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资源ID:742514
资源大小:123.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1爱莲说爱莲说导学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研读课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莲花的象征意义。3、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莲花形象,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学习难点】认识评价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态度。【学习过程】【创设情境 出示目标】1. 观看图片;2. 出示目标。【自主学习 适时点拨】(1、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蕃( ) 淤( ) 濯( ) 涟( )蔓( ) 亵( ) 噫( ) 鲜( )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疑。B、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濯清涟而不妖( ) 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宜乎众矣( )C、翻译下列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发现研讨 合作探究】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借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行文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文虽短而意蕴无穷。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根据课文内容,用“我喜爱 ,因为它 。”造句。【小组展示 体验成功】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中莲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你认为作者具有什么品质?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四、与作者对话,理解一种情怀,走进一种境界。1、作者 “独爱莲”,陶渊明“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2、爱莲说中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达标检测】6、课尾检测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1)不蔓不枝(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陶后鲜有闻( )2、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简答。(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4、阅读文段做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全文的中心句是 。(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4(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5)本文采用了 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评价反馈】六、拓展延伸1、古往今来,在污浊的现实与秽亵的世风中,有许许多多能过持身高洁而“出淤泥而不染”的志士仁人,你认为做到这一点需要什么条件?能否举出历史上的人物为例加以说明?在今天的社会中,你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有积极意义吗?【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