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顶角余角和补角 第1课时 教学设计.docx
第1课时 对顶角、余角和补角课题第1课时对顶 角、余角和补角授课人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数学思考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问题解决知道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情感态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习惯,体验探索成功、 感受创新的乐趣,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进一 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实 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教学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其性 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问题1: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直线和直 线的表示方法,请在纸上画两条直线,并用字 母表示.问题2:与同伴交流,你们画的两条直线的位 置相同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忆并回答, 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 移或类比方法.活动 *创设【课堂引入】1.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 学.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道路、房屋、山川、教师通过学生熟悉 的场景和事物引出所 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新课桥梁 在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和人类的创 造物中,蕴含着大量的直线、射线、线段.下 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图片.蠹,M维尔图 2-1-15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生:这些线有些是平行的,还有些是相交的.2.问题:(1)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直 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请在纸上画两条直线, 并用字母表示.(2)与同伴交流,你们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 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所画直线)到数学就在我们身 边,数学离不开生活, 渗透善于观察生活中 的数学的学习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加强 了非智力因素的培 养.(3)以.上这些同学所画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 分为儿类?直线a, b真的是既不相交,又不平 行吗?3.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观看 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2013年3月17日,世界斯诺 克球员巡回赛总决赛1/4决赛新闻视频)利用斯诺克比赛 中的精彩视频以及与 生活中熟知的情境图图 21一17(学生非常认真地观看视频,兴趣浓厚、情 绪激动.学生看完视频后)图 2-1-18师:在2013年3月17日,世界斯诺克球员 巡回赛总决赛1/4决赛,中国选手丁俊晖以4 比3绝杀马克艾伦后晋级四强;他打出三杆过 百,其中更有一杆147分,轰出职业生涯中的 第五杆满分.不仅为个人取得了荣誉,更为我 们的国家争取了荣誉.因此,同学们要好好学 习,以后不仅要为个人争取荣誉,更要为我们 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国家争取更大的 荣誉!师:斯诺克台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运动, 其中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你想知道吗? 生:(充满渴望地齐答)想!片给学生形成了两条 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 交或平行,使学生感 受生活中所蕴含的图 形,既活跃了课堂气 氛,也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趣.师:本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相关的知识.(板书 课题:第1课时 对顶角、余角和补角)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父流 新知让学生自学课本 并独立思考后,小组 之间交流对顶角的定 义以及对顶角相等的 理由.这里对顶角的 定义只要学生能用自 己的语言表述就行, 如果有学生不明白 “反向延长线”的意 思,教师可以结合具 体图形加以说明.【探究1】理解对顶角及其性质自学课本38页议一议部分,并完成以下问题:图 21一19问题1:观察图2119:两条直线AB和CD交于点O, N1和N2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尝试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顶角的定义.问题2:下列各图中,N1和N2是对顶角的 是0图 21一21问题3:如图2121所示,有一个破损 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 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能说出所量角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探究2】理解并掌握余角、补角的概念自学课本39页想一想部分,并完成以下问 题:问题1:什么是补角?什么是余角?互余与学生自学课本并 独立思考后,小组之 间交流余角、补角的 定义.对于问题2, 让学生独立判断后, 教师通过追问的方 式,让学生互相补充, 巩固对两个概念的理 解.让学生经历互 余、互补性质的推导 过程,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培养学生的演 绎推理能力.让学生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性 质,培养学生的归纳 能力,最后渗透对几 何语言的应用,培养 学生的推理能力.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 置有关吗?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向同 伴描述互补、互余的定义.问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填 序号).己知NA=4()。,则NA的余角=5()。;若Nl + N2=90。,则N1和N2互为余角; 若Nl + N2+N3=180。,则Nl, N2 和N3 互为补角;若/人=40。26',则NA的补角=139。34; 一个角的补角必为钝角;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探究3】掌握余角、补角的性质问题: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球击 打红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N1 = N2.将图2122抽象成图,ON与DC 交于点 O, NDON=NCON=90。,Z1 = Z2.图 2-1-22在图21一22中(1)哪些角互为补角?哪些角互为余角? (2)/3与N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NAOC与NB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活动 三:开放 训练体现 应用【应用举例】例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4倍, 求这个角的度数.解:设这个角为x。,则180-x=4(90-x), Z.x =60.答:这个角是6()。.' D图 2123例2如图2123,直线AB与CD交于点0, ZBOC=90°, EF 经过点 O.(1)图中哪些角与NAOE互余?互补?(2)若/BOF=34。,试求出NAOF, ZBOE, Z DOE的度数.解:(l)NAOE 的余角有,: ZDOE, ZCOF.NAOE 的补角有:ZAOF, ZBOE.(2)因为 NBOF=34。,所以/人(2=180。-34。=146。,ZBOE=ZAOF=146°, ZDOE= ZCOF=90°-34° = 56°.对知识进行巩固 练习,使学生对知识 加深理解,以便于教 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 节课内容的掌握情 况.【拓展提升】工D B E图 21一24例3图2124由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 板拼成,其中NFDE=/ACB=90。,点C在 FD ±, DE在直线AB上,请找出相等的角、 互余的角、互补的角.拓展提升,提高学 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解:相等的角:ZABC= ZE, ZABC= ZACD, NACD=NE, ZA=ZF, NBCD=NF, Z BCD=NA, ZADC=ZEDF, ZADC=Z ACB, ZACB=ZEDF.互余的角:NA与NABC, NA与NACD, NA 与NE, NF 与 NABC, NF 与 NACD, Z F 与 NE, NBCD 与 NABC, NBCD 与 NACD, NBCD 与 NE.互补的角:ZADC 与 ZEDF, ZADC 与ZACB, NEDC 与 NACB.DA oB图 2125例4如图2 1 -25,点0在直线AB上, 0C平分NBOD, OE平分NAOD,请找出N COD的余角和补角,并说明理由.解:余角:ZEOD, ZAOE;补角:ZAOC. 理由略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当堂训练】课本 P40 习题 2.171, 72, 74.当堂检测,及时反 馈学习效果.【课堂总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概念:对顶角、余角、 补角。对大多数初学者而言常常易将余角与补 角相混淆,你有什么方法规避这个问题吗?通过让学生自己回 顾课堂知识,养成良 好的反思的学习习 惯.第1课时对僮珀、余向和补加1.相交线2.平行线3.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4.互为补角、互为余角1同角或等角的补 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 角相等投 影区学生活动区【板书设计】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授课流程反思反思,更进一步提升.在新课的引入上打破以往单纯的复习旧知的贯 例,而以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引入,赋予一定的 数学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处于 兴奋、积极的思维状态,并有所感悟,在体验 中学习.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 出几何模型,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学生身 边的事例呈现教学内容,增强了数学教学的现 实性.举生活中的例子,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 数学的应用价值.讲授效果反思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 渗透了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使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 法,在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思考,从而培养 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初 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师生互动反思习题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