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剖析.pptx
归有光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昆山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今属江苏)人。人。9 9岁能岁能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故。嘉靖十九年善故。嘉靖十九年(1540)(1540)中举人。其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嘉靖二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嘉靖二十一年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十一年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因采用古教化法治民,听讼时引妇女因采用古教化法治民,听讼时引妇女儿童围观儿童围观,用吴语断案。以抗拒上司用吴语断案。以抗拒上司命令,被迫离职命令,被迫离职,转为顺德府通判,转为顺德府通判,管理马政。后为南京太仆寺丞,参与管理马政。后为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撰修世宗实录世宗实录,以劳瘁致疾,卒,以劳瘁致疾,卒于南京。于南京。第1页/共51页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于出于史记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今之欧阳修”。有。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中其中项脊轩志项脊轩志为代表作,其他如为代表作,其他如先妣事略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寒花葬志。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第2页/共51页 “志志”为文体的一种,性质与为文体的一种,性质与“记记”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有明显区别。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有明显区别。“记记”通常通常用以记用以记“事事”或或“物物”;“志志”则大都用以记录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人物事迹”。项脊轩志项脊轩志名为记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第3页/共51页语语 音音轩轩 渗渗漉漉 修修葺葺 垣垣墙墙 栏栏楯楯 偃偃仰仰 迨迨 异异爨爨 阖阖门门 长长号号 扃牖扃牖 象象笏笏 呱呱呱呱 老老妪妪 先先妣妣 中中闺闺 扉扉 兀兀坐坐 庖庖 栖栖于于 啸啸歌歌 万万籁籁 姊妹xun lqyun di cun y ybgufi ghhJing yushn yn how po q xio li z第4页/共51页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n)漉(l),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使不上漏。前辟(p)四窗,垣(yun)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n),亦遂(su)增胜。借书满架,偃(yn)仰啸(xio)歌,冥然兀(w)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b),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第5页/共51页旧南阁子也尘泥渗(shn)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修葺(q)使不上漏前辟(p)四窗,垣(yun)墙周庭以当南日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亦遂(su)增胜偃(yn)仰冥然兀(w)坐,桂影斑驳珊珊可爱。过去的,原来的慢慢漏下雨水。名词作状语,往下。书桌环顾。安放。朝北修理,修补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开了名词作动词,砌墙挡住明亮错杂增加光彩俯仰,指悠然自得静静地。独自。错杂,交杂错落美好的样子第6页/共51页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n)漉(l),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使不上漏。前辟(p)四窗,垣(yun)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n),亦遂(su)增胜。借书满架,偃(yn)仰啸歌,冥然兀(w)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b),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第7页/共51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以当南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而庭阶寂寂判断句表判断用来,表目的,连词在,介词却,表转折,连词第8页/共51页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n)漉(l),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使不上漏。前辟(p)四窗,垣(yun)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n),亦遂(su)增胜。借书满架,偃(yn)仰啸歌,冥然兀(w)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b),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第9页/共51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句第10页/共51页翻译文段第11页/共51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总结:叙述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本段用“喜”贯穿。第12页/共51页思考:项脊轩修葺前的特点?狭小,破旧,阴暗思考:修葺后的特点?优美,宁静,恬适第13页/共51页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i)诸父异爨(cu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po)而宴,鸡栖(q)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b)也,乳二世,先妣(b)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z)。”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g)呱而泣;娘以指叩(ku)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h)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 乎!”顷之,持一象笏(h)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ho)不自禁。第14页/共51页先是迨(di)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po)而宴,凡再变矣尝居于此先大母婢(b)也乳二世先妣(b)抚之甚厚。而母立于兹(z)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何竟日默默在此以手阖(h)门在这以前等到。分家。设置到处向西,名词作状语厨房二次曾经死去的喂奶,名词作动词已逝世的母亲这里十五岁,成年整天关门第15页/共51页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i)诸父异爨(cu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po)而宴,鸡栖(q)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b)也,乳二世,先妣(b)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z)。”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g)呱而泣;娘以指叩(ku)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h)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 乎!”顷之,持一象笏(h)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ho)不自禁。第16页/共51页客逾庖(po)而宴鸡栖(q)于厅庭中始为篱妪,先大母婢(b)也,而母立于兹(z呱(g)呱而泣娘以指叩(ku)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以手阖(h)门儿之成,则可待顷之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然后或不译,表承接,连词在是 表判断,是你的,代词不译,表修饰,连词 用,介词吗,表疑问语气 为什么 呀,语气词用,介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就,副词。不译,时间词之后,不足音节的作用用来,表目的,连词它,代词。第17页/共51页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i)诸父异爨(cu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po)而宴,鸡栖(q)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b)也,乳二世,先妣(b)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z)。”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g)呱而泣;娘以指叩(ku)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h)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 乎!”顷之,持一象笏(h)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ho)不自禁。第18页/共51页鸡栖(q)于厅状语后置句庭中始为篱判断句,为表判断妪,先大母婢(b)也判断句室西连于中闺状语后置句令人长号(ho)不自禁状语后置句第19页/共51页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i)诸父异爨(cu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po)而宴,鸡栖(q)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b)也,乳二世,先妣(b)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z)。”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g)呱而泣;娘以指叩(ku)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h)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 乎!”顷之,持一象笏(h)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ho)不自禁。第20页/共51页思考:上段用“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过渡,那么悲从何来?第21页/共51页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i)诸父异爨(cu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po)而宴,鸡栖(q)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b)也,乳二世,先妣(b)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z)。”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g)呱而泣;娘以指叩(ku)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h)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 乎!”顷之,持一象笏(h)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ho)不自禁。叔伯分家,家庭败落,一悲老妪回忆母亲,叙写母亲往事,表现母亲的慈爱,寄托自己刻骨铭心的哀思,二悲回忆祖母,表现祖母的关怀,怜爱和对我的期待,感人至深,三悲第22页/共51页总结:这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 第23页/共51页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ng)牖(y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di)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z)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第24页/共51页轩东故尝为厨,余扃(jing)牖(yu)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di)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其制稍异于前。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从前关闭窗户总共大概 已经。以后。嫁到我家来向靠着几案回娘家探亲转述稍有亲手,名词作状语耸立的样子。伞盖。第25页/共51页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ng)牖(y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di)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z)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第26页/共51页轩东故尝为厨,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殆(di)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或凭几学书且何谓阁子也其后二年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是,动词补足音节的作用。根据。句末语气词。作了,动词或者,连词。那么,连词。句末语气词。这,代词。于是,副词。再次,副词。它,代词。和,介词。的,助词。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第27页/共51页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ng)牖(y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di)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z)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第28页/共51页轩东故尝为厨判断句得不焚被动句其制稍异于前状语后置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判断句今已亭亭如盖矣状语后置句第29页/共51页思考:第五段写了什么?总结: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痛,是前半部分“悲”的追续和补充。第30页/共51页 赏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睹物思人,写树即写人。无一字言及思念,但思念之情却极为诚挚动人。将作者的全部由回忆引起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第31页/共51页鉴赏课文鉴赏课文小结: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第32页/共51页一间书房两种感情三位亲人 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项脊轩喜、悲先妣、大母、亡妻第33页/共51页文 章 结 构项项脊脊轩轩志多可喜多可悲承上启下修葺前:修葺后:狭小、老旧、破漏、阴暗 不漏、明亮、幽雅、宁静1、家庭分崩离析2、悼念亡母3、怀念祖母闭门苦读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悲喜)补记1、回忆亡妻2、借树忆妻 -恩爱情深恩爱情深-诸父异爨诸父异爨 -善良慈爱善良慈爱 -殷殷期望殷殷期望第34页/共51页总结总结 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鉴赏课文鉴赏课文 借轩写人,借轩抒情,项脊轩成为全篇思想感情借轩写人,借轩抒情,项脊轩成为全篇思想感情的一个纽结,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这的一个纽结,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这使作品结构严谨,而且情致幽深。使作品结构严谨,而且情致幽深。第35页/共51页 文章回忆和叙写了项文章回忆和叙写了项脊轩中的几番人事变迁,脊轩中的几番人事变迁,抒发了作者的悲喜之情。抒发了作者的悲喜之情。你认为哪些片断让你阅你认为哪些片断让你阅读之后难以忘怀呢?读之后难以忘怀呢?第36页/共51页 比去,比去,以手阖门以手阖门,自语自语曰:曰:“儿之成,儿之成,则可待乎!则可待乎!”人物人物殷切殷切期望期望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环境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幽幽静静“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梁南梁王籍王籍祖母祖母第38页/共51页 寒花葬志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可悲也已!也已!第40页/共51页译译 文文 寒花,妻子随嫁的婢女。在嘉靖的丁酉年的寒花,妻子随嫁的婢女。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埋葬在土山上。她服侍我而不能到五月四日死的,埋葬在土山上。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这是命啊!老,这是命啊!寒花初来的时候,年纪仅十岁,垂着两个发髻,寒花初来的时候,年纪仅十岁,垂着两个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拖着深绿色的裙子。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一瓦盆。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了荸荠,削了满满一瓦盆。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妻子魏孺人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妻子魏孺人见了便取笑我们。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见了便取笑我们。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翻动。妻子又指着她那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翻动。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样子对着我笑。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唉,真可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呀!悲呀!第41页/共51页恩格斯曾精辟地论述,恩格斯曾精辟地论述,真实生动的细节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对塑造典型性格的重要性。写对塑造典型性格的重要性。在借叙事以抒情在借叙事以抒情的诗中,细节描写往往是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内的诗中,细节描写往往是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感情和意绪的点睛传神之笔。心感情和意绪的点睛传神之笔。洛阳城里见秋风,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唐 张籍张籍秋思秋思拓拓展展阅阅读读试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试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寻找细节描写的例子中,寻找细节描写的例子第42页/共51页江城子江城子苏苏 轼轼 十十年年生生死死两两茫茫茫茫,不不思思量量,自自难难忘忘。千千里里孤孤坟坟,无无处处话话凄凄凉凉。纵纵使使相相逢逢应应不不识识,尘尘满满面面,鬓鬓如如霜霜。夜夜来来幽幽梦梦忽忽还还乡乡。小小轩轩窗窗,正正梳梳妆妆。相相顾顾无无言言,唯唯有有泪泪千千行行。料料得得年年年年肠肠断断处处,明明月月夜夜,短短松松冈冈。第43页/共51页游子吟游子吟孟孟 郊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第44页/共51页朱自清朱自清背影背影节选节选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第45页/共51页 浣溪沙浣溪沙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时只道是寻常。第46页/共51页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 1、解释下列多义词、解释下列多义词当当他日汝当用之他日汝当用之以当南日以当南日已已日过午已昏日过午已昏始为篱,已为墙始为篱,已为墙过过日过午已昏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大母过余从轩前过从轩前过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室西连于中闺其制稍异于前其制稍异于前于于应当应当挡住挡住已经已经后来后来偏过偏过看望看望经过经过在在和和比比第47页/共51页课堂检测课堂检测为为始为篱始为篱已为墙已为墙南北为一南北为一相为应答相为应答轩东故尝为厨轩东故尝为厨余既为此志余既为此志之之儿之成则可待乎儿之成则可待乎久之久之吾妻死之年吾妻死之年抚之甚厚抚之甚厚三五之夜三五之夜扎扎砌砌成为成为做做是是写写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凑足音节那那她她的的第48页/共51页课堂检测课堂检测二、词类活用二、词类活用1 1、雨泽、雨泽下下注注2 2、使不、使不上上漏漏3 3、前前辟四窗辟四窗4 4、垣墙垣墙周庭周庭5 5、乳乳二世二世6 6、执此以、执此以朝朝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第49页/共51页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3、使不上漏、使不上漏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4、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判断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省略句使使之之不上漏不上漏余自束发读书余自束发读书于于轩中轩中省略句省略句特特殊殊句句式式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第50页/共51页感谢您的欣赏第51页/共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