As、 fy穿过剪力墙结合面钢筋截面面积和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RE抗震调整系数,RE=0.85;6.5.3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墙肢水平缝抗剪承载力Vi可按下式计算:一、关于非抗震设计轴力N为压力时 (6.5.3-1)轴力N为拉力时 (6.5.3-2)二、关于抗震设计轴力N为压力时 (6.5.3-3)轴力N为拉力时 (6.5.3-4)式中N对应于Vi的墙肢轴力设计值。6.5.4 当满足本标准构造要求时,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梁端结合面抗剪承载力可按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50010)进展计算。7 非构造预制构件7.0.1 围护墙和隔墙等非构造构件优先采纳合适现场安装的预制轻质墙体,与相邻主体构造构件应有可靠的拉结,并应习惯构造的各种变形。7.0.2构造构造洞口填充墙宜优先采纳与两侧构造构件整体制造的预制空心混凝土填充墙,以减少施工程序、加强抗裂及整体连接功能。7.0.3 建筑外墙宜采纳一次成型预制的复合夹心保温墙体,其构造层与外侧保温构造层、保护构造层间应采纳具有断热功能的拉结件进展可靠拉结。预制外墙之间的各个构造层衔接处应采纳可靠的防水措施进展密闭。7.0.4 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构造抗震的不利妨碍,防止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构造的破坏。7.0.5 应按有关规定确定非构造构件对主体构造刚度的妨碍和验算非构造构件的抗震承载力。7.0.6 附着于楼、屋面构造上的非构造构件,应与主体构造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防止地震时倒塌或坠落。7.0.7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应有足够刚度和强度,与建筑构造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在遭遇罕遇地震妨碍时,依照楼层加速度验算设备不倒。7.0.8 非构造构件的其它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8 消费制造8.1 台座和模具8.1.1 台座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台座的方式可依照消费工艺要求确定,台座的台面应光滑平坦。8.1.2 模具宜选用钢材制造,所用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8.1.3 模具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平坦度,模具安装应确保各连接点稳定牢靠。8.1.4 模具的设计应满足合理的拆模工艺,并便于锚筋等能直截了当伸出,以保证部品边缘构造符合质量标准。模具尺寸的同意偏向应符合表A.0.1的规定8. 2 原材料8.2.1 制造部品的钢筋、水泥、砂、石、水、保温材料、装饰材料、灌浆材料和外加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8.2.2 原材料进厂必须进展复试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8.2.3 原材料应按照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并有防混、防潮和防变质措施。8. 3 消费制造8.3.1 制造部品的场地应平坦坚实,宜在厂房内制造,并有排水措施。8.3.2 涂刷隔离剂前,台座外表和模具必须清理洁净。涂刷隔离剂要均匀,不得漏刷或积存。8.3.3 部品的装饰层、粘贴层和构造层在消费制造之前,必须有完好的操作工艺设计。8.3.4 部品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和振捣,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的有关规定。8.3.5 部品成型后,必须及时进展保湿养护。需要蒸汽养护的部品,应满足蒸汽养护制度的要求。8.3.6 部品脱模起吊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需求时,不得低于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部品吊装时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60°。8.3.7 部品起吊前,应确认部品与模具间的连接部分完全撤除后方可起吊。8.3.8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进展部品的消费制造。如须消费制造可在厂房内进展,要求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8.3.9 钢筋负温焊接,可采纳闪光对焊、电弧焊和电渣压力焊等焊接方法。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进展施焊。8.4 质量验收8.4.1 部品应进展构造功能检验。构造功能检验不合格的部品不得使用。8.4.2 部品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的规定。部品的验收应符合以下规定:1、部品不得有妨碍构造功能或安装使用的外观缺陷;2、部品应具有合格证,部品上应有合格标记;3、部品尺寸的同意偏向应符合表A.0.2的规定。8.4.3 部品在消费工序中,当发觉非构造性构件损伤时,应立即进展修补。8.4.4 模具应设专人维修治理,并建立不定期维修和定期大修的制度。模具应按以下规定进展检验:1、新制造或大修后的模具,必须逐件(套)检查验收,并做好检查记录;2、连续周转使用的模具,每班应抽查12件(套)。8.4.5 部品起吊前应先检查以下工程:1、侧模板是否全部打开或撤除;2、检查预留孔洞的深度及垂直度,检查灌浆孔是否畅通;3、检查部品端部各种线管出入口端的位置是否精确;4、检查吊环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精确。8.4.6 质量验收应按同一品种、同一班的部品组划分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抽查部品数量的10%;连续消费的部品,应按消费数量抽查3%,但均不应少于3件。9 运输和存放9.1 运输9.1.1 部品的运输次序应由消费商、运输承担方、施工方共同商量确定,应保证施工现场供货及时。9.1.2 部品运输应符合以下规定:1、部品运输宜选用底平板车,车内应设有专用架,且有可靠的稳定措施。2、部品运输时的混凝土强度,当设计无详细规定时,不得低于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3、部品支承的位置和方法,应依照其受力情况设计确定,不得引起混凝土的超应力或损伤;4、部品装运时应连接结实,防止挪动或倾倒;对部品边缘或与链索接触处应采纳衬垫加以保护;5、运输部品时,车起动应慢,车速平稳,转弯或错车时要减速。9.2 存放9.2.1 部品存放应符合以下规定:1、叠合板、叠合梁、内墙板、楼梯、阳台等部分宜采纳平放,吊环应向上,部品标记应向外。各层垫木的位置应在同一垂线上,叠放层数不宜超过6层;2、外墙板应采纳立放,立放应采纳专用支架插放或靠放。采纳靠放时,应对称靠放,外饰面朝外,倾斜度保持在5°10°之间,对构造防水空腔、滴水线、门窗洞口、部品边缘应留意保护;3、部品存放时,应按吊装顺序和部品型号分区配套存放,存放位置应在起重机工作范围之内。不同部品存放场地之间应设宽度0.8m1.2m的通道。9.2.2 存放部品的场地应平坦坚实,并具有排水措施,存放时应保证部品与地面之间留有一定空隙。10安装施工10.1 预备工作10.1.1 应编制合适该体系的施工方案,安装工程应与水、电等工程亲密配合,组织立体穿插施工。10.1.2 安装前的预备工作应符合以下要求:1、检查部品型号、数量及部品的质量;2、按设计要求检查连接钢筋,其位置偏移量不得大于±10mm。并将所有预埋件及连接钢筋等调整扶直,去除外表浮浆;3、预制墙板及楼板的安装外表应清理洁净,并防止点支撑。10.2 安装施工10.2.1 部品安装时的混凝土强度,当设计无详细要求时,不得低于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10.2.2 安装工程的抄平放线应符合以下要求:1 建筑物宜采纳“内控法”放线,在建筑物的根底层依照设置的轴线操纵桩,用光学铅直仪或经纬仪进展以上各层的建筑物的操纵轴线投测;2 每栋建筑物设标准水准点12个,在首层墙、柱上确定操纵水平线;3 依照操纵轴线及操纵水平线依次放出建筑物的纵横轴线,依照各层操纵轴线放出本层部品的细部位置线和部品操纵线,在部品的细部位置线内标出编号;4轴线放线偏向不得超过2mm,放线遇有连续偏向时,应考虑从建筑物中间一条轴线向两侧调整。10.2.3 预留连接钢筋和预埋管的同意偏向应符合表A.0.3的规定。10.2.4 部品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墙板安装前就位处必须设找平垫块,并保证墙板水泥坐浆密实均匀;2、墙板浆锚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1)灌浆材料除应符合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标准GB/T 50448的规定,还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2)灌浆时由下部灌浆孔灌浆,以上部灌浆孔灌浆材料溢出为准。以单件部品为单位依次进展,单件部品的的灌浆间歇时间不得超过灌浆材料的初凝时间;3、楼板安装前,应坐浆后方可安装。楼板定位后严禁撬动,调整高差时,宜选用千斤顶调平器;4、吊装部品时,起吊就位应垂直平稳,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60°,下落时缓慢就位。10.2.5 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以下要求:1、混凝土浇筑前,基层外表必须清理洁净,后浇带内的空腔应用大功率吸尘器进展清理,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基层及后浇带内必须用水充分潮湿;2、现浇混凝土部分的钢筋锚固及钢筋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3、后浇带部分及叠合部分的混凝土模板宜采纳工具式的组合钢模板。10.2.6 预制墙板和楼板安装应设置相应的支撑以保证部品安装时的稳定性。10.2.7 预制墙板支撑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支撑件型号和支撑间距需由计算确定,但每块墙板的支撑不得少于两个。2、支撑点位置宜设置于墙体高度2/3处;3、支撑与水平线夹角宜在55°65°之间。10.2.8 预制楼板支撑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安装预制楼板前,须架设装配支撑于具有承载才能的根底上;2、最大装配支撑柱距应依照计算给出的安装支撑柱间距进展布置,每墙楼板的支撑不得少于四个。10.2.9 部品间的接缝和后浇带,应在浇筑完成后的23h内进展刮平和清理。10.2.10 在常温下后浇部分混凝土浇筑12h后,应浇水潮湿养护3d。并对后浇部分的混凝土有保水养护措施。10.2.11 当后浇部分混凝土强度未到达设计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层部品。当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吊装上层部品。10.3 质量验收10.3.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健全的施工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10.3.2 质量验收应按楼层、构造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抽查部品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10.3.3 进入现场的部品,其强度等级、外观质量、尺寸偏向及构造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10.3.4 装配式构造中的接头和拼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详细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对承重墙的后浇部分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部品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2 对非承重墙的后浇部分混凝土或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或M15;3 关于后浇部分还应采取微膨胀和早强措施,在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并应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10.3.5 对外墙接缝应进展防水功能抽查,并做淋水试验。渗漏部位应进展修补。试验时,在屋檐下竖缝1.0m宽范围内淋水40min, 应构成水幕。对渗漏部位应进展修补。10.3.6 部品安装的同意偏向应符合表A.0.4的规定。10.3.7已安装完毕的装配式构造,应在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10.3.8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如须进展部品的安装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的有关规定。10.4 平安治理10.4.1 安装作业施工过程中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平安检查标准(JGJ 59)的有关规定执行。10.4.2 安装作业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作业前,应向操作人员进展平安技术交底,并应按方案施行。10.4.3 操作人员必须戴平安帽,系平安带,穿防滑鞋。在进展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10.4.4 施工作业层不得超载。作业层四周应有可靠的平安防护措施。10.4.5 当风力超过五级或雾、雨、雪天气时,应停顿部品的吊装作业。10.5 成品保护10.5.1 部品在运输、堆放、安装施工过程中及装配后应做好成品保护。10.5.2 部品在运输过程中宜在构件与刚性搁置点处填塞柔性垫片。10.5.3 现场部品堆放处2.0m内不应进展电焊、气焊作业。10.5.4 外墙板饰面层可采纳贴膜或用其它专业材料保护。10.5.5 外墙板安装完毕后,门、窗框应用槽型木框保护。10.5.6 楼梯安装后,踏步口宜铺设木条或其他覆盖方式保护。附录A 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表A.0.1模具尺寸的同意偏向(mm)和检验方法项 目同意偏向检验方法外墙板内墙板楼板楼梯边 长±2±4±6±4用尺量两角边取其中较大值厚 度±4±4±4连接预留孔的位置边长方向±2±4用尺量测纵、横两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厚度方向±2±2扭曲446四角用两根细线穿插固定,钢尺测中心点高度翘曲446四角固定细线,钢尺测细线到钢模边间隔,取最大值表 面 平 整 446用2m靠尺和塞尺或水平尺量测表 面 弯 曲446四角用两根细线穿插固定,钢尺测细线到钢模边间隔对 角 线 误 差246用尺量两个对角线尺寸,取差值边侧向扭度当模具高度H300取 3.0两角用细线固定,钢尺测中心点高度当模具高度H300取 6.0两角用细线固定,钢尺测中心点高度工程同意偏向检验方法长度楼板±5钢尺检查墙板±5梁±5楼梯±5阳台±5宽度楼板、墙板±8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梁±5阳台±5楼梯±8高(厚)度楼板+3,-5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墙板0,-8梁±5楼梯±5侧向弯曲楼板L/1000且20拉线、钢尺量最大侧向弯曲处墙板L/1500且20对角线差楼板6钢尺量两个对角线墙板8梁6阳台6外表平坦度楼板、墙板62m靠尺和塞尺检查表A.0.2 部品尺寸的同意偏向()和检验方法注:1.L为部品长度();2.对形状复杂或有特别要求的部品,其尺寸偏向应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