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静夜思.docx
静夜思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复习字词。1、孩子们,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静夜思。你们瞧!这群字宝宝还认识吗?那 再和他们交交朋友吧!课前巩固字词:夜晚、思念、床前、月光、怀疑、举头、望 着、低头、故乡。(开火车)2、看来这些字宝宝都难不倒大家了,请孩子们翻开语文书43页,既迅速又安静的 小组是?咱们把字宝宝送回古诗中,同桌互相读一读,读的好的请你夸夸他,读的 不好的请帮帮他。3、齐读古诗。过渡: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写这首诗到底要表达什么情感呢?咱们一起走进 古诗中去寻找答案。二、细读古诗,感受诗意L请大家看到第一句:床前明月光,谁来读?(1)指名读整句诗(抽1人)(2)相机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3)明亮的月光照在了哪里?(床前)谁的床前?(诗人)哪个孩子能完整的解释 这句话?(抽生)(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抽2-3人)孩子们齐读:床前明月光。2 .孩子们读的真好听,下一句谁来读一读?请问孩子们见过霜吗?(PPT出示图片) 师解释:深秋的早晨,草坪上、树叶上会出现一层薄薄的白色物体,这就是霜。在 本句诗中作者说了是哪里的霜呢?(地上的霜)真的是地上出现霜了吗?(不是) 孩子们请看:霜是白色的,月光也是白色的,所以诗人会说“窗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师讲解:“疑”是“好像”的意思。请孩子们用铅笔圈起来在旁边写上。 现在你能翻译这句诗了吗?(抽人)现在难度升级了哦,你能不能用上“好像是”的句式来翻译这 整句诗?过渡: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多么美的景象啊,你 能读出美美的感觉吗?(抽生读整句诗一全班齐读)。同学们读的太美了,连咱们的大诗人李白听见了都忍不住抬头看看这轮明月。3 .请你来读一读上面的诗句。(1)(板书举头)举头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来做一做举头的动作(抽生做动作), “举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抬头,仰头)(2)说说诗人举头在干什么?(望明月)板书“望”,问:望是什么意思?(看 着)(3)请孩子们小声的读读诗句,和同桌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抽生)(4)孩子们,请一起读这句诗。过渡:诗人抬头看见了这轮圆圆的明月,思绪万千,于是便“低头思故乡”。4 .(板书思)孩子们,这个“思”字意思可多了,请大家快速拿出字典,用音序查 字法,找到页码查一查“思”的意思。(孩子们翻字典,老师出示PPT中三种意思, 孩子猜一猜是哪种?(想念,思念)(1)作者是怎样思念的?谁来做动作?(低头)再请一位孩子做望明月的动作。 (举头)一个举头一个低头,这就是一对(反义词)。(2)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故乡,抽3-4人读)(3) “故乡”是什么意思?(老家,家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来,一起读 一读。(4)指导写字:这两个字还是要求孩子们会写的字。请拿出金手指,跟我书空第一个字:故。指导书写“故”:故是左右结构,偏旁是反文旁,左右两部分宽窄相等,写的时 候尽量向中间靠拢,不要写分家。最后一捺要舒展。(师范写,然后孩子写,师巡 视)第二个字,请书空:乡指导书写“乡”:乡是独体字,两个撇折处要基本对齐,第一撇在竖中线起笔, 第二撇折稍微上扬,而且两个撇要平行,两个折也要平行,最后一笔撇从横中线上 起笔。(5)孩子们,齐读:故乡,咱们把这个词送回诗句中,谁来读一读?(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抽两个人,一起读。三、再读古诗,深化情感.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一轮圆圆的明月挂在天空,圆月象征着一家人团圆,而诗 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伤心)1 .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2 .(出示圆月图片)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家乡,亲人)那请 你来读一读这首诗。3 .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家人,亲人)那你来读 一读。4 .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独 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请你来读).教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所以咱们的大诗人李 白就写下了这首静夜思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 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齐读)5 .推荐最佳表演者上台配乐表演。6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四、古诗赏析,了解诗人1、孩子们,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其中两首。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2.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