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十五篇】.docx
-
资源ID:74052472
资源大小:77.91KB
全文页数:10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十五篇】.docx
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十五篇】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平江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平江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xx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平发20xx8号)文件要求,立足我镇实际,按照"党建主业、脱贫主线、振兴主题、项目主导、村级主体、党委主抓'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最美梅仙'建设,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市委"一三五'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县委"344'总体思路,以"六主'思路为总览,以"四大会战'为抓手,以产业升级、村容整治、乡风淳化、治理提质、民生保障为重点,狠抓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和改革活镇四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示范点,让梅仙镇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产业发展目标: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夯实民生基础,3年内完成一路,昌盛大道;一管,集镇治丧中心建设;两院,中心幼儿园区、集镇卫生院,以及五保老年之家的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蒙华铁路,S322、S208火电配套公路、运煤专线项目建设;全力擦亮旅游名片,打造三山一峡一谷,即开发建设梧桐山、黄柏山、五角山、碧龙峡、神冲谷旅游景区。 2.城镇建设目标:做好规划设计,将梅仙镇建设成具有显著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小镇。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4.社会人文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完备,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会和谐、繁荣、稳定、文明,人居环境优良。 三、具体措施 (一)实施强基固本工程 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 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双增双减'、"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星级党组织创建。 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每月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移民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活动。 3.开展"最美梅仙人'评选表彰和宣传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良好风尚。 4.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公益主题日和文明创建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在各村公共场所设立"法制长廊'"法律宣传栏'。2.深化平安梅仙建设。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社会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3.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适合镇村实际的法律援助机制,在各村设置法律援助信息员。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治陋习、树新风'活动开展。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不办,反对乱埋乱葬、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升学、升职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一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自治组织。 3.党员干部要带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员带头作为争做合格党员的具体实践。 (五)实施基层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等活动,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文明村镇创建。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梅仙镇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镇村文化专干,提高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和百场文艺进基层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四、加快美丽乡镇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化为梅仙镇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梅仙七万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梅仙镇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镇区和各行政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镇发展基础。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三城同创'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乱搭滥建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梅仙。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建设条田林网,乡村主干道路100%绿化,G106沿线、S322、S208、通平高速道路两侧30-50米的绿化任务。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完善道路、水、电、通信、供暖、亮化、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增强镇区发展承载力。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整治非法采矿采砂等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房屋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开展违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对土地执法检查及新建违法违规建筑物实施依法拆除复垦;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3.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开采砂石资源违法行为,减少非法开采砂石资源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地质环境破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全面完成乡镇职能转型,提升全镇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探索实行梅仙镇落实户籍改革、金融服务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到20xx年底,完成梅仙镇农村改革相关任务,打造全县第一个农业农村改革示范点,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改革模式。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按照关于湖南省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所有权、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扩大农村互助担保基金试点范围;强化梅仙镇涉农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加强"三农'保险发展; (三)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成立班子、制定方案、确定资格、清产核资、资产量化、配置股权、制定章程、设置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四)积极推进涉农扶贫项目资金投改股工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经营性生产建设项目资金采取入股的形式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企业生产中进行分红,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五)创新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林地管护、农水设施巡护、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服务,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六)改造提升镇村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审管信息互动政务云平台等功能,着力打造集信息公开、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为一体的便民高效服务平台;加强城乡综合执法改革。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 一、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 (一)建设原则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新会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市下达建设目标任务与统一安排,2023-2023年,我区共扶持7条专业村,每条村安排资金约100万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结合实际,全区2023年建设3条村,2023年建设4条村。 二、建设条件和建设内容 (一)建设条件 一是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村镇(乡),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一定数量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作用强。具备条件的优先直接支持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建设内容 各地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做精一批特色产业(转载于:.dYhZ: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3篇)。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制定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利用和提纯复壮,提高供给精准和有效性;示范推广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 四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品牌。认定一批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推荐一批省、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提高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订单农业,及时对接供需,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推介展示平台,建立一村一品产品采购商联盟,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六是推广一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鼓励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机器换人',提升劳动效率。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相结合,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探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 七是加快一批土地流转。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载体,鼓励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提升我区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三、职责分工 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财政、审计部门及新型经营主体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一)县级职责。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按照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3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四、入库和审批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采取项目库管理,未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需要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进行入库申报,区、镇(街)人民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库内完成项目入库、审核、审批、备案、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跟踪报送、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一)入库项目。入库的项目须具备地方特色强、经济带动能力强、促进贫困户增收作用强等条件。 (二)入库时间。2023年、2023年实施项目分别在2023年2月10日前、2023年8月底前完成入库。 (三)审批程序 1.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确定发展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申报并入库。 2.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3年2月和2023年10月,组成评审专家组分别对2023年和2023年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审核通过评审的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转载于:.DyhZ: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3篇)。 3.实施主体、镇(街)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部门和人民政府必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4.项目库管理其他有关规定按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执行。 五、资金及使用管理 (一)资金来源。新会区的建设资金按市、区3:7的比例筹集建设,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区级补助资金分别于2023年和2023年,由区、镇级负担资金按照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分担,区级部分由农业农村局做好预算安排。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作用。 (二)资金用途。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并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项目倾斜。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不得用于租赁土地、经营性开支(包括日常成本费用开支、职工薪酬及社会保险费用、临时人员劳务费用、非正常成本费用开支),不得用于企业债务等一般性支出。 (三)工作经费安排 1.实施项目的前中后期工作经费(含会议,租车,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和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项目审计等相关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使用农业农村局有关农村工作管理经费及公共事务管理经费。 2.项目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标准(含税):正高、副高和中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次每天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每次半天分别为1000元、750元和500元;专家组长按照正高标准。 3.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参照区农业农村局执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相应标准向区农业农村局凭据报销。 (四)资金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制订年度资金分配方案,连同任务清单一并提供区财政局,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整体下达并按预算级次拨付补助资金。区财政部门收到预算文件后,根据任务清单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并根据项目申请和批复情况以及各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时将资金下拨至项目实施主体,不采取报账制。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参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财政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六、奖惩措施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拨付后,3个月内未完成项目审批和实施主体收到项目资金1年内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各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将给予通报,并对政府分管或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对项目进展慢、绩效差的实施主体,将减少其他涉农资金安排。对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实施主体,按程序取消资格,收回项目财政补助资金,3年内不得申报同类资金项目,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组织成立专班,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做好指导服务。 (二)严格程序要求。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备案等程序,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 (三)做好绩效评价。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区农业农村局年终牵头对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约束性任务进行绩效考核。区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产业扶贫、"一事一议'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符合原渠道资金的绩效目标要求。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区、各镇(街)人民政府下年度"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严格时间要求。项目审批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区财政部门要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实施主体账户。自财政资金下拨至实施主体账户之日起1年内,要完成项目建设,向镇(街)人民政府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并配合做好绩效评价。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六)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结合"万企帮万村'行动,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和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两个平台的作用,切实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八、本方案自2023年1月31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经济建设的核心,产业兴旺通过五大途径落地施行,将对各行各业产生较大影响。如产业兴旺中的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要求中国的土地政策更重视耕地和农村的发展,种业将成为第一产业中的重点攻克产业;质量兴农要求乡村重视第一产业发展,向品牌化、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和其他加工产业的发展等。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缩小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人均耕地面积小、第一产业的人均收入占比不断降低,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中国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带动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维护社会稳定,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种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重点攻克的"卡脖子'行业。 种业分为农作物种子和动物育种。农作物种子中,虽中国主粮种子对外依赖度低,但高端蔬菜种子主要依赖进口,且育种技术与国际巨头仍有差距。动物育种对外依存度高,中国居民以猪肉消费为主,但中国的猪育种对外依存度仍超过97%。 乡村振兴战略还将直接影响到如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等融合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带动一二三产业共同融合发展。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等政策将有利于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的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融合产业中,乡村旅游业近几年增速快,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 20232023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根据x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x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关于印发xx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试行)的通知、区农业农村局转发关于印发xx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推荐xx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和关于征求xx区20232023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等文件要求,综合各镇(街)、区财政局和公开征求有关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我区实施方案。 一、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 (一)建设原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xx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市下达建设目标任务与统一安排,2023-2023年,我区共扶持7条专业村,每条村安排资金约100万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结合实际,全区2023年建设3条村,2023年建设4条村。 二、建设条件和建设内容 (一)建设条件一是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村镇(乡),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一定数量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作用强。具备条件的优先直接支持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建设内容各地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做精一批特色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 制定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利用和提纯复壮,提高供给精准和有效性; 示范推广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 四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品牌。认定一批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推荐一批省、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提高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xx道活化利用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订单农业,及时对接供需,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推介展示平台,建立一村一品产品采购商联盟,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六是推广一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鼓励农机农艺融合; 推广"机器换人',提升劳动效率。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相结合,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探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 七是加快一批土地流转。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载体,鼓励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提升我区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三、职责分工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财政、审计部门及新型经营主体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一)县级职责。 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 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 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业务指导; 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 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 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 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 按照关于推荐xx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3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四、入库和审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采取项目库管理,未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需要在xx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进行入库申报,区、镇(街)人民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库内完成项目入库、审核、审批、备案、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跟踪报送、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一)入库项目。 入库的项目须具备地方特色强、经济带动能力强、促进贫困户增收作用强等条件。 (二)入库时间。 2023年、2023年实施项目分别在2023年2月10日前、2023年8月底前完成入库。 (三)审批程序1.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确定发展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申报并入库。 2.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3年2月和2023年10月,组成评审专家组分别对2023年和2023年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打分; 审核通过评审的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xx市农业农村局。 3.实施主体、镇(街)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部门和人民政府必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4.项目库管理其他有关规定按照x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执行。 五、资金及使用管理(一)资金来源。 xx区的建设资金按市、区3:7的比例筹集建设,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区级补助资金分别于2023年和2023年,由区、镇级负担资金按照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分担,区级部分由农业农村局做好预算安排。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作用。 (二)资金用途。 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并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项目倾斜。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不得用于租赁土地、经营性开支(包括日常成本费用开支、职工薪酬及社会保险费用、临时人员劳务费用、非正常成本费用开支),不得用于企业债务等一般性支出。 (三)工作经费安排1.实施项目的前中后期工作经费(含会议,租车,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和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项目审计等相关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使用农业农村局有关农村工作管理经费及公共事务管理经费。 2.项目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标准(含税):正高、副高和中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次每天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 每次半天分别为1000元、750元和500元; 专家组长按照正高标准。 3.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参照区农业农村局执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相应标准向区农业农村局凭据报销。 (四)资金管理。 区农业农村局制订年度资金分配方案,连同任务清单一并提供区财政局,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整体下达并按预算级次拨付补助资金。区财政部门收到预算文件后,根据任务清单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并根据项目申请和批复情况以及各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时将资金下拨至项目实施主体,不采取报账制。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参照xx省农业农村厅xx省财政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六、奖惩措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拨付后,3个月内未完成项目审批和实施主体收到项目资金1年内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各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将给予通报,并对政府分管或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对项目进展慢、绩效差的实施主体,将减少其他涉农资金安排。对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实施主体,按程序取消资格,收回项目财政补助资金,3年内不得申报同类资金项目,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工作要求(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组织成立专班,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做好指导服务。 (二)严格程序要求。 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备案等程序,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 (三)做好绩效评价。 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区农业农村局年终牵头对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约束性任务进行绩效考核。区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产业扶贫、"一事一议'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符合原渠道资金的绩效目标要求。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区、各镇(街)人民政府下年度"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严格时间要求。 项目审批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区财政部门要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实施主体账户。自财政资金下拨至实施主体账户之日起1年内,要完成项目建设,向镇(街) 人民政府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并配合做好绩效评价。 (五)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