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pdf

    • 资源ID:74629928       资源大小:291.9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pdf

    2 0 0 6年3月 第 2 5卷第 2期 数理统计与管理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M an a g e me n t Ma r ,2 0 0 6 Vo 1 2 5 No 2 文章编号:1 0 0 2-1 5 6 6(2 0 0 6)0 2 0 1 7 8 0 8 我 国城镇居 民生活质量 的评估研 究 陈珏 芬(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杭州,3 1 0 0 3 5)摘要:本文构建能全 面客观反映城镇居 民生 活质量 的指标 体 系,通过主 成分分析 的方 法 以第一主 成分 对各地 区城镇居 民生活质 量进 行综合 评估,通过 因子 分析 用各 个公共 因子反 映地 区特 征,以 了解各 个方面的优 势与 差距,并 由此对提 高居 民生活质量提 出若干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民居生活质量;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0 2 1 2 文献标 识码:A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L i v i n g Qu a l i t y o f U r b a n Re s i d e n t s i n C h i n a CHEN YU f e n (Z h e j ia n g G o n g s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Z h e j i a n g H a n g z h o u,3 1 0 0 3 5,C h i n a)Ab s t r a c t:I n t h i s p a p e r,we a n a l y z e t h e l i v i n g q u a l i t y o f u r b a n r e s i d e n t s i n C h i n a,We u s e t h e p r i n c i p a l c o mp o n e n t a n a l y s y s a n d t h e f a c t o r a n aly s i s o f t h e mu l t i v a r i a t e s t a t i s t i c s Th e f i r s t p r i n c i p a l c o mpo n e n t s y n t h e t ic a l l y me a s u r e s t h e l i v i n g q u ali t y o f u r b a n r e s i d e n t s E a c h n o r mal f ac t o r r e fl e c t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s o f e a c h p r e f ec t u r e On t h e b a s i s o f a n aly s i s,we g i v e s o me s ug g e s t s t o i mp r o v e t he l i v i n g q uali t y o f r esi d e nt s Ke y wo r d s:l i v i n g q u ali t y o f r e s i d e n t s;p rin c i p a l c o mp o n e n t a n aly s i s;f a c t o r a n aly s i s;s y n t h e t i c al e v alu a t i o n、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消费发展的必然规律。为此,从定 量分析的视角看,当前亟需构建一套可用于准确评估全面小康社会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准确分析和判断全面小康社会的运行轨迹与发展态势,而且还能作为衡量和评 价全面小康社会居 民生活 目标实现程度的基本尺度与重要标准。本文试图运用多元统计的分 析方法,对各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希望从中挖掘一些有用信息,为城市进入现 代化,切实提高居 民生活质量的有关决策提供参考。1 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概念最先是由美 国的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 1 9 5 8年提 出的。所谓生活质 量,就是用来反映居 民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至今已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 用,许多研究机构在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已用“生活质量”代替传统 的“生活水平”一词。“生活水平”是指社会提供给广大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数量和质量 的状况,主要反映居 民 在物质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生活质量既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又反映社会和心理特征,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具体包括:经济条件、物质生活、生活环境、精神生活和居 民素质,其 收稿 日期:2 0 0 4年 o 9月 2 4日 维普资讯 http:/ 陈珏芬: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 1 7 9 具体 内容决定了其最基本特点是它具有综合性,是各个方面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如居 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但环境污染严重,社会保障程度很低,社会秩序恶化,则不能 说生活质量好。所以,生活质量不仅表现在生活的某个或某几个方面,更重要 的是物质、精神 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为准确评估各地区城镇居 民生活质量,必须构建生 活质量评估指标体 系。按照罗斯托对 社会经济发展的 6阶段划分,当今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 区、不同的民族和不 同的居民(如城、乡居民)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 6 个阶段同时存在的状态,即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呈多元 化,那么不同阶段的“生活质量”的标准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本指标体系企图较为客观地 反映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各地区综合生活质量状况。在各具体指标的设置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体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基本特点。由于 自然历史、经济、文化、人 口等各方面 的原 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与农村有明显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应在指标体系中反映。2 指标 的全面性。居 民实际生活,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所 以设计指标体系 时要全面反映每一部分的各个方面。3 指标的代表性。指标本身有着强烈的经济和社会意义。4 指标 的简洁性。所选指标要尽量精炼、实用,应在全面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基本基础 上确定综合性、独立性较强的若干项指标。5 指标的实际可操作性。反映居民精神生活 自我实现方面 的内容要借助居民的 自我感 受(主观指标)来评估。但主观指标不稳定、易变化、具有相对性,无准确度量的标准,且实际不 容易得到。只能考虑用其它客观指标来代替,以保证整个体系切实可行,又操作简便。因此,考虑选择 以下 1 9项指标。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X 3:人均消费支 出 X 5:人均居住面积 X 7: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 X 9:每百户排油烟机拥有量 Xl 1: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 X1 3: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X1 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X1 7:人均教育经费 X1 9:平均预期寿命 X 2:人均可支配收入 X 4:城市就业率 X 6:每百户 电脑拥有量 X 8:每百户空调拥有量 Xl O:每百户淋浴热水器拥有量 X1 2:每人文娱服务支出 X1 4:恩格尔系数 X1 6:大专以上人 口所占比例 X1 8:人均图书拥有量 上述指标分别从社会经济条件、物质生活、生活环境、精神生活等方 面描述城镇居 民生活 质量。2 实证分析(研究方法)上述各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居民生活质量,且各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为综合 反映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地区特征,以了解各个方面的优势与差距,必须有一个综合评价函数以 及反映地区特征的评价指标。我们考虑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来构造综合评价函数。其优点在 于它确定的权数是基于由数据分析而得出的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维普资讯 http:/ 1 8 0 数理统计与管理 第 2 5卷第 2 期2 0 0 6年 3月 这对分析评价极为有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寻找数据的 内在联系,将多个指标浓缩为少数几 个因素,用提取的公共因子反映不 同地 区的特征。对全 国 3 1 个地区上述 1 9项指标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应用 S AS软件进行 处理。其 中指标 X 1 4为逆指标,采用 1 一X1 4将其修正为正向指标,各指标的数据源于中国统 计年鉴,为 2 0 0 2 年资料。2 1 特征值 相关 系数矩阵 R的前几个特征根如下表:表 1 相关系数 R的特征值 主成分 P C Rl P C R 2 P C R 3 P C R 4 P C R 5 特征根 9 9 0 2 9 2 2 0 7 9 1 9 7 7 6 1 4 6 2 6 0 9 7 9 0 贡献率()0 5 2 1 2 0 1 1 6 2 0 1 0 4 l 0 0 o 7 0 0 0 5 l 5 累计贡献率()0 5 2 l 2 0 6 3 7 4 0 7 4 1 5 0 8 l 8 5 0 8 7 0 o 2 2 特征 向量 表 2 特征 向量 主成分 特 征 向 量 P C Rl P C R 2 P C R 3 P C R 4 P C R 5 原 变 量 Xl 0 28 5 6l 0 0 06 32 5l 0 1 57 7 50 一 22 3 449 一 1 6 93 08 X2 0 3 02 70l 0 O4 90 9 0 0 O46 0 58 一 2ll 2 98 一 068 48 2 X3 0 30 8 2l 3 0 03 55 07 0 069 2 95 一 1 4 9 Ol 8 一 063 2 28 X4 0 09 52 3l 0 1 7 4 407 一 3 24 26 6 0 3 73 22 6 0 60 50 56 X5 0 1 7 36 57 一 429 88 7 0 1 94 7 47 0 0 o88 8 3 0 02 68 69 X6 0 30 30 o4 一 1 28l 09 一 0 792 4 3 一 0o 42 95 0 03l 38 8 X7 0 1 8 72 25 一 3 0l 97 4 一 28 48 0 o 0 O 658 9 9 一 3 56 O 68 X8 0 25 25 2l 一 28 3 6 03 0 1 0o 45 3 0 0 9l 74 0 0 27 3O 93 X9 0 1 5 96 96 0 3 4 95 74 0 08 8 241 0 23 41 25 一 38 4 63 2 Xl 0 0 1 991 46 一 33 6 74 2 0 0 08 02 3 0 1 5 7 749 0 1 53 4 23 Xl l 0 1 88 6 06 0 1 2 0o4 7 一 3 9 78 96 0 28 8 4l1 一 1 09 07 2 Xl 2 0 2 7 OO 60 一 1 2 2l 62 一 24 69 0 0 0 07 6l 95 0 0 27 97 7 Xl 3 0 052 3 60 一 1 6 83 42 0 3 477 0l 0 55 33 27 一 1 8l 26 2 X1 4 0 073 2 22 0 38 2 53 3 0 4 077 7 9 0 28 34 05 0 1 7 08 49 Xl 5 0 1 86 29 6 0 1 8 6 748 一 2l 488 0 0 248 7l 2 一 3l 08 96 Xl 6 0 2 60 721 0 2 72 45 7 一 0 o 46 01 一 1 84 2 03 0 1 09 61 7 Xl 7 0 2 76 96 6 0 1 8 2 68 4 一 1l 41 06 一 2ll 26 9 0 0 9l 9l 3 Xl 8 0 28 7 72 4 0 08 2 43 7 0 1 O46 2 6 一 1 7l 8 l 8 0 1 67 50 5 Xl 9 0 2 4 08 3 0 0 0l 4 09 0 0 368 9 28 0 07 7O6 5 0 O 45 82l 维普资讯 http:/ 陈珏芬: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 1 8 1 2 3 主成分的表达式及其含义 由表 2,我们可以写出各主成分的表达式,其 中第一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PCR1=0 2 8 5 61X I+0 3 0 27 01 X2+0 3 08 21 3X3+0 0 9 5 23X4+0 1 73 6 5 7X5+0 3 03 0 0 4X6+0 1 8 7 2 2 5X7+0 2 5 25 21 X8+0 1 5 9 6 96X9+0 1 9 91 4 6X 1 o+0 1 8 86 0 6X 1 1+0 2 7 0 0 6Xl 2+0 0 5 2 3 6 Xl 3+0 0 7 3 2 2 2Xl 4+0 1 8 6 2 9 6 X1 5+0 2 6 0 7 2 1 l 6+0 2 7 6 9 6 6X1 7+0 28 7 7 2 4Xl s+0 2 4 08 3Xl 9 分析此表达式,发现各变量前的系数均为正,而且数值上 相差不大,P C R1 是 各原变量的 加权和,因而可以认为 P C R1 代表居民生活质量。P C R1 得分越高,表 明该地 区城镇居民生活 质量越好。而其它各主成分的含义不甚清楚,为此我们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 方差最大(V a r i m a x)化正交旋转,使各原变量在各公共 因子上的载荷两极分化,即进行 因子分 析。2 4因子旋转(因子分析 1 表 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Fl F2 F3 F4 F5 Xl 0 8 7 5 2 3 0 3 0 3 1 0 0 2 2 2 2 0 0 1 5 5 2 8 0 1 8 8 5 7 X2 0 8 91 7 6 0 3 3 7 8 4 0 2 7 1 3 2 0 1 4 9 7 0 0 0 3 6 4 7 X3 0 8 6 2 8 7 0 3 8 7 2 9 0 2 8 6 5 9 0 1 1 0 7 9 0 0 2 1 2 9 X4 0 0 7 4 8 7 0 0 5 2 2 9 0 2 3 9 4 8 0 O 6 6 o 4 0 9 2 5 7 4 X5 0 2 3 7 l 0 0 8 3 3 5 5 0 0 4 8l 2 0 0 1 9 8 0 0 1 6 9 6 2 X6 0 6 6 O 4 8 0 5 9 9 5 6 0 3 7 5 2 5 0 0 3 2 7 6 0 1 4 5 8l X7 0 1 8 2 3 5 0 5 5 7 4 5 0 6 l 6 o 9 0 3 2 2 2 7 一0 1 0 9l 9 X8 0 4 51 9 2 0 81 2 4 3 0 0 5 O 4 2 0 0 9 4 8 9 0 1 9 6 2 7 x9 0 3 8 8 7 4 0 1 4 0 8 5 0 5 5 3 8 1 0 5 2 9 9 l 0 0 6 5 6 4 Xl 0 0 2 2 8 7 6 0 7 7 8 7 8 0 1 4 8 7 5 0 0 01 3 9 0 1 4 7 3 5 Xl l 0 2 5 3 2 5 0 1 2 3 l 8 0 7 7 1 0 2 0 0 3 9 4 8 0 3 9 3 9 0 Xl 2 0 5 0 3 9l 0 5 2 8 1 6 0 5 0 8 0 0 0 1 5 1 0 5 0 2 6 6 9 3 Xl 3 一0 2 6 6 3 9 0 5 O 6 2 4 0 1 4 8 l l 0 6 7 2 1 6 0 1 4 7 5 0 X1 4 0 2 6 6 7 3 0 1 5 1 3 7 一0 0 8 6 0 8 0 8 4 7 6 3 0 1 7 6 4 4 Xl 5 0 3 l 9 o 5 0 0 4l 8 7 0 7 4 2 6 9 0 1 5 6 1 8 0 1 3 2 6 0 Xl 6 0 8 8 9 9 3 0 0 2 4 2 8 0 21 9 7 7 0 1 2 5 7 5 0 2 0 4 4 7 Xl 7 0 8 8 2 3 9 0 1 2 2 2l 0 2 9 8 l 2 0 O 4 5 9 9 0 21 9 3 l Xl 8 0 8 7 7l 2 0 3 3l l 0 0 0 9 8 3 4 0 1 4 1 7 3 0 1 3 5 5 9 Xl 9 0 6 0 4 7 8 0 4 6 1 1 0 0 0 2 6 9 2 0 5 2 2 7 2 0 O 4 8 8 2 公共 因子方差 贡献 6 5 1 2 4 5 2 9 3 9 2 2 9 I6 3 7 2 6 9 7 5 7 6 7 1 9 6 8 6 4 4 6 1 4 2 8 3 8 7 2 维普资讯 http:/ 1 8 2 数理统计与管理 第 2 5卷第 2期2 0 0 6年 3月 2 5 各公共因子的含义 表4 对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因子命名 变量名 F l F 2 F 3 F 4 F 5 x1 人增国内生产总值 0 8 7 5 2 3 0 3 0 3 1 0 2 2 2 2 0 1 5 5 2 8 0 1 8 8 5 7 X 2 人均可支配收入 0 8 9 1 7 6 0 3 3 7 8 4 0 2 7 1 3 2 0 0 4 9 7 0 0 3 6 4 7 X 3 人均消费支出 0 8 6 2 8 7 0 3 8 7 2 9 0 2 8 6 5 9 0 1 1 o 7 9 一O o 2 1 2 9 F l:经济教育因子 X 6 每百户电脑拥有量 O 6 6 O 4 8 0 5 9 9 5 6 0 3 7 5 2 5 0 0 3 2 7 6 0 1 4 5 8 l X1 6 大专以上人 口所 占比例 0 8 8 9 9 3 0 0 2 4 2 8 0 2 1 9 7 7 0 1 2 5 7 5 0 2 0 4 4 7 X1 7 人均教育经费 0 8 8 2 3 9 0 1 2 2 2 1 0 2 9 8 1 2 一O O 4 5 9 9 O 2 1 9 3 l X 1 8 人均图书拥有量 0 8 7 7 1 2 0 3 3 l 1 O O 9 8 3 4 0 1 4 1 7 3 0 1 3 5 5 9 X 5 人均居住面积 0 2 3 7 1 0 8 3 3 5 5 0 O 4 8 1 2 0 0 1 9 8 0 1 6 9 6 2 X 7 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 0 1 8 2 3 5 0 5 5 7 4 5 0 6 l 6 O 9 0 3 2 2 2 7 0 1 0 9 1 9 F 2:物质生活因子 X 8 每百户空调拥有量 0 4 5 l 9 2 O 8 1 2 4 3 0 O 5 O 4 2 O O 9 4 8 9 0 1 9 6 2 7 X I O 每百户淋浴热水器拥有量 0 2 2 8 7 6 0 7 7 8 7 8 0 1 4 8 7 5 0 0 o l 3 9 0 1 4 7 3 5 X1 2 每人文娱服务 支出 0 5 0 3 9 1 0 5 2 8 1 6 0 5 0 8 O 0 一O 1 5 1 0 5 0 2 6 6 9 3 X 9 每百户排油烟机拥有量 0 3 8 8 7 4 0 1 4 0 8 5 0 5 5 3 8 1 0 5 2 9 9 l 一0 0 6 5 64 F 3:生活环境因子 X l l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 0 2 5 3 2 5 0 1 2 3 1 8 0 7 7 1 0 2 0 0 3 9 4 8 0 3 9 3 9 X1 5 人均拥有绿化 面积 0 3 l 9 0 5 0 0 4 1 8 7 0 7 4 2 6 9 0 1 5 6 1 8 0 1 3 2 6 X1 3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一0 2 6 6 3 9 0 5 0 6 2 4 0 1 4 8 1 l 0 6 7 2 1 6 0 1 4 7 5 F 4:医疗保健因子 X1 4 1 一恩格尔系数 0 2 6 6 7 3 0 1 5 1 3 70 O 8 6 0 8 0 8 4 7 6 3 0 1 7 6 4 4 X1 9 平均预期寿命 0 6 047 8 0 4 6 1 l O o 2 6 9 2 0 5 2 2 7 2 0 0 4 8 8 2 F 5:社会保障因子 X 4 城市就业率 0 0 7 4 8 7 0 0 5 2 2 9 0 2 6 9 4 8 0 0 6 6 0 4 0 9 2 5 7 4 由表 4,第一公共因子 F 1 在指标 X 1、X 2、X 3、X 6、X1 6、X1 7、X1 8上有较大的载荷,x1 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X 2人均可支配收入、X 3人均消费支 出反映地 区经济发展状况,X 6每百户电脑 拥有量、X 1 6大专以上人 口所 占比例、X 1 7人均教育经费、X1 8人均 图书拥有量均反映地区教 育发展状况,因此 F 1 可命名为“经济教育因子”。第二公共因子 F 2在 x 5、X 8、XI O、X 1 2有较大 的载荷,指标 X 5人均居住面积、x 8每百户 空调拥有量、X I O每百户淋浴热 水器拥有量、X1 2每人文娱服务支 出均反映居 民物质生活情 况。X 7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在 F 3上 的载荷值最大,但 X 7的实际含义与物质生活条件更 为接近,因此把 X 7归为 F 2。F 2命名为“物质生活因子”。第三公共因子 F 3在指标 X 9、X1 1、X 1 5上有较大 的载荷。X 9每百户排油烟机拥有 量、x1 l 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X1 5人均拥有绿化面积均反映各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状况,故将 其命名为“生活环境因子”。第四公共因子 F 4在指标 X 1 3、X1 4、X1 9上有较 大的载荷。X 1 3每万人拥 有医生数、X1 9 平均预期寿命反映医疗卫生条件和水平,X 1 4:1 一恩格尔系数反映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故将 其命名为“医疗保健因子”。第五公共因子 F 5在仅在指标 X 4城市就业率上有较大的载荷。就业率反映社会保障程 度,因此 F 5可命名为社会保障因子。2 6 主成分得分 以第_主成分作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我们计算第一主成分得分,并将各 地区按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序,得如下结果:维普资讯 http:/ 陈珏芬: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 1 8 3 表 5 主成分得分 第一主成分名次 地区 得分 第一主成分名次 地区 得分 1 北京 1 0 2 6 2 8 1 6 广西 一O 9 8 O 4 2 上海 8 0 7 6 0 l 7 吉林 一1 1 7 8 0 3 广东 5 1 9 2 6 l 8 四川 一1 2 3 7 4 4 浙江 3 8 8 6 0 1 9 河南 1 2 4 2 O 5 天津 3 1 2 9 7 2 0 陕西 1 3 7 4 0 6 福建,1 4 6 3 l 2 l 云南 一1 4 9 0 9 7 江苏 1 3 9 1 9 2 2 黑龙 江 1 5 9 5 6 8 山东 0 6 l 9 3 2 3 山西 一1 6 8 2 5 9 重庆 0 3 2 8 4 2 4 江西 一1 7 0 8 1 1 O 河北 0 3 5 4 3 2 5 安徽 1 8 0 4 1 l l 辽宁 0 4 4 6 8 2 6 内蒙古 2 0 9 9 3 l 2 湖北 0 4 7 6 7 2 7 宁夏 2 2 l 8 4 1 3 海南 0 5 2 8 9 2 8 青海 2 2 8 1 0 l 4 湖南 0 5 3 9 8 2 9 甘肃 2 5 0 8 2 l 5 新疆 0 7 5 4 6 3 0 贵州 3 0 2 5 3 3 1 西藏 4 1 6 6 6 由表 5,居民生活质量占绝对优势的地区是北京、上海,生活质量前 8位的都是东部地 区。第一主成分得分大于零 的只有八个地区,其他地区得分都为负,说 明我 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 质量 的状况发展很不均衡。我们再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 3 1 个地 区分类,得到以下结果:第一类,生活质量非常好 北京、上海 第二类,生活质量好 天津、浙江、广东 第三类,生活质量较好 山东、福建、江苏 第四类,生活质量较差 海南、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江西、重庆、安徽、陕西、河 南、山西、湖北、广西、湖南、新疆、云南 第五类,生活质量差 内蒙古、青海、西藏、宁夏、甘肃、贵州 生活质量最差的 6个地区中,中部 占 1 个,西部 5个。生活质量较差的 l 7 个地 区中 2个 为东部地区,8 个为中部地区,7个为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较差。由此体现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非均衡性,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较好,与中西部地 区相 比较存在显著优势。中西部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整体偏差。2 7 公共因子得分 用 回归法计算各公共因子得分,来分析各地区居民生活质 量的具体特征。将各地区分别 按四个公共 因子得分排序(第五个公共因子由于只有一个变量,所以直接按原变量排序),得表 6。维普资讯 http:/ 1 8 4 数理统计与管理 第 2 5卷第 2期2 0 0 6年 3月 表 6 因子得分 名次 地 区 F 1 地 区 F 2 地 区 F 3 地 区 F 4 l 上海 3 5 5 3 0 广 东 1 9 3 3 3 广东 2 8 7 2 6 河北 2 0 4 0 7 2 北京 2 7 6 7 9 重庆 1 6 O 6 l 云南 2 1 3 0 6 山东 1 9 0 2 0 3 天津 1 9 2 1 l 浙 江 1 5 9 4 l 北京 1 9 1 6 9 江苏 1 4 2 l 4 4 浙江 0 3 3 6 3 福建 1 3 0 1 9 青海 0 9 6 6 9 河南 1 1 0 5 6 5 新疆 0 2 4 3 3 湖南 1 2 2 2 6 浙 江 0 7 6 1 5 山西 O 9 4 8 8 6 宁夏 0 2 2 5 0 四”l 1 1 6 1 0 海南 0 6 1 6 5 黑龙江 0 9 3 8 0 7 辽宁 0 2 2 3 0 上海 0 8 4 2 3 山东 0 5 9 3 5 辽宁 0 8 3 5 7 8 黑龙江 0 0 8 2 4 湖北 0 8 1 7 2 辽 宁 0 5 6 4 6 吉林 0 6 7 2 2 9 吉林 0 0 6 8 8 江苏 0 7 3 1 2 新疆 0 4 4 7 7 天津 0 6 2 5 7 l 0 江苏 0 0 2 9 7 广 西 0 6 l 9 0 黑龙江 0 2 7 7 6 浙 江 0 3 9 6 8 l l 福建 0 0 0 5 2 江 西 0 3 9 6 1 吉林 0 1 6 1 6 陕西 0 3 0 3 2 l 2 内蒙古 0 1 3 8 9 山东 0 3 7 6 3 贵州 0 0 8 2 8 湖北 0 2 4 4 4 l 3 山西 0 1 3 9 l 河南 0 2 2 5 6 内蒙古 0 0 3 8 2 安徽 0 2 l 7 9 1 4 陕西 一0 1 6 4 2 北京 0 2 o 4 3 河北 0 0 2 l 9 内蒙古 0 1 9 3 7 l 5 重庆 0 1 7 0 4 安徽 0 0 8 2 6 福建 0 0 1 9 6 四 I 0 0 6 04 1 6 甘肃 0 2 5 6 l 河北 0 0 4 4 7 江 苏 0 0 5 0 8 甘肃 0 049 1 l 7 海南 一0 2 5 8 l 陕西 0 1 4 0 6 湖南 0 2 1 4 l 凝结 0 0 3 l 9 1 8 青海 一0 2 7 6 7 云南 0 4 7 0 l 广西 一0 3 O 9 8 广东 0 0 l 2 2 1 9 西藏 0 3 5 4 0 海南 一0 4 7 2 2 西藏 0 5 1 8 3 北京 02 89 9 2 0 湖北 0 3 9 5 6 天津 0 5 3 0 6 甘肃 0 5 3 7 l 宁夏 0 4 5 6 0 2 l 安徽 0 4 6 8 l 贵州 0 5 4 2 0 湖北 一0 6 2 7 8 福建 056 72 2 2 江西 一0 4 7 5 0 辽 宁 0 5 5 3 2 四 I 0 6 5 3 9 广西 065 09 2 3 山东 0 5 6 0 3 山西 0 7 1 7 5 上海 0 6 9 o 6 海南 068 02 2 4 河北 0 5 7 l 9 西藏 0 8 5 3 9 河南 0 7 0 3 4 江西 069 67 2 5 广东 0 5 8 9 0 甘肃 一1 0 3 3 5 安徽 0 7 7 2 3 上海 06 93 4 2 6 广西 0 5 9 3 8 宁夏 一1 0 5 9 7 宁夏 0 7 9 2 7 湖南 081 98 2 7 河南 0 6 8 6 9 吉林 一1 1 3 9 3 山西 0 7 9 2 l 青海 08 02 9 2 8 湖南 0 6 9 7 2 内蒙古 一1 2 2 1 5 天津 一0 9 l 3 9 重庆 09 98 5 2 9 贵州 0 6 9 8 7 新疆 1 3 1 1 0 江西 0 9 3 7 5 云南 12 37 9 3 0 四川 0 8 7 9 4 黑龙江 一1 3 5 8 4 陕西 一1 045 4 贵州 一14 89 4 3 l 云南 一1 0 7 1 7 青海 一1 6 6 5 7 重庆 一1 8 6 9 6 西藏 259 25 由表 6司得出如下结论:(1)在 F l 经济教育方面,上海、北京、天津具有显著优势。从 区域特征分析,公共因子得 分为正(处于平均发展水平之上)的只有 1 0个地区,说明我国各地 区在经济教育方面发展不平 衡,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中西部地区普遍较为落后。(2)在 F 2物质生活,广东、重庆、浙江三个地区最好,西部的青海最差。而经济发达 的北 京和天津分别位于第 1 4和 1 9名,因此这两个地 区在物质生活第三产业方面须加强。从 区域 特征分析,东部较好,中部一般,而西部较差。(3)在 F 3生活环境条件方面,广东、云南、北京最好,新疆的名次也很靠前,这与该地 区地 广人稀,人均绿地面积 较大有关。但经济发达 的天津、江苏名次分别是 2 8、1 6名 说明天津、江 苏在居民生活环境水平上欠佳,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千万不要重滔西方发达国家的覆 维普资讯 http:/ 陈珏芬:我 国城镇居 民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 1 8 5 辄。从区域特征分析,东西部较好,中部较差。(4)在 F 4医疗保健因子上,河北、山东、江苏、河南、山西最好,重庆、云南、贵州、西藏最 差。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东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却分别排在 1 8、2 4 名。仔细观察原始数 据,发现在指标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上,这两个地分别处于第 2 O 和。2 2名,平均预期寿命排名为 1 5、1 8 名。由此可见,这两个地区在医疗卫生条件和居民寿命方面与经济和人口发展状况不 相称。从区域特征分析,地区间差异较小,与其它因子不同的是该因子呈现出华中地区稍好,东部略差,西部较差的情况。(5)在 F 5 社会保障因子上,用原始数据进行排序。北京、河南、广东、海南、甘肃最好,黑 龙江、西藏、辽宁最差。而经济发达的上海、浙江、江苏分别排在第 2 8、2 2、2 4 名,说明经济发达 城市普遍存在工作难找、工作压力大的特点,这也是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情况。所 以,各地区在努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同时应尽量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从区域特征分 析,地区间差异较小,东北稍好,中部一般,而西部东南部略差。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理总体较好。东部经济发达,有着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 优势,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在各方面都较好。但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在其它方面发展不 平衡,存在着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各级地方政府须特别重视,加以合 理引导,全面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如浙江、上海、江苏经济发达,但 社会保障程度较低,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关系,广开就业门路,提高劳动就业率。天津、江苏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方面须加 强。北京和天津两个地区应着力改善医疗条件和居民文化生活。中部地区居民生活质量整体偏差。在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医疗 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都须加强。中部地区的发展应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加大结 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还较为落后。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 施薄弱、环境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政府政策的倾斜,并且西部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 势,西部发展正面临着 良好机遇,发展潜力 巨大。西部地 区人 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 自我 发展能力。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西部地区应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 境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霍格林(H 0 g l i n,D C )探索性数据分析 M1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 9 9 8 3 2 (美)R L 奥特,(美)M 朗格内克 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3 3 (美)弗里德曼(F r e e d m a n,D )等 统计学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 9 9 7 1 0 4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 0 0 3 【5 国家统计局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 0 0 0 维普资讯 http:/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pdf)为本站会员(asd****5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