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程重点.docx
课程性质: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言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 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白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 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 全面发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 义。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公性 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存开放 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 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场意志,培 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课程理念:整持育人导向。(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2、构 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3、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1、倡导丰富 多样的实践方式5注重综合评价6、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核心素养: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 习H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 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 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劳动观念: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是指通过经常性劳动实践形成的稳定行为倾向和品格特征。 主要表现为:学生具有安全劳动、规范劳动、有始有终等习惯:养成自觉自愿、 认真负贡、诚实守信、吃苫耐劳、团结合作、珍惜劳动成果等品质.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指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劳动实践中策持的关于劳动的信念信仰和人格特质。 主要表现为:学生能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 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 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感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培育百折不挠、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动课程总目标: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2、发展 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 动品质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劳动素养要求是对学生在完成阶段性劳动课程学习后需要达成的素 .养表现 的总体刻画。学段:劳动素养要求第一学段:在简单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认识到人们的衣、食、住、 行、用都离不开劳动.懂得人人都要劳动的道理,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劳动,初 步体会劳动对日,附生活的重要性;能在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艰辛 和快乐,初步形成喜欢劳动、枳极参加劳动的态度。(劳动观念)。在完成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交饪与营养等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初步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步骤与操作方法,初步形成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在简单的 工艺制作劳动、农业劳动中,初步掌握简单的手工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能照顾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劳动能力)。能做到不浪费粮食.爱护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在 劳动过程中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范: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负 贡、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在劳动过程中不伯脏、不怕累,(劳动精神)。第二学段:通过日常生活劳动,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 简单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认识到劳动无高低嫌贱之分,知道尊重劳 动、尊重普通劳动者:主动为身边人提供服务,形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 任感:具有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意识,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的态度。(劳 动观念)。能在口常生活劳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劳动技能加以解 决,形成生活自理能力:能在简单的牛产劳动过程中,了解常用的材料,认识 并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能设计与制作简单的工艺作品具有初步的植物种植、 动物饲养的能力;在学校、社区的服务性劳动中,初步形成关爱他人、积极参 与学校、社区建设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劳动能力)主动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范,养成自觉自愿、认真负贡、专心致志、有 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J惯和品质)形成勤俭节约、不怕困难的精神.(劳动精神第三学段:通过日常生.活劳动,认识到劳动对家庭幸福、社会进步的意义: 在基本的植物养护、动物饲养、工艺品制作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初步形成劳动 创造财富的观念,理解普通劳动者的光荣和伟大;形成主动服务、关心社会、 扶助弱势、热心公益、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在劳动过程中初步形成劳 动效率意识和劳动质量意识。(劳动观念)。能发现日常生活劳动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生活基本技能解决问题,增 强生活自理能力能发现生产劳动中的需求与问翘运用基本生产知识与技能, 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合作完成简易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初步具备从事 简单生产劳动的脑力:在服务性劳动中,运用已有劳动技能服务他人、服务学 校、服务社区。(劳动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吃苦耐劳,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成安全劳动、规范 操作、坚持不懈,以及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习惯和 品质)。初步形成不畏艰辛、枳极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劳动精神)。第四学段:通过持续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理解劳 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增强家庭所任意识,认识到劳动对国家富强、人类 发展的意义,尊重和平等对待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自觉向优秀劳动榜样学习; 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生涯规划意识,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劳动过程中注重劳动效率和劳动垢髭。(劳动观念)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日常生活劳动中,比较熟练地运用家政技能,提高生 活自理能力;能在生产劳动中发现存在的需求和问题,进行劳动方案的选择和 劳动过程的规划,按照安全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工艺、工具和设备, 综合运用劳动技能解决问延,并能根据实施情况,对方案进行必要的改进与优 化,发展创造性劳动能力;能在服务性劳动中,初步掌握现代服务业劳动的基 本知识与技能,熟悉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提升运用相关的劳动 知识与技能服务他人、学校、社区的基本能力.(劳动能力)具有持续参加劳动的枳极性,在劳动过程中持之以恒,诚实守信,有贪任 担当:养成自觉遵守劳动规范、劳动法规的习惯,形成认真负货、吃苫耐劳的 劳动品质。(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中能不断追求品侦、精益求精,牢固树立勤J俭、奋斗、创新、奉献的 劳动精神。(劳动精神)。劳动项目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 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1 .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包括制订项目目标、选择项目内容、确定劳动场域、 明确项目过程、提炼项目操作方法等方面。项目目标的制订要精确、具体、可 操作劳动场域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科 学、合理地确定劳动场1丈包括劳动场所、工具设备、材料及劳动文化氛围等。项目过程可分为明确任务、劳动准备、制订计划、组织实施、交流评价等 几个环节2 .项目安排项目安排依据三大类劳动教育内容及十个任务群在各学段的 分布设计,总体体现“整体规划、纵向推进、因地制宜、各有恻重”的原则。3 .项目开发注意事项1、强化劳动H教育的有机统一.2、注重项目与其他 课程的紧密结合。3、关注课外、校外劳动实践体验的有效拓展劳动指导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是实践任务的操作者和完成者,教酊是学生 实践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呵护者1.情境创设指导。注重真实性。凸显教育性。 体现开放性。2.准备阶段指导.学生、家长、劳动场域。3.实施阶段指导。在 劳动的实施阶段,主要进行学生劳动技能的淬炼、劳动习惯的培养及劳动品质 的型造。这个阶段是劳动实践的核心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和还要注苴学生规 范意识、质量意识、专注品质和合作意识等的培养。4.反思阶段指导.在劳动 反思阶段,围绕劳动过程体验、成果评价、价值体认,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实践 的价值与意义,感悟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养成反思交流的习惯。劳动周是指每学年设立的、以集体劳动为主的、具有一定劳动强度和持续 性的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1 .劳动周的设计(D主题选择是注重价值引领。二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 和社会生产实际为出发点。三是具有半开放性。四是体现劳动任务的持续性。 五是注重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主题选择既要考虑传统劳动.也要考虑 新形态劳动。(2)内容设计。一是要注重劳动任务序列化。二是要注重劳动任 务综合化三是要注克劳动任务科学化,四是要注意劳动任务形态的多样化,(3) 时间安排。(4)资源利用一是统筹和利用好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现有资源。二是统筹和利用好各类 活动资源。三是统殍和利用好教师资源。四是多方优化和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劳动周的组织与实施1、周密il,划和组织动员。一是周密计划,做好详细的 劳动周方案。二是组织动员,凝聚各方面共识。2、注重各方面衔接.一是劳动 空间的衔接。一.是劳动内容的衔接。三是劳动时段的衔接。1-2年级一股以家 庭、班级、校园为主:3-4年级可以到社区等校外场所:5'6年级及以上可以 走入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的真实社会场域,”简单一复杂一综合”。3、重 视劳动实践的内化。一是通过让学生在阅相关资料、讨论劳动周主题的意义、 参与劳动周的计划制订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对劳动周活动的积极期待和良好情感.二是通过出力流汗、坚持不懈地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劳动任务,掌握生 活技能、生产技能和服务技能,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三是通过分享 交流及评价,深化学生的劳动体验和价值体认。4、切实保障劳动安全。劳动安 全包括劳动环境安全和劳动过程安全。(四学校与家庭、社区协同开展劳动教 育建议。学校在实施劳动课程时要始终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与家庭和社区紧密 合作,构建“家庭一学校一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1、如何家庭协同开展 劳动教育的指导2、引H家长树立劳动教育观念.2、指导家长把劳动教育有机 融入家庭日常牛.活。3.指导家长做好榜样示范。课程评价建议劳动课程评价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注重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 综合评价L评价的基本原则。第一,导向性原则.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核心案 养四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劳动过程中的体现.通过评价的积极引导作用, 促进劳动育人价值的实现。第二,发展性原则。第三,系统性原则。应整体、 系统地进行评价,并贯穿学习始终。发挥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多元主体评价作 用,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制订循序渐进的评价目标。注重过程性评 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兼顾家庭劳动实践评价与社会劳动实践评价,采用多 样化评价方式,如项目实践、交流对话、技能测试等,持续地反馈信息.2.平时表现评价 (I)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要紧扣课程内容要求和劳动素 养要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劳动素养的表现水平。不同类型的劳动内容、不同任务推,评价的偏重点有所不同。日常.生活劳动侧重干 卫生习惯、生活能力和自理、自立、自强意识等的坪价.生产劳动恻重于工具 使用和技能掌握、劳动价值观、劳动质量意识,以及劳动精神等的评价。服务 性劳动仰定于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的评价。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有利于学习诊断和促进发展。劳动课程的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 价为主,可以采用劳动任务单、劳动清单、劳动档案袋等工具。日常生活劳动可以劳动清单为主要依据,家校合作共同评价:生产劳动可 以劳动任务单为主要依据,结合劳动任务的完成过程和劳动成果情况进行综合 评价;服务性劳动可以劳动档案袋为主要依据,结合服务对象的评语和多方面 的材料进行综合评价。针对不同学段,可灵活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例如:广2年级应鼓励学生 使用劳动绘本、劳动日志、星级自评、贴小红花等方式体现劳动过程和劳动感 受;3s6年级可以采取劳动叙事、劳动作品展示等方式记录劳动过程;7s9年 级可以采用劳动测试、评语评价、展示评价和劳动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劳动课程阶段综合评价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差异化设置评价 内容。例如:12年缎要恻重评价学生劳动意识的建立、个体日常生活技能的 掌握;3-6年级侧重评价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和基本劳动技能的掌握;7年级恻重评价劳动能力的提升、劳动品质的形成和劳动精神的培养,以及 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形成等。劳动课程资源是实施劳动课程的必要条件,劳动课程的纸质资源、数字资 源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形态可以是文本、资源包、音视频等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编写要强化价值引领,注重实践指导,突出学生的劳 动规划、过程记录和劳动感悟反思,加强学生劳动安全意识和劳动规范意识的 培养等。学校场地、设施及环境是劳动课程实施最基础的资源:劳动实践室是 劳动课程实施的岷要资源和重要保障。社会劳动实践基地是劳动课程实施的拓 展资源,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科学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 技术手段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采取参与式、互动式教研等。劳动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及培训:教师应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发扬专长优势, 弥补短板不足,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1是努力提升自身劳动素养,既要加强理论学习,更要通过劳动技能培训 和劳动实践体验,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2,是积极参加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培训,充分认识劳动课程内容结构和课 程内容要求,掌握不同学段学生劳动素养要求,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所 在,合理规划和设计项目、选择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三是不断提升课程的规划与组织能力,积极参与学校、学段、年级劳动课 程整体方案规划,并基于劳动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统筹安排课时、设计劳动项 目、组织与指导劳动实践过程、制订课程评价方案等。配介整体方案,参与劳 动周等劳动活动的规划、实施、组织和管理。中小学校可根据各地课程实施的统一安排及本校实际条件,采取“请进来 ”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教师,倡导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培训,积 极探索新技术与教师培训有机融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劳动周案例一 “收获花生喜悦多”背景:花生是一种常见的农产品,其收摘与简易加工是一种传统的生产劳 动,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金秋时节,某校6年级以“收获花生喜悦多 ”为主题组织学生到农业生产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生产劳动。目标:通过全程参与花生收获与花生产品加工制作劳动,了解农产品加JL 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感受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和愉悦更加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养成安全劳动、规范操作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周任务规划如下。第天:在花生种植基地开展“收花生”劳动。参观花生种植基地,与种 植人员交流,了解花生生长特点和种植过程.学习挖花生的方法,能正确地使 用钉耙等工具刨花生,能按照要求摘果。体验出力潦汗的劳动过程,体悟土地 对于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第二天:在花生.烘干车间开展“烘干花生”劳动。学习清洗和烘干花牛的 方法能按照要求对收获的花生进行清洗烘干和分拣操作体验现代劳动形态. 培养专心致志、蜕兢业业的劳动品垢,体悟劳动工具革新的重要性。笫三天:在花生加工车间开展“初加工花生米”劳动。明确任务耍求,熟 悉花生米初加工工作的标准,了解主要工具和使用方法。在劳动中,进一步习 得劳动技能,强化质量意识,学习科学生产的方法,感受劳动过程中分工与合 作的重要性。第四天:在花生产品加工车间分组开展“制作花生油”和"制作花生酱” 劳动,认识压榨花生油和制作花生酱的设备,了解压榨、过渡花生油及制作花 生酱的方法。感受农产品加工的价值,感悟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市要性。第五天:在花生产品加工车间开展“多样化的花生食品包装”劳动。学习 花生油装瓶、花生酱装瓶技能及简易包装设计。总结、交流劳动周的感想,展 示、分享劳动成果。感受劳动成果的多样性,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品项.学段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器具维护美化家庭交饪帮回第一 学段 (P2年 级)收拾整理书 柜、衣物擦拭桌椅和与 身体等高的书 架、柜子定期为绿 植浇水: 布置家庭 小书桌择菜;援放痂 筷:饭后洗碗; 协助家人收拾餐桌第二 学段 (34年 级)福衣服;整理扫地或拖地: 擦室内玻璃擦洗自行车为绿植除 尘,去除 黄叶;剪 窗花洗菜;切条状 蔬菜等;会做 简单凉菜等第三 学段 (56年 级)分类整理家 庭书架清洗茶具:借 助工具擦拭高 于自己的家具清洁灶台移栽球植; 修剪绿 植;学习 插花等切圆形孤果: 会做简单热 菜;协助家人烹饪等第四 学段 (7、9年 级)行李收纳;全 面收拾房间清洁整理衣 橱、书柜安装立式电 风扇:组装床 头柜、小书架 等设计家庭 装饰方 案;参与 家歌颇疑独立烹饪,克 整制作3、4道 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