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教学内容3篇.docx
2023年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教学内容3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教学内容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第一篇: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教学内容经四川省南充市教育局关工委南充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业委员会审批,南充市高坪区东观第一小学申报的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研究获准立项为南充市教育系统家校共育科研课题子课题,下面我代表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组作课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与意义(一)问题的提出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是未来世界的生力军。如今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社会难题之一,有人将其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犯罪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它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家庭的不良教育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不当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使其心理产生畸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家庭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父母的行为不检点,或是采取溺爱、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由于独身子女越来越多,更需要注意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发展祖国教育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动下,立足当地实际,结合小本研究结果,我们提出本研究课题。20xx年5月8月,我们课题调查组组织调查了本校5、6年级学生家长,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合格率为95%,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及基本收入情况,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等。调查发现:(1)放纵溺爱的教育方式。独生子女家庭,421家庭结构是现代家庭的普遍模式,小祖宗、小皇帝、掌上明珠等就成了孩子的代名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他们的专利,颐指气使,呼五喝六是他们的特权。父母及祖父母们都以孩子为中心,极尽所能的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对孩子的错误也一味的纵容和偏袒,这其实就是在鼓励孩子的犯罪心理。(2)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评价孩子的标准就是成绩,孩子犯错,以点带面,不在乎,不追究,不批评,不纠正。这其实是在纵容孩子犯错。一旦孩子成绩下降,就对孩子进行辱骂,否定一切,忽视跟孩子交流,不关注孩子的心理,最终导致孩子厌学,甚至造成孩子行为偏差,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3)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信奉不打不成才、黄荆条子出好人的古训,对孩子施行棍棒教育,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沟通,这样导致父母失信于孩子,也养成孩子仇恨、冷漠的逆反心理,一遇到不满就用暴力解决问题。(4)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英国教育家尼尔曾说过: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调查得知,很多的农村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坐在父母身边,看着大人叼着烟卷打扑克和麻将,部分孩子还伸着脏兮兮的小手儿到牌桌上凑数顶人。像这种家长自身作风不正,言行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法犯罪,都将对子女产生不良影响。不良消费观的误导,不健康文化的家庭渗透,都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5)残缺家庭的教育。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1.3亿的农民进城务工,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由此造成将近7500万青少年儿童留守家乡,通过调査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误以为父母抛下他们,性情变得孤僻、寂寞、自卑,甚至一些青少年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近年来,由于难于管教,或缺少有效的管教这些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不断出现,已引起法律专家和社会学者的关注。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学校教育质量的下滑。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留守青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自律能力较弱,由于长期再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气,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有的留守青少年儿童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位为打工挣钱,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学校的双差生多数是留守青少年儿童。(二)研究的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呈现不断低龄化的特征。家庭因素到底在这个结果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的影响有着密切的、直接的关系。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消除家庭,尤其是父母的负面影响,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本研究力图探索家庭环境与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之间的联系,认识其内在的规律性,以便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二、研究范围、方法、周期、步骤1、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8月)(1)收集有关资料,为课题做准备。(调查法)(2)组建课题研究小组。(3)制定具体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时间。(4)学习有关理论,寻找理论依据。(研究法)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1)确定调查问卷内容并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内容写出调查报告果。(调查法)(2)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策,选择五六年级8个班进行试验,至20xx年上半年再次对参加调查的学生进行回访,与前面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写出报告。(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3)进一步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进行第二阶段的总结活动,找出问题,修改方案,继续试验。(逻辑归纳法、观察法、比较法)3、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1)总结成果(综合归纳法)(2)攥写相关报告。(3)收集整理优秀活动法案设计。(4)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5)举行教育经验交流会。4、申报结题(20xx年上半年)三、改革措施(一)成立科研领导小组,以秦岭为组长,谢欣、陈辉、鲁青春、周志丽为组员,按计划实施研究。(二)聘请市、区关工委,教育局领导,市、区教科所专家进行指导,明确科研方向,完善科研形式和方法。(三)尊重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父母、子女相互学习的家庭环境。今天的孩子和上一代孩子的.最大不同是,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够表达自己不同于父母的看法,而父母在社会急剧的变迁中,既有知识和生活方式的过时和被淘汰是一种必然,尤其在信息时代。因此父母与子女之间鲜明的互补性要求两代人相互学习。正如一本书所述的:一个新的媒体出现了,同时,当我们还不太了解它的时候,孩子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种情形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深刻的变化,它将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儿童的学习方法,改变家庭文化及代际关系等。当然,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了。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和他们一起成长。建立父母子女良性的互动关系是维持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关键,在相互学习的氤里,家庭的亲密程度和凝聚力也大为增强,家庭就成为社会的稳定器而不是震荡源。(四)关注青少年的品德教育。1、制定比较完善的分年级法制教育目标。2、加强法制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专题教育,班会,少先队活动,升旗仪式,黑板报,橱窗宣传,家长学校等。课堂教学主要是思想品德课,专题教育针对学生中发生的事件,聘请法院的法官从执法的角度来进行专门的教育。升旗仪式和班会,进行校纪校规教育。黑板报、橱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少先队活动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法律问题辩论或开设模拟少年法庭。3、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法律知识调查。4、建立校级班级问题学生档案。5、适当安排问题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如工读学校,少管所等)。(五)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育人的角色。1、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使青少年养成互助互爱、关心他人、勤奋劳动、独立生活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增强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2、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是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行,作为家长的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能有不良的行为,要举止得体,语言文雅,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3、增加家庭和睦,加强沟通与交流。作为父母而言保持和睦的家庭气氛极为重要,要保持和睦的家庭气氛,首先要父母等长辈间的互相尊重,加强沟通与交流,其次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要经常沟通与交流。对子女在成长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要及时的发现,通过与子女间的沟通,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将不好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即教育好了子女,又使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六)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1、加强法制教育,要将学校法制教育与安全文明校园创建紧密结合,要推进警校共建,把学校纳入平安建设中,强化校园安全预防工作。2、建立社区矫正服务体系,为青少年进行心理矫正和救治,提高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3、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采取早发现、早预防的措施。4、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水平。(七)通过立法明确相关主体的权责,并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规定,以促进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四、预期效果1、揭示在校问题学生与家庭环境间的关系,找到问题学生的病因。2、认识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出现的高发期,帮助家长在关键时期抓好学生的教育,促进孩子的良好健康成长。3、以研究为契机,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动员和组织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努力实现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实到家庭,抓出成效。三结合重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社区成为重要的依托和平台,家庭成为基础工程,缺一不可。这一研究可促进家长学校的建设。五、预期成果及形式1、我们把这些调查研究结果以各种形式,汇报、反馈给家长,对家长起到教育、借鉴、警示、提醒的作用。2、研究过程中,力求科学、准确地对调查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完成相关的调查报告。3、教师撰写相关论文,进行经验交流。将科研典型案例收集成册,录制科研活动专题片。第二篇: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教学内容家校合作现已成为一个全球化教育问题,根据各国国情所采取的家校合作方式也有所不同。(一)家校合作的方式1、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1)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2)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3)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2、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V•Morgan)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三类:(1)低层次的参与。这个层次的家校合作方式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另外。家长联系薄、家长小报、家庭通讯等也属此类。(2)高层次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3)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3、美国学者戴维斯(D•Davies)主张,家校合作活动的类型应该以其合作目的来划分,可分为四类:(1)以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合作方式有约见家长、成立临时咨询委员会等。(2)以促使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庭教育指导、开放日等。(3)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参观博物馆、开辟教育基地等。(4)以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二)家校合作的策略1、直接策略:直接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比如进行对话和思考的活动,指导家庭作业,进行语言、音乐和艺术活动,提供学习用品等。家长还可以在学校中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例如协助教师教学等。2、中介策略:与教学和学习活动并不直接有关,但是支援教学活动的。如使用各种联络方式向家长说明学校情况和学生的进步;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参观、旅行活动,指导学生游戏;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研讨会参与学校政策的讨论、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3、边缘策略: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教育活动。如家庭提供青少年儿童基本的生活条件,如营养、健康和安全;家长参与对学校事务的管理并提出建议;家长参加家长委员会、教师–家长协会等;学校帮助家庭联系社区资源,提供给家庭和学生一些服务和赞助等。(三)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1、前苏联十分重视家校合作。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必须是经常的、具体的,有家长委员会、家庭和学校协助委员会等专门的组织机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是家校合作的典范。2、在法国,人们认为,教师、学生、家长相互通报情况,是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互协调的最好手段3、德国学校重视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利用家长的学术专长和专业经验,组织他们帮助学校开展课外活动。4、在日本,市镇村都设有社会教育主事,协调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和关心。社会教育设施不断充实和增加,如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儿童文化中心等,作为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系的纽带,发挥了重要作用。5、在美国,有许多组织,如全国家长教育协会、全国家长和教师大会、美国儿童研究协会等,从事推动家校合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结合。近年来,美国的许多地方成人集体也为青少年儿童组织了儿童办公室、家庭-学校支援中心,积极投入到家校合作的教育活动之中。此外张达红老师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中的两难问题中指出了我国现有的方式,如学校可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校报、便条扽更家长介绍学校的情况,还有可是适时的家访,与家长沟通。利用电话进行访谈提高效率。学校通过家长来校日家长接待日等译介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开通家校合作网页等三、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定义的界定:(一)与家校合作定义的比较: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二)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的定义:内涵: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是指学校教师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并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与社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这种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追求和谐即保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现代家校合作的目标与归宿。所谓超教育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家校合作的各方所处的时代及其背景;二是指与传统的家校合作相对应的特征;三是蕴含了对家校合作中的各方素质与个体特质的特殊要求。其突出特点是教师运用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立足学校领域研究家庭教育,汲取家庭教育的长处,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双方的力量和成果相互交流和汇集。一方面部分甚至全部地担当起家庭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通过家长综合性辅导,使之具有部分甚至全部代替教师的作用,是对传统教育的跨越性研究。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范畴,寻找二者的契合。四、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众所周知,社会参与教育与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开展本课题,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利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最后总是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充,试图实现家长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合一。其具体任务包括: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之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使家长具有现代育人观念,教育方式、方法;具有教育子女的文化科学知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具备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形成促进学校教育的合力。使教师具有家长对子女的爱心、责任感,汲取家庭教育长处,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五、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的理论依据1、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学校管理中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能够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感,提高教育质量。管理理论中,责权统一的原则表明,在管理活动中责任与权力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责任由担当的职务决定,权力是履行责任的保证。因此,责任、权力必须坚持相统一的原则。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关各项决策、措施的制定有家长的参与,就会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又是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2、从父母教育权的演变历程来看,家庭教育的超教育使儿童权利更大限度的得以维护。古代社会里,父母对子女具有绝对的教育支配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得家庭功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生产的社会化、工业化使家庭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教育权利,即家庭中对劳动者的培养,而学校尤其是公共教育取代了父母相当部分的教育权利。于是,开始出现了教育权利由家庭向国家公共教育的转移,也就是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的雏形。家庭教育的超教育通过实现家校合一行使监督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3、从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协同学角度分析,家庭教育的超教育家正是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同效应的表现。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创立者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或自然界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宏观的或微观的。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内部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那就是各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受相同原理支配,这个相同原理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形成的协同效应并自组织成为协同系统。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过程之中,需要其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家庭教育的超教育就是实现其功能的手段之一,它使学校、家庭、社会各系统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学校教育居于系统的主导地位,指导家庭教育,协调社会教育,使教育系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4、从教师的新职业精神角度分析,家庭教育的超教育是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系统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5、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来看,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家庭成员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成员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而且主要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相互控制和影响,同时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另外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将青少年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人才。6、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和配合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六、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可行性分析:有利点:教师具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既有教育学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子女的切身经历,他们本身就是家长、教师合一的典范。困难预计:教师任务繁重,在时间、精力上难以做许多学生的家长;教师本身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需要加强自身发展。家长集中学习的时间少,参与教育的时间少;许多迫切需要提高的家长反而拒绝接受教育。七、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的内容及阶段性进展: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12023.12调查家长现状报告张梅香22023.34制订家长教育内容汇编陈文斌32023.610收集家长教育资料汇编余盛国42023.1112整理汇编家长教育内容汇编杨辛勤52023.23搜集、研究家长教育方法汇编汪丽娟62023.45整理、汇编家长教育方法汇编吴又红72023.56实施家长教育的内容汇编胡子琴82023.712实施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汇编许松华92023.610建设校园网胡从阳、桂胜文102023.34举行不定期和专题辅导陈丙年最终研究成果(限报2项)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482023.12家长应当上的12堂课(暂定)专著集体八、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研究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1、课题研究的重点:使家长协调教育目标。使家长认同学校教育方式。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教师能以家长的情感和家庭教育的长处,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使家长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和专业水平。2、课题研究的难点:使家长具备正确的育人观;获得有利于子女发展的教育方式,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辅导子女。九、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方法、手段:调查法;个案法;不定期辅导;专题讲座;自学法;反馈法;档案追踪研究;家长网络学习;现代传媒如电信、远程教育等学习;社区、夜校学习。第三篇: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教学内容广东省佛山市妇联近日召开通报会,发布近期开展的六项家庭教育课题调研报告结果。佛山市妇联表示,六个课题分析了佛山市新佛山人家庭教育现状、社区家长学校现状、儿童心理问题以及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情况等问题及原因,提出的建议意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调研成果将成为妇联工作的重要参考。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新佛山人子女的教育问题,调查显示,这一群体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目标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差、亲子陪伴质量不高、家庭教育能力不足、在寻求社会帮助方面主动性欠缺。课题组建议:新佛山人家长应主动提高自身教育素质,改善家庭教育能力;政府应整合妇联和学校、社区的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积极引导家长加深对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认识,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禅城区机关第一幼儿园承接佛山市家庭教育普及工作状况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发现,近六成的家长愿意参加家庭教育普及活动;网络、电视、微信等已经成为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家庭教育的方法更加多元化、正面化。不足的是:普及面依然不够宽广,家长认识有待提高;普及的专业性要进一步增强;有待于建立家庭教育普及的长效机制,统筹力度仍需加强。报告建议,要建立正确的宏观工作机制,合理地划分责任;同时激发家长终身学习积极性,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等。06岁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活动实践研究课题的相关负责人通过长期开展的03岁小脚印养护项目和36岁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经验提出:要大力开展适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早期教育,提高幼儿身体成长适应力;要积极倡导亲子阅读,培养儿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要搭建家校学习的平台,落实家长职责,提高家长意识和家教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群体对于社区家长学校的认可度不高,仅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有参加过家长学校的'培训;其次,社区家长学校教学效果不显著。课题组建议:加大对家长学校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认同感;完善家长学校管理体制,设置激励机制推动发展;硬件软件一起抓,加大投入,完善师资队伍,积极创造发展条件;因材施教,与时并进,改革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形式。在抽取佛山四个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后,调查结果显示:65%的居民表示曾经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佛山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凸显佛山地域文化和蕴含岭南文化特色,形成某些特色项目品牌,如爱心学堂小候鸟驿站、家庭文化节等。课题组就佛山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提出对策和建议:要加强文化传载,打造佛山特色,既让居民受到传统的熏陶,又增强居民的认同和骄傲;要常态化、专业化发展;要少点主义,多点实用,充分重视居民的所思、所想,让居民喜闻乐见,并使实践活动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通过多年的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和700多宗个案分析,认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建议要加大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加强儿童心理健康专业指导,对有需求家庭提供支持服务;建议政府要在社区多渠道建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辅导站)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特殊家庭、特殊儿童或有心理障碍儿童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对有需求家长提供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