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南海岛礁海域贝类资源养护技术规范(T-GDSF 0008—2022).pdf

    • 资源ID:74056175       资源大小:1.11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海岛礁海域贝类资源养护技术规范(T-GDSF 0008—2022).pdf

    ICS 65.150 CCS GDSF B 50 广东水产学会团体标准 T/GDSF 00082022 南海岛礁海域贝类资源养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of reef-inhabiting shellfish in South China Sea 2022-11-30 发布 2022-12-1 实施 广东水产学会 发 布 T/GDSF 0008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海域选择.1 5 资源丰度调查与评估.1 潜水断面调查法.1 水下视频监测观察法.2 贝类资源生物量等级划分.2 6 养护方法.2 养护对象.2 资源保护.2 生境改良.3 资源补充.3 7 监测方法.3 水质、底质和生物要素监测.3 贝类生物量监测.3 8 养护效果评价.3 9 管理.4 附录A (资料性)水下视频监测设备示意图及参数.5 A.1 水下视频监测设备示意图.5 A.2 水下视频观测设备参数表.5 T/GDSF 0008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东水产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大学、广西科学院、广西精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市东海岛东方实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超群、黄勃、张跃环、刘文广、陈偿、罗鹏、李军、马海涛、秦艳平、陈袳、张华、王小兵、姜发军、柯志新、宋建强、陈文林。T/GDSF 00082022 1 南海岛礁海域贝类资源养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南海岛礁海域贝类资源养护的海域选择和资源调查与评估要求,描述了资源养护、监测与效果评估的方法,提供了贝类资源养护管理的指导意见。本文件适用于南海岛礁海域贝类的资源养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 12763.4 海洋调查规范 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DB33/T 846 海洋底栖贝类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礁栖贝类 Reef-inhabiting shellfish 自然栖息在岛礁海域的贝类。生物资源养护 Biologic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通过修复和改善生物的栖息地环境,对资源受损的某种或多个物种进行种群重建,增加生物多样性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保护和恢复生物资源。贝类生物量 Sea shellfish biomass 栖息于某一岛礁海域的礁栖贝类的数量或重量。贝类丰度 Sea shellfish abundance 分布于某一岛礁海域单位面积内的礁栖贝类的数量或重量。4 海域选择 养护礁栖贝类资源的岛礁海域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海域使用功能区划、渔业发展规划及生态红线要求,不与其它功能区划相冲突。养护海域及其周边海域现有或历史上存在礁栖贝类的原生种分布。养护海域适合或在生境轻度改良后适合礁栖贝类的生存与繁衍。5 资源丰度调查与评估 潜水断面调查法T/GDSF 00082022 2 采用潜水断面调查法对岛礁养护海域内的贝类资源丰度进行调查。在养护海域设置6个监测断面,断面水深10m以内,每个断面宽1.2m,长50m。断面设置方法为:在监测海域内,通过潜水设定起点,沿礁石走向拉皮尺至终点,起点到终点距离为50m。潜水员沿皮尺方向进行断面内贝类数量调查,肉眼可见贝类个体均计入贝类数量,并根据贝类形态辨别贝类种类,进行断面内贝类数量统计。调查海域的贝类生物量计算公式为:1=10000 (1+2+3+4+5+6)360 (1)式中:SCin1断面调查海域面积内观测的贝类丰度,单位为个/hm2;S1断面1内观测的贝类数量,单位为个;S2断面2内观测的贝类数量,单位为个;S3断面3内观测的贝类数量,单位为个;S4断面4内观测的贝类数量,单位为个;S5断面5内观测的贝类数量,单位为个;S6断面6内观测的贝类数量,单位为个。水下视频监测观察法 5.2.1 视频观测点设置 在资源养护海域设置6个监测断面,断面水深10m以内,每个断面宽1.2m,长50m。采用水下视频监测设备(参见附录A),对养护海域的贝类生物量进行调查。5.2.2 贝类生物量视频观测定量 沿断面方向移动水下视频监测设备,进行观测并记录断面内海底贝类的分布及数量。贝类资源生物量等级划分 根据礁栖贝类资源的本底调查结果,对养护海域的礁栖贝类资源丰度进行等级划分,丰度等级的划分标准参见表1。表1 礁栖贝类资源丰度等级划分标准 资源丰度(个/hm2)丰度等级 丰度判据 资源丰度10 IV 稀少 10资源丰度50 III 低 50资源丰度100 II 中 资源丰度100 I 高 6 养护方法 养护对象 养护对象为养护海区现存或有历史记载的礁栖贝类原生种。南海岛礁海域养护的主要贝类种类为羊鲍(Haliotis ovina)、杂色鲍(H.diversicolor)、大马蹄螺(Trochus niloticus)、塔形马蹄螺(T.pyramis)、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大珠母贝(P.maxima)、无鳞砗磲(Tridacna derasa)、鳞砗磲(T.squamosa)、番红砗磲(T.crocea)和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资源保护 6.2.1 当养护海域贝类的资源丰度低于 I 级时,不能进行贝类捕捞。T/GDSF 00082022 3 6.2.2 当养护海域贝类资源丰度为 III 级IV 级时,采用移植、放流等人工方式补充贝类资源。生境改良 在养护海域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保护和增殖大型藻类,提高贝类栖息生境中自然有机碎屑的形成能力,丰富礁栖贝类的饵料来源。资源补充 6.4.1 定点移植 6.4.1.1 移植本海区已有的礁栖贝类种类的成参和幼参到养护海域的定点站位,禁止非本海区的外来贝类物种移植到养护海域。6.4.1.2 移植的礁栖贝类应外观完整,形态和活动正常。6.4.2 定点补充 6.4.2.1 用于礁栖贝类资源补充的苗种应是本海区贝类原种繁殖的 F1 代苗种,禁止采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贝类物种用于资源补充。6.4.2.2 贝类苗种质量应符合 DB33/T 846 中有关贝类苗种质量的要求。6.4.2.3 参照 GB/T 19485 中有关站位设置的要求,在养护海域每 6km 设置 1 个站位,采用人工放流方式将贝类补充到定点站位。6.4.2.4 每个站位放流贝类数量不少于 1000 个。6.4.2.5 当养护海域贝类的资源丰度达到 I 级时,不再进行贝类定点补充。7 监测方法 水质、底质和生物要素监测 按照表2所列内容进行跟踪监测,分析贝类资源养护对海域水质、底质和生物要素的影响和时间效应。表2 岛礁贝类资源养护调查内容及方法 项目 内容 调查方法 水质 水体透明度 GB/T 12763.2 总氮、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总磷、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和pH GB/T 12763.4 化学耗氧量 GB/T 17378.4 底质 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 GB 17378.5 生物要素 水体中叶绿素、微生物含量 GB/T 12763.6 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 GB/T 12763.6 贝类生物量监测 按本文件5.1或5.2规定的方法进行。8 养护效果评价 在贝类资源养护海域设置监测站点,以礁栖贝类资源养护开展前的海域环境及生物要素状况为参照系评估贝类资源养护效果,评估指标包括贝类资源生物量、底层沉积物、水质要素、水体中叶绿素、微生物含量、大型底栖动物增加量,指标分级及赋值参见表3。表3 礁栖贝类资源养护效果评估指标、分级与赋值 T/GDSF 00082022 4 要素类别 指标及赋值 等级及分值 贝类生物量(CU)指标 II III 贝类生物量增加 15%15%贝类生物量增加5%5%赋值 50 35 20 底质要素(SE)指标 II III 底质有机碳含量减少 20%20%底质有机碳含量减少10%10%赋值 15 10 5 水质要素(WA)指标 II III 表2中水质标准指标 一类水 二类水 三类水 赋值 15 10 5 生物要素(BA)指标 II III 水体中叶绿素含量减少 20%20%水体中叶绿素含量减少10%10%水体微生物含量减少 20%20%水体微生物含量减少10%10%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增加 10%10%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增加5%5%赋值 20 15 10 贝类资源养护海域各要素指标的赋值采用公式(2)计算,公式(2)如下:=1 (2)式中:I要素类别的分值指数;m要素类别(贝类生物量、底质、水质、生物);Vi第i站点某生物要素赋值;N评估海域站点数。贝类资源养护效果综合评估指数按公式(3)计算,公式(3)如下:=+(3)式中:ISU岛礁贝类资源养护效果综合评估指数;ICU贝类资源状况指数;ISE底质状况指数;IWA水质状况指数;IBM生物指数。当贝类资源养护后生态状况综合评估指数ISU70时,表示资源养护效果为显著改善;当40ISU70时,表示资源养护效果为改善;当ISU40时,表示资源养护效果基本无变化。9 管理 在资源养护海域,当贝类生物量50 个/hm2时,3 年内应禁止捕捞贝类。在条件许可海区设立礁栖贝类自然保护区,明确保护区的功能、保护对象及管理目标。T/GDSF 00082022 5 附录A (资料性)水下视频监测设备示意图及参数 A.1 水下视频监测设备示意图 水下视频监测设备示意图见图A.1。图A.1 水下视频监测设备示意图 A.2 水下视频观测设备参数表 水下视频观测设备参数表见表A.1。表A.1 水下视频观测设备参数表 参数 参数值 视频分辨率 1280 像素720 像素 显示屏像素密度 50ppi 帧率 16 视角 90 LED 灯 可调亮度 抗压 20m 工作温度-1060 防水性能 IPX8

    注意事项

    本文(南海岛礁海域贝类资源养护技术规范(T-GDSF 0008—2022).pdf)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