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桥》教学设计(1).docx
-
资源ID:74600926
资源大小:58.4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桥》教学设计(1).docx
12桥文本分析:本文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 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 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 支 书为代表的优秀共 产 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教学本课由课题入手,激起学生阅 读的欲望,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课文。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 后,还应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欣赏和评价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 的结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1 .能认读和写出8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咆哮、狞笑、放肆、舔”等关键 词意思,能用“狞笑”写句子。2 .能结合情节和环境,感受老支书作为党员、父亲的人物形象。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表现出急促和紧张的氛围,描写环境的句子。4 .根据课文语境和人物特点,能根据提供的情景进行人物动作、神态等小练笔。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忠于职守、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难点:据课文语境和人物特点,大胆想象,写出插图中其他人物的相关片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清课文的情节线,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为第二课时感悟人 物形象奠定基础。4 .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重点把握L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5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本篇小说的情节。课前预习单:1.根据要求读课文。(1)第一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第二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小说主要人物是谁,围绕他发生了什么事?(3 )再读课文,根据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大家尝试把小说按照情节分成四个部分, 在书上用“/”画出。2.自学生字和新词。(1)想办法记住生字的音和形(要注意研究带口字旁的字的形旁和声旁),再带拼音默写或 听写出来。(2)想办法区分费一一废。“废”表示停止,不再使用。荒芜,衰败等意思;“费”形声。从贝,弗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 关。本义:花费钱财(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咆哮:呻吟:狞笑:拥戴:3 .按要求提取信息,再研读勾画的句子,体会句子意思,梳理不明白的地方。(1)用“一一画出描写老 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用标注动词。不太明白的地方:=(2)用画出描写雨、桥和洪水的句子,圈画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部分。不太明白的地方:4 .查找关于共产党干部或共产党员纪律要求方面的资料,提炼出关键内容批注在课文后。教学过程桥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桥的图片)讲述: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桥,他们连接着不同方向的道路,给行人和车辆带来便利。今天我们要通过谈歌的一 篇小说来认识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桥。二、检查预习.梳理小说的人物、故事和情节(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2)提问: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围绕他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交流,补充和评议,明确:小说讲述了山洪爆发,老支书组织村民逃生,最后父子被洪水吞没的事。(3)提问:在单元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小说的情节大致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昨天大家已经尝试把小说按照情节分成了四个部分,说说看,你们怎么分的?学生交流,师生合作完成小说情节鱼骨图:1 .理解和枳累课文的字词(1)学生交流对口字旁生字的研究收获。指导:咆哮两字的形旁(2)学生交流“费一废”的区分方法。教师出示选词填空类的练习,学生完成练习,评议和改错。(3)学生交流对“咆哮、呻吟、狞笑、拥戴”的理解,评议和改错工(4)听写词语,评议和改错。(请自己梳理出10个左右的重点需要积累的关键词语)4 .学生小组交流预习单3小组汇报一其他小组补充和评议一教师课件展示两组句子(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 态的句子;写雨、桥和洪水的句子)的准确勾画和标注(老支书的动作;环境描写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订正。 教师梳理和记录学生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为第二课时探明学情。5 .学生交流预习单4,明确共产党干部或共产党员纪律要求。三、总结和过渡.今天我们一一(老师总结)1 .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关注环境和情节中人物的表现,深入地研读这篇小说。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2 .学习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3 .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1 .结合情景进行对人物动作、神态等的仿写。2 .体会和学习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 .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学习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教学准备:PPT,学生搜集资料,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揭示课题L提问:昨天我们梳理了小说桥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板书),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梳理 出的鱼骨图。指名答,老师课件1展示。2.过渡:今天我们要深入地走近小说的环境和情节,去感受主人公一一老支书的形象。先来看看 环境。二、关注环境,感受危情.下面让我们走进那个倾盆大雨、洪水汹涌的场景。(课件2播放冒雨倾盆、洪水汹涌的画面)看 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怎么样?(紧张、恐慌、担心)1 .小说中是怎样描写画面的呢?我们来读一读。(1)(课件3出示第一二句)第一二句一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 像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谁来尝试带着刚体会到的紧张、恐惧和担 心的心情来读。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评议,教师指导:(重点读好加圈语句)。(课件出示全部写暴雨和洪水的句子,提示注意修辞手法的语句上加圈的词语)(2)学生迁移读法,集体练读展示出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表现出情况越来越危急。(左边、右 边同学分句读。)(3)提问:加圈的词句,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它们传递出刚才画面中怎样的信息? (生答)如果说是恰当地传递出了画面的信息,那么它们起到了哪些作用?大家选择一处来说一说。学生汇 报,补充和评议。(45人)(4)小结:这些描写环境的字句段简短有力,非常富有感染力,展现出暴雨的大、急、猛,以及 山洪的可怕。2 .文中还有一些场景描写。(课件出示句子)教师引读自然环境,学生集体朗读村民表现句子。3 .提问:主要人物是老支书,为什么要写村民呢?同桌交流、汇报。4 .小结:这些自然环境和逃难场景的描写,营造出死亡步步紧逼的危机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 人物的牺牲埋下伏笔,也为老支书的表现做了背景铺垫。(边说边完成小说要素关系的板书) 过渡:刚才我们关注了小说的环境描写,下面我们来关注小说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在预习时,同 学们已经勾画出了老支书表现的句子,我们发现作者主要聚焦了老支书的动作和神态,他是 怎么聚焦人物动作、神态的呢?(课件打出所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浏览)三、抓动作神态描写,聚焦人物,感受人物过渡:当人们跌跌撞撞向木桥拥去的时候,他们看见(课件打出句子)村党支部书记已经站 在了没腿深的水里。生读,引出。(一)抓住人物动作,感受人物形象。1 .交流:老 支书的表现是什么?生答:(站),结合之前的环境,揣摩“站”,你读出了什么?生 答。2 .此刻,他站在那里,会想什么呢?(生交流、汇报).一个“站”字看出老支书预见到了只有北面那窄窄的桥可以逃生,就提前站在那里指挥。老汉 后来的表现还有哪些呢?3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2分钟)(1)浏览课文,圈出描写老汉动作的词语。(2)从这些动词里你感受到了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批注感受。(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句子。4 .组织小组交流(3分钟).组织小组汇报:小组汇报时,一人选择一个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围绕这句话做补充。预设:1 .从“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的“盯”感受到老汉的威望。2 .从“他沙哑地喊话”感受到了老汉的责任心。3 .从“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中的动词看出老汉的生气、愤怒,感受到他坚持原则、 铁面无私。4 .我从“老汉吼道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J这句话的动作中感受到他的爱。小结:刚才通过研读,看出老汉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支书,是一个铁面无私的支书,是一个信念坚 定、有爱的老汉。(出示写动作句子的课件)师引读。(二)抓人物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L刚才我们了解了洪水面前老汉的表现,老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说)在作者看来老汉 是怎样的印象?预设:他像一座山。(课件).质疑:(1)山本身的特点是什么?(高、大、稳、坚实、牢固)(2)这样说合适吗?理由是什么?联系老汉的表现,同桌说说,汇报,生评价。预设:A.从“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的神态、动作中感受到他是镇定如山。B.从他的神态“冷冷地”感受到他遵守党的原则一定坚定,感受到他威严如山oC.从“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的“望”字中感受到他是群众生命希望的靠山。他是群众希望之 dj)D.从他把儿子推上桥的动作中感受到他父爱如山。(师引一一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生读:他 父爱如山)E.他要指挥全村人逃生的信念如同大山一样坚定,他信念如山)F.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他铁面如山小结:他虽然清瘦,但他的形象一一他像一座山。(课件出现此句,齐读)四、深入环境,语言学用过渡:在这场逃难中,作者抓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出老汉的表现,塑造了老支竹高如大山的形象。 故事中,还有很多人物出现在画面里,请看插图,选择一个人物仔细观察,结合情节,请抓住他们 的动作、神态来写一个片段。(课件图片)生写,老师巡视指导。(配乐)5.展示两生的语言运用,评价。小结:同学们能运用己学的阅读方法去塑造人物形象,老师为你们点赞。五、重回题目,解决难点(-)质疑小说结尾的写作方法。过渡:这篇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件).我们来把这篇文章人称改一改,快速浏览,看看和课文版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把句中的“小 伙子”改成“他儿子”,其他不改变。)(课件展示,生浏览)1 .质疑:你认为改版的和文中的哪个好?2 .汇报:喜欢课文的版本,文章最后才交代人物关系,让人感到很意外,非常吸引读者,读到结 尾时感觉很震撼,达到了巧设悬念的效果.师小结:我们读书,要把课文的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理解。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揪了出来没点明关系, 在才结尾点明,前面巧设了悬念,与结尾相照应起来。这一结尾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这是微型小说的特点一一设置悬念,结局意外,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预示悲剧结局,衬托了人物 形象。(二)质疑题目与人物的关系。最后,让我们回到小说的题目,小说主要写老 支书这个人物的,为什么以“桥”为题目?1 .学生交流。2 .学生汇报,补充。3 .师生评价,教师指导: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这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己为 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这是生命之桥!他牺牲自己,救了他人,这是英雄之桥!他把 儿子推上木桥,这是父爱之桥!这是爱心桥!是救命桥!是连接生与死的生死桥!六、结束通过关注小说的环境、情节,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可敬的老支书。七、板书设计:桥 小说(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