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检测与评估答案】.pdf
专题四 生物的遗传 第一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专题四 生物的遗传 第一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1.D 解析 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R型菌。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使R型菌有毒性,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DNA上并得以表达,这属于基因重组。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由于S型菌有荚膜,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2.C 解析 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ABU、AT碱基对,而另一条正常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GC碱基对,再根据其他碱基的排列顺序可以推知,替换部位的碱基实际情况应为C,即胞嘧啶。3.A 解析 通过分析“以乙链为模板转录致病因子”可知,该药物与致病因子结合,即与乙链的mRNA的结合,干扰mRNA的表达,从而阻止该致病因子的表达过程,因此该药物的序列为A项所述。4.A 解析 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有部分含35S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与细菌分开。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将噬菌体和细菌分离。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5.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核糖体由a、b两部分组成,肽链合成前后两部分是分开的。c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mRNA,从图中可以看出,越向右肽链长度增加,因此核糖体沿着mRNA向右移动。d为多聚核糖体,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合成的e为多肽链,需要经过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有完全功能的蛋白质。6.B 解析 任何细胞生命活动都需要ATP供能,所以16个细胞中都能合成ATP水解酶,应该对应基因为2。功能越相似的细胞,含有的蛋白质种类越相似,表达的基因越相似,所以b、e细胞的功能最为相似。4种脱氧核苷酸是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基因不同的原因是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不同。分析图中,ag细胞来自于同一生物体,所以细胞内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和数量相同。7.D 解析 环状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每个脱氧核糖都有两个磷酸基团与之相连。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外链充当1链延伸时的引物,这一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断开后两条链分别作模板,边解旋边复制。DNA分子含腺嘌呤300个,所以胸腺嘧啶也为300个,则胞嘧啶和鸟嘌呤均为700个,在第三次复制过程中,DNA分子数由4个增加到8个,即第三次新合成4个DNA,故共需鸟嘌呤700个4=2 800个。8.D 解析 图中过程是转录,发生在分裂间期或不分裂的细胞,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过程是RNA的加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需要RNA酶的催化作用。过程是翻译,因为合成的是促甲状腺激素,故在垂体细胞中进行。过程是肽链的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需要消耗ATP。9.ABC 解析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分裂,故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现象。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能推测DNA复制的次数,因为DNA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复制时染色体只有1条链含有标记,第二次复制后就有部分不含有标记了,如果含标记的是N,N/染色体总数=X,复制次数应是1/2n=X,n是复制次数。通过检测细胞中DNA链上3H标记情况,可以推测DNA的复制方式,如果复制多次后仍是部分DNA的两条链都含标记说明是全保留复制,如果只有1条链有标记说明是半保留复制。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因为DNA是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单体带有3H标记。10.BC 解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和RNA,其能够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遵循中心法则。DNA能够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进一步通过翻译完成蛋白质的合成,所以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NA病毒中只有DNA,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DNA复制、转录、翻译,故其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11.(1)AT(和TA)(2)转录 启动子 核糖与磷酸 磷酸二酯键(3)原有终止密码变为能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4)正反馈(或反馈)(5)抑癌(或程序性死亡或凋亡)解析(1)在RNA中没有T。(2)由图可知,C为转录,D为翻译。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的化学键为磷酸二酯键。(3)Z蛋白的氨基酸数目是P21蛋白的1.25倍,故在翻译Z蛋白时mRNA上的终止密码已变成能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4)内源saRNA能增强该基因的表达,是该基因的作用效果反过来促进该基因的表达,是正反馈调节。(5)抗肿瘤需要激发的基因是抑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