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园林艺术.pdf

    • 资源ID:74073342       资源大小:1.12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园林艺术.pdf

    园林艺术 绪论 一 园林艺术的含义 1 园林 园林在我国古代有多种名称。根据其特点性质不同而称为“苑、囿、园、圃、园池、园亭、庭园、别业、别墅、山庄等。其有以自然山林、山水、植物和动物为主的庭院、山庄,也有以建筑为主的离宫别馆。引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园林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和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园林小品等途径,创作而成优美的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具体讲:园林是以地体为基础,以生物(主要是植物)山石、建筑等为主要素材;以美的各种规律为指导原则;以景为单位;以自然为师;以生态环境科学为依据。通过设计师融多门艺术、立意构思、规划设计、匠师精心施工所创造的多维空间而供人们游憩生活的美的境域。2 艺术 艺与术为同一概念,“艺犹术”。其一开始为才能的意思,所谓技能、技术、技艺、技巧等。以后逐渐转化借用为方法和手段。“艺、术”即欲达一定目的所借用的手段、方法。艺术涉及的内容广泛:文学、绘画、书法、表演、雕刻、建筑及园林艺术等。园林艺术研究园林创作的理论与方法的学问。园林艺术内容包括:艺术美原则在园林中的运用 风景构图艺术在园林中的运用 园林规划设计(布局)的艺术构思 园林各造园要素的艺术布局 其特点 内容上的概括性(概括集中的典型性)形象上的可感性(具体可感的形象性)创作上的新颖性(独特新颖的创造性)创意上的情感性(真挚热烈的情感性)二 我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点 1 效法自然的布局 我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则加以利用(颐和园),无山水则常叠山引水。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水树石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 2 诗情画意的构思 我国传统园林与诗歌、书画等文学艺术密切相联。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了情意、境界。3 园中有园的手法 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常将园林划分为若干景区、景点,使景与景间既分隔又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子。4 建筑为主的组景 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传统园林中园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 5 因地制宜的处理 根据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如:北方宫园的稳重雄伟,江南园林的明秀典雅,岭南庭园的畅朗轻盈。同时,因地不同又形成以山著称,以水得名,以花取胜,以竹引人等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1 园林学习网()三 我国园林的地位 我国造园系统是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之一(中国、古西亚、古希腊)有 5000 年的造园历史,素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对世界园林作出了巨大贡献。(6 世纪传入曰本、朝鲜,17 世纪影响英国、法国等)1980 年苏州园林局创作的“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市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引起了美国人的极高兴趣,称之为东方园林的佳作。1983 年广州创作的“芳华园”在联邦德国墨尼黑展出,荣获 2 枚金奖,被称之为展览会上的明珠。1999 年广州创作的“粤晖园”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设计大奖及最佳展出奖。近年来我国园林先后出口东西方,相继在美国、曰本、德国、加拿大、荷兰等几十个国家展出很多座园林,深受国外欢迎。特别是昆明世博园我国园林的展出,使中国园林及其艺术成就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 学习要求及方法 园林集园艺、生物(植物、动物)建筑、地理、工程、文学绘画于一体。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范围很广,这就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眼高手高:“眼高“指认识而言(理论水平)即对园林创作理论学习掌握情况。这是园林艺术课程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手高“指实践能力而言(动手表现能力)既对园林设计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掌握情况。这种图面表现能力主要是通过绘画、设计初步、园林制图、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的学习和练习来不断提高。提高理论水平、掌握表现技能。触类旁通 学点美学、文学、绘画、书法,从中汲取创作灵感。许多优秀的园林作品往往是在优美的山水诗、山水画(风景画)的影响、启迪下而创作的。园林得益于优美的山水诗、风景画。园林中的点景(匾额、楹联、题咏)升华了园林主题,创造了意境。(粤海风华:粤海风清一船驻景,滇池春暖万卉迎辉;残粒园)园林构图艺术美的原理指导。园林意境诗文、题咏来强调。园林布局(规划)借鉴绘画、书法的构图、布局理论方法。做到四勤:即勤动腿、勤动嘴、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腿就是要广泛收集积累设计资料,即古今中外的园林设计资料(文章),调查现存的园林,并进行记载。动嘴就是勤问,向前辈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员学习,学习他人是怎样创作的。勤动脑就是多分析,包括学习他人是怎样分析的,如设计说明,分析的内容就是一个园子设计的成功经验与败笔的教训。勤动手就是勤学苦练,勤创作,包括练习,最好就是结合实际做设计。第一章 园林构图基本原理 第一节 园林构图的含义、特点及基本要求 一 含义 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园林构图是依据一定规律组合园林物质要素(包括材料、空间、时间)联系周围环境,并使其协调,取得园林形式美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即规划布局。园林的内容即性质、功能、用途是园林构图形式美的依据。园林的材料、空间、时间是构图的物质基础。2 园林学习网()二 特点 1 园林构图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2 园林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 3 园林构图受时间变化的影响 4 园林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 三 园林构图(设计)基本要求 园林构图应作到实用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并通过人工模仿自然的造景过程,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1 实用性(功能性):一切园林风景设计必须符合其使用功能的要求。2 技术性(科学性):在园林设计中,要使各种材料、结构、设备设施在科学的基础上为造园服务。3 艺术性:园林构图必须符合审美艺术要求,按造型艺术原则进行设计。园林设计构图必须综合这三方面的要求,三者统一园林才具有生命力。只强调单方面的“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要求都不符合园林构图设计要求。第二节 园林美的特征 一 什么是美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的感情的观赏形象。园林是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再造)的自然环境,在其创造活动中,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这种劳动创造的园林景观(优美的山水景观、植物景观、建筑小品等)会展现出令人爱慕和喜悦的观赏形象,因此园林是美的。二 园林美的特征 园林美是生活美(社会美)、自然美及艺术美的统一即是现实生活的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1 生活美:现实生活环境带来的美感。园林作为一个现实生活游憩环境,提供了游人生活上的方便和舒适,精神上的放松。2 自然美:自然景物所表现的美感。象大自然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风云雨雪、曰月星辰等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题材。此外,大自然的阴晴晦明、昼夜晨昏、春夏秋冬的瞬息变化也都是园林自然美的组成部分。3 艺术美:园林构图要遵循一定艺术美的原则,讲求美的形式,使园林风景在对比与微差、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及比拟与联想的艺术创作中趋于完美。三 园林美的创造 1 地形变化创造园林美 2 水景创造园林美 3 植物创造园林美 4 园林建筑创造园林美 第三节 园林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 一 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 1 规则式园林(对称、整形、图案、几何、建筑)西方园林在十八世纪英国出现风景式园林之前,基本上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和十七世纪法国凡尔赛宫庭园为代表。3 园林学习网()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树木花草等一般都要求严整对称,追求几何图案美。并以建筑和建筑式的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其基本特征如下:水体:园林水体的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采用整齐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喷泉为主。其中以大量的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平地、缓坡组成。在山地及丘陵,由阶梯式不同大小的台地、倾斜地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线为直线、折线组合。建筑:个体建筑采取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建筑和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的主轴和付轴系统控制全园。道路、广场:园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草坪、广场周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林带、绿篱包围。道路由直线、折线、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左右规整均衡的布局系统。植物:园内花卉布置以图案为主题的摸纹花坛和花境为主(用不同色彩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兼美的植物组成华丽图案)有时布置大规模花坛群。树木布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的整形与修剪以模拟建筑形体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们、绿亭。常用树木修剪成各种鸟兽。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水景和喷泉以外,其余多采用盆树、盆花、饰瓶、雕象为主要景物。雕象基座规则式,其位置多位于轴线的起点、终点和交点上。2 自然式园林(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我国园林自周秦开始,无论是大型的帝王苑囿或小型的私家园林及现代园林,都是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我国自然山水园林从唐代(第六世纪)传入曰本,从十八世纪后期传入英国,古典园林颐和园、圆明园、拙政园、网师园、现代园林兰圃、草暖等。其以模仿自然为主,不要求对称严整。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适合于有山有水地形起伏地区。其特征如下: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为自然起伏和缓地形或自然地形与人工堆筑的山丘结合。在山地及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地形断面多为自然曲线。水体:园林水体的外形轮廓均为自然曲线,水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多为自然山石驳岸。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瀑布、湖泊等为主。以瀑布作为水景的主题。建筑:园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布局。其建筑群和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不对称均衡的手法。道路、广场:园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自然曲线。封闭性草坪、广场周围以不对称建筑、山石、自然式的树丛和林带包围。道路平面和剖面为自然起伏曲折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成。植物:植物种植不成行成列,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起伏错落之美。花卉布置以自然花丛、花群、花带为主,不用模纹花坛和修剪的绿篱。树木布置以孤植、丛植、林植形式为主,以自然的树群、林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的整形与修剪不作鸟兽、建筑等形体的模拟。而是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其它景物: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外,尚采用置石、假山、桩景、盆景、雕象为主要景物。雕象基座自然式,其位置多设置于透景视线集中的焦点上。3 混合式园林 实际上绝对的规则式或绝对的自然式园林是少见的。如规则式园林中的意大利台地园,除中轴线以外,在台地外围背景仍然为自然式的树木。自然式园林中的颐和园,除大面积山水园外,其行宫及构图中心的佛香阁建筑群也采用了中轴对称布局。园林中如果两种规划形式兼而有之,而且两种形式在园林构图中的比例大致相等,则称之为混合式园林。如北京中山公园、广州烈士陵园。第四节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如何将园林中的植物、山石、水体、建筑、道路、广场等园林素材组织起来,形成良好的景观,园林设计必须遵照一定艺术美的原则。4 园林学习网()一 统一与变化的原则 1 对比与微差(调和)对比与微差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为对比,对比的结果,彼此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微差,彼此协调,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形体的对比与微差 园林布局中构成风景的物体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体。布局中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体时易取得协调统一的效果。而采用差异显著的形体易取得对比,可突出变化的效果。方向的对比与微差 在园林空间和立面景观及景物体形的处理中,常运用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对比来丰富园林景物的形象。山水布局中,常把山水结合在一起,使垂直方向高耸的山体与横向平阔的水面互相衬托,从而避免了只有山或只有水的单调。彼此衬托,使山显得更高耸,水更平阔。园林空间安排上,常利用忽而横向,忽而纵向,忽而深远,忽而开阔的空间造成方向上的对比,增加空间方向上的变化效果。开合(闭)对比 园林中利用空间的收放、开合可形成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景观效果。如溪涧与湖泊、园中设园等。开敞空间周景物在视线以下,游人可旷望开朗的风景。闭合空间四周景物在视线以上,游人可近观闭锁的风景。虚实的对比 园林景物的虚实安排常常是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间,山与水,密林与疏林、草坪等的对比。前者为实,后者为虚。园林构图布局要作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景有轻松、轻快感。实景则有稳重、厚重感。实景有利于表现庄严、肃穆的气氛,但过实则令人感到沉闷而显得呆板。明暗的对比与微差 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景物、环境的明暗,环境的明暗对人有不同的感受。明:给人以开朗、明洁、活泼的感觉。暗:给人以宁静、幽深的感觉。明暗对比强烈的景物布局令人有轻快振奋的感觉。明暗对比弱的景物令人有柔和静穆的感觉。虚实的对比 园林景物的虚实安排常常是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间,山与水,密林与疏林、草坪等的对比。前者为实,后者为虚。园林构图布局要作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景有轻松、轻快感。实景则有稳重、厚重感。实景有利于表现庄严、肃穆的气氛,但过实则令人感到沉闷而显得呆板。色彩的对比与微差 色彩的对比与微差包括色相和色度的对比与微差。园林色彩上只要在色相及色度上差异明显就可以产生对比的效果差异较小就表现出调和的效果。质感的对比与微差 通过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材料质地和纹理等的性质。园林布局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材料的质地和纹理来丰富园林景物的形象。2 节奏和韵律 韵律:在艺术表现中的一种有规律的重复“统一”。节奏:在艺术表现有规律的重复中进行有组织的变化。连续韵律:某组成因素等距离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其包括下列两种形式:渐变韵律:园林某组成因素按一定规律递增或递减形式出现的连续构图。起伏(曲折)韵律:园林某组成因素不是以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出现,而是在同一构图中以有增有减形式出现的连续构图。起伏韵律与渐变韵律的区别:渐变韵律变化或增或减,二者取其一,而且渐变是依次缓减或递增,表现为微差的增减变化。起伏韵律变化有增有减,二者同时出现在同一构图中,增减变化明显,表现为对比的增减变化。5 园林学习网()起伏韵律连续韵律的区别:连续韵律中重复出现的因素完全相同。起伏韵律重复出现的部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交错韵律:园林(构件)某组成因素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其变化按纵横或多个方向进行。拟态韵律:既有相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3 主从与重点 主与从 主与从的关系实际上是强调园林构图中各个造园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表现主从关系时,应做到“以主携从”“用从衬主”使主从融为一体。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组织轴线:在园林布局中,尤其是在规则是园林中,常运用轴线来安排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一般主要部分在主轴线上,从属部分放在两侧和副轴线上,形成主次分明,彼此呼应的局势。经营位置:景物与朝向的关系,主景一般坐北朝南。组织游览路线的来向,主景一般设在视线的焦点上。景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主景多位于园林构图的重心。运用对比:运用形体、色彩、方向、虚实、开合、质感等对比手法,获得主次分明、主体突出的效果。如形体大小,繁简、高耸水平等。重点与一般 重点处理即在园林中将某一局部(景观)作得细致一 些。其为园林布局中有意识地从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突 出。此外,也可用于一些非主要部分,以加强其表现力。重点处理的部份和方法: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主要部分 如:园林主要入口、主要道路广场、主要园林建筑附 近等。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的关键部分 如:主要道路的交叉口,转折处和结束部分。视线易 于集中停留的焦点处。游人活动集中的广场、建筑附近。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 园林进行重点处理时,要加强艺术表现力,多从审美 构图的观赏要求出发,同时结合功能要求综合考虑。做一 般处理的部分时,则主要从功能要求去布局。4 联系与分隔 联系是因功能和艺术要求将若干局部组成一个整体。联系为求统一。分隔是因功能和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为若干局部。分隔取其变化。分隔的作用 遮蔽不美的部分、满足园林分区的要求、满足独特风景需要。分隔以后的艺术效果,是不受外界的影响,便于独创一格。联系的方式 园林中的各个景物与景区都不是孤立的,其相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包含有形的联系及无形的联系。联系与分隔的手段 园林中常用假山、土山、树丛、密林、建筑、桥、道路、水面、栏杆、等进行空间的分隔。常用月洞门、漏花窗、游廊、疏林草地、道路、水面等使空间彼此取得联系。此外,还有立意上的联系。6 园林学习网()第二章 园林风景艺术 第一节 景与景的感受 一 景、景点、景区 1 景:即风景、景致,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为创造加工的并以自然美为特征的那样一种供游息、欣赏的空间环境。2 景点:园林绿地中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其为风景园林最基本的因素。3 景区:由若干景点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观赏区域。由若干景区组成整个园林绿地。避暑山庄:由湖区、山区、平原区、宫廷区组成具有我国江南水乡秀丽景色、北方壮丽山川、草原牧区风光及宫廷建筑严整气氛的不同景色。实为中国自然地理形势的缩影。留园:由中部山水园、东部建筑区(活动区)西部山林区、北部田园风光组成。云台花园:由飞瀑流彩、谊园、醉华苑、岩石园、玫瑰园、花溪流香及艳湖景区等构成。二 景的感受 景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而接受的。风景的美感必须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得到。从感官来 说,园林风景主要是看,即观赏,其次是听、闻、品。景的感受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随着景色的不同,以一种或几种感官同时感受。不同的景色会引起不同的感受,即触景生情。同一景色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因为风景的感受是随着人的阶级、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经历、兴趣爱好及当时的情绪不同而有所差异。同一景观,视点位置不同,感受也不同。庐山瀑布:山下观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山上观是“隐若白虹起,喷壑数十里”。一见其雄伟,一见其绮丽。风景创作要满足不同游人的爱好,满足不同感官的不同感受的需要。达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目的。三景的感受类型 感受源于思维器官,但首先得之于感官的感觉,加之联想、综合及比兴而获得。1 安闲 安闲的感受得之于无所不足也无所多余的平静与安宁。开阔的草坪、宁静的湖面、幽深的山林均能得到安闲的享受。2 快乐 是一种触动心泫的满足。景观上的明艳、明朗、轻盈都能带给人快乐的感受。美丽的花坛、轻拂的柳丝、游乐场所都给人以快乐。3 陶醉 是对园林美景排他性的深度欣赏。园林中的繁花似锦、霜叶烂漫、瀑布林涛、夜色朝晖,都能使游者驻足、息者流连而为美景而陶醉。4 惊喜 是一种出其不意或濒临险境后的一种欣喜感受。景观上的柳暗花明、峰回路转、聆听瀑布惊涛都能使人惊喜而感快慰。5 追念(怀古)是对古人事迹在心灵中的演出。园林中的纪念景物的安排,都可给人带来追念性质的感受。6 慑服 是在雄伟、壮丽或庄严肃穆的景物前面所产生的感受。高大的建筑、耸立的山峰、浩瀚的松林会带之以慑服的力量。7 回忆 是一种触景能撩起自己往事的感受。园林中某些特殊的环境与自己曾经历的环境类似相近,使人产生对往事的回忆(触景生情)无论是悲哀或是欢乐的往事都是一种有意义的回忆。7 园林学习网()第二节 景的观赏 一 赏景立地 人们要感受到园林中景物、景观的风景效应,必须在一定的赏景立地条件下进行欣赏。赏景立地条件如何直接影响着风景的观赏效果。1 赏景点(观赏点):游人观景所在的位置。研究景观,欣赏风景与研究赏景点的条件是分不开的。有赏景点而没有景物无景可赏。有景物而没有赏景点有景难赏。无论是有景难赏,还是无景可赏,两者均无风景效应。2 视距:赏景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正常视力:25CM 为人的明视距。欣赏景物局部适宜的距离小于 30M。欣赏景物轮廓的适宜距离小于 200M。观赏视距视距不同,观赏效果各异,形成近景、中景、远景的不同景色。3 视域:视距范围内的区域。即:以人眼为中心,作一中视线,再以中视线为中心轴作一圆锥形视锥。视锥的顶点为眼球,这样的视锥称为视域。一般观景清晰的垂直方向视域为 30 角范围,水平方向的视域为 45。因此主景部分应尽可能安排在此视域内。4 视距与视角(视域)的关系 视距与垂直视角的关系:垂直视角为 30时,其合适视距为:D=(Hh)ctg30/2=3.7(Hh)D=视距 H=景高 h=人高 粗略估计:大型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高的 3.5 倍。D=3.5H 小型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高的 3 倍。D=3H 故设计时一般景物高与广场或草坪直径比约为:H:D=1:31:6 为宜。研究视距与仰角,在于调节欣赏景物的立面的观赏效果。仰角为 18(D=3H)为欣赏包括背景在内的风景全貌观赏视角,仰角为 27(D=2H)为欣赏这一景物最为清晰的观赏角,仰角为 45(D=4H)为欣赏这一景物细部的观赏视角,因此在即定高度的景物前设置欣赏立地时以此为依据。随观赏角度 618增加,艺术效果增加。反之,艺术效果则下降。俯视观赏:中视线与地平线平行时,观赏景物超出 30视域,视线必须下俯后才能看清全景。其感受开阔、惊险,当俯角过大时会产生孤独感。仰视观赏:观赏景物超出 30 视域,视线必须上仰才能看清全景。其高度方面的感染力强,雄伟、庄严气氛,有慑服力,易使游人情绪紧张,并产生压抑感 2 静态观赏与动态观赏 景物的观赏有动静之分,动就是游,静就是息。游而无息使人精疲力尽;息而不游又失去游览的意义。规划布局时应从两方面考虑,既有动又有静。静观是给予游人多的驻足点,动观给游人以较长的连续游览路线。静态观赏:游人在静坐、站立时观赏景物称之。其多在亭、榭中进行,观景效果如看一幅风景画。动态观赏:游人在行进中观赏景物。其多以步行、乘船、车、马、高空缆车等方式进行。观景效果如看一部风景电影(行进中景色一幕幕展现,又一幕幕消失)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第三节 造景 造景: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景点、景区。创造供游览观赏的景色称之。(新园林造景人为设景;自然风景区造景对自然景物的认定与纯化)一 主景与配景 1 主景:园林空间构图的中心(主体),能体现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主题的景物。其最富艺术感染力,是全园或局部构图观赏视线集中的焦点。8 园林学习网()2 配景:起陪衬主景作用的景物,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形成统一的艺术构图整体。主景可以是园林中的主要景区,也可以是一景区内的主要景点或一景点处的主要景物。造景时,可通过对比、主从、重点、节奏、韵律、比例尺度、均衡稳定等手法来突出主景。二 景深处理前景、中景、背景(近、中、远景)景色就距离远近、空间层次而言,有近、中、远景及前、中、背景之分。一般前景与背景都是衬托、突出中景(主景)的配景。增加景深的方法:1 增大前景和透视距离:在处理风景点的前景时,要尽可能选择有深远透视线的方向安排前景。风景透视线本身的绝对深度大,风景的景深感染力就强。2 增加前景的层次:园林景深的绝对透视距离虽大,但前景只是一片空旷的水面,则感觉上也难引起空间的深远感,相反在前景的绝对距离不大时,如果在前景中又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分层结构,形成许多等级,则会引起空间深远的错觉。3 色彩及明暗处理:运用色彩的空气透视原理,暖色系、色度大、明色调都会给人以向前的感觉;冷色系、色度小、暗色调都会给人以远离的感觉。安排景物时,远景(背景)用暗色调冷色系,近景用明色调暖色系。4 其他错觉的应用:如在厅堂、穿廊等处的窗外,不到 2-3 米就是其他建筑的墙面,距离很短,在这种情况下,常在窗外的白粉墙前种上竹子、芭蕉等植物,配上几块山石,构成一幅无心画,引起空间深远的错觉;水的源头、尽端的叠石、置 桥、过水墙洞等均可造成水景深远的感觉。三、景物的布局对景、障景、隔景、借景 1 对景 凡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其包括两种形式:正对:在道路、广场的中轴线端部布置的景点或以轴线作为对称轴布置的景点。互对:在轴线或风景视线的两端设景,两景相对,互为对景。2 障景(抑景)凡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均为障景。障景的设置可达到先抑后扬,增强主景感染力的作用。同时可有意屏挡不美观的物体和区域,在选景和纯化景色中是必不可少的。3 隔景(分景)凡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景物称之。隔景有实隔与虚隔之分。实隔后视线不能透过,造景上便于独创一格。虚隔:视线可以透过。增加联系及风景层次的深远感。4 借景 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绿地的观赏视线中来的造景手法。其可扩大园林空间,增加变幻,丰富园林景色。邻借(近借):借近处景物。远借:借园林绿地外的远处景物。颐和园、玉泉山、玉峰塔 仰借:借高处的景物。借宝塔、山峰、兰天白云。俯借:借低处的景物。=塔、极目阁、万春亭。因时因地而借 9 园林学习网()四、风景透视画面处理 框景、夹景、漏景、添景(前景的处理)1 框景:利用景框所观赏的景物。景框可以是门框、窗框、山洞、廊、亭柱框、树干树枝所形成的框等。框景的作用 集中视线于画面:视线通过景框高度集中在画面的主景上。加强艺术感染力:利用景框统一景色,使园林风景如同一幅天然的图画。框景的布置赏景点:其与景框的距离保持在景框高 2H 以上,视点最好在景框的中心,使景物画面落入 30 视域内。景与框的配合:先有景,则框的位置应朝向最美的景观方向。先有框,则应在框的对景处布置景色。常见形式:有入口、端头、流动、镜游、植物取景。2 夹景 主景或对景前,起隐蔽视线左右两侧单调景色的前。其作用是突出轴线或端点的主景或对景;起障丑显美,美化风景构图效果;具有增加景深的造景作用。3 漏景 通过透漏空隙所观赏到的若隐若现的景物。其是由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是景色清楚、漏景则是若隐若现。漏景比较含蓄,有“犹抱琵岜半遮面”的感觉。漏景可以从漏花窗、花墙、树干、疏林及飘拂的柳丝中取景。4 添景:在主景或对景前所增设的前景。其作用:丰富层次感,增加景深。添景可以是建筑小品、山石、林木等。建前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是一株或几株都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五 点景 抓住园林绿地中每一景观的特点及空间环境的景象,再结合文化艺术的要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景色的精华,点出景色的境界,使游人有更深的感受。点景的手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1 景色的命名 景色命名应达到“闻名心晓”(问名心晓)的作用。景色的名命以三字或四字定名较多。如:羊城八景(云山锦 绣、珠水放晴、红陵旭曰、黄花浩气、流花玉宇、越秀层楼、龙洞琪林、黄浦云墙)。西湖新十景四字一名。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三字一名的 36 景为乾隆所题,四字一名的 36 景为康熙所题(水心榭、如意州、勤政殿;天宇咸畅、镜水云岭、垂峰落照)。取名与造景目的结合 取命与风景环境特点结合 取名与意趣结合 2 园林题咏 其为点景中运用最多的手法。园林题咏可用匾额、对联(景联、楹联)中堂、石碑、石刻等形式表现。园林题咏不但能点缀亭榭、装饰墙壁,而且可以发人深思。匾额:其作用是用极简练的文字表现主题(标景题)颐和园之匾:东宫门前牌楼上的题额“涵虚”(西)“罨秀”(东)。点出了颐和园是一个山清水秀,恬静清幽的山水宫苑。北海:“积翠”“堆云”。汇水为融意为水景,堆云即堆山,意为山景。楹联 四照阁:内含湖外湖,山光水色都归一览;萃浙东浙西,文人秀气独有千秋。梧竹幽居: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画舫枕碧:湖舫影筛秋半月,园花锦簇岭南春 粤海风华:粤海风清一船驻景,滇池春暖万卉迎辉 摩崖石刻(自然匾额)在较高之处的山石上刻字。10 园林学习网()3 导游说明:文字性介绍主要景区及主要风景点、景物(艺术珍品、文物古迹遗闻轶事等,寓文化教育与观赏游乐之中,增加游览情趣。六 景观的模拟 我国有名的园林风景较多,有些成功的景点、景区,可以供新园林设计时参考,适当模仿另成佳景,景观的模拟 一般采为:1 学习优秀园林,借鉴别人,温故知新。无论是借形、借神,都应根据现有的环境进行再创作,而不能是简单的抄 袭。如:陶然亭的建筑借其形,环境借其神;承德避暑山 庄及颐和园中的北国江南景象以神似貌非似的模拟手法达 到大小异宜的效果。2 向自然学习,模拟自然,所谓“模山范水”、“搜尽奇峰打草稿”。自然界的山形水形、植物分布类型,都是园林创作要反映的自然美景,也是创作的源泉。七 造景注意点 1 景与环境的一致:2 景的表现手法的多样性:3 景要面面观:4 自然景观为主,人为景观为辅 第四节 风景创作程序 风景创作程序:景旨景题景意景式景趣遐想 一 景旨:指造景(造园)的目的。风景创作应“意在手先,景循境出”。进行园林造景时,要先有构思,然后才去表现。其目的一般分两方面而言:1 偏重实用功能:即造景要满足某种活动要求的需要。2 满足精神上的要求:给人以精神上的寄托或思想上受到教育。纪念性陵园其主要目的是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皇家园林造景目的要表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移天缩地在君怀”“皇权至上”的意志。江南写意山水园林,园主或造园者多为仕途坎坷的文人等,故通过造园设景达到托景言志,以景表意的目的。二 景题:根据造园的目的、风景环境特点,给风景起名 三 景意:风景的立意,即风景要表现什么意境。其比较抽象,但具有指导性。四 景式:表现风景的形式。其把构思的东西变为实际的景色,是园林风景设计中的一个飞跃,即从精神到物质,从抽象到具体的飞跃。五 景趣:风景游览要达到“耐人寻味”“赏心悦目”的观赏效果。六 遐想(借虚):通过游览让人产生联想,意味无穷。首先明确造园的目的(意旨),根据意旨、环境特点、功能要求,命景题、立景意。经过反复构思,最后通过一定的风景表达形式(景式)、造景手段,来体现设计者的主题思想。从而使游人在赏景的过程中得到有趣的享受和有益的启示。第五节园林视景空间 园林视景空间:组织风景视线、观赏景物的空间。园林设计为空间风景构图设计,空间的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有密切的关系。没有空间便没有供游人活动的环境。就空间环境而言,园林空间有室内、室外空间之分;就组织风景视线而言,园林空间又分为可控空间与不可控空间。一 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及构景要求 1 静态空间与静态风景,动态空间与动态风景 静态空间是观赏静态风景所需要的空间。静态风景是游人静观时所看到的风景。11 园林学习网()动态空间是游人观赏动态风景时所需要的空间。动态风景是游人动观赏时看到的连续风景。其构景布置注意点:动态空间是许多静态空间的连续,静态风景的连续就是动态风景。静态风景构图是基础。优美的静态风景画面之前,应设置静态空间。有好的自然景色,就应安排足够的场地、平台、亭榭、茶厅等供游人停歇,观赏风景。在静态空间处,注意组织静态风景画面。在游人逗留时间较长的水岸处、亭榭、制高点、构图的中心地带,则在视域范围内有目的的组织静态风景画面。静态风景画面应多考虑风景透视不同视距、不同视角的不同感染力。形成远近衬托、排布交错景色。动态风景构图则多考虑风景构图的连续和景色的交替,达到移步换景、步移景异的效果。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闭合空间与闭锁风景 开敞空间: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开敞空间中所看到的风景为开朗风景。闭合空间: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闭合空间中所看到的风景为闭锁风景。二、开敞空间;视线可无限延伸,目光宏远,多利用滨湖、草坪、高地组织。开朗的风景让人心情舒畅,视点愈高,视野愈开阔,但远景的形态色彩模糊。闭合空间:屏障景物之顶与游人视线所成角度愈大,则闭合性愈强,闭合空间多利用四合院、林中空地及山峦环抱的谷地、溪涧、河流等进行组织。闭锁风景中,近景感染力强,四面景物的形态、色彩都很清晰,但久留易感闭塞、疲劳。其规划布局注意点:遵照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的变化统一原则 处理好闭合空间的大小与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关系 在开朗风景中要增设近景,在闭锁风景中要透视远景 三 纵深空间与集聚风景,拱穹空间与拱穹风景 纵深空间:狭长的闭锁空间。纵深空间端部的风景为集聚风景 拱穹空间:利用洞穴组织的空间。拱穹空间内组织的景观为拱穹风景。拱穹空间在于表现神秘、变幻莫测的景观特点。天然岩洞内组织拱穹风景,要不损天然之美,布置出奇异特殊的景观。人工洞穴内组织风景要匠心巧用,使其趋于自然,使人忘却身在地下而无闭塞的感觉。在实际规划设计中,往往是几种视景空间综合运用,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有时深远,有时神秘,增加游园过程的空间景色变化。良好的园林视景空间是一系列不同类型园林空间的有机组合。颐和园:动:长廊、四亭,东岸;静:知春亭、画中游 开:昆明湖、万寿山;合:苏州街、谐趣园 深远:后河、西堤;神秘:山前青石大假山 雕塑公园:动:入口雕塑广场、南洲风采 静:思瀛岛、延翠亭 开:古城辉煌、绿茵雕塑区 合:云溪、西南游憩林 二 连续风景序列布局(动态风景的规划布局)风景序列:=进中看到的连续风景。连续风景序列:风景序列中所展示的风景是有始有终的。即有开始、有高潮、有结束的风景序列。园林布局中,如何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园林景物按一定的观赏路线有秩序地在空间内组织、穿插、贯通起来,形成连续风景序列,就是动态风景布局要解决的问题。连续风景序列布局注意点:1 风景序列的连续方式与节奏 空间的开合:游人在园林中前进,有时前景为开朗风景,有时又为闭琐风景。空间的一开一合,12 园林学习网()可以产生一种节奏感。如河流、溪涧在空间的连续,设计河身时宽时窄,两岸的坡度时陡时缓,岸坡的林木时密时疏,从而产生节奏感。起伏曲折:立面构图的起伏和平面上的曲折。园林中连续的山峰、林带,建筑群及园林道路常用起伏和曲折的变化来产生构图的节奏。断续:在园林连续布局中,最简单的风景连续方式是单纯的不间断的直线连续,如不间断的直线绿篱,山体。这种自始至终没有间断、没有起伏的简单连续景物没有节奏感,达不到统一变化的艺术效果。为了使连续景物产生节奏感,园林中的带状花坛、绿篱、林带应有断有续,使连续构图产生节奏感。反复:连续风景序列中出现的景物既不能永远不变,又不能无时无刻不停的变。因而景观要有组织的重复。这种反复可以是简单、交替、拟态的反复。2 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与配调 在静态风景构图中,有主景、背景、配景之分。其主景必须突出,背景多从烘托方面衬托主景,配景则多从调和方面陪衬主景。把一个静态构图(布局)反复演进以后,就构成了连续的动态风景。风景中:静态构图中的主景,连续后就构成动态布局中的主调 背景,基调 配景,配调 以河岸林带的种植设计为例说明其互变关系。其林带以油松(马尾松)、海棠(杜鹃)、元宝枫(榄仁)、山楂、紫丁香(绣球)等组成的树丛为基本单元。让其不断重复出现,构成连续风景序列。主调 基调 配调 春 海棠(花)油松 丁香、元宝枫、山楂 秋 元宝枫(叶)油松 海棠、丁香、山楂 冬 油松(姿)无 丁香、元宝枫、海棠 春天,以开花粉红的海棠为主调,紫花丁香、新叶嫩绿的元宝枫及黄绿叶色的的山楂为配调、浓绿油松为基调。秋天,以红叶元宝枫为主调、油松为基调,其余均为配调。冬天,以油松为主调,其余为配调,无基调。其中油松、海棠、元宝枫三个树种要自始至终惯穿在两岸林带中。3 风景序列的转折与分隔 空间景观的转折(转换)有急转、缓转之分。急转调:景观对比强烈,感觉截然不同,印象鲜明。缓转调:转折的调子较温和,有过度处理。在不知不觉中转调。规则式的园林空间多采用急转调,在自然式园林空间宜采用缓转调。此外空间的分隔有虚隔与实隔之分。虚隔缓转调,实隔急转调。一般两空间干扰不大,有互通气息的要求可虚隔,如用空廊、漏窗、疏林、水面、道路进行分隔。若两空间功能不同、风格各异、动静要求有别,则宜实隔。4 风景序列的展示程序 在连续风景中,构图上除了考虑自始至终有主、基、配调外,构图的结构上还要有阶段之分。即构图中要体现出连续风景的开始、发展、和结束的时间艺术构图特征。园林中常把整个园林绿地分为几个景点、景区。每一景点、景区是构成全园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相对独立又在景

    注意事项

    本文(园林艺术.pdf)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