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采购、制造、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docx
设备采购、制造、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1、设备采购的质量控制设备的购置是直接影响设备质量的关键环节,设备能否满足正常 运转、充分发挥效能。设备是否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操作灵活、安 全可靠、维修方便、经久耐用。这些均与设备的购置密切相关。向生 产厂家订购设备的质量控制一一选择一个合格的供货厂商,是向厂家 订购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首要环节。为此,设备订购前要作好厂商的评 审和实地考察。1.1、 合格供货厂商的评审按照本项目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在各同类厂商及招标文件 做出规定的特定生产厂商中,进行横向比较,以确定认可的厂商。在 评审过程中,对于以往的工程项目中有业务往来且实践表明能充分合作 的厂商可优先考虑。1.2、 供货厂商进行评审的内容(1)供货商的资质供货厂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范围是否涵盖了拟采购 设备,注册资金是否满足采购设备的需要。对需要承担设计并制造专 用设备的供货厂商或承担制造并安装设备的供货厂商,则还应审查设 计资格证书或安装证书。(2)设备供货能力。包括企业的生产能力、装备条件、技术水 平、工艺水平、人员组成、生产管理、技术的优劣、财务状况的好坏、售 后服务的优劣及企业的信誉、检测手段、人员素质、生产计划调度查工作,使设备的标高、中心和水平及螺栓调整垫铁的紧度完全符合 技术要求,并将实测结果记录在质量表格中。安装单位经自检确认符 合安装技术标准后,应提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 格,安装单位方可进行二次灌浆工作。5、设备安装质量记录资料的控制同设备制造类似,设备安装的质量记录资料反映了整个设备安装 过程,对今后的设备运行及维修也具有一定意义。(1)安装单位质量管理检查资料安装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安装方案;特殊作业人员上岗证书;安装作业安全制度。(2)安装依据设备安装图,图纸审查记录;作业技术标准;安装设备质量文件 资料;安装作业交底资料。(3)设备、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如:原材料、构配件进厂复检资料;试验检测资料;设备的验收 资料。(4)安装设备验收资料安装施工过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如基础、管道、桥架等);工 序交接验收记录;设备安装后整机性能检测报告;试装、试拼记录, 安装过程中设计变更资料;安装过程不合格处的处理及返修、返工记 录。(5)对资料的要求(1)安装的质量记录资料要真实、齐全完整;签字齐备;(2)所有资料结论要明确;(3)质量记录资料要与安装过程的各阶段同步;(4)组卷、归档要符合建设单位及接收使用单位的要求,资料 应符合重点工程对验收资料的要求。3,2、设备试运行的质量控制设备安装经检验合格后,还必须进行试运转,这是确保设备配套 投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1、设备试运行的质量控制安装单位认为达到试运行条件时,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申请。 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确认满足试运行条件时,有总监理工程师批 准设备安装承包单位进行设备试运行。试运行时,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 应有代表参加。2、试运行过程的质量控制(1)先无负荷到有负荷;(2)由部件到组件,由组件到单机,由单机到机组;(3)分系统进行,先主动系统后从动系统;(4)先低速逐级增至高速;(5)先手控、后遥控运转、最后进行自控运转。和文明生产的情况、工艺规程执行情况、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情况、原 材料和配套零部件及元部件采购渠道,以前是否生产过这种设备等。(3)近几年供应、生产、制造类似设备的情况;目前正在生产 的设备情况、生产制造设备情况、产品质量状况。(4)设备生产厂家要另行分包采购的原材料、配套零部件及元 部件的情况。(5)各种检验检测手段及实验室资质;企业的各项生产、质量、 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2、设备制造的质量控制设备的制造过程是形成设备实体并使之具备所需要的技术性能 和使用价值的过程。设备的监造就是督促设备制造单位的工作,使制 造出来的设备在技术性能上和质量上全面符合订货的要求,是设备的交 货时间和价格符合合同的规定,并为以后的设备运输储存和安装调试打 下良好的基础。2.1、 设备制造的质量监控方式(1)对于某些重要的设备机,要对设备制造厂生产制造的过程 实现监造。监造人员是由建设单位、设备采购单位、监理单位派出。(2)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是监督管理制造厂商不断完善质量管 理体系,监督检查材料进厂使用的质量控制,工艺过程、半成品的质 量控制,复核专职质检人员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可靠性。监造人员根 据设备制造计划及生产工艺安排,当设备制造进入某一特定部位或某 一阶段,监造人员对完成的零件、半成品的质量进行复核性检验,参 加整机装配机整机出厂前的检查验收,检查设备包装、运输的质量措 施。在设备制造过程中,监造人员要定期及不定期到制造现场,检查 了解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2、 设备制造前的质量控制1、熟悉图纸、合同,掌握标准、规范、规程、明确质量要求技术总负责人和现场技术负责人应熟悉和掌握设备制造图纸及 有关技术说明和规范标准,掌握设计意图和各项设备制造的工艺规程要 求以及采购订货合同中有关设备制造的各项规定。为确保工程质量,对 设计中选用的设备参数可能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建设单位向设备设计 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2、明确设备制造过程的要求及质量标准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或制造图纸会审,进一步明确设备 制造过程的要求及质量标准。对图纸中存在的差错或问题通过建设单 位向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或建议。督促制造单位认真进行图纸核对,尤 其是尺寸、公差、各种符合精度要求及时进行技术澄清。2.3 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监控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设备制造质量控制的重点,制造过程涉及 到一系列不同的工序工艺作业,不同加工制造工艺形成的工序产品、零件、 半成品。1、制造过程的监督和检验(1)加工作业条件的控制加工制造作业条件,包括作业开始前编制的工业卡片、工艺流程、 工艺要求、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加工设备的完好情况及精度,加工 制造车间的环境,生产调度安排,作业管理等,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 就为加工制造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2)设计变更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如由于设备订货方、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 或设备制造单位需要对设备的设计提出修改时,应由原设计单位进行 设计变更,并由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单位审核设计变更,尤其要注意设计 变更不得降低设备质量,设计变更应得到建设单位的同意。2、设备出厂的质量控制(1)出厂前的检查1)为了防止零件锈蚀和使设备美观协调以及为满足其他方面的 要求,设备制造单位必须对零件和设备要涂防锈油脂或涂装漆,此项 工作也常穿插在零件制造和装配中进行。2)在设备运往现场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设备制造单位对待运 设备采取的防护和包装措施,并应检查是否符合运输、装卸、储存、 安装的要求,以及相关的随机文件、装箱单和附件是否齐全,符合要 求后方可出厂。(2)设备运输的质量控制为保证设备的质量,制造单位在设备运输前应做好包装工作和制 订合理的运输方案。项目部要对设备包装质量进行检查、审查设备运 输方案。1)设备在运输过程中要经受多次装卸和搬运,为此,必须采取良好的防湿、防潮、防尘、防锈和防震等保护措施进行运输、包装, 确保设备安全无损运抵安装现场。2)必须按照国家或国际包装标准及订货合同规定的某些特殊运 输包装条款进行包装,满足验箱机构的检验。3)运输前应对防置形式、装卸起重位置等进行标识。4)运输前应核对、检查设备及其配件的相关随机文件、装箱单 和附件等资料。(3)运输方案的审查1)审查设备运输方案,特别是大型、关键设备的运输,包括运 输前的准备工作,运输时间、运输方式、人员安排、起重和加固方案, 是整机运输,还是分部件拆装运输。2)对承运单位的审查,包括考察期承运实力,技术水平、运输 条件及服务、信誉等。3)运输安全措施。3、设备的检查验收设备质量是设备安装质量的前提,为确保设备质量,监理工程师 需要做好设备检查验收的质量控制。设备的检查验收包括供货单位出 厂前的自查检验及用户或在进入安装现场后的检查验收。(1)设备检验的要求设备进场时,要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按清单逐一检 查验收,其检查的要求如下:力对整机装运的新购设备,应进行运输质量及供货情况的检查。对有包装的设备,应检查包装是否受损;对无包装的设备,则可直接 进行设备外观检查及附件、备品的清点。对进口设备,则要进行开箱 全面检查。若发现设备有较大损伤,应做好详细记录或照相,并尽快 与运输部门或供货厂家交涉处理。2对解体装运的自组装设备如中心传动浓缩机,在对总成、部 件及随机附件、备品进行外观检查后,应尽快组织工地组装并进行必 要的检测试验。因为该类设备在出厂时抽样检查的比例很小,一般不 超过3%左右,其余的只做部件及组件的分项检验,而不做总装试验。3) 工地交货的机械设备,一般都是有制造厂在工地进行组装、 调试和生产性试验,自检合格后才提请订货单位复检,待试验合格后, 才能签署验收。(2)设备检验方法设备出厂时,一般都是进行良好的包装,运到安装现场后,再将 包装箱打开予以检查。设备开箱检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派代表参 加。设备开箱应按下列项目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1)箱号、箱数以及包装情况;2)设备的名称、型号和规格;3)装箱清单、设备的技术文件、资料及专用工具;4)设备有无损件,表面有误损坏和锈蚀等;5)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在设备开箱检查中,设备及其零部件和专用工具,均应妥善保管, 不得使其变形、损坏、锈蚀、错乱和丢失。(3)设备的专业检查设备的开箱检查,主要是检查外表,初步了解设备的完整程度, 零部件、备品是否齐全;而对设备的性能、参数、运转情况的全面检 测,则应根据设备类型的不同进行专项的检验和测试,如承压设备的水 压试验、气压试验、气密性试验。(4)不合格设备的处理1)出厂前装配不合格的设备,不得进行整机检验,应拆卸后找出原因制定相应的方案后再行装配。2)整机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能出厂。由制造单位的相关部门进 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提出处理方案,如是零部件原因,则应进行 拆换;如是装配原因,则重新进行装配。3)进场验收不合理的设备不得安装,由供货单位或制造单位返 修处理。4)试车不合格的设备不得投入使用,并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 门进行研究处理。3、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1、设备安装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审查安装单位提交的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和安装施工方案;(2)检查作业条件:如运输道路、水、电、照明及消防设施; 主要材料、机具及劳动力是否落实,土建施工是否已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安装工序中有恒温、恒湿、防震、防尘、防辐射要求时是否有相应的保证措施。当气象条件不利时,是否有相应的措施;(3)采用建筑结构作为起吊、搬运设备的承力点时是否对结构 的承载力进行了核算,是否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4)设备安装中采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 备是否符合计量规定(精度等级不得低于被检对象的精度等级);(5)检查安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及健全,督促其不 断完善。3.1.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设备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设备基础检验、设备到位、 调平与找正、二次灌浆等不同工序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要点(1)安装过程中的隐蔽工程,隐蔽前必须进行检查验收,合格 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2)设备安装中要坚持施工人员自检,下道工序交检,安装单 位专职质检人员的专检及监理工程师的复检(和抽检)并对每道工序 进行检查和记录;(3)安装过程使用的材料、如管道、阀门等必须符合设计和产 品标准的规定,有出厂合格证明及安装单位自检结果。2、设备基础的质量控制设备在安装就位前,安装单位应对设备基础进行检验,在其自检 合格后,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一般是检查基础的外形几何尺寸、位 置、混凝土强度等项。对大型设备基础应审核土建部门提供的预压 及沉降观测记录,如无沉降记录时、应进行基础预压,以免设备在安 装后出现基础下沉和倾斜。对设备基础检查验收时还应注意:(1)所有基础表明的模板、地脚螺栓、固定架及露出基础外的 钢筋等,必须拆除,基础表面及地脚螺栓预留孔内油污、碎石、泥土 和杂物、积水等,全部清除干净,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应保护 完好,放置垫铁部分的表面应凿平。(2)所有预埋件的数量和位置要正确。对不符合要求的质量问 题,应指令承包单位立即进行处理,直至检验合格为止。3、设备就位和调平找正(1)设备就位的质量控制正确地找出并划定设备安装的基准线,然后根据基准线将设备安 放到正确位置上,统称就位。(2)设备调平找正的质量控制设备调平找正分为设备找平、设备初平及设精平三个步骤。设备找正调平时需要有相应的基准面和测点。所选择的测点应有 足够的代表(能代表其所在的测面和线),且数量也不宜太多,以保证 调整的效率;选择的测点数应保证安装的最小误差。一般情况下, 对于刚性较大的设备,测点数可较小;对于易变性的设备,测点应适 当增多。4、设备的复查与二次灌浆每台设备在安装定位、找正调平以后,安装单位要进行严格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