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职业道德伦理守则.docx
食品职业道德伦理守则完善食品安全伦理体系近些年来,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食品行业生 产经营主体“多、小、散”,食品安全能有目前这样的成效确实不易。 但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不可低估。少数食品生产经 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诚信意识淡薄,违法现象屡禁不绝。食 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完善食品安全立法和加强质量安 全监管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但要从源头上预防食品安全问题 发生,还必须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伦理体系。食品安全伦理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是从伦理学的角度,运用价值 理念和道德思维方式,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监管和消费等各个 环节进行伦理审视与道德判断,为维护食品安全提供价值立场、道德 观念、行为选择与评价的标准和伦理对策。笔者认为,从保障食品安 全的全过程来看,必须在企业(生产经营者)、政府、消费者、传播 媒体四个层面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伦理体系。企业伦理重在强化社会责任。企业(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 责任人,必须强化企业伦理即社会责任意识。食品企业是否承担社会 责任,不仅反映了企业的道德水准,更关系企业的长远发展。因为食 品生产经营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单位和市场主体,而且承担着维护社 会安全的重要责任。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依法规范 生产经营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从业底线。社会责任要求食品生产经营 企业始终关注人的价值、重视社会效益,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向 社会提供安全的优质产品。必须高度重视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 德教育,提高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强化现代企业管理,使他们身上 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生产经营“良心”食品。行政伦理重在强化市场监管。政府在维护食品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行政伦理,完善依法监督的体制机制,形成 一个公平公正、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制度环境。食品安全直接关系 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强化市场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行政伦理的基本要求。同时,食品工业是国 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对 于稳增长、调结构、实现转型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 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比较完善和有效的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对“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人 民群众饮食安全。消费伦理重在强化权益保护和适度消费。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是保卫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仅受 到经济能力的制约,而且受到消费伦理观念的重大影响。因此,消费 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伦理现象,必须倡导全体公民 科学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引导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实现人类需 求与自然存续的和谐,实现消费结构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和谐, 实现消费主体的代内和代际间的和谐。还要强化消费者的自我权益保 护意识,不是从个体而是从公众利益出发,自觉、主动地参与食品安 全的监督,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传播伦理重在强化媒体监督和道德引导。媒体监督也是保障食品安全 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掌握着公共资源的媒体应秉持对人民健康负责的 态度,将科学、理性的报道作为传播伦理的内核,充分发挥舆论监督 和道德引导作用。新闻舆论工作是做导向工作的,一定要有正确导向。 坚持正确导向,必须看到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的主流,不要因个别 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叶障目。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正面宣传和客 观批评的关系,通过客观真实的舆论监督发挥好媒体的作用,从而提 升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水平。推动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伦理体系,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当代伦理学 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使命。一方面,食品安全伦理是市场和政府监管 机制的重要补充。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从最初原材 料的生产到最终在市场上流通,要经过众多环节,各个环节都有可能 出现不安全因素。而我国的食品生产经营非常分散,特别是农户和小 作坊、小摊贩面广量大,这大大增加了监管的成本和难度。由于市场 和政府监管具有不可避免的失灵现象,食品安全伦理体系的建立就非 常必要,它不仅能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还可以发挥更深层次的功 能,推动市场与政府监管机制的完善。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伦理与法 律制度结合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需要。法律是最基本的伦理, 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两者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也都是调控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在内容上,法律与伦理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在作用与功能上,它们又相互补充、相互依托。食品安全 法律法规只有借助食品安全伦理提升从业者思想信念和行为标准才 能有效施行,只有食品生产全过程、全领域绽放伦理的光辉,食品安 全才能得以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