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记录-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
-
资源ID:74566099
资源大小:53.33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记录-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
2023年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记录|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讲话稿 卫生计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讲话稿,仅供参考。 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讲话稿篇1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政府同意,今年社会 口召开 的第一个年度工作会议。卫生计生工作特别是医 改工作近年来受到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前不久召开的省 两会 上,卫生计生工作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讨论的重点。春节刚过,我们第一个会就讲卫生计生工作,也足以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卫生计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的会议,书面传达了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桑淑娥同志全面总结了 20xx 年及 十二五 卫生计生工作,安排部署了 十三五 及 20xx年重点任务,内容全面实在,任务具体明确,我都同意。会上,我与各区县政府签订了 20xx年度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责任书,希望会后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抓好卫生计生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卫生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区县、各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紧紧围绕省市重点任务,扎实工作,克难奋进,各项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 医 改工作取得新突破。 根据省政府综合 医改部署 和要求,按照 3936 工作目标,紧紧围绕 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 医 保支付方式改革和提升医疗服务综合能力 四个重点,强化落实政策、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出台了 16 项具体办法措施,分级诊疗制度、全程管理模式、 三家 服务、 基层综改等 工作创出了西宁 医 改新特色, 医 改红利惠及了更多城乡人民群众。 二是医疗水平得到新提升。 着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 一 医院门诊综合楼、市二医院儿童诊疗中心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县级综合医院、中藏医院、妇幼保健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实施了一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民营医疗机构快速发展。医院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扎实有效,医院服务能力和综合收入同步提高。 三是健康保障得到新提高。 以基本 医 保为基础、大病医疗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 医 保体系全面建立,城乡居民 医 保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 550 元,参保率达到 99.7%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 78% ,大病保险及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 90% 以上,困难群众就医和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进入下降 快车道 ,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四是公共卫生取得新成效。 继续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病等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疾病监测、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高。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95.32% ,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 50% ,农村 孕 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 96% 以上。 五是计生工作取得新发展。 继续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整治,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着力解决计生重点难点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7.7 。积极开展全国 创建幸福家庭示范市 活动,持续推进 康福家千村万户工程 ,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力度,继续提高 失独家庭 扶助标准,更加关爱 失独老人 生活。计划生育工作连续 25 年名列全省第一。这些成绩,凝聚了全市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的担当和心血,体现了各区县、各部门对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卫生计生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目前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来看,群众不断扩展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和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具体来看,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 卫生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我想,目前我市医疗卫生不是资源不足的问题,而是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基层医疗资源小、散、弱的现状没有改变,中心城市资源集中、功能重叠,城市南部、北部和西部新城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各类卫生机构名目繁多、数量庞大,难以监管,服务安全隐患风险高;市级公立医院缺乏长远规划,空间狭小,发展受限;全市还没有独立的妇产、儿童、职业病防治等专科医院,城区缺少二级医疗机构。二是 医疗卫生整体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就医条件仍然相对落后、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特色学科优势不明显、带动力不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高,特别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条件落后,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健康服务需求。 三是 医疗卫生与相关产业联系不紧密。去年 11 月,我们首次成功举办了医疗卫生健康与社会力量参与研讨会暨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理事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从中我们也看出,我市医疗卫生工作与外界沟通不够,自我宣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加快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提质增效、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来看,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保健、疗养、康复、休闲、养生、旅游等相关产业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健康服务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四是 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全面二孩政策带来新挑战。截止 20xx 年底,全市共有60 岁以上老年人 29.73 万人,占总人口的 12.9% ,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卫生计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健康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挑战,基础差、保障能力弱,服务水平远远不能应对今后可以预期的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 五是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虽然,各级政府都有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机构,但在预防与治疗上,协作不足、协同性不强,缺乏联通共享,难以应对日益高发的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婴儿和 孕产妇 死亡率两项指标管 控压力 依然很大,远没有我们了解的这么乐观。六是人才队伍建设仍然薄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就医药卫生领域人才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我市缺乏高层次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知名专家、人才储备、设备配置、科研水平等方面与省级医院及发达地区差距明显的现状仍很突出。同时,包括市卫计委机关干部在内的广大干部职工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政策学习把握都需要加强,工作作风、老爷作风、衙门作风、服务意识,以及吃卡现象 不 程度存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 全面推进健康青海建设 ,指明了 十三五 时期加快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和任务。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建设 幸福西宁 ,这是市委、市政府对西宁城市定位和发展理念进行反复梳理、深入研究后形成的重要认识成果。我想,没有健康,难有幸福,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建设 幸福西宁 无疑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健康西宁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疾病模式向慢性病转变,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的增加以及公众健康诉求的不断扩展,都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鼓足干劲,提升效能,力争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强化措施,凝心聚力,努力开创卫生计生工作新局面 20xx年是 十三五 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我们要牢牢把握 12315 总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一)深入推进综合 医 改试点。 当前, 医 改正由试点探索、单项突破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发展,面临不少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推动 医 改,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这里,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 继续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 医 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有力有序推进。要按照国家和省上要求,从制约医院发展和影响医院正常运转的突出问题入手,围绕坚持公益性和保障高效率,加快完善医院管理、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内部运行、医疗监管等体制机制,努力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市卫计委要抓好制定出台全市公立医院考核考评办法,建立涵盖公共服务、基本医疗、医院管理、社会满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是 着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从近两年探索实践来看,推行分级诊疗的关键是患者和医务人员。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 医 保支付、签约服务、便民惠民等措施,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基层首诊带来的好处,引导患者转变就医观念,支持分级诊疗。另一方面,加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事薪酬制度,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更好的服务将患者留在基层。要加快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我想,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核心和关键是加快信息技术的互联互通,这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服务基层、共同发展 的目标。前期研究制定的组建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实施意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 三是 推进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 医 保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推进以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病组)、床日、人头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改革,建立完善 医 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 医 保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保障 医 保基金平稳运行。 四是 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国家和省、市始终将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作为深化 医 改的关键环节来抓,去年相继出台了具体办法措施,对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今年 4 月 1 日起,省上执行新的招标结果,市卫计委及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 用什么、招什么、采什么 的原则,尽快对药品目录进行筛选,抓好挂网采购药品的议价工作,从而进一步规范药品流通秩序,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力争平均降幅在 10% 左右。同时,要抓好药品医用耗材配送管理工作,对配送不及时,影响临床用药的企业,按规定及时取消配送资格,从而保障基层偏远地区群众用药需求。 (二)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 关于这项工作,要围绕 十三五 规划实施,一方面,要尽早出台全市医疗资源布局规划,并与规划部门衔接;另一方面,在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研究出台具体办法措施,既要解决基层守门人托底问题,又要解决监管工作到位问题。 一是围绕城市功能谋划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特别是加快南川、北川和多巴地区医疗机构建设,促进全市医疗资源均衡分布。同时,要扩大市第一、第二医院发展空间,增强市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发展后劲。 二是 加强专科医院建设。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积极谋划实施妇幼、口腔、骨科、中医等一批专科医院,努力打造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 三是 加快建设城区二级医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这是全市医疗卫生工作的短板,也是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硬任务,市卫计委要抓紧研究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年内取得实质性成效。 四是 科学规划新建三级综合性医院,重点围绕地方病、心血管疾病及肺水肿、肺心病等困扰城乡居民的高原性疾病做好诊疗、科研、教学等保障工作,力争在研究、治疗高原疾病学科上取得新突破。 (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 依托市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在综合性核心医院建立影像中心、诊疗中心、病理中心,打通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关节,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对接、技术同质、结果互认、节约成本,提高疑难病例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满足医院和患者对病理学诊断技术需求。 二是 探索建立市属医疗机构肾病透析中心。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700 余名血透病人,做透析必须在医院挂靠床位治疗,既占用医疗资源,也给病人带来不便。市卫计委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医疗惠民的重要措施来抓,尽快研究提出全市医疗机构肾病透析中心建设意见和方案,通过制定合理的 医 保门诊费用核定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公平的医疗服务。 三是 全面实施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加快市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 科特色 专科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 国医馆 建设,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发挥中医 简、便、验、廉 优势,提升中医品牌,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设置合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要深入研究养老配套医疗纳入 医保范围 等方面的政策规定,着力从政策层面推进 医 养结合。 四是 推进 互联网 +医疗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国内外各类优质医疗资源,充分发挥远程诊断平台,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影像、检验、心电和病理诊断等,提升信息化服务应用水平,强化诊疗水平。 五是打造医疗服务品牌。围绕 幸福西宁 ,深入开展医疗便民惠民服务,进一步丰富完善市属 5家公立医院 一院 一 品牌 创建活动,继续推行 五免十减 救助措施和 26 项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打造特色医疗服务品牌,提高群众获得感。 (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切实做好鼠疫、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传染病和包虫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防控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和预防控制工作,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及应急处置,加快建立现代化医疗急救体系。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方案,各地区、各部门工作职责、任务都很明确,市爱卫生要切实抓好督促落实。同时,今年我们要认真做好 建卫 国家级复审工作,市爱卫办要尽早制定工作方案,提前准备迎检资料,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注意工作不能单打独斗,要将 建卫 复审工作与 创城 、 清洁西宁 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评估。 (五)努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不等于放松计划生育工作。可以预见,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短时期可能会出现妇幼保健资源不足、服务保障能力跟不上等问题。因此,从这一点来讲,计生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不但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适应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切实把这件惠民生、利长远的好事办好。要进一步加强 失独家庭的关心和帮助,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加强 失独家庭 帮扶的综合政策措施。要加快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 孕 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母婴安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今年妇幼保健站和计生服务站整合工作不单是形式上的,必须是实质上的领导管理统一、资源统筹共享、人员统一调配。要广泛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做好生育咨询、指导和再生育技术服务,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这里,强调一件事,市卫计委要加快规划建设市妇女儿童医院,进一步完善基层妇幼保健站服务功能,积极应对生育政策调整 后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 (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 积极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西宁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政府会议已研究通过,尽快下发执行。要鼓励公立医院高级职称医生到基层 医 卫生 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为医师松绑。今年抓紧研究出台鼓励医疗机构服务基层的考核办法,建立市县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基层医疗事业发展,解决 公立医院医生下不来、基层服务能力提不高 的问题。 二是 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全科医生等重点人才培养,加大卫生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努力增强 造血 功能。 三是 开展西宁市名医评选工作,建立 名医专家工作室 ,培养师承学术继承人、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打造名医专家团队。 四是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要与中日友好医院、天津泰达、北京 阜 外等国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多元化合作,注重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业务骨干和紧缺人才,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专科,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五是 进一步加强学习。要多深入基层调研,向基层学习;要走出去,到外地学习,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市卫计委要统筹考虑,在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争取同城同策;研究建立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人员双向挂职交流机制,在保持待遇、身份不变的情况下,让各级医疗机构干部职工通过挂职交流,全面了解卫生计生政策、工作流程等,拓宽思路,开阔眼界。 三、加强领导,改进作风,进一步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 医疗卫生计生事业事关民生大计,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做好卫生计生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切实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吃透文件精神。 卫生计生工作政策性很强,特别是 医改都是 以政策为依据,在政策范围内运行,吃透精神很重要。从目前来看,各区县、各相关部门在把握政策上还是有差距、有不足。比如,去年我们研究制定的有些改革方案,迟迟不能下发实施,我想,根本原因还是业务工作不熟、政策掌握不清, 前期我 到三个县调研 医 改工作,也发现基层卫生院、卫生室对 医 改政策的认识比较粗浅,有的县对 医 改工作研究不到位,造成了工作被动和滞后。因此,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和省上全面深化 医 改的重大部署、具体要求和方法步骤,真正学深学透学明白,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政策水平,做好研究工作的有心人,政策把握的明白人,执行决策的责任人。 (二)强化部门协作。 卫生计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总体来讲,近年来,各区县、各部门,特别是发改、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围绕 医 改工作积极配合、通力协作。但是,有时部门之间还是存在协调不及时、沟通不到位的问题,影响工作进展。卫生计生部门要为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切实履行好统筹规划、督促指导和行业监管职责,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强行业指导。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更多倾斜。编制、 人社等 部门要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和健康成长。各级政府要保障对卫生计生领域经费投入,确保卫生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督导考核。 市卫计委、市 医 改办要把 医 改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和督查指导,加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确保工作任务全面完成。要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工作,精简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法,引导基层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经常性工作和创新发展上来。 (四)注重舆论引导。 医 改和计划生育工作政策性、社会性都很强,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围绕群众的关注和期望,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地树立医疗卫生行业新形象。要以深化 医 改为主题,多形式、多角度展示 医 改的进展和成效,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 医 改。 (五)切实改进作风。 中央和省委对改进作风、反腐倡廉的决心不减、力度不减。王晓书记在市委全委会上对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提出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要坚决纠正卫生计生行业不正之风,着力查找和改进服务态度不好、服务理念不清、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要 持续抓好 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 一岗双责 和 第一责任人 职责,守纪律、讲规矩,主动接受纪检机关监督指导,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为推动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同志们,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关乎民生,顺应民意,推进健康西宁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真抓实干,为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推进 幸福西宁 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讲话稿篇2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以及国家、省、苏州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工作和十二五成效,科学研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形势,部署落实20xx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卫生计生干部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开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新局面,着力打造健康昆山,全力为居民健康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信心和决心。 20xx 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 以机构重组为新的起点,以践行三严三实,我为昆山服务做什么为抓手,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全力推进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安全保障、体制改革和治理能力的提档升级,较好完成了年初和十二五确定的 各项目标任务, 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 和 十二五 江苏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评估,先后荣获 202320XX年度苏州市文明单位、全市践行三严三实,我为昆山服务做什么专项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20xx 年度昆山市绩效管理 优胜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全省年度工作督查和十二五工作评估中受到省考评组的高度肯定。 1. 重点改革高效推进。 机构改革平稳过渡。 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关部署,及时研究制定了市卫计委三定方案,并于去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了原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委机关科室和人员的整合,新机构运行半年多来,较好实现了 有机融合,形成 1+1 2 的工作格局 。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启动。针对区镇层面卫生计生机构数量众多、职能交错、管理体制不一等现状,在全省率先提出整合优化全市基层卫生计生资源配置,理顺管理体制,做到卫生计生工作统一归口管理、统一提供服务、统一监督执法的改革方案,得到了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市编办的充分认可,关于深化基层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已通过市编委办审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审议印发了昆山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在实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建立适应各类办医主体共同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引入国际医院管理理念、实行全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等创新任务。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第二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一步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2. 资源配置更趋优化。 统筹做好顶层设计。 与复旦大学合作,加快研究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1+10+x的规划体系(即1个事业发展规划、10个条线专项规划和x个基层单位发展规划),用于引领十三五期间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各领域工作开展。目前昆山市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完成修改论证,各专业条线规划和基层机构发展规划也在有序推进。 机构建设快速推进。 市一院医辅楼、市老年医院投入使用,东、西部医疗中心顺利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市中医院南星渎院区、市三院病房大楼、市康复医院二期等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12 家。创等升级持续深化。组织开展二级医院回头看活动,市老年医院、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列入二级医院建设单位。市三院、花桥人民医院、千灯人民医院相继通过二级医院复评。 巴城人民医院、淀山湖人民医院中医科通过省示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验收。千灯炎武等3个社区站成为省示范机构。 3. 公卫服务更加均等。 疾病防控有力有序。 进一步强化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全市传染病疫情保持平稳态势。建成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 128 个,规范应急处置精神疾病患者 150 人 次。高质量完成 4 项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基公项目提质增效。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311 工程 , 21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了妇儿保门诊,建成全科医生工作室 264 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拓展到 12 类 45 项,在苏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继续名列前茅。同时,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健康氛围更加浓厚。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 城市卫生环境面貌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联合市文明办举办城市环境 随手拍 活动,委托第三方对市区 54 家重点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进行环境卫生及控烟工作暗访测评,新增无烟单位 26 家。 以 健康 e 站 为载体,着力打造健康教育升级版,居民健康素养指数提高到 23.2% 。 4. 技术创新成果丰硕。 招才引智促发展。 引进各类卫生人才 316 名,其中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 60 名,遴选 105 名技术骨干赴国内外进修,完成各类专题培训 21 期, 728 人接受了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167 人通过省高级职称评审,高层次人才的保有量继续领跑全省同类城市,联合浙江大学和市委组织部,开设全市医药卫生事业干部管理培训班。科研创新攀新高。新增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1 个,省级重点学科 2 个,苏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2 个;新增国家级横向合作课题研究优异奖 1 项;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 1 个;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 3 个;昆山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6 项,昆山市 双杯奖 20 项,发表高质量 SCI 论文突破 50 篇,再创历史新高。对外合作增活力。市中医院与苏大附一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市二院与上海十院合作更趋紧密,市三院 与上海市一院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并与苏州大学联合举办硕士学位班。 市四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千灯医院与上海仁济医院合作管理常态化。市六院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社区实践基地。全市先后承办(举办)各类学术活动 51 次,其中国家级 2 项,省级 2 项,苏州市级 21 项,昆山市级 26 项。 5. 惠民工程成效凸显。 智慧卫生工程快速推进。 依托昆山市卫计委门户网站, 进一步优化预约诊疗服务平台, 目前已有近 2 万人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平台注册,门诊预约人数超 30 万人次。加快推进银医一卡通项目建设,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均实现自助挂号缴费和先诊疗、后付费。区域影像心电和医学专家远程会诊中心建成投运。中医药普及工程进展良好。 100% 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镇医院已建成标准化中医综合服务区, 100% 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并涌现出市四院上海名中医馆等一批中医特色专区。 8.2 事故医疗康复工程有序推进。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研究 制定 8.2 事故伤员后续医疗康复专门工作方案,指定市一院和市康复医院为定点医院,抽调全市精干力量,完善 8.2 伤员后续医疗例会制度,全力做好8.2 事故伤员的后续治疗康复工作。 目前已有 77 名伤员转回我市治疗(其中市一院 4 名,市康复医院 73 名),病情基本稳定。 6. 计生发展提质增效。 计生管理更加高效。 梳理新时期市、镇、村三级计生工作职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员人口计划生育基础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夯实计划生育管理基础。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提升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的发展能力、生活希望和幸福指数。 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完成再生育审批 3220 件。 依法落实 各类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累计发放各类奖励金 5082.14 万元, 被评为江苏省幸福家庭建设项目县。 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保持查处 两非 案件的高压态势。计划生育行政指导工作被苏州市列为 20xx-20xx 年度依法行政示范项目。在 20xx 年全市法治建设满意度测评中,计划生育执法满意度蝉联第一。 健康服务更趋规范。 组织开展妇幼健康专题培训16期, 在苏州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 全市11家助产医院全部通过爱婴医院复审。 完成34家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评审和8家托幼机构萌芽保健室量化分级评审。 深入实施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 婚检率达97.92%, 出生缺陷发生率降至4.98。 在全省率先提出以需求为向导的药具发放服务模式,被国家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授予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先进集体。 流动人口 服务有序开展。 深入开展四季风活动,积极做好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促进流动人口家庭融合。先后为流动人口免费发放计划生育宣传资料 80.10 万份,为 15.56万名外来育龄妇女开展了免费 RTI 检查,为 2.91 万名流动育龄妇女进行了孕环情检测,向 5276名自觉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流动育龄群众发放了奖励金,为 1.01 万名政策内生育的流动人口孕妇购买了优生优育疾病保险。 7. 管理转型稳步推进。 积极推进依法管理。 调整完善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及工作组织,并指定专门科室和专人负责,研究建立了行政权力清单、法定责任清单、专项资金(产)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等四个清单,每月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基本做到了人员明确、职责明确、权利明确、责任明确、路径明确,努力实现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创新人事绩效管理。在全省率先推行公立医院人员备案制管理,顺利完成 首批备案制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同时,为切实发挥好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 联合上海交大,修订完善了各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细化考核内容,强化动态监测,注重结果应用,着力构建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约束机制。内涵管理持续深化。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共有117个专业335个病种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累计成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4个,先后开展现场调研、质量督查等质控活动20余次,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医疗安全水平。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社会对行业满意度首次超过了90%。 回首十二五,我们不难发现,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环境最优、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五年,也是发展成效最为突出的五年,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 初步建成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格局相适应的现代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病有良医。 五年来, 卫生计生资源配置水平显著提升。 新建和规划建设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总量达65万平方米,投资总量约58亿元。 至20xx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同2023年相比,下同)增长了25.7%;开放床位增长了34.19%;卫技人员增长了57.77%,乙类大型设备增长了93.33%。 基本构建了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专科医院为特色,社会办医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和门类齐全的公共卫生体系。 五年来,卫生计生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成功创成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2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先后引进各类卫技人员2491名,其中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337名,新增苏州市级以上重点专科21个, 苏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专科 5 个,市一院成为江苏大学首个临床医学院,并建成全系统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站。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与至少1家以上国内外三级甲等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每年引进推广新技术新项目50项左右。至20xx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数量、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科研创新成果连续多年领跑苏州各区(市)。 五年来,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提升。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有力有序,全市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平稳态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快速增长势头有效遏制,成功创建江苏省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市。 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率控制在低位水平 。母婴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重大妇幼卫生项目任务高质量完成 。 圆满完成中国进口商品交易会等重大活动保障300余次。全力以赴做好 8.2事故伤员转运、救治和康复工作,创造了国内国际烧伤治疗史上的奇迹,得到了国家、省卫计委的高度肯定。 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实现国家卫生镇和苏州市健康镇的全覆盖, 建立首个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县级 基地,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来,医药卫生 综合改革力度显著提升。 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和日常使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持续增长,内容不断拓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被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授予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先进单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价格改革有序推进,医疗服务费用稳中有降, 探索建立了以服务数量、质量、技术水平和满意度等为核心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倒逼医疗卫生机构提质增效。全面升级预约挂号平台和自助挂号缴费系统,银医一卡通项目获全市效能建设创新奖。 完成区域影像心电平台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已陆续接入平台,实现了远程诊疗。在苏州市率先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深入开展市级专家坐诊社区、健康班车等便民惠民活动,深得居民好评。 五年来,计划生育 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计生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建立,市镇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以及市镇两级计生协会组织更加健全, 计生事业经费逐年增加。全面实施 单独两孩 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做到简易程序快速办、一般程序提速办。 依法落实各项奖扶政策, 兑现率100%。率先建成信息系统与基层基础工作紧密结合的操作平台。全面做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深入实施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程,开通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网上预约服务和免费避孕药具网上预约配送服务。流动人口均等服务扎实推进,形成了 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协同参与 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管理体制。 爱之长廊 人口文化园获评苏州 十佳 人口文化园和首批省人口文化示范基地。 计生协会充满活力, 积极探索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以及购买社会服务的养老帮扶工作新路。 被省人口计生委授予人口计生窗口服务示范单位和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 五年来,卫生计生 依法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行政服务流程持续优化,行政服务项目100%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创新开展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率达95%以上。 依托医学会和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医疗质控组织, 全面排查医疗安全生产隐患 。加快推进民营医疗机构诚信体系建设,保持打击非法行医的高压态势,医疗服务市场得到不断净化。率先建立独立编制的市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大队,实现了市镇行政执法队伍联动执法,率先建立公安、计生两支队伍合二为一的管理机制、市镇联动执法机制和公共服务 预约到家 机制。探索 推行财务人员轮岗,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监察审计,着力规范财务管理和财经制度执行。 开展网友看卫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看卫生活动,深入推进政风行风评议,开通昆山卫生官方微博,在人民网上的粉丝数位列全国医疗卫生单位第10位。 深入开展 第三方行风暗访和评价,居民对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持续攀升至 90.9 % 。 二、认真研判,深刻把握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们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也为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昆山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加。总体来看,仍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来看,大健康理念日益形成共识。一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均把保障国民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总体长远发展战略,强化政策联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