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CPI走势展望_基于猪肉_蔬菜价格和基期效应.pdf
-
资源ID:74628495
资源大小:1.29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0年CPI走势展望_基于猪肉_蔬菜价格和基期效应.pdf
2010年第6期2010年CPI走势展望基于猪肉、蔬菜价格和基期效应徐奇渊内容提要食品价格是CPI里面最为重要的分项价格;而猪肉和蔬菜价格又是食品价格波动中主要的来源。因此,本文以猪肉和蔬菜价格为切入点,对CPI在中期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有:在67月,CPI同比上升幅度仍将保持温和态势。至810月,CPI同比上升压力将显现:在3月份的基础上,蔬菜价格和猪肉价格将推动CPI环比走高1%至1.5%;其他因素也将对CPI具有一定的支撑和推升作用;再考虑到基期效应,则在810月期间通胀率将达到甚至超过4%。而之后物价水平的同比变化预计在12月较快趋于缓和。关键词通货膨胀CPI 走势蔬菜猪肉价格基期效应一、食品价格是CPI最重要的直接决定因素(一)CPI指数的基本情况CPI的编制,包括八大类商品的消费价格,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 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方案,统计部门确定八大类商品价格权重的主要依据是:居民家庭用于各种商品或服务的开支在所有消费商品或服务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具体地,其权重体系以5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大的调整,而每年也会根据居民消费开支的情况略作修正。最近的一个权重周期,是2006年至2010年。由于官方并没有专门公开 CPI 八大类商品的权数情况,因此目前有两种CPI的权数体系同时见诸报端,两种权数体系中,食品比重分别为34%和32.74%。其中,食品权重为34%的权数体系,实际上是2005年之前使用的旧制;而在本轮权数周期中,在事实上以32.74%为食品的基本权重(国家统计局前任局长谢伏瞻在2008年1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作过相关说明)。我们的回归估测结果,也支持了上述结论。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每个月的CPI指数以及八大类商品的分类价格指数,因此,我们容易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方法,估计出八大类商品价格的权数体系(具体方法参见徐奇渊:CPI下半年走势展望,图1CPI八类分项的权重估计显示:食品和居住两类权重之和接近50%资料来源:依据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的CPI指数,以及对应八类分项商品价格指数进行估计得到(具体参见徐奇渊:CPI下半年走势展望,RCIF Policy Brief No.09061,2009年7月)。另外,与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的估测相比,食品和居住费用两项分类的权重也基本一致(具体参见中国农业银行 宏观周评 总第96期,2010年4月6日)图22010年3月CPI及分类指数的定基指数(2001年1月为定基100)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192010年第6期RCIF Policy Brief No.09061,2009年7月)。如图1所示,在CPI的权重体系中,食品价格指数和居住费用价格指数这两类权重之和接近50%,是整个CPI商品篮中最重要的两类商品。而其中,食品价格指数的权重更是接近1/3。(二)CPI波动当中,食品类价格指数的波动具有决定性作用食品类价格指数的变化,对CPI的波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由于食品类在整个CPI商品篮当中占到了最大的权重,而且也与食品价格的波动性最强有关。如图2所示,从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的近10年时间里,CPI总体上升了20.2%;而食品是涨幅最大的分类别,达到了59.7%;此外居住费用价格指数的涨幅也达到了28.7%;其他6个类别的消费价格指数有升有降,但涨跌幅均在个位数,合计对CPI的影响比较微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图3显示,CPI及分类价格指数在此期间的波动性(由变异系数来表示),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指数的表现也非常突出,尤其是食品价格的波动性远远超出了其他类别。作为结果,食品、居住类价格指数的波动,成为CPI总体变化的主要动力来源。如图4所示,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两类价格指数波动对CPI总体变化的贡献率。一般说来,两者对CPI总体的贡献率是比较稳定的,例如2006年初至2008年中期。但是,也有个别异常时间,两类价格指数出现了一升一降的情况,就会导致某个指标对CPI变化出现负向贡献,从而使两者的贡献率看起来有较大波动性,例如2008年末至2009年中期。在贡献率比较稳定的阶段,我们看到,两类价格指数对CPI波动的贡献率在90%左右,而这绝大部分又是食品价格在起作用。图4进一步显示,从2010年初开始,由于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指数又回复到了正向贡献的状态,因此,两者的贡献率也开始回复到了平稳状态。这也有利于我们根据食品价格的波动来对CPI的走势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图5进一步揭示了食品价格指数对CPI的重要性。该图显示,食品价格同比指数与CPI同比指数两条曲线走势密切吻合,同期相关系数达到了0.977。二、食品价格中又以蔬菜和肉类价格较为重要在过去的CPI指数变动中,经历过大起和大落图3CPI及分类指数近10年来的波动情况:变异系数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图6食品价格指数的权重估测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估测得到。其中,蛋类权重估测不异于0,故未报告图4食品、居住价格指数对总体CPI波动的贡献(%)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图5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和CPI走势呈现高度相关注:价格指数为同比口径。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2010年第6期的猪肉价格,以及2009年末开始飙升的蔬菜价格,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图6,我们看到食品价格指数的权重当中,肉类占到了29%的比重,是食品分类中最为重要的子类别;而猪肉又是肉类中最重要的类别,根据2006年以来的数据估测,猪肉约占到肉类权重的50%略高。当猪肉价格发生变化时,它还会导致其他肉类,以及水产品等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并同时拉升在外用膳价格指数。蔬菜价格在总体权重中仅仅占到7%左右的比重。但是,由于蔬菜不易贮藏,而且生产、运输等环节与短期天气变化有密切关系,所以,蔬菜价容易出现大幅波动。例如,2009年12月,鲜菜类价格指数同比上升36.2%,即使其权重仅为7%,也直接导致了CPI同比上升2.5%。可见蔬菜价格的波动对CPI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此外,粮食和水产品的权重也都比较大。但由于我国粮食连续六年实现丰收,并且目前我国的粮食储备超过了年产量的20%,因此粮食价格在国家的有力调控下仍将保持稳定。而水产品价格方面,相对于肉类产品等显示出比较稳定的特点,这可能与水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以及其生产流程特点有关。总体而言,对于把握CPI的未来趋势,猪肉价格和蔬菜价格是本文需要重点考察的。三、在天气转好后,蔬菜价格也不会出现大幅回落由于蔬菜不易贮藏,而且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也存在损坏、保鲜等问题,因此,分析蔬菜的零售价格指数,除了生产环节之外,流通环节也很重要。所以,我们把蔬菜零售价格(居民消费的蔬菜价格)的形成过程,分为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两个环节。考察的对象,我们关心国家统计局提供相关数据的七种蔬菜价格:大白菜、油菜、芹菜、黄瓜、西红柿、豆角和土豆。(一)蔬菜的批发价格上升,有一定程度的成本支撑蔬菜的生产过程大致如下:通过投入煤、电和氮、磷、钾等要素生产出化肥(主要是复合肥、尿素等),再投入苗、种,加上人工培育、运输等程序,得到蔬菜产品及对应的批发价格。对于蔬菜生产成本的直接和间接因素进行归纳,可以得到四个方面的成本:煤碳价格、柴油价格、化肥价格和人工成本。具体使用的数据,我们分别采用了:煤炭价格(烟煤优混),柴油价格(0#),化肥价格(国产尿素),人工成本(劳动力市场供求比例)。其中前三种为生产资料价格,人工成本则与劳动力市场状况有关。数据来源方面:(1)商务部每周提供以上七类蔬菜的批发价格;(2)同时,商务部还在每半个月提供三种生产资料的批发价格数据;(3)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比例是由人保部提供的季度数据,这个数据与年度失业率相比,频率高,而且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我们选取的数据区间自2004年1月至2010年3月。数据的处理:(1)整理得到月度数据,并进行季节调整。以上这些数据的频率并不一致。通过取平均数,我们将蔬菜的批发价格(周度)以及三类生产资料的价格(半月度)整理成为月度数据;对于劳动力供求比例的季度数据我们则为对应各月份选取相同的数值。以上数据经过季节调整之后,得到了处理后的数据。其中,由季度数据简单复制处理得到的劳动力供求比例,也变得富有变化性。(2)单位根检验,差分的平稳化处理。单位根检验表明上述数据均存在单整的情况,需要进行一阶差分,以得到平稳的数据,从而进行VAR分析、方差分解分析。(3)根据信息准则,选取合适的时滞进行VAR分析,然后得到方差分解。结论:对七种蔬菜分别进行上述程序的估计,得到结论如表1所示。在长期中,生产资料价格波动,能够解释蔬菜批发价格当中三成的波动;而劳动力蔬菜种类大白菜油菜芹菜黄瓜西红柿豆角土豆合计(简单平均)生产资料成本解释力22.441.722.143.127.429.117.429.0劳动力成本解释力8.511.15.918.48.218.114.312.1两种成本推动力合计30.852.828.061.635.647.231.741.1表1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单位:%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保部数据估算得到212010年第6期市场的供求状况,大约能够解释略高于一成的蔬菜价格波动。总体而言,上述成本因素能够解释蔬菜价格四成的波动;另外六成左右的波动,则是这些因素不能解释的,其中可能包括了冷冬这样的短期天气变化原因。(二)蔬菜零售价涨幅显著低于批发价格上涨,是由于零售商减少了定价加成比率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3月,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大白菜每斤批发价格从 0.95 元涨至 1.955元,涨幅达到了105%!而在同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提供的大白菜零售价格,则是从2.02元每斤涨到了3.06元每斤,涨幅为51%,大大低于前者。其他蔬菜各类的情况也类似,这表明:在蔬菜价格上涨的过程中,零售价格涨幅大大低于批发价格涨幅,零售商分担了一部分价格上升的压力,对蔬菜价格上升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在蔬菜零售商的定价中,由于固定成本较少,因此通常采用加成定价的办法。虽然蔬菜的批、零价格,分别由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提供,两者口径可能不尽一致,由此估计的加成率未必十分准确。但是,由于两者分别反映了批、零价格的波动趋势,因此,对于关心加成率变动趋势的研究者来说,这两组数据得到的加成率变化仍然是有意义的。还是以大白菜为例,图7显示,2010年3月大白菜的加成率仅为0.57,处于2004年有数据以来的次低点位置,而 2004 年以来的加成率平均值却高达0.96。再以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数据为例,分析零售商降低加成率的缓冲效果。2009年11月,大白菜批、零价格分别为 0.95 元、2.02 元,加成率为1.13;2010 年 3 月,大白菜的批、零价格又分别为1.955 元、3.06 元,加成率则降至 0.57。因此,如果2010年3月,零售商的加成率维持在1.13不变,则大白菜价格将上升至3.59元;但是,由于零售商降低了加成率,他替消费者承担了0.53元。而大白菜价格从2.02元上升至3.59元,共计1.57元的幅度,零售商消化的0.53元占到了大约1/3的比重。结合前面关于生产成本的分析,我们大体可以判断,零售价原本1.57元的涨幅中,从生产角度来看,大约有0.63元(四成)是由生产资料成本引起的,其他0.94元尚无法解释;从需求角度来看,零售商通过降低加成定价消化了其中0.53元的涨价,消费者接受了剩下的1.04元涨价。(三)天气好转,但蔬菜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以上分析显示:蔬菜价格虽处高位,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1)零售商定价加成率达到历史低谷,如果批发价格再度上涨,他们将很难继续压低加成定价来控制销售价格;如果近期蔬菜批发价格出现下跌,则零售商有动机提高加成率,从而使蔬菜价格表现出一定的价格粘性,这也正是商品价格变化具有不对称性的机制之一。(2)从消费者这端来看,假设在长期中零售商一直维持加成率不变,则消费者将承担1.57元的涨价,而其中0.63元是有真实成本支撑的。但实际上,由于零售商在短期中压低了加成率,消费者实际只承担了1.04元的涨价。也就是说,在长期中,当零售商恢复了正常的加成率,则消费者仍将承担0.63元这部分涨价。再考虑到劳动力成本、生产资料价格看涨,蔬菜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回落。而天气因素的转好,只能在较短时期内(大约2个月左右)使蔬菜价格有所回落或稳定,在更长的时间当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的推升作用将逐渐显化。四、由于肉储政策干预,猪肉价将提前两月止跌回稳,并将于8月至10月较快向合理价格靠拢业内流行猪肉价格三年一周期的说法:第一轮周期是2003年初的价格低点到2006年初的价格低点,第二轮周期是2006年初到2009年初的价格低点。因此,一般预期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猪肉价格图7蔬菜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加成率:大白菜的情况注:批发价格的单位是元/500克。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数据处理得到222010年第6期上涨,即是迎来了第三个三年周期。但是,从2010年初以来,猪肉价格却表现为持续的下跌。由于猪肉这一重要商品的价格走势诡异,使得今年的CPI走势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在这部分,我们将讨论:猪肉价格为什么下跌了,还将下跌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价格开始回暖,并估计可能的涨幅。(一)猪肉生产的背景关于我国的猪肉生产及消费,有这样几个背景需要了解:(1)以分散养殖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低。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08年,我国生猪出栏数量在5万头以上的企业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比例仅1%。这个特点导致分散养殖户承受风险能力较低,经营维护成本较高,经营者的心理和行为受市场环境波动的影响比较大。(2)全国年消费猪肉数量接近5000万吨,而国家冷冻肉储备总体规模在30万吨左右,并且还要受到12个月保持期的限制。因此,实际上目前的国家冷冻肉储备机制,尚难以对猪肉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持续的、根本性的影响。(3)目前,我国猪肉产量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如果国内猪肉供应产生比较大的波动,则单靠进口渠道无法有效稳定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4)生猪的一个完整周期,包括了两个长度为4个月的子周期,共计8个月的完全周期。首先,妊娠母猪经过4个月(通常是114天)生产出仔猪;然后,仔猪一般经过4个月时间达到出栏的标准。这样的生产周期导致:由于前期猪肉价格过低,从而压低了仔猪价格,因此仔猪存栏数量较少;而当4个月过后,这将反映为生猪出栏数量减少,从而造成猪肉价格快速上涨。但是,由于妊娠母猪需要经过4个月的滞后才能生产出猪仔,并经过第二个4个月达到出栏标准。这就告诉我们:虽然目前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和比例处于历史高位,但是也有可能在8个月的短周期内出现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猪肉价格具有比较大的波动性,并且对于这种波动性,国家政策尚难以有效进行调控。(二)猪肉价格为什么下跌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猪饲养数量的大幅上升,在供给方面造成了压力。如图7所示,多年来,我国生猪存栏头数一直维持在4亿头至4.4亿头的区间;但是2007年至2008年的猪肉价格疯涨,以及国家出台的各种补贴养猪政策,促使全国生猪存栏头数迅速上升至4.7亿头,远远超出了历年存栏数量的常态。因此,猪肉价格下降,供给方面的压力是最根本的原因。其次,局部地区的疫情,使养殖户心生恐慌,因此提前将生猪出栏,竞相抛售猪肉。今年2月至3月,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在广东、江西、湖南等地出现了猪口蹄疫疫情。此后,在西北地区等地也有零星的疫情报告。其中,广东省为此捕杀了病猪以及同栏猪群,数量接近万头。养殖户出于恐慌心理纷纷将生猪提前出栏,这在短期内骤然增加了市场的供给压力,成为猪肉价格形成下降惯性的直接原因。而在疫情高发期间,疫区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担心,也进一步促成了猪肉价格的下跌。第三,在猪肉价格中短期跌势已定的情况下,生猪的饲养成本和人工费用等却不断上升,进一步导致了养殖户的恐慌性抛售。疫情导致的价格下降,通过该环节进一步得到了强化。第四,同期西南五省出现了大范围和严重旱情。即使不算四川(部分地区受到了旱情影响),只看云南、贵州和广西,这三个省份在2008年的生猪存栏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就已超过了14%。另外,四川省是最大的生猪存栏省份,其存栏数量占全国的11%。在旱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生猪饲养成本上升,伴随的提前出栏和抛售行为,再一次推低了猪肉价格。总体而言,生猪供应能力大增是近期猪肉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而口蹄疫疫情则是引发本轮猪肉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西南地区的旱情,以及饲养成本的持续上升,则进一步强化了抛售行为,使得价格持续走低。图8全国生猪存栏头数(亿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32010年第6期不过,需要澄清的是,实际上2010年初以来的口蹄疫情并不严重。第一,猪口蹄疫与2007年爆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有所区别:口蹄疫比较容易对仔猪发生侵害,而蓝耳病对母猪和仔猪均容易产生危害,而且会导致母猪的流产率和死亡率很高。因此,相比较而言,口蹄疫对生猪生产的影响危害程度较轻;并且由于我国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和比例仍处历史高位,所以中期的猪肉供应能力相当充裕。第二,口蹄疫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尤其在春季持续阴雨天气的情况下容易暴发。而随着天气的转好,以及防疫等措施的得当,目前疫情已处于控制之中,并且已经处于尾声阶段。第三,作为佐证的一点。从Google Trends提供的搜索量指数来看(如图9所示),2010年“口蹄疫”作为关键词的搜索量指数,与往年相比处于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甚至低于2009年同期的水平。因此,口蹄疫疫情本身并不是猪肉价格下降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口蹄疫疫情本身并不特别严重。这就决定了,对本轮猪肉价格下跌的走势,并不能完全基于疫情本身作出判断。(三)猪肉价格什么时候企稳首先,考察供给因素。本轮猪肉价格下跌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存栏数量过高导致。如前所述,2009年生猪存栏数量高达4.7亿头。然而,经过前三个月的恐慌性抛售,存栏数量在2010年3月底已经减少至4.41亿头(农业部数据)。这个数值已经落入往年正常存栏数量区间的上限之内。接下来的几个月,如果养殖户继续进行抛售,则存栏数量将有可能进一步回落。在这样的情况下,猪肉供给的压力就有可能从过剩转为不足。如前所述,由于生产周期存在8个月的滞后,则猪肉价格有可能形成一轮持续约半年左右的上涨过程。其次,由于分散的养殖户通常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他们一般缺乏对市场长期趋势的把握,因此经营行为容易受到短期市场环境的影响。我们不妨将这种经营者的预期假定为静态预期。在这个假设条件下:由于2月猪肉价格开始持续下降,同时仔猪价格伴随下降,因此养殖户开始减少仔猪的繁殖,并且进一步对目前存栏的生猪进行出售;那么接下来到了6月份,猪仔的数量降至局部的最低水平;并且进一步地到10月份前后,可供出栏的生猪数量也将降至局部最低水平。但是,养殖户,尤其是规模养殖者并不完全都是静态预期的,他们将尽可能使用各种信息对预期进行修正,并提前作出判断。这样会导致两个效果:其一,使价格波动的最低点时间提前兑现;其二,使价格波动的幅度有所缓解。这两种效果实现的程度,将取决于养殖户、经营者预期的理性水平。由于目前我国生猪养殖高度分散,以及政府对该行业的调控能力非常有限,因此,笔者认为结果可能是比较接近于静态预期的情况。第三,使用时间序列的方法,对猪肉价格的走势进行估测。方法一,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公布的“36个城市鲜猪肉(精瘦肉)月平均价格”(月度),作为猪肉价格的衡量指标。这个时间序列的跨度,是从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共111期。在做了季节调整以及差分的平稳化处理之后,我们再进行时间序列的分析,结果发现:猪肉价格的1阶差分序列符合ARMA(1,1)过程。将差分序列还原为水平序列,我们得到了图10中的实曲线,也就是没有政府干预情况的猪肉价格走势,将在7月份达到局部最低值,之后将转而上升。第四,商务部在2010年4月启动了国家冷冻肉的收储计划,这一政策已于4月中旬在各地陆续展开,目前对猪肉价格的下跌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我们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前两旬的猪肉价格变化情图9口蹄疫的搜索量指数:2004年至2010年资料来源:Google Trends,2010图102010年4月以来国家肉储干预政策对猪肉价格走势的影响估测(元/500克)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处理得到242010年第6期况(见国家统计局: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各旬度)对4月前两旬的“精瘦肉”价格进行估算,并且假设:由于收储政策的有效性,4月第三旬的价格停止了下跌。也就是说,把4月前两旬的价格作为4月的全月价格。然后,再接照上面的方法,同样再进行一次估测。结果我们就得到了图10中的虚曲线。新的估测显示,由于国家收储政策的干预,猪肉价格的下跌将提前至5月份实现企稳。价格的提前企稳,也将有助于减少未来猪肉价格的波动。第五,从仔猪价格与猪肉价格的关系来看。中经网数据库提供的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指数中,2002年12月到2010年3月的数据表明:仔猪价格对猪肉的零售价格具有领先2个月的预测效果(也就是说,仔猪是猪肉零售价格的Granger Causality),而且两者呈现同向波动。综上所述,笔者估计:由于国家收储政策的干预,56月份猪肉价格将提前企稳;此后,由于前半年生猪的过度抛售,存栏相对不足,在10月份前后将面临较为显著的供给短缺,但是由于预期的作用,这个压力将提前2个月左右在8月份显现。而且8月份之后,猪肉消费开始走出淡季,这有可能使猪肉的供求矛盾更为加剧。不过,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和比例非常充足,因此潜在的猪肉供给能力很强,所以这一轮价格上涨将可能持续半年左右,并且会表现得比较温和。在此之后的价格,仍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四)估计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根据商务部生猪市场预测预警系统的估计:2010年3月生猪出栏的成本价格为10.69元/公斤,按15%的合理利润率计算,本期合理的生猪出栏价格应为12.29元/公斤;而实际出栏价格仅为9.92元。如图11,目前生猪市场价格预警曲线即将触碰到“价格过低”的警界线。而预警系统中的“价格过低”意味着,养殖户出现严重亏损。在该预警系统建立以来,2009年5月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形。当时警界线也曾触及“价格过低”的警界线,商务部也启动了肉储收购干预政策。之后,肉价在4个月内就回到了合理区间。不过要注意到,当时肉价回到合理区间,除了猪肉价格本身的上升之外,还有同期成本下降的因素起了一定作用。而在这一轮周期中,由于PPI上涨通过一个生产周期的滞后进入到生产资料价格当中,对猪肉的饲养成本将有进一步抬升的作用;因此,猪肉价格从动态上回到合理区间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但是,从静态来看,猪肉价格通过半年时间回复到目前的合理价格12.29元是比较具有可能的。因此,涨幅大约在15%;不过,从动态来看,这个价位到时候仍将处于合理价格水平之下。所以,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但钢价仍将上涨的情况相似,能繁母猪的存栏量高并不意味着猪肉价格将长期走弱,成本因素将是关键的推动因素。五、CPI走势的基期效应将各月CPI指数折成定基指数,然后将2010年3月的CPI指数作为比照对象,假设2010年剩下各月份的定基指数全部等于3月份的水平(也就是说,接下来各月CPI环比变化为0)。然后,将2010年3月的CPI指数与2009年各月指数相比,得到了2010年4月至12月的基期效应估计,如图12所示。其中2010年6月份图12CPI在各月份的基期效应注:这里把 2010 年 3 月的 CPI 指数作为比照对象,将其与2009年和基期月份相比较得到基期效应的估计。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考虑以后各月份CPI对3月的环比变化,再加上基期效应就能得到各月物价变化的同比判断了。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估算得到图112008年以来生猪市场价格预警走势图资料来源:商务部生猪市场预测预警系统,2010252010年第6期(上接第5页)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负的拉动作用,今年一季度货物和服务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正的拉动作用,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注释:财政支出包括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和经常性业务支出,参见许宪春:如何理解今年一季度支出法GDP增长率,经济日报 2009年5月29日,第2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之间的区别请参见许宪春:如何理解今年一季度支出法GDP增长率,经济日报 2009年5月29日,第2版。参考文献:许宪春:如何理解今年一季度支出法GDP增长率,经济日报 2009年5月29日。(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责任编辑王晓红表5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长率和7月份的基期效应均达到了3.2%,是各月中最高的,之后基期效应呈现递减。由于基期效应的这种计算,所以我们再对CPI趋势进行估测,就直接考虑CPI在2010年3月份基础上的环比变化,再加上基期效应就可以得到对之后各月份物价同比水平的判断了。六、CPI走势的判断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蔬菜价格将在数个月中呈现出微降之势,然后趋稳,此后逐步受到生产成本上升的推动而继续走高。也就是说,在环比口径上,蔬菜价格在短期内会有所下降,但从3个月以上的中期来看,蔬菜价格的环比呈稳中有升之势。猪肉价格在肉储政策的干预下将会提前于5月前后企稳,并在8月至10月份期间出现显著的上升势头;估计涨幅约能达到10%甚至更多。此后,由于供应充足,猪肉价格将回复平稳。由此,猪肉价格的上升,将直接和间接(通过带动其他肉类产品价格上升)导致CPI提高11.5个百分点。其他的变数有:(1)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推动蔬菜和猪肉等商品价格的上涨。(2)居住费用方面,由于水、电、气等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的同步性,这部分开支的价格水平也可能上升,而且商业银行对存量住房贷款利率的提高,也将进一步推升居住费用价格指数。(3)出口方面,欧元区和美国的复苏态势存在变数,对可贸易品的价格水平存在一定影响。(4)通胀的自我强化机制。在8月至10月份这个关键时期,如果通胀率高于市场预期,并且缺乏有力的政策给予引导,则通胀的自我强化机制有可能使通胀效应得以放大和延长。(5)关于房地产投资。2010年4月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了更为有力的新政措施,目前已经对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和价格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有人担心房地产投资可能出现大幅下滑,并由此带动总需求走弱,并进一步对CPI构成影响。但是,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消息称:2009年全国住房实际供地仅76461公顷,而2010年度住房供地计划拟供应量为184749公顷,是前者的近2.5倍;其中2010年用地计划当中,仅保障性住房(包括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不含中小户型商品房)就占到了33.4%的比例,总量达到61825公顷。因此,2010年仅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就已经达到了2009年全部住房用地计划76461公顷的80.8%;而且2010年以来,国家还加强了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的落实考核力度。所以,即使商品房市场投资热情大降,整体房地产投资仍将呈现同比上升态势。最后,在67月,CPI同比上升幅度仍将保持温和态势。8月至10月份,CPI同比上升压力将显现:在3月份的基础上,蔬菜价格和猪肉价格将推动CPI环比走高1%至1.5%;其他因素也将对CPI具有一定的支撑和推升作用;再考虑到基期效应,则在810月期间通胀率将达到甚至超过4%,预计之后物价水平的同比变化将在12月份较快趋于缓和。(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责任编辑夏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