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联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
资源ID:74393941
资源大小:79.0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联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联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四川灾后生态恢复任重道远四川省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水源 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十分突出。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给这个地区 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灾难。大地震使这个区域的山水、地势地貌 大变,地震直接导致地裂、地表扭曲、塌方、泥石流、堰塞湖形成、水文和河道改 变等。据初步调查,这次地质灾害导致区域5%8%地表覆盖遭到严重破坏,截至 2008年6月底,已排查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9346处。森林、 草地、农田、河流等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珍稀动物栖息地破碎化、珍稀动植物死伤 惨重、原生植被遭到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也已面目全非,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 也显著下降。因此,地震灾区的生态恢复要比社会、经济重建更为长远复杂,它的 隐患要长远得多,隐蔽得多。区域生态系统不稳定,系统功能不完全恢复,重建的 社会经济也就得不到稳定和巩固。就这个意义上讲,区域的重建与恢复,生态恢复 是根本。生态恢复是以生态系统恢复为前提,以植被恢复为可识别的标志,植 被反映了包含物种多样性、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过程在内的整个生态内涵。 由于震区灾后的地质状况还会长期不稳定,还会经常诱发滑坡、山崩、泥石流等灾 害,而且面积广大,完全用人力来修复或恢复植被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地形地势 尚不稳定的情况下,也不必要去花大力气营建人工植被。就整体而言,大面积的山 地应以自然恢复为主。有条件时,也可以飞播适宜的生命力强的灌木种子,尽早形 成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能力强的植被。但对于地质状况已趋于稳定的地区,已重建 和修复的城镇、乡村、水电站等地方,应积极营建防护林带、绿化带、绿化美化18. (5分)直面创痛,理解灾难;灾难记忆要进入到“文化记忆”的循环之 中,成为社会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方式要具有震撼力和创造性;人们要多关 注灾难,倾听逝去灵魂的声音,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价值。(答对一点得2分,两 点4分,三点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帅方大琮辟真州判官,留置幕府。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 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 “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黄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 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 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 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 宋臣续处之。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 不当向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 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 ”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 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 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 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 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 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 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H,不起。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 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 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 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B.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 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C.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色7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 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D.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 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1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 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B.征辟制,是始于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入士到朝 廷充任要职。而征,则指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 荐。C.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刑部尚书 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宋代是致仕制度完善 定型阶段。宋初太宗时规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 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员戚,虽然他坚 持己见,据理抗争,但因理宗极力庇护,最终未能成功弹劾董宋臣。C.洪天锡多次上疏,请求交还御史EH,并劝谏皇帝除害兴利,虽然他的言论终被采 纳执行,但为了限制阉党,维护国君权威,他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 没有获得允许。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2)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参考答案:11. D12. B13. C14. (1)自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 而不如不知道为好。(2)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 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解析】选自宋史诙天偏传作者:脱脱年代:元U.试题分析:应该这样:做广东提存刑狱,五科.晞,起知州,久之,始至白,戴刷,已先 黄,ii年大海直宝漫阁,迁广东铸运村6,决疑狱,办贪吏,韧WL旨育冬12 .试题分析:B耍,征、辟解汪1倒。13 .试法分析:C项,他的总论未被采纳.|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H是文言文必考的题H,错误选项的设置多 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 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 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 此题选项C事件错误。14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苟”"止”“戒饬”“怙”“愈”“所 以” “若” “犹”的翻译。参考译文:洪天锡,字君畴,是宝庆二年的进士。被授官担任广州司法,因母亲去世而辞职服 丧,守孝期满后(免丧),调任潮州司理。将帅方大琮征召(辟)洪天锡担任真州判官,留他安置在幕府。改任官职,担任古田 县知县,兼摄乡饮酒礼。县邑动乱厉害,诉讼很多,洪天锡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 有依靠王府势力而杀人的,洪天锡惩治他们亳不宽恕。擢升诸司粮料院,授官为监察御 史。洪天锡多次上奏疏说:“天下的祸患有三种:就是宦官、外戚、小人。”弹劾董宋 臣、谢堂、厉文翁,理宗极力庇护厉文翁,洪天锡又说:“不斥逐厉文翁,一定会牵连 到王府受累。”理宗命令吴燧宣旨告谕多次,洪天锡极力争辩。皇上又传出御笔手诏, 让洪天锡改动奏疏,想要亲自告诫他。洪天锡又说:“自古奸人虽然凭借势力作恶,他们 心里未曾不害怕皇上知道这些事,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 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五次上奏章,结果洪天锡被逐出城门待罪。诏令对 谢厉二人改变成命而处罚,董宋臣继续留用。正逢吴地百姓仲大论等多人上诉董宋臣强夺他们的田产,洪天锡让有关部门官员调查 处理这件事,但御前提举所移送来的文书称这些田属于皇帝田庄,不当告知台官处理,仪 鸾司也拿出文牒证明是常平田。洪天锡说:“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 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 常吗?”于是重新弹劾董宋臣与卢永升而历数他们的罪恶行径。他上奏疏六七次,最后请 求交还御史印,说:“贤明的皇上应当为后人除害,不应当遗留祸患给后人。现在朝廷轻 视给舍(给事中及中书舍人的并称)台谏(唐宋以掌纠弹之御史为台官,与学建言之给事 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清代统归于都察院,职权不再分别,虽亦统称台谏,与宋之台谏 性质有所不同)等监察官,轻视百官和朝廷各部门,但北司宦官独受重用,这是国家遭遇 危机的时刻,我实在恐惧。”洪天锡的言论虽然终究没有被施行,然而直到宋朝终结,宦 官都不能玩弄君主的威权,这都是洪天锡努力所致,但洪天锡也从此离开了朝廷。改命洪天锡担任广东提点刑狱,五次推辞不就任0第二年,起用他任潭州知州,好久 以后他才到任。到任后,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过一年多,漳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当值宝谟阁,后又升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断决疑难案件,弹劾贪官污吏,治理财政赋 税,都有法则。升任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他又推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的 职务诏令他回朝,他多次推辞,没有获准。后年,洪天锡改任福建安抚使,他又极力推辞,未获批准。亭户(古代盐户之一种。 唐定盐法,将制盐民户编为特殊户籍,免其杂役,专制官盐。因煮盐地方称亭场,故名。 宋代专指向政府领取本金产制正盐归公的盐户,亦称“灶户”,和制浮盐卖给商户的“锅 户“有别。元明两代仍称亭户。清代一般通称“灶户”。)买盐以致有的家破人亡,洪天 锡首先罢除了此事,民众做佛事来报答他。洪天赐又罢免了上贡荔枝事。朝廷召任他做刑 部尚书,诏令宪守之臣催促他赶紧到京任职,但他没有赴任。好久以后,他进升为显文阁 直学士,皇帝多次下手诏催促他,他又极力推辞。过了一年多,进升华文阁直学士,不久 告老退职。病情危急时,他还草拟遗表以规谏皇上、丞相。(洪天锡去世后,)度宗惊愕 悲悼,特地给他赠官正议大夫,谥号“文毅”。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T3题孙武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 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 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情帽,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 if,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杀士卒三分之一,()城不拔者,此 攻之灾()。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韭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 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 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 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 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 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9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修橹幅幅,具器D.辅隙则国必B.修橹幅幅,具器D.辅隙则国必)城不拔者,此攻之灾B.D.A.故上兵伐谋伐:打破,取胜。械具:准备。C.将不胜其忿而蚁附胜:胜任。弱隙:疏漏。10 .文中括号处填入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将不胜其忿而蚁附(),杀士卒三分之一,( ( )。A.之 其 矣之而矣C.之 其 也之而也11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A.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B.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C.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D.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12.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子在本篇中集中论述r “全胜”的战略思想及其实现的条件与方法。B.孙子认为高明的指导者应该做到“百战百胜”,这是孙子孜孜以求的最理想的境界, 这也是孙子兵法立足战争,又超越战争的魅力所在。C.孙子的“全胜”战略思想不仅包括政治上的“伐谋”“伐交”,还包括军事上采取灵 活正确的战术方针,迫使敌军屈服。1).为了实现“全胜”的目的,孙子主张处理好将帅和国君的关系,两者之间要做到紧密 合作。在篇末揭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依然有着借鉴意义。13.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10分)(1)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4分)(2)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3分)(3)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3分)参考答案:9.C胜:忍受,承受。10 . D 第二空,根据语境上下关系为转折关系,第三空,根据判断句式”者 也”。11 .C.根据对称句式。12. B. 从“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看出作者认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13. (1)译:因此,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 (最)高明的。(计分点“是故”两个“善”“屈”。)(2)译:全军既迷惑又怀疑,诸侯乘隙进攻的灾难就临头了。(计分点“三 军” “既且” “难”。)(3)译: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 涉的会胜利。(计分点“虞”“能”“御”。)文言文翻译: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 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 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 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 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 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 胜,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制造攻城的蔽橹、情羯,准备各种攻城 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将处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 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槎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 危害。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 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让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 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 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 弱少就要撤退远地。所以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虎。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佐疏漏,未尽其职,国家必然衰 弱。国君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知道军队在什么条件下可战而使其出击,不 了解军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这就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 手三军的政事,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 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军队既迷惑乂疑虑,诸侯国军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 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 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 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道理。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 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 H: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 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 子。”太子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 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吾每 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 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日:“为之奈何? ”荆轲日:“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 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推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 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 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之。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掠夺,夺取8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诚信,信用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狠毒,刻毒.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樊於期乃前日:“为之奈何?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燕王拜送于庭I).伏尸而哭,极哀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参考答案:7. B 8,C9.这样一来,将军的仇就报了,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洗雪了。将军是否有这个想法 呢?【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 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的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B项,“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意思是“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我 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所以“信”的意思是“凭信之物,信物”。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 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 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 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 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以”:介词,因;连词, 用来。B项,“乃”:副词,于是,就;副词,才。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 在。D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如本题句中的“然”,这样;“之”,结构助词,的;“见”,表被动,被;“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除”,消除,洗雪;”将军岂有意乎”,将军是否有这 个想法呢。【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 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 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秦将王翦攻破赵国的都城,俘虏了赵王,把赵国的领土全部纳入秦国的版图。大军挺 进,向北夺取土地,直到燕国南部边界。太子丹害怕了,于是请求荆轲说:“秦国军队早晚之间就要横渡易水,那时即使我想 要长久地侍奉您,怎么能办得到呢! ”荆轲说:“太子就是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了。现 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那樊将军,秦王悬赏黄 金千斤、封邑万户来购买他的脑袋。果真得到樊将军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 王,秦王一定高兴接见我,这样我才能够有机会报效您。”太子说:“樊将军到了穷途末 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为自己私利而伤害这位长者的心,希望您考虑别的办法吧!”荆轲明白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 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如今听说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购买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 么办呢? ”於期仰望苍天,叹息流泪说:“我每每想到这些,就痛入骨髓,却想不出办法 来! ”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洗雪将军的仇恨,怎么样? ”於期 凑向前说:“怎么办? ”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召 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直刺他的胸膛,那么将军的仇恨可以洗雪,而燕 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涤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 ”樊於期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 膀,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腕,走近荆轲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切齿碎心的仇恨,今天 才听到您的教诲! ”于是就自刎了。太子听说了这件事,奔驰前往,趴在尸体上哭得是十分悲哀。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于 是就收起盛放樊於期的脑袋,用盒子封存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名著阅读。(7分)(1)下面是黄永玉大画水浒中的三幅画,任选两幅,根据图意和图上的文字写出人 物姓名或绰号。(2分)区,以保护和提高居民安全和生活质量。对公路、河道、水库、电站、城镇、居民 区等周边山体坡面、坡脚不稳定的,要以工程加植被绿化措施予以稳固,减少塌方 或泥石流的危害。总之,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的全面恢复,是以生活生产恢复、生 活稳定、经济振兴为先行,生态恢复为根本,任重道远,千万不可因其效不立竿见 影而轻视,必须认真对待,并及时、不遗余力地规划实行。5.下列对“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以植被恢复为可识别标志的地表生物多样性的全面性恢复。B.指物种多样性、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等整个生态内涵的恢复。C.指遭受到损害的森林、草地、农田、河流等和依赖它们为生存环境的生物 二者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整个体系的恢复。D.指生态恢复后出现的以植被恢复为显著特征的生态系统恢复。6.对文章第二段中提出的有关“生态恢复”的建议,以下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地形地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没必要花大气力营造人工植被。B.在植被恢复的处理上,而于大面积的山地应以自然恢复为主。C.对地质状况趋于稳定的地区,要积极营建防护林带、绿化带。D.坚持生态恢复为先行,认真对待、认真规划、认真实行。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汶川地震使区域山水地势地貌大变,生态系统严重损毁,生态恢复任重道 远。B.地震灾区的生态恢复要比社会经济重建更为复杂,因而需要更为长远地关注。不是山 神庙前 撞见小 舞,梁 山就无 掠了,(图2)要没攫 着牛 二,宝 刀早卖 成了,(图 3) 一我选图是) 和图 (和(2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 、懦弱的), 人物分别、精明的 、孤僻的,取“”之意。(5分)参考答案:高俅、林冲或豹子头、杨志或春面詈.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宸应叹息.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项是A.即便面对由收入地位、学识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矛盾,这老两口仍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不即不离来渡过一个个婚姻难关。8 .秦朝统治者将自己的骄奢淫逸建立在百姓痛苦之上,以致当时民不聊生,人们心中沸 反盈天,个个义愤填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各地就云集响应。C.台上的演讲者正畅谈自己对“外太空”的认识和理解,言辞激昂、意气风发,但是台 下的听者却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将其视作不经之谈。D.武侠小说中的绿林好汉快意恩仇,总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一方面义薄云天,滴水 之恩涌泉相报;一方面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参考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要 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 和对象。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 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 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C 项,“不经之谈”意为“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语境中“台下的听者”认为他讲的是 没有根据的话,所以“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合乎语境,使用正确。A项,不合语 境、相似成语混淆。“不即不离”意为“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多指与人似亲非亲、似 疏非疏的关系。此处适用“不离不弃” .B项,望文生义、适用对象不当。“沸反盈天” 指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吵闹,乱成一片。D项, 混淆词义,感情色彩误用。“睚眦必报”指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 胸极其狭窄。贬义词。故选C。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小题,共4分)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 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节选文段在“电头”中点明了 和。 (2分)为节选部分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答:参考答案:地点、时间(2分)“神五”飞船顺利升空。(2分).以“人性是有缺点的”为开头,任选下面三个人物中的一个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 (4分)祝福中的祥林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鸿门宴中的项 羽人性是有缺点的。参考答案:祥林嫂信奉封建迷信,深受封建政权、族权、夫权和神权的迫害,最后在心灵的恐惧和煎 熬中死在祝福的爆竹声中。六、写作(60分,共1题).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里,对那些拥有视 力而不加珍惜的人深表惋惜。其实,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值得珍惜:生命、亲情、友情;家 庭、社会、自然;一个经历,一次过程;一个挫折,一次成功;甚至曾经给我们伤害的对 手,让我们尴尬的意见“珍惜拥有”是一种生命的觉悟,一种境界。请以“珍惜拥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迹清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话题分析拥有并懂得珍惜,才会使人生变得快乐而美丽。生活中很多人只会羡慕别人的所有,却忽 视了自己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尤其是对于心理还不健全的学生更是如此。设计本题,就要 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值得我们珍惜的有很多,哪怕是一句温情的问候,一个小小的纸条 都可能值得去珍视,但写作时要注意主题要鲜明,从某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写便可,切勿泛 泛而谈。选取典型的材料,写出珍惜的理由。二、写作角度:以下角度可供参考1 .珍惜时间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可以从多角度写出新意。比如:“今”是最可宝贵 的;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料”;让每一分钟都发挥效应;爱惜别人的时间;时间是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2 .珍惜健康身体是事业的本钱,健康是奋发的前提,没有健康的身体,纵有远大的志向,有 满腹的经纶,有超群的才华,也是枉然。没有健康的心态,海伦?凯如何能正视困厄而不 消沉。身体的强健与心理的健全是健康的两翼。写作时,可以分别从单方面来选材立意, 同时也可以辩证的思考,即二者缺一不可。3 .珍惜幸福不需要刻意去追寻,只要静心去感悟,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一句温馨的 祝福、一个甜蜜的笑容、一次热心的帮助其实,在生活中,每天都有细小的幸福在身 边流过,只要你抓住这些平凡的瞬间,便有话可写。4 .珍惜财富、资源、和平人口在日益膨胀,然而地球只有一个,不要让人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 水。由以引申珍惜各种地球上共有的财富、资源,以及和平的社会等。5 .珍惜人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才。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要 创造适合人才成长和利用于人才发挥作用的宽松环境,还要有识拔人才、培养人才的胸襟 和能力。此角度新颖,选好材料会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6 .珍惜美好的情感、事物友谊是连接心灵的纽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友 情、亲情都是永远值得珍惜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珍惜春天美好的景致,珍惜春天美好的 时光。同时还可以引申为一生之计在青春,珍惜青春时光,使人生有所作为。其实,一切 美好的景、物、人、事都可以列为被珍惜的内容,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相信你所要珍惜 的会很多。C.区域经济的恢复,是在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系统功能恢复之后状态下进行的。D.生态恢复是汶川震后全面恢复的根本,它对于生活生产与经济恢复关系重 大。参考答案:5. C (A对恢复的对象理解错误,不是恢复“地表生物多样性” :B “生态内 涵”是用来说明植被所包含的生态内容的抽象名词,不能等同于“生态系统”; D ”生态系统恢复”是“生态恢复”的前提,两者不能颠倒)6. D (“生态恢复”是根本,“生活生产恢复、生活稳定、经济振兴”才是 先行)7. C (不能说经济恢复必须“在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系统功能恢复之后状态 下进行”,恢复是一个过程,经济恢复是和生态恢复同时进行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清名梁晓声(1)如果不是子诚的缘故,我是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2)子诚曾经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 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3)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城,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 滴翠。(4)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5)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 男女,络绎不绝。子诚在小路上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七左右的个 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6)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7) “八十三了。”(8) “八十三还采茶? ! ”(9)我望着老妪的背影,钦佩之情油然而生。(10)子诚告诉我一一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 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 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经常穿长衫游走于各村 “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 己。她的丈夫嗓子也好,称得上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 竟能马上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流行歌手。于是, 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然而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 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年轻的徐阿婆一急之下,卖光了家 里值钱的东西,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 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 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 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11)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 呢? ”(12)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多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 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 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13)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14)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 高龄老人,保障老人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15)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 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一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却贪污受贿,酒色财 赌黑,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16)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 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就按当口茶价五五分成。老人家 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 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 她的钱给退还清了。”(17) “啊! "我一时失语。(19)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 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 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20)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 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22)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23)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24)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 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 前默默走过。(25)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26)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27)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28)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 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下雨的傍晚,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 篓,却任雨淋湿衣服(29)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 的茶村老妪,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我似乎倾听到了老妪的心 声:清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