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仿真模拟卷【含答案】.docx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北京仿真模拟卷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22分)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各题。惠特曼访问记埃德蒙戈斯在早年和中年的岁月里,惠特曼默默无闻,门前冷落。年老以后,倒是有些朝 拜者相当频繁地带着香袋和手杖,设法前来表示崇拜。有关他在这些场合的仪表谈吐 的几种报道已经发表过了,如果我再来添上一篇,我的理由想必是,下面记叙的这次 访问不是抱着礼俗性的态度进行的。据我所知,其他一切采访惠特曼的报道都出自追 随者的手笔,他们纷纷怀着敬仰和倾倒的态度来到圣地,而我的这篇献辞一一只能是 献辞一一是格外真诚的。1884年的冬天,我在波士顿,意外接到惠特曼寄来的一封便笺,要我在离开美 国之前去见他一面。我最初的反响是谢绝他的邀请,但出于好奇心和礼貌,就回信说 我会去。我提到以上这些,只是想突出这位老人特有的魔力,那不是对于一个追随 者,而是对于一个倔强固执的无信仰者的魔力。1885年1月3日清晨我渡过了宽阔的特拉华河,在一个简陋而看上去无人落户 的村庄,我被送上了岸,那种阴森可怕是只有隆冬季节的美国小镇才会显现出来的典 型丑陋。无人可以问路,正打算回去时,我发现自己就在米克尔大街328号的门口, 一块小铜牌上刻着“沃惠特曼”,我敲着这个冷清的二层楼经济公寓的大门,一个 神色忧愁的女人开了门;还没等我开口,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正摇摇晃晃地走下楼 来,随之传来欢快的声音:“是我的朋友吗? " 一下子,我也不知是由于什么磁性般 的魅力,所有拘泥小节的文人矜持都荡然消失了,只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在楼梯上寒暄了一番后,主人拄着拐杖带着我走进一楼的起居室。那是一个大 房间,擦得干干净净的地板上没有铺地毯,一张小床架,屋子中间有个带通烟管的圆 形小火炉,一把椅子一一这就是全部的家具。四面墙壁和火炉上方糊着的墙纸,已经 有色斑和一块块污渍了,就像在工人棚户里看到的那样。房里没有挂画,只有满是杂 物的木栓和架子。到处放着小小的箱子,一堆堆东西,山一般高的报纸东一堆,西一 垛;整个房间,还有老人本人,都是再干净不过的了,干净得仿佛尘垢永远都不会再 落上去。特别是惠特曼,穿的是一身粗灰呢的套服,衬衣领口拉开着,灰发和白花花 的胡须飘飘,荡荡的,仿佛是为了清洁当真漂白过的;全身上下沙白得一尘不染,有如 一张松木台子因反复擦洗而变旧了。惠特曼在一张椅子里坐了下来,安详地微笑着。我理清了一个箱子上的报纸, 坐在他的对面。他的谈话像他的作品一样,散发着原始的力量,毫无交谈中常见的修 饰或刺激。他提到他的贫困,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半身不遂,它们成了压垮他的两 大重负;他似乎对于两者都习以为常了,几乎不在意。我记得当时我想挪动一下箱 子,因为阳光已从不挂窗帘的大窗户倾泻进来;惠特曼便说到有人曾容许送他窗帘, 但他对此并不热心,他觉得窗帘会“挡住阳光”。而阳光和空气正是他所要的一切; 一个冬季他都是耐心地坐在那儿,等待夏日的空气和阳光,原来一到夏季,他又可以 一痛一拐地走出去,全身沉浸在他熟悉的“坎登市僻静处”的一条浅溪里晒晒太阳。惠特曼宽敞的双人房里空空荡荡的,只有两件物品透出些许艺术气氛。一件是 北美印第安人的花布制品,它激发了他的灵感。另一件是幅画像;一叶扁舟上有位相 貌堂堂的青年,荡着双桨。我问他这幅画像的由来,他谈了几件值得一提的事情。他 首先说明这是他的以为至友,来自加拿大的职业桨手,著名的运发动。接着他又说, 这些人是他最喜欢的人,在露天活动的运发动;他们是最朴素、最亲切的人,生活在 阳光和空气中,非得学会保持身体干净、精神抖擞;还说他的心灵偏向这些人,而他 们也莫名其妙地为他所吸引,因此就在他人生最低潮时,在世人狠狠谩骂耻笑他的时 候,正是这些春风得意的体操运发动或赛跑运发动,这些幸运的人看中了他,待他很 友好,“眼下呢,”他接着说,“我只等待春天到来,拄着我的家伙痫痛拐拐走进树 林,那时我可以成天坐在一班干活的伐木工人边上,我就十分开心,因为他们生活的 点点滴滴和砍下来的木材香味混合起来了,它进入我的血液,我再也不觉得又老又病 了。”我记得这些都是他的原话,在我和他度过的悠长且又愉快的那一天中,这些话 比他所谈到的其他一切更加打动我。此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令人厌烦”不符合文 意。B项“人物塑造以心理为主,通过对话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表述不当。D项,“美好 的生活点滴也逐渐被遗忘”不准确。要做好此题,应准确概括小说的情节,把握人物的性 格。答题时要认真分析选项,切忌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备注】无.呐喊中药的结尾令我印象深刻。夏四奶奶给儿子上坟,发现儿子坟头上有一 个花圈,便猜想是儿子因为屈死而特意显灵给母亲看的。这个结尾曲折地反映出辛亥革命失 败的原因:烈士牺牲了,不但周围的“看客”不理解他,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理解他。它给我的 启示是:革命首先要发动群众,没有群众的支持革命是不会成功的。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个“内心强大”的人。他的信念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 不能被打败”。他年事已高,但面对呼啸的海风和颠簸的船只,从不退却。他连续84天出海 一无所获,但仍然坚持行驶到大海深处,毫不气馁。在那里他与一条大马林鱼激烈斗争了三 天三夜,最终将之捕获。在归途中,他又与鲨鱼作斗争。渔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在船桨上绑 上刀子与鲨鱼搏斗;舵把断了,他就用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戳去最终,他将战利品带回了 家。红楼梦塑造的几百个形象中,我独欣赏你,贾宝玉。我欣赏你是心清如水的人,你虽然 生于大户人家,贵为“二爷”,同时又深受贾母喜爱,却没有等级观念,对人一视同仁;我欣赏 你是心清如水的人,你心地纯洁,能够看透荣华,追求本真,且重情专一,深爱着青梅竹马的知 己林妹妹。你就是那至真至纯的璞玉!此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此题目要求在呐喊中的诸多作品中选取一个令自己 印象深刻的结尾,复述其大致内容并陈述理由,字数为150字左右。其中关键词语为“印象 深刻”“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 “150字左右”。由此,文段的结构也就明确了:先 指明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自己印象深刻,然后简要复述这个结尾,最后陈述其令自己印象深 刻的理由。较之上一题,此题提供了三部作品,选择的空间更大。此题目的几个关键词语为“红 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内心强大'的人” “内心强大'的表现”“人 物姓名” “150字左右”。我们可以先回想一下这三部作品中的人物及其特点,并从中挑选 出一位“内心强大”的人,然后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此题目要求从边城红楼梦中选择自己认为“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 情文字赞美他(她)。此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明确“心清如水”的含义(即心地纯洁,如水般 透明),二是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赞美之情。此题旨在检测考生的感性才情,以及对 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的细腻把握与品味。【备注】无.【佳作展台】大度能容,乃为“器”“器”在汉语中实在是一个意义丰富的字。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器,皿 也。"“皿"的特征是包容性,能够容纳各种东西,如盛酒之“器”为樽,烹煮之“器”为鼎 等。“器”对外物的容纳在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已从器物的层面上升到精神文化的层面。 有一种“器”叫器量,大度能容,兼容并包。易经日:“器有大焉,高天厚地。唯其能容,容而不盈,故见其大。” 一个人的胸 襟要像天地一样博大,能够容纳外物,有如此博大的胸襟,才能够成就大事业。大度能容,是 成为人才的重要前提。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发现古今成大事者,无不具有非凡的胸襟。昔日公子纠和公子 小白争夺齐国王位,公子纠的师傅管仲用计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几乎致命。后来公子小白在 王位争夺中取胜,非但没有对管仲施行报复,反倒赏识其才,重用管仲,君臣相济,最终成为春 秋一代霸主。贞观名臣魏徵曾参加李密的起义军,也曾为太子李建成效力,在李世民登基后, 魏徵更是“每犯颜苦谏”,而李世民却可以容忍魏徵的屡屡“冒犯”。李世民非凡的胸襟和 气度才成就了 “贞观之治”的盛世图景。大度能容,能容的是批评,是质疑,是争议。蔺相如能容,面对廉颇的咄咄逼人,能够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不仅促成将相和的佳话,而且使国家免于危难;苏轼能容, 在仕途不顺、志不得伸之时,面对炎凉世态的困窘,依然相信“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大度成就了苏子为人津津乐道的豁达洒脱。我们也当能容,在生活中,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容 得下不同的观点,甚至接受得了批评,具备“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度量。大度能容,才能走向成功,个人如此,集体、社会、国家亦然。蔡元培先生在任北大校长之初,就秉持“兼容并包”的理念,彼时的北大,能够容忍 留着小辫子的辜鸿铭,能够接纳陈独秀、李大钊这样的革命人物。当时的北大教授,既有学 贯中西的博学鸿儒,又有仅有小学文凭从未出过国的“土”教授。“兼容并包”,也成就了 北大的伟大。党的十八大,中国正式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实现美丽的中国梦,需 要在治国理政时展现出非凡的胸襟气度。对外,以开放创新推动包容式全球化开展,求同存 异,海纳百川;对内,以广阔的胸怀宽容失败,论证、听取不同的声音。“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度能容即为君子之“厚德”,国家之“助力”。“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愿我们都能如“器”之能容,在开展的浪潮中得渡人之 船,兼容并包,在碰撞中获取激发成功的灵感。题目要求考生围绕有关“器”的一段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展开联想和思考。审题 立意时,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器”的本义及其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器”可以是所有用 具的总称,包括各种容器和工具,可以指人的度量,还可以指才能、人才。有关“器”,我们 可以联想到很多古语,如“君子不器”“玉不琢,不成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 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等。其次,逐句分析材料,迁移思考。如“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 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是在说“器”的特征,即内外兼美;“器能助人成事”,是在说“器”的功用,“器”是成就事业的实用利器;将“器”理解为“器量”,那么可以写为人当有 非凡的胸襟气度;假设将“器”理解为“国之重器”,可以联想到要成为国之重器,应勇于承当 责任、敢于追逐梦想,于己能实现个人价值,于社会和国家能济世安民。作文立意:考生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 可以写个人的器量、才识、气度,探究“器”在才德风范方面的含义;可以写作为工具的 “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开展、社会进步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国 家、民族开展的重大意义。【备注】【名师点评】本文从“器”的意义说起,借说文解字释义,点出主题。又分别 以易经名言,历史中齐桓公容得下管仲、李世民容得下魏徵等事例,详细论证对个人来 说“大度能容"的重要性。紧接着再进一步,说明大度能容,容的是批评、质疑和争议。随 后又由个人上升到集体、社会、国家,以北大的“兼容并包”和中国梦的实现来论证大度能 容的意义。结尾再次点题。文章首尾照应,事例丰富,层层深入,论证有力。谈话结束,他用那沉静的音调说了声:“再会,我的朋友!”我走出公寓,再 一次站在沉闷荒凉的米克尔大街上,这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的仰 慕之情。一个无信仰者就这样前去会见了沃尔特惠特曼,深深地被他吸引,却没有变 成追随者。(有删改)【注】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教师, 代表作为草叶集。1 .(此题3分)第段中,作者感到“心满意足”的原因是 o2 .(此题3分)第段中对惠特曼起居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 .(此题3分)第段画线句的含义是4 .(此题3分)第段所写的“阳光”对刻画惠特曼的形象有什么用?5 .(此题3分)第段中惠特曼说他最喜欢那些运发动,对其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OA.这些人幸运、春风得意,曾与惠特曼荣辱与共。8 .这些人保持着身体和心灵的干净,充满了活力。C.这些人曾给惠特曼以激励,帮他走出了最低潮。D.这些人朴素亲切,心灵上与惠特曼有契合之处。6 .(此题7分)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二、古诗文阅读(共9题,共3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左氏国语,其文深闵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 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日:“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假设过 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此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 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假设国亡,不过十 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 乃东迁。非日:山川者,技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 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那么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贲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 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海洞聘情21乎其中,或会或 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日:“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那么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捶人事乎?假设日天者,那么吾既陈于前矣;人也, 那么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无乎?而日是川之为尤!又日:“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 乎哉!吾无取乎尔也。(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源洞醪情:弥漫无际广阔深远。7 .(此题3分)以下对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不概于圣概:大概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由:沿着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是恶乎与我谋 恶乎:于何、怎么会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 糜:使熟烂抑人事乎抑:还是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不有他本乎术:途径、原因A.B.C.D.8 .(此题3分)以下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其文深闵杰异国语文章深刻宏阔杰出特异B.其说多诬淫其中所言多是诬陷和混乱的C.彼固有所逼引以上事物本来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条件D.又况天地之无倪又何况天地广阔无边9 .(此题3分)根据文意,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柳宗元认为世人因喜好国语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拨乱反正。B.伯阳父将三川震、源塞和国亡联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C.柳宗元以老妇烹调、老圃灌园类比,说明自然界自动自休的机理是可以被认识的。D.此文表达了柳宗元“天人相分”、反对迷信的观点,表达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10 .(此题4分)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认之者不塞那么惑吾无取乎尔也11 .(此题6分)文章第三段对伯阳父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 开批驳的。12 .(此题7分)翻译以下句子(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 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鞋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 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 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 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鞋陌:代指襄阳。13 .(此题3分)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跖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赞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14 .(此题3分)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以下分析,正确的 一项为哪一项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15 .(此题6分)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 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题,每题8分,共8分)16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诗经氓中的“,”两句,女主人公自 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氓的“凶暴”形成比照,表达内心的不满。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塞地少将寡,民穷地荒; 进而大声疾呼“"。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 国破身亡的惨局。古诗词善于运用联想,李煜虞美人中“?"两句由“愁”想到江水东流,这是由特 征相似引起的联想。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红梅川端康成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父亲 说:“这颗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梗开始绽开的。自从你嫁过来以 后,也没有改变过。”“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过梅花。”“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父亲说他正月初二,在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 吗?我确实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你确实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 买过什么东西。”“言过其实了吧。”“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我确实买回来了嘛。”“唉,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 ”“咦?难道是我”女儿在厨房里准备午餐,父母的争论全听见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无意开口,只 顾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确实带回来了吗? "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 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我是拿回来了嘛会不会忘在了车厢里? ”父亲的记忆也发生了动摇。“怎么会呢要是忘在车厢里,司机一定会送来的。他绝不会悄悄拿走,是公司的 车子嘛。”“这也是啊。”女儿忐忑不安。母亲似乎全然忘却了,这够奇怪的。父亲被母亲这么一说,似乎也渐渐失去了信心, 这就更加奇怪了。正月初二那天,父亲乘车兜风,是去过风月堂买了许多糕点回来的。母亲也品尝过 了。沉默持续了一阵子,母亲骤然想起来似的,直截了当地说:“哦,哦!是糯米面小 饼!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对嘛!”“有绿豆馅点心,铜锣形馅点心,还有许多糕点,真叫人不好办呐。”“对嘛。我是买回来了嘛。”“不过,那种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那种东西。”“是啊。"“哦,对了,对了。确实,我把它给谁了。用纸包好,是给人家了啊,是给谁了 呢?“对啊,是给人家了。”父亲如释重负,接着他又说:“是不是送给了房枝呢? ”“啊,对,是送给了房枝。对,我还说让孩子看见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是啊,是房枝? ”“唉,确实是那样。是送给房枝了。”父母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他们感到彼此的谈话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满足。然而,这与事实也不尽相符。点心并非送给原来的女佣房枝,而是送给了邻居的男孩 子。女儿正在等待着:母亲会不会又像方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呢?饭厅里鸦雀无 声,只传来了铁壶的响声。女儿端上做好的午饭,摆放在被炉板上。“好了,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 ”父亲说。“听见了。”“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了。好了,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 好吗? ”“究竟谁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风月堂话题,我认输了。不过”关于房枝的事,女儿欲言又止。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父亲患轻度脑溢血症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打那以后,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梗先开花。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 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17 .(此题3分)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家庭气氛的特点。18 .(此题3分)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女儿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19 .(此题3分)文中“红梅”先后两次出现,有哪些作用。20 .(此题6分)作品表达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 作用?试作探究。21 .(此题7分)以下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角度独特,描写了令人厌烦的生活场景,与生编硬造的“工业品”小说不同。 对读者有很大的启迪意义。B.本文语言质朴,短短千余字,浓缩了一个家庭的生活,人物塑造以心理为主,通过 对话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C.从艺术手法上看,开头就有景物描写,结尾点名是女儿的在回忆和追念,手法新 颖,别具匠心。D.小说通过描写一个的家庭日常生活,告诉我们岁月使青春红颜变得白发苍苍,美好 的生活点滴也逐渐被遗忘。E.女儿知道内情,最后也没有告诉母亲,在作者笔下水到渠成,没有刻意渲染,但读 者还是感觉到了傲雪红梅一样的浓浓深情。第II卷五、作文(共2题,共60分)22 .(此题10分)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 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 其“内心强大”的表现。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 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23 .(此题5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 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惠特曼急切的迎接、亲切的称呼,那份热情真诚让“我”感到放松和愉悦1 .刻画了起居室的简陋干净,反映出惠特曼生活的贫困,也暗示了他精神世界的纯洁自 然。3他的谈话和作品一样没有华美的语言、夸张的表达或新奇的内容,自然、质朴,充满力 量.温暖的阳光象征着生机和热情,文章通过描写惠特曼对阳光的需要和渴求,既写出了惠 特曼年老体衰的身体状况,也表现了他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的态度。4 . A.答案例如: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再次说明“我”是“一个无信 仰者”而又“深深地被他吸引",进一步突出对惠特曼的崇敬。强调采访后“我”仍然“没有变成追随者”,说明自己对惠特曼真诚平等的态度,更以此突出惠特曼的真诚坦 率,这与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意图是一致的。【备注】无. A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概”应解释为“平、齐、符 合”。“既”应解释为“已经”。5 . B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诬淫”应解 释为“荒诞虚浮”。6 . C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柳宗元以老妇烹调、老圃灌园类比,不是为 了说明自然界自动自休的机理是可以被认识的,而是为了引出下文“天理难以被人感知”的 观点。7 .答案:认同伯阳父说法的人不是孤陋寡闻的就是糊涂的我对于国语的上述说法无所采纳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8 .答案:文章第三段首先批驳川震亡国说,指出自然界自动自休,与人世间的祸患没有关系; 接着批驳源塞造成财用匮乏从而导致国亡说,指出财用匮乏自有其原因,不能归因于川震;最 后批驳“天之所弃,不过其纪”说,指出此论之荒谬更甚于前者。此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述思路的能力。结合原文“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其孰能知之”可 知,文段首先阐述山川只是自然界的事物,自然界自动自休,不是与人商量、替人安排的,从 而批驳了川震亡国说。结合原文"且曰而曰是川之为尤”可知,文段接着指出缺乏财物 用度有其他原因,不能归因于川震,批驳了源塞造成财用匮乏从而导致国亡说。最后批驳了 “天之所弃,不过其纪”观点的荒谬。【备注】【参考译文】左丘明的国语,文章深刻宏阔杰出特异,确实是世人特别喜爱而 不忍释手的一部书。但是它的主张很多是荒诞虚浮的,不符合圣贤的观点。我担忧世上的读 书人沉迷于它的文辞,而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这就不能通过中庸之道进入尧、舜之道。 根据这个道理,(我)写了非国语。周幽王二年,西周的泾、渭、洛三河流域都发生了地震。伯阳父说:“西周即将灭亡! 天地间的阴阳之气,不应该失去秩序,如果失去了原有的秩序,那就是有人扰乱了它。阳气潜 伏在下面不能出来,阴气迫近地面不能上升,于是就会发生地震。如今三河流域都发生地震, 是因为阳气失去了它原来的位置而填塞在阴气的位置上。阳气失去原来的位置却处在阴气 的位置上,河水的源头就必定受阻塞。河水的源头被阻塞,国家必定会灭亡。民众缺乏财物 用度,不亡国还等什么呢?如果国家灭亡,时间不会超过十年。十年,是数的一纪。上天要抛 弃一个国家,是不会超过一纪的。”就在这年,泾水、渭水、洛水枯竭,岐山崩塌。周幽王于 是被杀,周朝也东迁到洛邑去了。(柳宗元)批驳说:山岭和河流,只不过是自然界的事物。阴气与阳气,那么是在天地间不停飘荡 的元气。阴阳二气自然运动、自然静止,山岭自然耸立,河水自然流淌,这些现象的存在怎么 会与人商量呢?河水会自然激荡和干枯,山岭会自然崩塌和缺裂,这些自然界的变化怎么会替 人安排呢?以上事物本来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条件,而认同伯阳父说法的人不是孤陋寡闻的就 是糊涂的。用锅来烧煮东西,一定要让水沸腾使蒸气弥漫,才能把各种食物煮烂;从畦间井里 打水浇灌菜地,一定会水流飞溅冲击而毁坏土石。这些不过是老妇人、老园丁干的事情,尚 且能使自然界的物质发生变化,又何况天地广阔无边,阴阳二气无穷无尽,它们弥漫无际,在 天地间广阔深远,有时聚合有时别离,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如同车轮和纺织机一样 (不停地旋转运动),这种变化规律又有谁能预料到呢?(伯阳父)还说:“河水的源头被阻塞, 国家必定会灭亡。民众缺乏财物用度,不亡国还等什么呢?"这又是我无法理解的。而且他 所说的(河源阻塞而国亡)究竟是天意造成的呢,还是人造成的呢?如果说是天意如此,那么我 已经在前面讲述过天人相分的道理了;如果说是人为的原因,那么因为缺乏财物用度而导致 国家灭亡,难道没有其他的原因吗?却说造成国家灭亡是山川的过错!又说:“上天要抛弃一 个国家,是不会超过一纪的。”这就更加荒谬了。我对于国语的上述说法无所采纳。9 . (1)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君主)考虑谋划这件事!(2)我不忍心因为我自己的私仇,而伤害忠厚之人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考虑)别的方法吧! (3)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 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无【备注】无. D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中“正”是正当的意 思,这里是说现在正是万里飘雪、梅花盛开之时,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 错。10 . A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 意在强调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英雄人物的辈出等;C项,“担忧”“望其早归”错,该典故是鼓 励友人建功立业;D项,“儿女泪,君休滴”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 凄苦” o11 .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比方上阕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 千古浪,铜鞋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比方上阕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 堪称“和缓”。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要求从诗歌的谋篇布局以及表达技 巧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具体作答时,应先分析题干中陈廷焯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评论,抓 住“龙吟虎啸”“和缓”两个关键词,回到原词找寻相关词句并加以阐释。【备注】【诗歌鉴赏】淳熙十一年(1184)冬,词人闲居江西上饶,为送别友人李正之入蜀赴 任而作此词。开头两句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意,直点送友人入蜀,文字十 分简练。接着两句抒发离别时人所共有的感伤情绪,表达了词人与李正之的深厚情谊,暗示 自己中年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这两句气魄宏大,词人 以乐观的勉励代替离别的感伤,用诸葛亮上出师表和司马相如拟喻巴蜀檄两个与蜀 地有关的典故,鼓励友人入蜀后,要像诸葛亮那样坚持北伐抗金;要像司马相如那样体察民情, 安抚百姓。下片重点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要友人一路上注意寻访名胜,写下歌颂山 河的瑰丽诗篇。“儿女泪,君休滴”承上启下,抚慰友人不要因暂时的离别而悲伤。“荆楚 路,吾能说”亲切平和。接着词人分别列举了 “庐山秀色”“赤壁浪花”“襄阳明月”的盛 景,希望李正之不要错过机会,到这些名胜去走一走,看一看。结尾两句照应开头,以万里雪 飘、梅花盛开、相互忆念结束。全词以送别友人入蜀为线索,既有抒情、记景,也有叙事、 议论,风格遒劲豪壮。12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此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1)夙、寐,(2)诚。【备注】无.生活平凡琐碎、互相关心、对于生命老去的淡淡的忧伤此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家庭气氛的特点可以从人物及人物活 动中提取。本篇小说主要围绕父亲母亲和女儿之间关于点心的事情的不同行为展开,从此 入手,加以概括即可。13 .第一处写女儿微笑着听着父母的争吵,表达了她对这种极具生活气息的家庭气氛的喜 爱;第二处的“欲言又止”写出了女儿对父母身体状况的担忧。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两个句子都是关于 女儿的细节描写。结合关键词,体会语句的丰富含意。第一句“无意”“微笑地”说明她 对这种极具生活气息的家庭气氛的喜爱。第二句"女儿欲言又止”写出了女儿对父母身体 状况的担忧。14 .第一次,由红梅哪枝先开花的争论,引发父亲对人生命短暂的感慨,并为下文买点 心争论作铺垫。第二次,写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桃先开花是为了证实父亲的感慨,并写 出女儿对红梅依旧,父亲不在的感伤“子孙万代”就是他曾经收藏的那一对。两处内容 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向前开展。此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分析作用题应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要对作品 进行深度挖掘,它不仅指自然的红梅,还可能和人物的心理状态,人物的感情相关。例如 答案的前两点是从内容上分析的,后一点是从结构上分析的。15 .有助于刻画小说中女儿的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也有助于表现家庭惯常的 生活状态,平凡而琐碎;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表达对这种美好的生 活点滴的追忆。此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品表达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 性这些特点的作用一般应从人物塑造、作品的抒情风格上分析。16 . 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