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等奖2篇.docx
-
资源ID:74283331
资源大小:15.1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陶罐和铁罐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等奖2篇.docx
|卜、陶罐和铁罐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等奖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瞪、羡”等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巧、稀、捏”等13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孩子了解乡村童年生活的乐趣,学会品味生活中平凡的乐趣与美。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了解糖人,搜集吹糖人的有关文字资料、图片或实物。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遇到不懂的记下来。设计意图搜集、交流资料,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为理解课文做知识铺垫。通过多种形式理解词语形象生动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之与渔"。教师准备: 糖人实物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教师先板书“吹糖人",问:吃过糖人吗?什么样?什么味?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吹 糖人的了解。2、教师出示糖人实物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糖人图片3、师:一群乡下孩子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糖人,让我们快快打开书读一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易读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把它弄 明白。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清脆"、"糖稀"等词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如:"羡慕"、"惊奇"、"宁静""郑重"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锻炼学生迅速总揽文章大意的能力。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品味,享受语言的熏染、发展语感。想象与读书品味语言相结合。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扩大阅读面,激发课外阅读兴趣。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5、思考、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L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糖人"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和享受? 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味与理解。A :汇报交流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飞起"、"生风"、"不一会儿"、"围" 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追看"糖人"的急迫和热切。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当 时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B:汇报交流第二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糖人师傅手中还可 以变出什么?”并引导他们抓住"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等词语来体会 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C: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个糖人一个故事,会有哪些糖 人和有趣的故事呢?"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你有这个时候吗?买了形象的糖人后,会马上就吃吗?"最后引导他们抓住"端详"、"舔舔"、"郑重"、"小心"、"不想咬碎”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4、整体回顾全文,引导理解最后一段"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融化呢”这句话的含义。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L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回家读一读有关童年的故事、散文、诗歌等。陶罐和铁罐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等奖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2、能正确、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4、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过程与方法目标:L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4、想象诗的意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学修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热爱中国悠久文化,热爰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的攀登。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想象读、合作读。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挂图。设计意图借用已有经验导入新课,亲切自然。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深刻的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 美修养。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味。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对于背诵好的要给与表扬。2、师:今天我们就再来一起欣赏两首古诗。二,初读课文,学生字。L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3、教师指名读古诗。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L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弄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收获,并随机提出问题。3、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两首古诗后两句的意思,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含义。引导学生先 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登鹳雀楼的后两句写要看到更广阔更远的自然风景,就要再往高处攀登。重点引导 学生理解"欲、穷"的意思。"欲","想要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的意思。"穷", "穷尽”的意思。题西林壁的后两句写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 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 然带有片面性。重点理解"缘、此山"的意思。"缘","因为"的意思。"此山",指庐 山。4、朗读古诗,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诗句谈体会,谈看法。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 的观点,要多听听学生的见解,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去领悟,教师只须相机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题西林壁与望庐山瀑布对比)5、读一读,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古诗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四、诵读古诗,品悟诗情。1、想象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景色;2、合作读和伙伴合作对读、轮读;3、"摇头晃脑读""拍手击节读"。4、指名读,齐读。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促进课外积累。"缘"字:要认真观察结构、笔画,注意把字写紧凑。"岭"和"峰"这两个字在比 较中学习。3、学生独立书写。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回家搜集诵读古诗,并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