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冷与热 1.冷热与温度教案.docx
-
资源ID:74302673
资源大小:21.2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冷与热 1.冷热与温度教案.docx
1.冷热与温度【核心概念】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学习内容与要求】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3-4年级:描述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知道摄氏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常用温度 标准单位。【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冷和热的第一课时。通过三年级 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学习,学生对热现象有了具体的感知,认识了常见的热现象,通 过三年级下册测量气温的学习,学生学会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能正确读、写温度 以及单位。本课将物质的冷热现象由气体延伸到液体,学生需建立起“温度”的概念,以及 理清“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近一步学习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一一温度计,并且更 加规范地使用温度计测量、探究温度变化规律。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冷热水的差别,对“温度”形成感知,并意 识到人的皮肤无法精确地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程度,存在误差。第二部分,定义“物体的 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表示”,形成“温度”的概念,并认识测量工具一一温度计,观察其结 构,学会使用。第三部分,探究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设计连续测温的实验方案, 记录、描绘、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第四部分,认识不同的温度计,人类为了促进生产生活, 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了不一样的温度计,在生活的不同方面发挥着作用。【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和三年级下册测量气温的学习,学生已经关注 并认识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学会用皮肤这种感官去感知,也知道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空气或 其他气体的温度,会读数并记录温度数据,正确地使用温度单位。本课学生进一步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更扎实地训练使用温度计以及读数。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温水 的温度,并连续测量12分钟内的水温,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观察、分析温度的变化。学会 设计探究实验、考虑实验细节、明确测量的步骤、方法,学会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用直观 地方式展示数据并总结概括,是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培养探究思维的重要过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与此同时,他们已经 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探究实验方法以及形成规范操作的意识。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 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对此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 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没有具体、精确地比较,也没有对冷 热变化过程的敏锐感知,本课借助工具测量,用数字、图像直观而具体地将冷热变化展现给 学生。【教学目标】1 .科学观念:知道温度可以表达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 度,知道温度的单位;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知道测量物体温度 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 .科学思维: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 数据;通过探究活动得到数据,并分析数据和图表,概括温度变化规律;3 .科学探究: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体验到亲历科 学探究过程的乐趣。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会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 结论、及时反思等;注重实验小组合作意识,能有效分工合作;在科学探究中,敢于猜想, 通过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4 .科学态度:认识到测量工具的使用使人们生活更加精准、便捷;知道人们根据生产、 生活所需设计、制造不一样的工具。【教学重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教学难点】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并及时记录,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温度计、烧杯、热水、铁架台、温度计夹、计时器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活动导入:1 .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三杯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 .生1:有的冷有的热,冷热程度不同;生2:水温可能不同。3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温有可能不同的?4 .生:根据杯子上面有水汽冒出,来判断水温可能不同。5 .那有水汽冒出的两个杯子,哪个杯子中的水热一点呢?6 .生:用手摸一摸。7 .提问:你是想用什么感官帮助你判断水温?8 .生:皮肤。9 .小结:没错,皮肤可以感觉物体的冷热,也就是物体温度的差异。(板书:温度:物 体的冷热程度冷热与温度)10 .提问:谁的手指皮肤足够灵敏,来试一试?(请学生演示,教师讲解: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同时插入温水 中)能具体说一说感觉吗?11 生:左手(先放入热水)感觉到的温水凉一些,右手(先放入冷水)感觉到的温水热 一些。12 .提问:最后同时插入的同一杯水,只有三杯水。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 怎么会一只手感觉冷一些,一只手感觉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13 .生:左手先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右手先放在冷水中, 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设计意图:以一个简单的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应用感官的同时充分 感觉,而活动结果的设计使学生意识到人的感官感觉到的冷热程度模糊而不精确,感官确实 会出现差错,所以工具更加可靠、准确,需要使用测量工具使其数据化。二、学会测量:使用温度(一)介绍温度、温度计、温度的单位1 .提问:用皮肤感觉的结果有时不太准确,我们要如何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呢?2 .生:用温度计测量。3 .提问:介绍你见过、使用过的温度计。4 .生1:班上同学不舒服,老师用额温枪测他有没有发烧;生2:早上学校门口有测量体温的机器;(补充:红外测温仪)生3:时钟上有表示温度的部分。(补充:寒暑表)5 .总结:是的,这些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统称为温度计。(板书:测量工具:温度计)6 . PPT出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都是用来测量什么物体的温度?7 .生:体温计/红外测温仪/额温枪测量人的体温,寒暑表测量所在房间空气的温度8 .提问:一般体温或者房间的温度是多少呢?9 .生:人体36度,房间25度等。10 .提问:“度”还叫什么?11 .生:摄氏度。12 .总结:没错,这就是温度的单位一一摄氏度,写作°C。(板书:摄氏度(°C)13 .提问:这些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水的温度吗?14 .生:不可以,因为水的温度高,这些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不够。15 .师:真是细心、会思考的孩子,那么我们一起来认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设计意图:当想到需要使用温度计,就“顺藤摸瓜”地了解学生原有经脸中对温度计 的了解,说一说常见的、常用的温度计,知道不一样的温度计有不一样的用途,从合适的量 程角度入手认识实脸室用温度计。(二)认识实验室温度计1 .出示温度计:温度计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2 .生:玻璃做的温度计,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3 .活动要求:请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温度计由哪些部分构成。4 .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温度计并讨论。5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温度计里有红色的、细细长长的液体(补充:煤油),最顶头有 一个红色的圆泡,玻璃管外壁有刻度(追问:观察刻度,这支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范围是 多少摄氏度?每一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最尾端注明了 “”,有一个方便悬挂的小孔 笺笺 守守。6 .结合PPT总结:“液泡”、“液柱”、“刻度”、“单位”。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学生观察得细致而全面。在观察过程中, 学生联想每一部分的作用,从而初步形成使用方法,再经过教师指导,印象深刻,为学习其 他工具的使用打好基础。直接用温度计解决上一环节的问题,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趁热打 铁地联系温度计的使用。(三)学会使用温度计1 .总结:我们已经根据水温的范围选择了合适的温度计,使用前需要再次检查温度计的 液柱,并调整。出示PPT:观察温度计: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液柱有没有断处,可以甩动消除;选择温度计:根据估计水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提问:接下来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2 .学生发言讨论温度计的用法,教师适时引导,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PPT展示)测量: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追问:为 什么不可以碰到杯壁?生:碰到杯壁测到的是杯壁的温度)读数: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温度计不拿出来,并且要使 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相平。(追问并补充:如果液柱没有停下说明还没有测到水的温度, 视线不相平看的不准确)3 .提问:你学会了吗?谁来试一试使用温度计测量讲台上三杯水的温度,其他同学做裁 判,观察他们的使用方法对不对。4 .请学生演示实验,讨论操作是否正确,并且正确地记录数据。设计意图:先由学生讨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提出注意点,请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这么 做,在暴露学生思维并纠正的同时,强化了对温度计使用方法的理解,再用选一选的方式, 再次检脸掌握程度。三、探究活动:热水变凉的规律(一)提出探究问题1 .引导:此时水的温度跟刚上课时的温度一样吗?2 .生:不是,水已经冷了一些了。3 .启发:关于热水变冷的过程,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4 .生1:为什么水会变冷?5 2:温度下降的速度是什么样的?生3:最后会下降到多少度?5 .总结:我们先来研究热水变冷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说一说你的猜测。6 .学生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水变冷的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现在比较冷的说明刚刚就是 比较冷的;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水变冷不是一直是一个速度,可能有时快,有时慢等等。(二)设计探究方案1 .提问:我们可以怎么研究这个问题?2 .生L:把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观察它的温度变化。3 2:先记下水的温度,再每过1分钟测量一次温度,记下来。3 . PPT出示,请学生总结: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待液柱不再上升,读出示数,作为“0分钟”时的温度;每隔2分钟读出温度并记录。温馨提示:(1)安静观察(2)真实记录时间/分钟024681012温度/(三)完善探究方案4 .提问:关于实验,老师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PPT出示:测量过程中,温度计能不能从烧杯中取出?实验所需材料有哪些?小组内如何分工合作完成实验?5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并说明理由: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6 .出示温度计夹和铁架台:为了固定温度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专门固定温度计的铁架 台和温度计夹,按顺序安装装置。还需要什么器材?7 .生:计时器/秒表8 .活动要求,出示记录单:老师统一为大家计时,请大家分配好搭建装置、读数、记录、 画图等工作。(四)实验探究并记录1 .分发实验材料。2 .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分析数据。(五)分析数据并总结1 .学生汇报数据和结论。2 .我们发现用表格记录的数据不方便我们观察,老师教你们学习一种新的处理数据的方 法。我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我们来看看。(教师讲解曲线图各部分代表的意义。同时 教师根据学生数据绘制曲线图)3 .师生共同总结出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一一先快后慢。(板书:热水变凉温度下降先快后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水温变化的规律,设计实验、猜测,并将数据以画图的 形式更直观地表达,总结规律。教学中重点讨论了实验方法,从学生自己讨论出粗略的操作 方法,到教师提出细节问题,学生讨论并思考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考虑细节, 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测量工具,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四、拓展延伸1 .启发:如果继续观测,会有什么结果呢?2 .学生测量、猜测:会都跟室温差不多。3 .提问:你准备怎么研究这个问题?课后小组讨论,一起试一试验证你们的猜想!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乐于思考相关的科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学以致用,让 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掌握探究的方法。【板书设计】1 .冷热与温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温度计单位:摄氏度()热水变凉温度下降先快后慢【知识要点】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 .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q(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比啊,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创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3)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4)零上温度自0”C向上数,数越大,表示温度越高;零下温度自0工向下数,数越大, 表示温度越低。写零下温度时要在数字前加上“-" o4 .探究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提出问题: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匀速下降,还是先快后慢地下降,或是其他?做出假设: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先快后慢地下降。实验设计:安装好测温装置。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把记 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线。实验结论: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如果继续观测下去会 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当水温变得跟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同时,水温便不再下降了。 这是因为此时水与周围的环境没有温差,不存在热量的交换,所以温度会保持不变。5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1)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2)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3)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4)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课堂流程图活动导入,初步认识物体的温度I口I介绍、观察温度计I口I学会使用温度计I口I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