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方剂学教学大纲最新版资料.pdf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方剂学 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适用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本科)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和方剂的配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在中医药学课程体系中担负着联系基础与临床、沟通医学与药学的重要任务,是中医药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将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掌握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了解制方理论、古方临床新用和方剂的现代药理研究概况。培养学生的辨证论治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应用方剂的初步能力,为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本教学大纲适合于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教学时数 80 学时,4 个学分。The curriculum introduces Formula is the study of therapeutic way,relationship theor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ormulas,it plays important link between the basic theories and clinic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ne of required foundation courses.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study basic theory,diagnosis and herbs of TCM,unders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rapy,relationship regulation,master basic formula,representative formula,typical formula,and those ingredients,directions,effects,indications,relation meaning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Know well of prescribe theory,formulas modern clinical research and formula pharmacology modern research situation.Raise the abilit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pplication of and analysis of formula,laid a good foundation of TCM work.This syllabus suited for the medicine-TCM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teaching count 80,4 credits.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 言 【教学要求】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2、熟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2、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掌握方剂 100 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尤其要重视体现控制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技巧及常用配伍结构。熟悉方剂 45 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的配伍关系。了解方剂 37 首,要求学生了解其功用及主治病证。一级方剂及部分二级方剂要求背诵方歌(加注“”者)。上篇 总论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教学要求】1、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2、熟悉在方剂学发展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教学内容】1、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2、重点介绍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小儿药证直诀、普剂方、医方考、医方集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教学要求】1、掌握治法与方剂的关系。2、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3、了解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教学内容】1、明确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即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2、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3、治法的多层次和多体系特点。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教学要求】了解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教学内容】介绍以病证、祖方、功效等各种分类方法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以医方集解为代表的综合分类法。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教学要求】1、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与方剂组成变化的基本形式。2、熟悉方剂配伍的目的。【教学内容】1、方剂配伍的目的。2、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并举例说明。3、方剂组成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能、主治的关系。第五章 剂型 【教学要求】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以及浸膏、冲剂、胶囊剂、注射液、导剂、坐剂等简要内容。第六章 方剂的服法 【教学要求】1、掌握汤剂的煎、服方法。2、熟悉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及其意义。【教学内容】1、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2、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附录:古今用量考证 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算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比率。下篇 各 论 第一章 解表剂 【教学要求】1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3熟悉: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4了解:香苏散、正柴胡饮、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加减葳蕤汤。【教学内容】1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2解表剂方剂讲授要点(1)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和基础方。阐明麻黄汤及其附方的全部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杏仁的配伍意义。分析其适应证与禁忌证。扩展该方现代药理研究。(2)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阐明桂枝汤的全部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桂枝与白芍等量相配以调和营卫的配伍原理,进而阐明桂枝、芍药用量比例的变化对其功用、主治的影响。同时,作为解表剂运用的通则,对桂枝汤的用法及其临床意义应进行具体阐发。对比与麻黄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3)九味羌活汤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的常用方,明确组方原理,方中“分经论治”的用药特点及方中黄芩、生地的配伍意义。(4)小青龙汤是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咳喘的常用方。阐明方中麻黄、桂枝与芍药的配伍关系,以及干姜、细辛、五味子在温化寒饮作用方面的配伍意义及该方的现代药理作用。(5)止嗽散为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的常用方。阐明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的用药特点,及其举例该方的临床加减应用。(6)银翘散的组方原理。重点阐明银花与连翘、荆芥与淡豆豉、桔梗与杏仁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同时,银翘散煎服法要求领会辛凉解表方剂的用法共性。(7)分析桑菊饮中桑叶为君药的意义,与银翘散皆为辛凉解表之常用方,二者的鉴别应用。(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之咳喘证的常用方。着重阐明麻黄、石膏、杏仁配伍的协同意义,以及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对功效的影响。(9)应着重阐明香苏散方中苏叶和香附配伍的协同关系。(10)要重点阐明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与麻黄、细辛配伍的协同意义。(11)败毒散的组方原理,明确方中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尤应重视败毒散中人参的用量特点及配伍意义。(12)参苏饮的主治证、组成、功用,本方与败毒散的临床应用鉴别。(13)正柴胡饮、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加减葳蕤汤的主要药物组成,主要功用与主治病证。第二章 泻 下 剂【教学要求】1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3熟悉: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济川煎、黄龙汤。4了解:大陷胸汤。【教学内容】1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泻下剂方剂讲授要点(1)重点阐明大承气汤的配伍原理,及三承气汤在功能、主治、用法、配伍关系方面的异同。其中,应明确大黄与芒硝、大黄与枳朴、硝黄与甘草的配伍关系。(2)阐明大黄牡丹汤禁忌证与适应证。分析方中大黄与桃仁、桃仁与冬瓜仁的配伍意义。(3)明确大黄附子汤中大黄与附子的配伍关系和用量特点。(4)理解温脾汤的组方原理,方中大黄与附子的配伍意义,治疗寒积腹痛及冷痢时二者的用量变化。(5)麻子仁丸是治疗胃肠燥热,脾津不足之“脾约”证的常用方。从方义分析、用量特点、用法等方面,阐明本方意在润肠泻热的机理。(6)济川煎中肉苁蓉与当归,升麻、枳壳的配伍意义,该方的配伍特点。(7)阐明十枣汤方中甘遂、芫花、大戟的配伍意义和使用注意,尤其是大枣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8)黄龙汤组方原理,如何体现“攻补兼施”的治疗大法。(9)大陷胸汤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第三章 和 解 剂【教学要求】1熟悉:和解剂的涵义、适用范围及分类。2掌握: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3熟悉:痛泻要方。4了解:达原饮。【教学内容】1和解剂的涵义、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和解剂方剂讲授要点(1)小柴胡汤是主治伤寒少阳半表半里证的代表方,亦是调和胆胃的常用方。应针对病机,全面阐明其治法原理,明确柴胡与黄芩为和解少阳的基本配伍结构。把握本方的配伍特点及运用的一般规律。扩展小柴胡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进展。(2)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化裁而成,为和解少阳兼泻阳明实热的常用方。应阐明其主治证候及组方原理。比较与小柴胡汤在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3)蒿芩清胆汤是主治少阳湿热及痰热证的常用方。应重点分析其组方原理,青蒿与黄芩的配伍关系。比较与小柴胡汤在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4)四逆散既是治疗阳郁四逆证之基础方,又是后世用治肝脾气郁证之基础方。既要阐明本方用于阳郁厥逆的机理,更应重视后世在疏肝理脾、调和肝脾方面的发展和运用。(5)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脾虚证之常用方。在全面阐明其功用、主治、方义、配伍特点的基础上,明确疏肝、健脾、养血三者的关系。(6)痛泻要方是治疗肝旺脾虚所致腹痛泄泻的常用方,体现培土抑木的治法。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本方组方原理。应阐明防风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7)半夏泻心汤是用于寒热互结心下所致痞证的常用方,亦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应全面阐明其病机特点、方义及配伍特点。通过与三个附方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比较,说明组方应方随法变、药因证异的道理。(8)达原饮的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第四章 清 热 剂【教学要求】1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3熟悉: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苇茎汤、泻白散、左金丸、玉女煎。4了解:清骨散、当归六黄汤。【教学内容】1清热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清热剂方剂讲授要点(1)阐明白虎汤重用石膏、知母,配伍粳米、甘草的意义,明确其适应证与禁忌证。比较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二方功用、配伍及临证运用的异同。(2)竹叶石膏汤的组成、功用及主治。方中石膏与人参的配伍意义。分析其与白虎汤的鉴别应用。(3)清营汤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组方特点,以及使用注意事项。阐明方中配伍银花、连翘的意义,其治法中称“透热转气”的含义。(4)犀角地黄汤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组方特点,与清营汤的临床鉴别应用。(5)分析黄连解毒汤适应证及用药特点,苦寒直折法的含义,使用注意事项。(6)普济消毒饮的主治证及其病因病机,药物配伍意义。(7)凉膈散“以泻代清”的含义,方中重用连翘为君及配伍竹叶、薄荷的意义。(8)仙方活命饮的组方原理及其适应证与禁忌。阐明与普济消毒饮二方的组方特点及主治病证的区别。(9)阐明导赤散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主证特点及配伍意义。(10)龙胆泻肝汤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组方特点,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应重视柴胡、当归、生地的运用及其与肝脏生理特性的关系。(11)阐明左金丸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配伍关系以及二药相配的常用组合对后世的影响。(12)苇茎汤组成、功用、主治肺痈证的临床证候。(13)泻白散的配伍特点,方中桑白皮与地骨皮的配伍意义,阐明方中为何配伍粳米、甘草。(14)阐明清胃散功用、主治、配伍特点以及黄连与升麻的配伍关系。(15)分析玉女煎与清胃散主治证的病因病机与证候区别。(16)芍药汤的组方原理,方中用大黄、肉桂的意义。白头翁汤、芍药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以及鉴别应用。(17)阐明温病后期,邪伏阴分以致暮热早凉、热退无汗证候之机理,以及青蒿鳖甲汤方中青蒿与鳖甲的配伍关系。(20)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的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第五章 祛 暑 剂【教学要求】1熟悉祛暑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香薷散。3熟悉:清暑益气汤。4了解:清络饮、桂芩甘露饮、六一散。【教学内容】1祛暑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祛暑解表、清暑利湿、清暑益气讲授方剂要点:(1)香薷散以香薷和厚朴相配,合扁豆而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为主治夏月感寒之常用方。(2)清暑益气汤为治疗暑热之证兼有气阴两伤之常用方,明确其适应症与禁忌症,以及与竹叶石膏汤在治疗暑热方面的鉴别应用。第六章 温 里 剂【教学要求】1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3熟悉:吴茱萸汤。4了解:回阳救急汤。【教学内容】1温里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温里剂方剂讲授要点(1)理中丸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加减。丸剂与汤剂在服法上的不同要求及其意义。扩展该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及此方的临床应用进展。(2)吴茱萸汤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主治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和少阴吐利之机理。(3)小建中汤的组成、功用、主治、主要配伍意义。强调饴糖及方中倍用芍药的配伍意义。(4)四逆汤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加减运用。应阐明附子与干姜的配伍关系以及方中配伍甘草的特定意义。四逆散与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如何区别运用。(5)回阳救急汤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6)当归四逆汤应重点阐明其主治证候、病机特点以及配伍意义。(7)阳和汤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是主治阳虚寒凝所致阴疽之常用方。阐明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及在方义分析中应重视对麻黄作用机理及使用注意的阐明。第七章 补 益 剂【教学要求】1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第八章 固 涩 剂 1熟悉:固涩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牡蛎散、四神丸、固冲汤、桑螵蛸散。3熟悉:真人养脏汤、固经丸。4了解:九仙散、金锁固精丸、易黄汤。【教学内容】1熟悉固涩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固涩剂方剂讲授要点(1)牡蛎散的组成、功用、主治证及主要配伍意义。(2)四神丸与真人养脏汤同为涩肠止泻的常用方。注意着重区别二方。(3)金锁固精丸与桑螵蛸散均为涩精止遗之常用方。阐明二方区别。(4)固冲汤与固经丸均为治疗冲任不固崩漏之常用方。对比讲解二方的异同点。(5)易黄汤为主治肾虚湿热带下之常用方,其方中主要药物的配伍意义。(6)九仙散、金锁固精丸的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第九章 安 神 剂【教学要求】1熟悉:安神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3熟悉:朱砂安神丸。【教学内容】1安神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安神剂方剂讲授要点(1)朱砂安神丸的主治证的证治机理及使用的注意事项。(2)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方中重用生地及配伍桔梗的意义。(3)酸枣仁汤的组方原理,其与天王补心丹均治疗心悸及失眠,当阐明如何区别使用。及该方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第十章 开 窍 剂【教学要求】1熟悉:开窍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熟悉: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3了解:紫雪、至宝丹。【教学内容】1开窍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开窍剂方剂讲授要点(1)安宫牛黄丸主治证的证治机理,该方如何体现凉开的治疗大法。(2)紫雪、至宝丹均为清热开窍之常用方。二者组方特点,适应证。与安宫牛黄丸功用的异同点,临床如何区别使用。(3)苏合香丸为温开法之常用方,其主治证的证治机理,组方特点,适应病证。第十一章 理 气 剂【教学要求】1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3熟悉:枳实薤白桂枝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橘皮竹茹汤。4了解:厚朴温中汤、金铃子散、小半夏汤。【教学内容】1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理气剂方剂讲授要点(1)越鞠丸是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的代表方,其用药有何特点,临证应随诸郁的主次而调整其君药并加减运用。(2)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方原理,阐明配伍白酒的意义。(3)半夏厚朴汤中半夏与厚朴、茯苓、苏叶配伍意义,主治梅核气的组方原理。(4)枳实消痞丸的组方原理,如何体现消补兼施、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之法。(5)厚朴温中汤的组方原理,详细分析与理中丸的鉴别应用。(6)天台乌药散是治疗寒滞肝脉所致疝痛之常用方。在方义分析中应阐明巴豆炒川楝的用法及其意义。(7)苏子降气汤主治证及组方原理,方中配伍当归及肉桂的意义。(8)定喘汤的组方原理,方中麻黄、白果的配伍意义,分析与苏子降气汤鉴别。(9)旋覆代赭汤的组方原理,与橘皮竹茹汤鉴别。(10)厚朴温中汤、金铃子散、小半夏汤的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第十二章 理 血 剂【教学要求】1熟悉:理血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小蓟饮子、黄土汤。3熟悉:生化汤、十灰散、失笑散、咳血方、槐花散。4了解:鳖甲煎丸。【教学内容】(1)桃核承气汤是破瘀泻热剂,主治血热互结之蓄血证。阐明方中大黄、芒硝分配伍意义及桂枝在方中作用。(2)血府逐瘀汤的组方原理、功用、方中配伍桔梗的目的,详细介绍其临床应用。(3)补阳还五汤所治证的的病因病机及组方原理、配伍特点、方中重用黄芪的配伍意义,掌握其用量。(4)复元活血汤主治证的病因病机,强调方中柴胡、大黄的配伍意义,及其煎服方法。(5)温经汤主治证及组方原理,方中半夏、丹皮配伍意义,对温经汤“温”字的含义理解。(6)生化汤的组方原理,方中重用当归及配伍炮姜的意义。(7)失笑散主治证及其功用,组方特点。(8)桂枝茯苓丸的组方原理,及其原书对剂型和用法的要求。(9)十灰散的用药特点,以大队凉血止血药配以清降、收涩、化瘀之品,炒炭应用的意义。(10)小蓟饮子的组方原理及重用生地的意义。(11)槐花散组方原理,主治证肠风、脏毒区别。(12)黄土汤为温阳止血之剂,分析组方原理。应重点阐明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以及黄芩在方中的配伍意义。(13)鳖甲煎丸的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第十三章 治 风 剂【教学要求】1熟悉: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3熟悉: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大定风珠。4了解:玉真散。【教学内容】1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治风剂方剂讲授要点(1)川芎茶调散为治风邪头痛的代表方,其组方原理、特点及方中用清茶的意义。(2)独活寄生汤为治痹症所致腰背痛的名方,分析其组方原理,该方用药中祛邪与扶正的配伍关系。(3)大秦艽汤主治中风的病因病机,其以祛风药与养血活血、清热之品相配的意义。(4)牵正散主治面瘫,其用药特点及用热酒调服的意义(5)消风散组方原理及用药特点,方中配伍当归、生地、胡麻仁的意义。(6)玉真散的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7)羚角钩藤汤组方原理,方中配伍桑叶、菊花意义(8)镇肝熄风汤组方原理,分析方中少佐茵陈、麦芽、川楝子的意义。(9)天麻钩藤饮与镇肝熄风汤的鉴别应用。(10)大定风珠与羚角钩藤汤在组方、功用、主治方面的区别。第十四章 治 燥 剂 1熟悉:治燥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3熟悉:增液汤。4了解:益胃汤、养阴清肺汤。【教学内容】1治燥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治燥剂方剂讲授要点(1)杏苏散是轻宣凉燥的代表方,分析主治之凉燥与外感风寒伤肺证病因病机的异同,阐明组成、功用、主治、主要配伍意义。(2)桑杏汤的用药特点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3)清燥救肺汤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及临床加减应用。与桑杏汤证鉴别。(4)麦门冬汤组成、功用、主治,方中麦门冬与半夏的用量比例及配伍意义。(5)增液汤的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如何体现以补药之体做泻药之用。(6)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的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第十五章 袪 湿 剂【教学要求】1熟悉:祛湿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3熟悉: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萆藓分清饮、羌活胜湿汤。4了解:五皮散。【教学内容】1祛湿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祛湿剂方剂讲授要点(1)平胃散适应证,组方原理,介绍临床随证加减应用。(2)藿香正气散主治证的病因病机,及组方原理、临床应用。(3)茵陈蒿汤是主治湿热黄疸之常用方。方中配以栀子、大黄的意义及临床应用。(4)八正散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加减应用。大黄在方中的配伍意义。临床与小蓟饮子的鉴别应用。(5)三仁汤是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证的常用方。三仁汤组成、功用、主治,方中“三仁”的配伍意义,如何体现三焦分消的治法。(6)甘露消毒丹与三仁汤鉴别应用,通过二方的配伍,明确其功用特点及主治证。(7)连朴饮主治证及功用。(8)当归拈痛汤组方特点,主治病证。(9)二妙散配伍意义。功用、主治与当归拈痛汤区别。(10)五苓散主治证的组方原理、蓄水证的病因病机、方中桂枝的配伍意义。(11)猪苓汤组方原理,功用、主治与五苓散鉴别。(12)防己黄芪汤主治证及病因病机,方中黄芪与防己配伍意义。(13)苓桂术甘汤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加减,主治证的病因病机。与五苓散的鉴别应用(14)真武汤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特点及配伍意义。方中用芍药的意义。(15)实脾散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及与真武汤的鉴别。(16)萆薢分清饮中萆薢与菖蒲的配伍意义。(17)独活寄生汤为治痹症所致腰背痛的名方,分析其组方用药中祛邪与扶正的配伍关系。(18)五皮散的组成、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第十六章 袪 痰 剂【教学要求】1熟悉:祛痰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3熟悉:小陷胸汤、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4了解:茯苓丸、滚痰丸、三子养亲汤、定痫丸。【教学内容】1祛痰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祛痰剂方剂讲授要点 2小陷胸汤组成、功用、主治、主要配伍意义。(1)二陈汤的组方原理,方中配伍乌梅、生姜的意义。介绍临床加减应用及其附方和二陈汤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2)温胆汤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特点及加减运用。与酸枣仁汤皆可治疗虚烦不眠症,分析二方在配伍、功用、主治证、病机、临床表现方面区别。温胆汤与橘皮竹茹汤皆治呕吐呃逆,分析二方在配伍方面区别。(3)清气化痰丸组成、功用、主治、组方特点、主要配伍意义。(4)小陷胸汤的主要配伍意义,强调体现辛开苦降的配伍特点。(5)贝母瓜蒌散的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6)苓甘五味姜辛汤的主要配伍意义,与小青龙汤鉴别应用。(7)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配伍意义,与苓桂术甘汤在治疗痰眩方面的鉴别。(8)茯苓丸、滚痰丸、三子养亲汤、定痫丸的组成、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第十七章 消 食 剂【教学要求】1熟悉:消食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保和丸、健脾丸。3熟悉:枳实导滞丸。4了解:葛花解酲汤、枳实消痞丸。【教学内容】1消食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与泻下剂的区别应用。2消食剂方剂讲授要点(1)保和丸为主治一切食积之常用方。重点阐述组方原理及方中佐以连翘的配伍意义。(2)枳实导滞丸组方原理,如何体现消下并用的消食导滞之剂。(3)健脾丸与保和丸鉴别应用。(4)木香槟榔丸的组成、功用、主治、主要配伍意义。(5)葛花解酲汤、枳实消痞丸组成、主要药物、主要功用、主治病证。第十八章 驱 虫 剂【教学要求】1了解:驱虫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2掌握:乌梅丸【教学内容】1驱虫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2乌梅丸组方原理及治疗蛔厥的作用机理。第十九章 涌 吐 剂【教学要求】1了解:涌吐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2了解:瓜蒂散。【教学内容】1涌吐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2瓜蒂散的功用与主治。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医学类学生的课堂实践以病案讨论为主体形式,着重于中医临证思维模式的建立,在辨证审因的基础上能提出正确的治法,并能按照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灵活运用配伍知识,依法遣方或依法组方,并能正确加减化裁。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使得学生有机会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性地整合基础知识、寻找并消除知识盲点,满足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内在要求,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基本实践技能(操作)项目与要求 1掌握以法组方、以法遣方的临证原则,培养学生正确的遣药组方。2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方剂、运用方剂及临证组方的能力。3掌握方剂的配伍组合规律,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保证其临床疗效。4灵活的运用成方,减少临床运用方药的随意性。五、附扩展性内容 1开展部分篇章的双语教学,例如:清热剂和补益剂、理气剂。2介绍部分方剂现代实验进展,例如:以理血剂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实验研究进展为例,介绍中医方剂学科研课题的选题原则以及科研思路的建立。六、教材与教学资源 1 教材与参考书籍 邓中甲 方剂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清吴谦 医宗金鉴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 唐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 骆和生 中药方剂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明李时珍 濒湖脉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2 许济群 方剂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4 谢鸣 方剂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段富津 方剂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5 段富津 方剂学习题集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9 倪诚 新编方剂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 参考杂志:中国研究:中国针灸学会主办,核心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核心期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核心期刊 新中医:广东中医药学会主办,核心期刊 3 参考网站:http:/ http:/ 七、考核 考核种类:闭卷考试。考核命题:单选题、多选题、病例分析题、方歌背诵、简答题。考试时间:学习结束后。计分方法:学分制。附:考核命题计划双向细目表 题型(以分数计)合 计 客观性题 主观性题 单项选 择 多项选 择 方歌背诵 病历分析 简 答 论述 总1-5 1 5 6 1 2 2 5 9 2 2 2 4 3 1 5 6 4 1 2 5 8 5 1 1 6 2 2 4 7 2 10 12 8 2 2 4 9 2 2 4 10 1 1 11 2 2 4 12 1 2 2 5 10 13 2 2 14 1 1 15 1 10 11 16 2 5 7 17 2 2 18 1 2 3 19 1 1 合计 30 10 10 10 20 20 100 分 值 章 节 八、教学时数分配 (一)理论课学时分配 章节 理论课内容(中英文对照)学时 绪言 preface 1 1-5 总论 outline 3 1 各论 解表剂 Exterior-Relieving Formulae 6 2 泻下剂 Purgative Formulae 4 3 和解剂 Meditative Formulae 4 4 清热剂 Heat-Clearing Formulae 7 5 祛暑剂 summer-heat pathogen 1 6 温里剂 warming internal formulae 4 7 补益剂 Tonic Formulae 8 8 固涩剂 Astringing Formulae 4 9 安神剂 Sedative Formulae 3 10 开窍剂 Formulae for Resuscitation 1 11 理气剂 Formulae for Regulating the flow of Qi 4 12 理血剂 Formulae for Treating Blood Disorders 6 13 治风剂 regulating wind Formulae 4 14 治燥剂 Formulae for Treating Dryness Syndrome 4 15 祛湿剂 Dampness-eliminating Formulae 6 16 祛痰剂 Phlegm-eliminating Formulae 4 17 消食剂 Digestant Formulae 1 18 驱虫剂 Deworm formulae 1 19 涌吐剂 Sick up formulae 1 考试 2 理论课总学时数 80 九、课程实施要求及相关说明 课程实施的要求: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运用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1循序渐进,由浅人深,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重视加强逻辑推理的方法,重点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2充分利用声像教学,重视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对组成、功效、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对比,引导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能深入理解其相关内容,并为以后的正确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3每类方剂首先应阐明其概念、适用范围、组方配伍的一般规律及其运用的注意事项等,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功用、主治、组方原理以及配伍技巧要讲深讲透,对部分方剂在剂量、剂型及用法方面有特殊要求者应重点强调。大纲使用说明:1本大纲亦适用于中西医结合专业,各章规定的方剂数目可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的不同而作适当调整,主讲教师可在 5-10幅度内自行调整,但一级方剂原则上不宜变动。2本大纲的教学时间安排,主讲教师可在总学时范围内适当调整。3本大纲规定的声像教学可结合实际情况安排,讨论时间一般用于课堂讨论与病案、处方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