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二章病毒性肝炎(一)课件.pptx

    • 资源ID:74241801       资源大小:2.59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章病毒性肝炎(一)课件.pptx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 作者:高志良、赖菁单位:中山大学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一、概述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四、发病机制五、病理生理六、临床表现七、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八、诊断和鉴别诊断九、治疗十、预防病毒性肝炎 Hepatitis virus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HAV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D virus,HDV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HEV肝硬化 Liver cirrhosis肝衰竭 Liver failure 重点词汇中英对照及缩写传染病学(第9版)概 述一(一)由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二)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经确定的有甲、乙、丙、丁、戊型。(三)除外HBV为DNA病毒,其余四型均为RNA病毒。(四)甲、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乙、丙和丁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传染病学(第9版)(五)临床上以乏力、食欲不振、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为其特点,部分病例出现黄疸。(六)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呈急性过程,但乙、丙、丁型可转化为慢性感染,发展为肝硬化并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七)治疗上采取对症支持基础上的综合措施。(八)规范的甲型、乙型和戊型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疾病。传染病学(第9版)病原学二1.微小RNA病毒科,嗜肝RNA病毒。2.球形,内含单股线状RNA,无包膜,32壳粒组成20面对称体颗粒。3.只有1个抗原抗体系统(1)抗-HAV IgM感染后早期产生,近期感染的标志,一般持续812周。(2)抗-HAV IgG 保护性抗体,既往感染或免疫接种后标志。4.抵抗力较强:耐酸、碱;在贝壳类动物、水中能生存数月;1001分钟能使之灭活,对紫外线、氯、甲醛敏感。(一)HAV 甲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图传染病学(第9版)1.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2.HBV的三种形态Dane颗粒(完整病毒,唯一具感染性)。3.抵抗力很强(1)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 均能耐受。(2)10010分钟、高压蒸气、0.2新洁尔灭、0.5过氧乙酸可被灭活。电子显微镜下的三种颗粒传染病学(第9版)(二)HBV4.Dane颗粒直径42nm,由包膜与核心组成(1)包膜内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质(2)核心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和核心抗原传染病学(第9版)(二)HBV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图(3)由不完全的环状双链DNA组成(4)四个开放读码框及其编码蛋白:S区:前S1、S2蛋白、HBsAgC区:HBeAg、HBcAgP区:DNA聚合酶,DNA复制X区:X蛋白(5)分AI基因型,中国最常见的是B和C型传染病学(第9版)(二)HBV HBV DNA基因结构图传染病学(第9版)HBV在肝细胞中复制周期图(6)HBsAg与抗-HBs HBsAg:感染后12周出现,急性感染持续16周,可长达20周,慢性感染持续存在多年或终生抗-HBs:保护性抗体,急性感染恢复期出现,持续时间长(7)HBeAg与抗-HBeHBeAg:免疫耐受因子,HBV复制活跃指标之一抗-HBe:HBeAg转阴后出现,可长期存在(8)HBcAg与抗-HBcHBcAg:HBV复制活跃指标之一抗-HBc:IgM型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IgG型在感染后持续阳性传染病学(第9版)(二)HBV (9)HBV DNA 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灵敏指标 病毒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直接标志(10)cccDNA 目前无药物能清除该结构是乙肝复发的根源(11)HBV DNA多聚酶(HBV DNAP)具有反转录酶活性活力是判断病毒复制、传染性高低的指标之一传染病学(第9版)(二)HBV 1.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2.球形颗粒,核心核壳蛋白包被内含单股正链RNA基因组传染病学(第9版)(三)HCV HCV 结构图3.编码区:编码多聚蛋白前体,进而裂解成各种病毒蛋白4.非编码区(1)5NCR:基因组中最为保守的区段,作为HCV基因诊断的靶位点。(2)3NCR:对维持HCV RNA结构稳定性及病毒蛋白翻译有重要功能。传染病学(第9版)(三)HCV HCV RNA基因结构示意图传染病学(第9版)我国以1型为主5.HCV基因分型(三)HCV 6.抗原抗体系统(1)HCV Ag与抗HCV HCVAg:HCV现症感染标志;抗-HCV:非保护性抗体,IgM型在发病后即可检测到,一般持续13个月。若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性;IgG型可长时间存在,提示感染慢性化。(2)HCV RNA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定量可助于了解病毒复制水平、抗病毒治疗的选择及疗效评估等。传染病学(第9版)(三)HCV 传染病学(第9版)1.单链环状闭合负链RNA病毒(1)一种缺陷病毒HDV RNA单链能自行复制;但需要HBV的辅助才能进行病毒颗粒的装配、释放、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2)可和HBV同时感染(co-infection)或者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3)病毒标志:HDAg,抗-HD,HDV RNA传染病学(第9版)(四)HDV丁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图1.单股正链RNA病毒(1)呈球状,无包膜,表面不规则,直径2734nm,肝细胞内复制后经胆汁排出。(2)病毒标志:HEV RNA:发病早期短时间存在于粪便和血液;抗-HEV IgM:发病初期产生,阳性提示近期感染,多数3个月内转阴;抗-HEV IgG:急性期滴度高,恢复期滴度下降,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传染病学(第9版)(四)HEVHEV 病毒颗粒电镜图流 行 病 学三1.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急性期患者(起病前2周至ALT高峰期后1周,传染性最强)。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可散发或流行。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抗-HAV-IgG具保护性且可维持终生。4.流行特征(1)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密切相关。(2)水源、食物被污染可呈爆发流行,例如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主要因食用受HAV污染的毛蚶引起。传染病学(第9版)(一)甲型肝炎 1.传染源:急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1)经血传播:输血和血制品、不洁注射、血透、手术、针刺等。(2)经体液传播: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汗液、乳汁等(日常生活密切接触)。(3)母婴传播:我国目前最主要传播途径。可宫内妊娠、围产期和分娩后传播。传染病学(第9版)(二)乙型肝炎 3.人群易感性:抗HBs阴性者均易感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反复使用血制品者、静脉药瘾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性伴侣。4.流行特征: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但是(1)与年龄、性别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性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男性患者和携带者多于女性。(2)以散发为主,有家庭聚集现象,暴发仅见于输血后肝炎和血液透析中心。(3)全球分布、流行区与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发区往往重叠,前者是后者的高危因素。传染病学(第9版)(二)乙型肝炎1.传染源:急性、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1)经血传播:输血、血制品及不洁针刺、注射是最重要途径。(2)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及生活密切接触。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因抗体无保护性。高危人群包括:HCV(+)母亲的新生儿、反复使用血制品者、静脉药瘾者、血液透析患者。4.流行特征:全球分布,无明显地理界限。传染病学(第9版)(三)丙型肝炎1.传染源:急性、慢性患者和HDV/HBV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因抗体无保护性(1)共同感染:指未受HBV感染的个体同时感染HBV和HDV(2)重叠感染:指个体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感染HDV4.流行特征:全球分布,以散发性为主传染病学(第9版)(四)丁型肝炎1.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动物(家猪、羊等)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和HEV贮存宿主。2.传播途径:经粪口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胃肠道以外的途径少见,尚未有经性接触或母婴之间垂直传播的病例报告。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IgG型抗体有保护性但持续往往短于1年。(1)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见于成年人。(2)妊娠晚期孕妇或原有慢性HBV感染基础上感染HEV,病死率较高。4.流行特征:冬、春季高峰,流行多因粪便污染水源,散发因不洁食物。传染病学(第9版)(五)戊型肝炎发 病 机 制四1.HAV:经消化道血流(病毒血症)肝细胞内增殖经胆汁排入肠道经粪便排出2.疾病早期HAV大量增殖,直接使肝细胞破坏3.免疫起重要作用:细胞、体液免疫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传染病学(第9版)(一)甲型肝炎 传染病学(第9版)(二)乙型肝炎1.HBV感染的自然史2.免疫应答介导病理损伤起最重要作用(1)免疫应答水平与临床疾病谱相关,受性别、年龄、宿主免疫状态等影响免疫反应过强可导致肝细胞大量炎症坏死适当的免疫应答可以清除病毒婴幼儿期感染HBV可出现免疫耐受状态,感染慢性化免疫明显低下者可发生HBV再激活(2)HBV急性感染:病毒经皮肤黏膜血流肝脏及其他器官内复制重返血流作用于免疫系统引起细胞/体液免疫病毒被清除(3)HBV慢性感染:细胞/体液免疫应答病毒长期人体内持续存在和复制增殖传染病学(第9版)(二)乙型肝炎 传染病学(第9版)(二)乙型肝炎 HBV人体内复制及免疫机制模式图传染病学(第9版)慢性HBV DNA感染自然史分期传染病学(第9版)HBV相关重型肝炎不同时相及机制1.机制(1)HCV的直接细胞杀伤作用和细胞凋亡(2)宿主免疫介导:肝内以CD8+攻击HCV感染的肝细胞(3)自身免疫:HCV感染者血清中常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4)HCV RNA很少发生自发清除:慢性化率达60%85%。与乙肝相反,年轻患者慢性化率较低,20岁以下者约为30%而40岁患者高达76%复制过程中依赖RNA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使得HCV高变异性,逃避宿主免疫监视HCV血液中滴度低及免疫原性弱HCV对肝外细胞泛嗜性成为反复感染肝细胞来源传染病学(第9版)(三)丙型肝炎 传染病学(第9版)HCV感染后自然史1.宿主免疫应答介导的肝细胞损伤起主要作用。2.病毒复制过程及其表达产物对肝细胞直接损伤作用尚待于进一步证实。传染病学(第9版)(四)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 理 生 理五41(一)主要病理改变1.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2.炎症细胞浸润3.肝细胞内及毛细胆管内瘀胆 4.弥漫性或局灶性细胞增殖5.汇管区改变及纤维化6.假小叶形成传染病学(第9版)仅凭肝脏大体病理不能区分五型肝炎!传染病学(第9版)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炎症活动度(G)纤维化程度(S)级汇管区及周围小叶期纤维化程度0无炎症无炎症0无1汇管区炎症变性及少数点、灶状坏死灶1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2轻度PN变性,点、灶状坏死或嗜酸性小体2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3中度PN变性、融合坏死或见BN3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4重度PNBN范围广,见小叶坏死4早期肝硬化(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1.黄疸:肝细胞性兼胆汁淤积性2.出血: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血小板质、量下降;DIC3.肝性脑病: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潴留;芳香族氨基酸与支链氨基酸比例失衡假性神经递质假说4.肝肾综合征:内毒素血症;有效血循环量减少等导致有效肾滤过下降5.腹水:门脉高压;水钠潴留(醛固酮分泌增多,利钠激素减少);低蛋白血症;淋巴液生成增多6.肝肺综合征:内毒素血症;肺动-静脉分流传染病学(第9版)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章病毒性肝炎(一)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