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元素让婚礼更新颖.docx
中式元素让婚礼更“潮”红灯笼、凤冠霞帔的穿戴、名目繁多的传统习俗,这不是我们要说的新中式婚礼。以妩媚中 国红主导的中式婚礼元素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个性化的婚礼当中,传统与现代的邂逅, 古典与潮流的融汇,别样的视觉撞击让婚礼在延续庄重礼仪的同时,散发出独特的时尚感和 中国气息。一场婚礼中加入一些中式元素,非但没有老气横秋的感觉,相反会“潮”气十足。 文化派:中式元素让婚礼更有品位如今,越来越多的小青年们开始崇尚东方特有的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做一场'诗情画意”的 主题婚礼,桌牌选用诗词中爱情诗句,那种意境远远高于任何现代文字。在婚礼中,选择中 国特有的图纹作为素材,让每个来宾都体会着团圆美满的吉祥氛围。“我们准备在敬茶的环 节,对父母行跪拜之礼,这样才能表达我们的心情。“蔡小姐的婚礼中西结合,这个环节, 让在座的长辈甚为满意。视觉派:中式含蓄悠长很像爱情在一场“青花瓷”主题婚礼上,新人利用场地的中式特色,巧妙地将中式特色的青花瓷纹饰融 入婚礼设计,在婚礼中用中式文化的悠远绵长,突出了一对新人含蓄悠长的爱情。遍访本市 各大婚宴酒店,大部分均以中式布置为主。在此基础上,如果白纱满地、花拱门林立,总让 人感觉有点不协调。婚礼场地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新人的特点,如果你们属于含情脉脉型,那 么一定不能采用奔放的色彩。中式元素DIY锦囊场地布置诗情画意“青花瓷”的意境悠远,绣品的精美,蓝印花的凝练,找到适合新人自己风格的一定不难。新 人可以将来宾名单书写在扇子上作为桌卡,红灯笼做路引,瓦罐用做花器,祝福卡像新年的 许愿条一样直接挂在桃花树上。中式元素渗入西方婚纱如今的婚纱也开始采纳中式元素,中式旗袍剪裁,东方刺绣、印花等被广泛地运用在婚纱上。 中式元素最大的表现还在于中国红婚纱的设计。中国红非常适合东方女性,可以让人展现惊 艳的视觉效果,彰显独特的自信与神采。中式请柬DIY图案有众多中式吉祥图纹可选用,水墨画的笔触有着夸张的韵味,剪纸不妨用镂刻的形式来 制作。新人不妨采购些中国结、盘花纽、流苏、古钱等中国特色的配件,和经典的西式请柬 搭配,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式回礼好彩头青花瓷的杯子,象征着一辈子不变色的幸福;一双包装精美的筷子,传达的是快快乐乐和天 生一对永不分离的好口彩;无锡的大阿福泥人是很可爱的礼物,刻上两人的姓氏印章便有了 独特的魅力.中国传统民俗中一些婚嫁禁忌中国传统民俗中一些婚嫁禁忌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之一。俗话说:先成家,后立业。儒家思想中也明确指出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之次序。可见人须先成家,生活安定了再立业,人也会变得成熟,办起事来自 然也会事半功倍。成家即为结婚,婚姻的好坏,关系到一生的幸福。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是每个人所向往的。从相识相知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满心欢喜的走 入来之不易属于自己的婚姻殿堂,本该是王子与公主的完美大结局,如果在这喜气洋洋的背 后忽略了中国人在婚嫁习俗当中的禁忌,就有可能因为小小的失误而影响到未来的婚姻路 程,可谓是得不偿失,可惜之极。那么这些中国传统民俗的婚嫁禁忌如何避免?在步入婚姻殿堂的路上,都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呢?一:出嫁时间的禁忌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这三个月份:六月,三月和七月。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 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 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 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 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 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二:出嫁仪式的禁忌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 所谓 ''困空铺,不死厄,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 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如若在迎亲途中遇上另一队迎娶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必需互 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 贵子等。新娘进男方家门时.,如有门槛,要跨过去,还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结婚当天直到晚上就寝前,任何人都不准接触新床。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四:婚礼中事物的禁忌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婚纱,鞋子等都应是全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 多能带走娘家财运,所以最好选择无口袋的。新娘手捧花忌选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讳之。如若要选,最好选择连招花和石榴。连招 花其状意喻闺女出嫁,石榴意喻多子多孙。新婚的对联最迟也要在结婚前夕挂上,完婚满一个月后耍除下,且选购对联时,男女双方各 自的对联要分清。中华上下五千年,以上所说几点是由祖先流传下来的规矩礼节,或许其中的几项有些繁琐, 有些或许与当前的生活习俗不相适应,但传承下来的很多民俗,背后总有其存在的缘由和道 理,若想在嫁娶的过程及日后的婚姻生活中,处处留下好彩头,还是要多多考虑中国的传统第3页,共7页婚礼禁忌,毕竟婚礼是个需要很多美好祝愿的仪式,这样既是对长辈的尊重,也为日后的婚 姻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打下了稳定的基础。【引用】黎族文化之婚礼篇:哈黎传统婚礼习俗第3页,共7页第4页,共7页 海南黎族人民创造了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各地区的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过程 中,又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文明传统。但是近些年来有些景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无止境地加 于创新创意,借题发挥,画蛇添足,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现象,如新郎背新郎、新郎抱新娘、 新郎为新娘打伞等等。这些内容和形式都歪解扭曲了黎族传统婚礼的形象,污损了传统文化 的主题内涵,不顾及黎族群众的感受。传统婚礼是一件快乐又严肃的事,我认为有必要澄清 和认定传统文化的本质意义,使人们在利用传统文化创造品牌时,注意尊重黎族人民的感情 和尊严,现将三亚地区哈黎的传统婚礼简述如下。三亚地区哈黎独特的传统婚礼仪式一般分为:结识相恋、问槟榔、给大槟榔及问日子、过礼、 接亲、迎亲、酒席、横门八个步骤。一、结识相恋1、正月即春节期间游玩落笔洞结识;很久以前三亚的黎族同胞就把落笔洞当做一个天然的 风景区,每逢佳节不论男女都三五成群穿着节日的盛装到落笔洞去游玩。通常有一句话”岸 津嘿究豪毛。意思是春节去落毛洞游玩。2、通过参加婚礼结识;婚礼须举行送亲、接亲、迎亲等仪式;女方送亲须请一帮女朋友(叫 姊妹仔),男方接新须请一帮男朋友(叫兄弟仔)。在送、接亲的过程中给这些年轻人提供结识 的机会,又在逗娘交杯时给他(她)们创造了自我表现的场所,他(她)们便在这个时候物色自 己的对象。3、”做别叩寸结识;过去村里有人死,过了十二或二十五天,或长些时间举行一场送别仪式 叫“玩别二本村或邻村、或远些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自觉来治丧,相互对山歌。旧时家里有悲 痛的事,人家来治丧对山歌并不是坏事,传统理解是为主人为担忧愁,一个人辛苦一生,他 (她)走了,大家都觉得应该再陪陪他在人间再玩一宿,送送他。此外,也有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或其他场所结识相恋的。二、问槟榔通过结识恋爱成熟后可定亲,定亲通常叫问槟榔,即男方的父母亲委托族里较亲的人,一般 是伯母,或婶母,或堂兄嫂,或族能说会首的长辈(女性)。携带槟榔去拜访女方的父母亲及 家人。槟榔多少不论,以双数为准。如女方没有异,可确认定亲关系,日后男女双方可相互 来往,男方叫“琶隆”,女方叫“眉隆二如女方不同意可不接槟榔,或婉言谢绝,有些出于礼 貌也暂时接下,但三五日内须把槟榔退回男方,说明不成交,日后双方不允许相互干扰对方。 三、给大槟榔及问日子问了槟榔后双方来往密切,感情融洽,就准备给大槟榔了。这时候不能叫“问槟榔”,严格来 说,应该叫“给大槟榔”,要特别突出这个“大”字,给大槟榔就等于定命-定下终身,神圣不 可侵犯。如有人故意捣鬼就会出现宗族之间的矛盾,弄不好还会引发流血事件。给大槟榔的 惯例一般是:生猪一头,酒两大高坛,大米两大红萝,鸭一对、鱼一对(沙鱼、麻鱼,长圆 状的鱼不能用),以及槟榔等礼品,每大件双人扛。给大槟榔后,女方可以退婚,但必须全 部退回礼品,男方退婚只寄语给女方家就行,女方不退礼品。给了大槟榔后就要问日子,着手准备举行婚礼,旧时多数放在农历十月后举行,这时候没有 雨水、台风。尤其是收了山栏,有山栏米,也有高粱、苞米、山地瓜等酿酒,特别逢山栏丰 收的好年景,举行婚宴的人家就越多。问日子由男方家庭拟定两个日子,请二、三人备些酒 菜随媒人同行,媒人(必须是原配夫妇俩,失偶、离异再娶再嫁的夫妇不行)。到女方家后先 由媒人提出第一个日子,如女方没异议就照办,如女方有异议就再定。如二个日子都不同意, 最后由女方定。定好日子后,媒人注意听取女方提出的条件,礼品及押命钱等具体多少,要 一一记住回来后要向主人汇报。四、过礼过礼(哈黎语叫桂来),就是将前些天间日子所定的礼品逐件送给女方,如一次性要干礼(钱)第5页,共7页 应按照约定的时间送去,要干礼不用再进行过礼仪式,直接按预定的时间去接亲。传统的过 礼惯例有二种:其一,一头猪、两大高坛酒、两大红萝米等。同给大槟榔时差不多,指示增 加了首饰、戒指、耳环、手镯及押命钱等;另一种是逐件加倍,这类属于双方富有家庭。准 备这些礼品时,逐件贴上红纸,离异或失偶的男女不能接近更不许用手触摸,也要逐件双人 扛,媒人带队,到了女方家要放鞭炮,女方要组织人员出来接担子。如缺少某件媒人要负责, 接亲时补送到,否则,接亲时百般刁难不让新娘出门,路程近些的叫媒人派人赶回送去,路 程远些的叫媒人承诺(横门时一起送去),这样才让新娘出门。五、接亲过礼后第二天接亲,新郎须有一个“同年",哈黎语叫“琶勇”,也就是主要伴郎;请一帮年轻 的朋友做兄弟仔;胞妹或堂妹随行,意思是姑姑去接嫂子回家;特殊要请一套八音乐队,(由 吊胡、板胡、笛子、长箫、喷呐、月琴、三弦、击乐八种乐器组成),还是媒人带队。接亲 队伍到新娘家时,女方的弟、妹给新郎送茶请坐,新郎各给他们红包;媒人给女方的长辈、 亲属请槟榔、交谈听取对方意见。与此同时新娘也准备一支送亲队伍,也要有一个同年,黎语叫“眉勇”当伴娘,一帮女朋友做 姐妹仔,其叔母或大嫂或姑姑随行。到了新娘出门的时间,新郎的“同年”要请新娘起行,一般请二次,如还不动身,”琶勇”就拉 她起来,传统的话说“琶勇驼溜”,意思是同年拖新娘。新娘走到前庭时要举行戴竹笠的仪式, 这个仪式很简单,就胞兄或堂兄站在新娘的左侧将一顶竹笠往新娘头上比试一下,站在右侧 有一个人接过去就行了,表示兄长给妹妹送行。这时新娘起步,点鞭炮奏乐启程。女方可在 送亲当天设酒席,也可在横门那天设酒席;男方可在接亲的当天设酒席,也可在接亲的第二 天设酒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六、迎亲接亲回到家后,举行迎亲仪式,迎亲仪式有几个步骤:第一、鸣鞭炮、奏乐。第二、先由新郎给新娘请茶,再由其弟、妹给新娘(嫂子)送茶。第三、拜堂。送茶后新郎新娘携手慢步入大厅拜堂,双双跪拜祖先神牌,一跪三拜(黎族不 跪父母)。然后再两人奉着把盘给祖父母、双亲、哥嫂请槟榔。请完槟榔后继续把着把盘站 在大厅中央迎接其他亲人吃槟榔,后才步入洞房。第四、旧时男方一般接亲的前一天下午入厨,晚饭后举行交杯逗娘仪式。即在前庭将数张饭 桌排成一条长龙,兄弟仔坐左边,姐妹仔坐右边,新郎新娘分男左女右在中央就座,伴郎伴 娘同样各陪新郎新娘就坐左右。大家请新郎新娘喝交杯酒,介绍恋爱经验及其他挑逗等等。 男女相互嬉戏挑逗,对歌猜谜等,直闹至深夜二、三点,他们就在这种情况下结识、交朋友, 物色对象。七、酒席旧时酒席一般在接亲的第二天上午十一点举行,到开席时间厨里先放一排小鞭炮,紧接外场 放大鞭炮,八音乐队奏乐,宾客入席。传统的婚宴别具一格,边交杯边喝彩,边举杯对碰边 对山歌。有新郎与“琶勇”对贺,有新郎与姐夫、妹夫对贺;有新郎的大小舅夫妇及大小姑夫 妇与新郎的父母对贺等。场面热闹非凡,欢乐喜悦的气氛相当浓烈,宾主深密无间,举杯频 频,歌声贺语给主人带来吉祥安康的美好祝福。八、横门酒宴后第二天收棚,收棚的时候族里兄弟再吃顿饭,由较有威望的长辈或父母给新娘(儿媳 妇)开个名-绰号,或叫”眉堂抱卓即”同村娘”的意思,或眉崖那”,即“田边娘”的意思。开好 名后要准备“父母饭”,父母饭即两盘猪肝或粉肠,20碗糯米干饭,用两个红梦装,每个梦 各装一盘猪肝与10碗饭,派一人专挑,叫"挑父母饭。还备些酒米,由媒人再带新郎新娘第5页,共7页回拜女方的父母,叫“横门二女方家族里兄弟也再聚一堂,祭拜其祖先,摆二、三桌酒接待横门的人,酒席上由女方的父 母或长辈给新郎(姑爷)开个名,也是绰号。或叫“琶吞美",即用树名起绰号,即酸梅树,或 其他绰号。如女方横门时才设酒宴,可直接在宴席上给新郎开个名就行了。然后,媒人带新 郎新娘及横门的人回家,整个婚礼仪式才完毕。摩梭族神秘走婚习俗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那种婚俗都 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 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他(她)们的母亲及舅舅人也了解和默认后才举行,男方家根据自己 的经济状况把带来的礼品按规矩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及经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 礼,向锅桩行礼,再向长辈及妈妈、舅舅、姐姐行礼,然后接受长辈们及姐妹们的祝福。送 去的礼品按尊长、老少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须按摩梭人装饰,从头到脚精心打男方会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亲手织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带。女方家决不会向男方家摊派 钱物。她们认为男女相爱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工当 证人向“阿夏”的母亲、舅舅们交待完后,从此男女双方就公开化了,“阿夏走婚”不请客, 不操办,这种古老的风俗又检朴、又省事,整个仪式一个小时即可完成。“阿注”定居婚摩梭男女青年通过“走婚”仪式后或从男女双方家搬出居住在三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 也有女方到男家家居住的,但后两者并不多见,他们长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抚养着下一代。 这种定居婚为“阿注"“阿夏走婚”:每当夜幕悄悄降临后,这个家庭中成年男人们就出去了,他们当中有各位舅 舅、哥哥、弟弟,各奔东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家。对方的姐妹们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 的“白马王子”到来。她们晚间特别忙,当家长的母亲更是双肩重担,既要打点舅舅和兄弟 出门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与小孩们,还要接待自己的“阿注”(丈夫)来幽会。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夜间生活,你若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规矩。对于那些外 面敲门的男人,或者客人,年老的舅舅们是决不会去开门的,也不问是谁,主妇也不予理睬。 除非你在门外吆喝儿声,说明你是外来的客人,家中老人或小孩才会给你开门。家中成年姐妹众多,但来幽会的“阿注”也多,各有各的幽会暗号和传情方式,如果不是自 己的“阿注”就不会让他进自己的闺房,姑娘的闺门一定要对好暗号她才会轻轻打开,大木 摞平房母屋里住着年老妇女与儿童,她们一概不管院中之事。在这里不存在“第三者”第5页,共7页 也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规矩,更不存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男人、 女人各住各的家,你不靠我养,我不靠你活,天下男子到处有,东方“女儿国”的女子任我 求。在性事方面女方占主要地位,有了这些实感人们恍然大悟,为什么摩梭人根本不存在离婚、 寡妇、子女无人抚养、财产继承、流浪儿等等社会问题,他们有自己的性爱观念与道德标准, 与我们完全是两码事。在他们这个氏族中,大多数“阿夏”、“阿注”们都是相敬如宾、相互负责,只是 没有其他民族那样明确而已。在某些村寨和某种宗教的家庭结构及婚姻现实中,不同程度存在这种现象,男性们 既不是名正言顺的丈夫,又不是名副其实的父亲,对妻子负责任,对儿女尽义务的事,男人 们一古脑丢进泸沽湖里去了。一生中男人想去想就去,想回就回,落个两袖清风。一旦他的 女朋友关门拒绝,或者男人们喜新厌旧,往日情意便烟消云散,只留下二场春梦,这也是二 个迷。男女性爱关系与经济关系牵连不大他们结合是自由的,两厢情愿的,离异更是无瓜无葛,不会发生任何纠纷。男女双方都有主 动权,社会、家庭不干预,即使发生纠纷,双方母亲、舅舅们也会妥善处理。结合并不是以 谋生为目的;离异也不会危及谁的生存,经济再富裕也不会为彼此结合稳固构筑可靠的基础。 摩梭“阿夏”走婚的相互结合、离散,其原因是感情为前导。因此,有的摩梭人成年后,男 女双方感情不合,在无孩子前更换“阿夏”、“阿注”是常的事,而有了孩子后,就不可轻 易更换了。在夜幕降临之下,在黄昏时分,芳龄女子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许多夜晚使者,暮来晨去。 在他们性爱天地里,也不是我们常人所想象的那样每个女子都可以去爱,每个男子你都可以 去求,他们求爱方式是在生产劳动、工作学习、走村串户、走亲访友、经商与其他活动中进 行的,相互了解,具有一定感情基础之后,相互交换一些礼物,如手镯、项链、戒指、手表 及衣物等等为定情的信物,这些东西只有他俩和母亲才知道。随着男女之间的感情逐步加深,“走婚”幽会相聚的次数就越多,有的情侣关系就 稳定下来直到终生。如果你花言巧语,不诚实,无本事,游手好闲,时间一长,你就得扫兴 回娘家了。“走婚”在摩梭人家庭结构中的事实,是当代人无法想象的,实行自由“走婚” 其奥秘在于母子们无后顾之忧。老北京的婚姻礼仪之食俗旧时,京西一带结婚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家抬去食盒,内装米、面、肉、点心等: 娘家要请“全福人”用送来的东西做饺子和长寿面,所谓“子孙饺子长寿面”,把包好的饺 子再带回家。结婚这天,新娘下轿,先吃子孙悖悖长寿面。第6页,共7页 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没煮熟的饺子吃,边喂边问:“生不生? ”新 娘定要回答:“生(与生孩子同音)” !睡前要由四个“全福人”给新人铺被褥,要放栗子、 花生、枣,意为“早立子,早生”。结婚这天请客人吃面条,讲究吃大碗面。也有的人家吃 大米饭炒菜,菜肴多少视条件而定。京北一带结婚这天由娶亲太太(由“全福人”充当)把新娘接来,拜天地入洞房时,要放 一袋米(一般是高粱米),新娘被人搀扶退着走,登着粮食上床。接着吃子孙悖悖,新郎新娘 各咬一口,窗外则有人问:“生不生?”屋内要连答三声:“生! ”新娘结婚后的前三天要 坐在床上,每天只吃少许饭,一般只吃栗子,主要为的是可少出门上厕所。结婚后的第四天 男方要请女方娘家人吃酒。这天由男家找人端布(落红布)给大家看,若无喜布,娘家人就无 脸吃酒了。酒席毕,新娘与新郎一起回娘家。“回门”当天再回男家。近些年来,之后,这些习俗渐渐淡化了。旧时,结婚后一个月,娘家要接女儿回娘家住一个月,叫“住得月”。每年二月初二是接出嫁女儿的日子,娘家人要说:“二月二,搬宝贝”。这天,出嫁的 女儿要回娘家看父母,娘家要做面条、烙薄饼卷豆芽菜等各种好吃的招待女儿。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