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含答案.pdf
-
资源ID:74048503
资源大小:1.09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含答案.pdf
第1页 2023届大庆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2023届大庆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1张荫麟、吕思勉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由此可知()A 封建社会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上 B 家国一体的国家治理模式 C 先秦政权尚未实现中央集权 D 以血缘宗法构建政权组织 2印度佛教认为果报不论现报、生报或者后报都是个人的事。传入中国后,慧远认为:一人得道,其功德“泽流天下,即使内乖亲子的关系,也不违其孝”;果报可以此生世世承负,也可在一个家庭内父子相承,代代承负果报。据此可知佛教()A 吸收儒家伦理逐渐本土化 B 增强理论性思辨性日趋系统化 C 传入中国之后开始世俗化 D 迎合统治者的需求不断政治化 3西晋王衍擅谈玄学,自比子贡,及为石勒所杀,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顾炎武对此评论说:“今之君子得不有愧乎其言?”由此可知,顾炎武()A 呼吁知识分子反清复明 B 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反对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D 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41954 年 6 月 30 日,陈云在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情况向中共中央的汇报中说:“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具体比例,在各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各个时期,都不会是相同的。一个国家,应根据自己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规定计划中应有的比例。究竟几比几才是对的,很难说。唯一的办法只有看是否平衡。”据材料可知,当时陈云主张()A 尊重市场价值规律 B 全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注重国民经济平衡发展 51721 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 年,下议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 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这一变化反映了()A 质询专业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 B 议会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 C 分权制衡保障民主与决策科学 D 议会成权力中心掌握国家实权 61921 年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列宁旨在()A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农村经济 B 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71905 年,江南船坞为改变经营状况,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独立出来,改为民营。19051911 年间,共造船舰 136 艘,相当于此前近 40 年总产量的 9 倍。1911 年所造“江华”轮,质量超过同期英商祥生船厂的轮船。该船厂经营变化主要得益于()A 国家重视军舰的建造 B 清政府财力的支持 C 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 D 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8下图为 19822010 年中国流动人口流动示意图。影响该图曲线趋势的时代主要因素是()A 原中国人口流动起点低 B 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 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9隋唐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多属名门望族,但到宋代,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甚至发展到后来,连僧道也可参加考试。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A 弱化了官员的政治素质 B 铲除了特权阶层的根基 C 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不利于选拔人才的质量 10唐太宗年间,渤海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唐高宗年间,文成公主又派人向唐朝“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这一现象()A 映照了盛唐恢弘气派 B 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C 提升了中央政府权威 D 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 第2页 11下面是全球文明史对 1750 年到 1914 年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历史主题的描述,其实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主题。下列选项作为补充,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B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C 全球新航路的开辟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12明清时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传统手工业从耕织结合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行业,其中以棉纺织业为典型。此外,在传统技术条件下,手工业者对政府的人身隶属有所削弱,以民间市场为销售对象的专业性手工业兴起。这表明明清时期()A 雇佣劳动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B 封建经济基础趋于解体 C 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产业革新 D 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弱化 13抗战时期的漫画江西瑞金漫画通讯(见图 2)描写到:妻子收到了丈夫从陕北寄来的家书“战争让所有真正女性感到可憎,可是,女性却一直被教导着宁要对于死去的男人的回忆,也不要耻辱活下来的男人”。该漫画表明()图 2 A 呼唤和平成为社会共识 B 敌后战场演变为抗战主战场 C 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D 民众思想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14在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 22 人,占当时全世界的 44%,是无可争议的中心。文艺复兴后期,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 7 人,启蒙时期的法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 8 人,产业革命时期的德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 8 人,在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人数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这折射出世界文学艺术中心的变化()A 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B 呈现杂乱无序的发展状态 C 体现了欧洲各国文化的传承性 D 始终贯穿人文主义的色彩 15在北京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22)指出,2020 年以来,气候变化并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止步,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威胁到粮食安全、加剧贫困与不平等,并助长疫病蔓延。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将难以承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后果,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这表明()A 全球治理有待深化国际合作 B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首要任务 C 人类活动负面效应难以根除 D 中国新型发展理念影响提升 16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的斗争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文中的“新起点”是指巴黎公社()A 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 第一次真正地实践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 推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开始走向联合 D 标志着无产阶级斗争由自发走向自觉 17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凯恩斯认为,“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丘吉尔认为,是“胜利者的蠢事”。列宁则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这表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 建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基础上 B 导致封建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复辟 C 是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源头 D 使欧洲失去了对世界的影响和控制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处理战败国日本的问题上,美国一开始就有独占的意图,而苏联方面则进行了不少斗争。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在美国满足苏联占领北方四岛要求的情况下,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领日本本土。这反映出()A 对日本的处理加剧了美苏冷战 B 大国利益争夺影响了战后秩序 C 苏联成为对抗美日的主要国家 D 日本的侵略得到了应有的制裁 191978 年后,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 20 世纪 80 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这表明()A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 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20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是统一与分裂并存:统一实现于精神领域,即“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分裂体现于现实领域,也就是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A 契约观念开始出现 B 世俗权力逐渐加强 C“民族情感”的缺乏 D 庄园经济根深蒂固 第3页 21荀子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指出“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这反映了二者()A 实施仁政的诉求 B 和谐共处的理念 C 以民为本的观念 D 天人合一的思想 22古代雅典的官职津贴来自于城邦的库藏,但很多情况下,雅典的库藏不足以支付这种津贴。于是政治领袖们为了保证津贴,常常凭借民众法庭之力没收私财以充公,故没收富室财产的法案时有提出。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雅典()A 法律服从全体民众意愿 B 经济基础难以支撑民主政体 C 公民的参政热情并不高 D 直接民主存在非理性的漏洞 23葡萄牙亨利王子(13941460)在世期间,在葡萄牙西南海岸的萨格拉什创办航海学校,培训本国水手;设立专门研究航海技术的观象台,广泛收集地理、气象、造船、海流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聘请热那亚和加泰罗尼亚等地的航海人才为师。这些措施()A 促使葡萄牙成为殖民霸主 B 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 C 旨在发展本国的海事教育 D 推动了葡萄牙的社会变革 24改革开放之初,针对有人提出要搞经济特区货币,陈云建议:“特区货币如果大家坚持要搞,我提出两条,一条是特区货币发行权属于中央;一条是封关以后,特区货币只能在特区流通,不能在其他地方流通。”陈云这些建议意在()A 维护金融货币秩序稳定 B 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C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突破固有体制的桎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题,共题,共 52 分)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往返于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在奢侈性消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公贵族和上层士绅。他们集特权和财富于一身,成为晚明奢侈商业的最大受益者,并在权力的庇护下,抢占商机,与此同时,商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士大夫热衷于奢侈商业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利弊兼有,而绅商形成的另一途径,即由商入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 材料二 18 世纪以来,英国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预示着现代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愉悦。各种奢侈品如茶、咖啡饮品、食糖、郁金香、衣帽、珠宝、银质盘碟、精致家具以及其他新潮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弥漫着整个英国社会。17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断由贵族阶层下移到富有的中产阶级及社会下层。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18 世纪英国奢侈品制造业有丝绸行业、陶瓷工业,甚至到制鞋业、帽子业以及马车制造业等。18 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其中伯明翰制造的各种工业品在欧洲和美洲市场深深烙上了“英国制造”的特性。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以来奢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历史背景。(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与近代英国奢侈风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17 分)第4页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主体变迁历程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 根据“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的五个阶段变迁情况,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 年 5 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 1933 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8 分)(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7 分)大庆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答题卡大庆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答题卡姓名:姓名:班级:班级:考场/座位号:考场/座位号: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时,必须用2B铅笔,并描浓。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贴条形码区(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正确填涂缺考标记正确填涂缺考标记单选题单选题1A B C D2A B C D3A B C D4A B C D5A B C D6A B C D7A B C D8A B C D9A B C D10A B C D11A B C D12A B C D13A B C D14A B C D15A B C D16A B C D17A B C D18A B C D19A B C D20A B C D21A B C D22A B C D23A B C D24A B C D解答题解答题25.26.27.大庆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大庆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测试试题评分参考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DDBACD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CAAAABCC题号21222324答案CDBA1【答案】D【解析】由材料“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可知材料强调以血缘宗法构建政权组织,故选 D;材料没有讲分封制和中央集权,排除 A、C;家国一体强调的是家事和国事一体化,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B。2【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前是个人的事。传入中国后,慧远认为“不违其孝”、果报“家庭内父子相承”。据此可知佛教吸收儒家伦理逐渐本土化,故选A;材料不能体现佛教理论性思辨性日趋系统化,排除 B;世俗化指日常生活化,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迎合统治者的需求,排除 D。3【答案】D【解析】顾炎武用西晋王衍空谈误国的例子提醒知识分子“今之君子得不有愧乎”,是在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主张经世致用,故选 D;材料没有体现反清复明、反对王阳明的心学,排除 A、C;也没有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故排除 B。4【答案】D【解析】1954 年工作重心是政权巩固,此时全国尚未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也不能体现市场价值规律,排除 A、B、C;由材料“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唯一的办法只有看是否平衡”可知注重国民经济平衡发展,故选 D。5【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议会从 1721 年至 1835 年对行政权的监督与制约不断制度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一般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考查,故选 B 项;A 项是题干中的现象,故排除:制衡是双向的,题干中没有体现彼此制衡,排除 C 项;题干也无从体现“议会成权力中心掌握国家实权”,材料只是体现议会对行政权的监督,排除 D 项。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材料揭示的是列宁主张在农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农村经济,间接地向共产主义过渡,故选 A 项;此时苏俄尚未建立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除 B 项;材料也未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和农业集体化问题,排除 C 项、D 项。7【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19051911 年,清末新政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使近代民族经济发展,为民营江南船坞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故选 C 项;民营江南船坞承接外来商船的修造业务,而不是建造军舰,排除 A 项;民营企业不依靠政府财力,排除 B 项;此项是次要原因,排除 D 项。8【答案】D【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 1992 年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后,中国人口流动的规模和增长率不断提升,即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故选 D 项;起点低不是主要原因,没有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起点再低也不能使人口流动迅猛发展,排除 A 项;此项是材料的现象,而不是原因,排除 B 项;此项是次要因素,城乡间经济联系密切便利了人口流动,排除 C 项。9【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与隋唐相比,宋代科举制放宽了科举考生的门第出身,应试范围扩大,这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 C 项正确;A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 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宋代科举制度改革,有利于选拔人才的质量,排除D 项。10【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渤海王派人学习唐朝古今制度,文成公主入藏后,派人向唐朝学习蚕种、造酒等技艺,促进了唐朝与边疆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故选 D 项;盛唐指从唐高宗时代开始到安史之乱爆发前,物产丰盈,国泰民安,边疆稳固,物华天宝,不能解释唐太宗年间,排除 A 项;材料强调是少数民族向唐朝学习制度、技术,与南北经济交流无关,排除 B 项;元朝时,西藏才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而唐朝吐蕃是边疆少数民族,其学习蚕种、造酒等技艺,不能提升中央政府权威,排除 C 项。11【答案】A【解析】1750 年到 1914 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补充其历史主题,故选 A 项;题干提及的是“西方国家历史主题”,亚非拉不是西方国家,排除 B 项;“全球新航路的开辟”不合时空,全球新航路开辟于 1500 年前后,排除 C 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不合时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排除 D 项。12【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由“耕织结合”到“耕织分离”的演变趋势,同时出现了众多专业性手工行业,这些行业从市场上获取生产原料,而后销售于民间市场,表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产业革新,故 C 项正确。明清时期以租佃关系为主的封建生产关系占据主流地位,故排除 A 项;明清时期,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经济基础相对稳固,鸦片战争后封建生产关系逐渐解体,故排除 B项;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变化,且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故排除 D 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漫画可知,在抗战时期,女性群体广泛存在反战情绪,“却一直被教导着宁要对于死去的男人的回忆,也不要耻辱活下来的男人”,体现了舍生取义、捐躯报国等传统价值观念的深远影响,故 C 项正确。仅从部分女性群体的反战情绪无法碍出呼唤和平成为社会共识,故排除 A 项;仅从一封来自陕北的家书不能得知敌后战场的抗战地位,故排除 B 项;战时对女性宣传、灌输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并非严格限制民众思想自由,故排除 D 项。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启蒙运动时期,再到产业革命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由萌芽到发展再到日益成熟,这一演变过程加速了欧洲思想解放、科技革命的历史进程,促进了文学艺术中心的转移及文学艺术领域的繁荣,故 A 项正确。世界文学艺术中心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不能说“杂乱无序”,故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欧洲各国文化的传承性,故排除 C项;始终贯穿人文主义的色彩和文学艺术中心变化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D 项。15【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当前国际社会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地区冲突、强权政治、种族歧视、贫富不均等众多问题,全球治理遭遇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家地区需要协同合作、达成共识,共同应对一系列国际社会治理难题,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6【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马克思着重从世界视角阐述巴黎公社革命的深远影响,因为,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不仅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被载入史册,故 A项正确;巴黎公社并非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之下,排除 B 项;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开始于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排除 C 项;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走向自觉始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排除 D 项。17【答案】A【解析】据材料“凯恩斯认为,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丘吉尔认为,是胜利者的蠢事。列宁则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依然存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之间的矛盾等,故这一体系是建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基础上,故选 A 项;此时欧洲大陆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复辟封建主义的说法与时代潮流不符,排除 B 项;国际关系是主权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不存在国际治理体系的说法,排除 C 项;一战虽然削弱了欧洲实力,但欧洲依然是世界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排除 D 项。18【答案】B【解析】据材料“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在美国满足苏联占领北方四岛要求的情况下,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领日本本土”,可知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是美苏双方反复博弈、较量的产物,这说明大国之间的利益争夺会影响战后秩序,故选 B 项;“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领日本本土”说明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是得到了苏联充分认可的,在当时有利于缓和美苏关系,排除 A 项;在战后初期,美苏依然维持着正常的盟友关系,排除 C 项;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期间,并未对日本的极右势力进行彻底清除,天皇制度也依然保留,排除 D 项。19【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改变了农村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经济的格局,使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 C 项正确;此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尚未实现,排除 A项;19781984 年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酝酿阶段,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材料中“1978 年后,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说明计划经济的作用减弱,而非增强,排除 D 项。20【答案】C【解析】材料“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表明欧洲封建社会中民众只知有其领主不知有其国家,还未对国家产生归属感,C 正确;A 项“开始出现”表述错误,排除;B 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庄园经济,D 错误。2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简子认为上天为了民才设立君,董仲舒认为君和民的关系好似“心”和“体”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二者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观念,C项正确材料探讨的是儒家强调的君民关系,并非强调儒家实施仁政的诉求,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以民为本的观念,未体现和谐共处的理念,排除 B 项;天人合一指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材料未体现这一思想,排除 D 项。2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材料表明古代雅典为了应对财政困难,经常以法律判决的形式没收富人财产,这反映了雅典的直接民主下,多数公民容易做出不理性的判决,故答案选 D;材料中的判决服从多数雅典公民意愿,违背了少数富人民众的意愿,排除 A;雅典奴隶制工商业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经济基础,排除 B;雅典发放官职津贴以致出现财政困难,这反映了公民参政热情很高,排除 C。2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亨利王子创办航海学校、研究航海技术、聘请航海人才等措施,都是在为开辟新航路作准备,故选 B 项;促使葡萄牙成为殖民霸主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排除 A 项;发展海事教育只是途径,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 C 项;D 项夸大了这些措施的作用,故排除 D 项。24【答案】A【解析】“特区货币发行权属于中央”说明维护中央的权威,“特区货币只能在特区流通”表明避免两种货币并存的状况,防止特区货币驱赶人民币,以维护金融货币秩序稳定,故选 A 项;复辟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中国就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制度,“复辟”说法错误,排除 B 项;1992 年,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与材料货币问题无关,排除 D 项。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5【答案】(22分)(1)历史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区域性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商人地位提高,“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出现。(每点2分,任意四点得8分)(2)不同影响:晚明的奢侈风尚催生了新的绅商阶层,他们没有产生独立的阶级意识,未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3分)英国的奢侈风尚有利于形成平等的社会风气,推动了英国工业社会的发展。(3分)原因: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4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4分)【解析】(1)据材料一“明中叶以来,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可知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据材料一“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往返于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可知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与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区域性商帮出现;据材料一“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可知市民阶层壮大与商人地位提高,“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出现。(2)第一小问不同影响,结合所学明清经济发展的知识可知晚明的奢侈风尚催生了新的绅商阶层,他们没有产生独立的阶级意识,未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据材料二“18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可知英国的奢侈风尚有利于形成平等的社会风气,推动了英国工业社会的发展。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政策推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上,据材料一“即由商入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可知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据材料二“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可知英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6【答案】(12分)公众号:高中试卷君示例:论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家粮食安全。(2分)阐述:随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与实施,确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模式,这种模式适应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极大的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家庭生产经营的基本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同时,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中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9分)综上所述,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1分)【解析】首先,据材料“19791992年”“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经营”“承包户”结合所学得出论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其次,据材料结合所学进行阐述:据材料“19791992年”“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经营”“承包户”结合所学得出随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与实施,确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模式,这种模式适应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极大的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家庭生产经营的基本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同时,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中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最后,总结升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27【答案】(1)苏联: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2分)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粮食危机;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和劳动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美国: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干预)。(2分)目的:恢复供求平衡;恢复农民购买力;缓解经济危机。(2分,答出两点即可)(2)认识:农业政策的制定要与国情相结合;应关注保障农民的利益;合理利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处理好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促使二者协调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苏联与美国的农业政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苏联的农业政策是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根据材料“粮食危机爆发”“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苏联农业政策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粮食危机、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和劳动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的农业政策是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根据材料“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农业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供求平衡、恢复农民购买力、缓解经济危机。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农业政策的制定要与国情相结合、关注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合理利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等角度简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