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pdf

    • 资源ID:74634091       资源大小:358.9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pdf

    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条文说明 目 录 1 总则1 总则.1 1.1 目的.1 1.2 适用范围.1 1.3 基本原则.1 1.4 引用标准.1 1.5 术语.1 2 建设目标2 建设目标.1 3 建设条件3 建设条件.1 4 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4 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1 4.1 工程类型区.1 4.2 工程布局.2 4.2.2 分区布局.2 5 土地平整工程5 土地平整工程.2 5.1 一般规定.2 5.1.1 耕作田块布置.2 5.2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2 6 灌溉与排水工程6 灌溉与排水工程.2 6.1 一般规定.2 6.1.1 工程级别.2 6.1.2 灌溉标准.2 6.1.3 排水标准.3 6.2 水源工程.3 6.2.1 塘堰.3 6.2.2 小型拦河坝.4 6.2.3 机井.4 6.2.4 小型集雨设施.5 6.3 输水工程.5 6.3.1 明渠.5 6.3.2 管道.6 6.4 喷微灌工程.7 6.4.1 喷灌.7 6.4.2 微灌.8 6.5 排水工程.8 6.5.1 明沟排水.8 6.5.2 暗渠(管)排水.9 6.6 渠系建筑物工程.10 6.6.1 水闸.10 6.6.2 渡槽.10 II6.6.3 倒虹吸.10 6.6.4 农桥.10 6.6.5 涵洞.11 6.6.6 跌水与陡坡.11 6.6.7 量水设施.11 6.6.8 沉沙凼.11 6.7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12 6.7.1 泵站.12 6.7.2 输电线路.13 7、田间道路工程7、田间道路工程.13 7.1 一般规定.13 7.2 田间道.13 8、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8、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15 8.2 农田林网工程.15 8.3 岸坡防护工程.15 8.3.1 护堤.15 8.3.2 护岸.15 8.4 沟道治理工程.16 8.4.1 谷坊.16 8.4.2 沟头防护.16 8.4.3 拦沙坝.16 8.5 坡面防护工程8.5 坡面防护工程.16 8.5.1 截水沟.16 8.5.2 排洪沟.16 8.5.3 拦山堰.17 9 其他工程9 其他工程.17 9.1 山粪池.17 9.2 支挡护坎.17 9.3 下田坡道.17 9.4 错车道.17 III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条文说明 1 总则 1 总则 1.1 目的 1.1 目的 本标准是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工作的技术标准,因此标准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建设标准、项目选择、工程布置、设计等相关内容均提出了要求。1.2 适用范围 1.2 适用范围 对规定之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设施农业整理工程、园地整理工程、养殖水面整理工程等建设内容也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1.3 基本原则 1.3 基本原则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到农业、交通、水利、林业、城镇等多个方面,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时,应认真了解相关规划,如不能一致时,应充分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做好协调工作,否则,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难以实施。3、该条指明了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特别是安排土地开发时,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改善生态环境,做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编制、实施是政府行为。在编制中,要充分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充分听取当地农民和居民的意见。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难以实施。因此,各级部门和相关单位必须重视群众参与,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把群众参与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1.4 引用标准 1.4 引用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编制中可能涉及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公路交通、农林、水利等内容及相关规范和标准。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涉及到引用标准内容时,应当遵守相应条款并严格执行。1 1.5 术语 5 术语 对本标准中的术语,参照了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行业标准、农田水利学、公路工程名词术语、小型水工建筑物等进行解释。并结合重庆市的特点,提出了具有重庆特色的专业术语。2 建设目标 2 建设目标 土地开发整理通过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对农用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整治、改造,提高农用地质量,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建设目标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田集约化、机械化、水利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聚居程度;完善给排水、通电、通路等配套设施;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增加耕地收益;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3 建设条件 3 建设条件 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多项建设条件,这些条件为普遍要求,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当不符合建设条件的项目应该十分慎重,论证要充分。4 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 4 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 4.1 工程类型区 4.1 工程类型区 重庆市划分为六个工程类型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编制过程中,应该明确项目所在的 1工程类型区,并充分体现工程类型区的特点。4.2 工程布局 4.2 工程布局 4.2.2 分区布局 4.2.2 分区布局 根据各工程类型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从而使得各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其他工程各有特点。该部分提出了各项工程在各类型区布局的宏观性特点和一般性要求,具体要求在后文单独成章规定。具体设计建设中有与工程类型区标准要求有冲突的,应该充分论证。5 土地平整工程 5 土地平整工程 5.1 一般规定 5.1 一般规定 5.1.1 耕作田块布置 5.1.1 耕作田块布置 1、耕作田块(或方田、条田或田区)是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所围成的地块,是田间作业、轮作和工程建设的基本单元。它的规模、长度、宽度、方向、形状等要素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田间灌排渠系、护田林带、田间道路等作用的发挥以及机耕的效率和田间管理的方便与否。2、田块的长边方向,一般是耕作方向,也是末级固定渠道等田间工程设施的布置方向。田块方向的设计可按照以下条件进行:一是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一般认为南北行种植作物较好。二是需有利于机械作业、灌溉排水和水土保持,因此坡耕地一般应横坡(沿着等高线)配置田块。三是要有利于排水和防风,因此在涝地灌区,为了降低地下水位,设计田块方向时,应注意使末级固定排水沟能垂直于地下水的流向,以利截排地下水。在需排水的地区,既要排地表水,又要降低地下水位的情况下,田块宽度要结合排水沟的有效间距来确定,以保证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风害地区要考虑护田林带的间距,主林带沿田块布置,其间距即为田块的宽度。为了给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创造良好条件,田块的外形要求规整,尽量做到:田块最好是长方形、方形,其次是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田块的两个长边要呈平行直线;不能把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田块的短边设计得过斜;不能把田块设计成不规则的三角形和多边形,在不规则外形的地段上划分耕作地块时,要力求外形规整。在自然边界(河流、沟谷、山坡等地)较多的地区,最好把自然边界设计成田块的短边,采用自然边界的实际曲线,这样既不影响机械作用又不浪费土地。耕作田块的边界应结合现有的沟、渠、路、林及其他自然界线,不能机械划分。规划田块时,要求耕作田块内土壤基本一致,坡向和坡位也一致,这样才能使同一田块内土壤耕性和土壤肥力一致,从而使作物生长整齐一致,便于同时进行作业和采用相同的耕作方法,并获得较稳定的产量。5.2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5.2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在条田和梯田中,田坎材料尽量使用当地现有材料,以节省投资。原则上粘性土壤、石料缺乏地区一般为土坎,土层瘠薄、土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石料丰富地区采用石坎,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砼埂。为稳固田坎,可采用埂坎上种植树、草。6 灌溉与排水工程 6 灌溉与排水工程 6.1 一般规定 6.1 一般规定 6.1.1 工程级别 6.1.1 工程级别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特点,完全按照相关标准分级不适合土地开发整理,因此,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灌溉渠沟工程等在分级指标上都做了调整,以更适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使用。6.1.2 灌溉标准 6.1.2 灌溉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灌溉工程均采灌溉设计保证率进行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标准 2仍推荐使用。抗旱天数一般指灌溉工程所提供的水量能够抗御天旱的天数,反映了灌溉工程的抗旱能力,水稻区小型工程多以抗旱天数作为设计标准,比选用灌溉设计保证率方法简便,本标准推荐使用。表 6.1.2 中所列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根据我国灌溉工程实践经验,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参照我国己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手册,如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及机电排灌设计规范等制定的。6.1.3 排水标准 6.1.3 排水标准 以排水区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农作物不受涝作为设计排涝标准。还规定在这种暴雨发生时不允许农作物受涝。即当实际发生的暴雨不超过设计暴雨时,农田的淹水深度和淹水历时不应超过农作物正常生长所允许的耐淹水深和淹水历时。这种表达方式在概念上能较全面地反映出排水区设计排涝标准的有关因素。涝水排除时间应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及耐淹能力,即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确定。涝水排除时间不应超过农作物的耐淹能力,否则农作物受涝减产,通常应对排水区农作物耐淹能力调查,以不减产为原则,确定涝水排除时间。由于我市各地区现有排水工程基础条件不同,雨情和灾情不同,农业发展水平对排涝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涝水排除时间应地制宜,综合分析后慎重确定。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因农作物种类、生育阶段、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不同而变化,是一个动态指标。鉴于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农作物耐淹试验资料可供应用,因此各种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应根据各地实际调查和科学试验资料分析确定。不同农作物的耐淹能力是不同的,如小麦、棉花的耐淹能力差,通常在地面积水 10cm 的情况下,受淹1d 就会减产,受淹 5d7d 以上就会死亡;而玉米、春谷、高梁的耐淹能力则相对较强。同一种农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其耐淹能力也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幼苗期的耐淹能力总是比成熟期差。此外,生长在粘性土壤中和较高气温时,耐淹历时较短,生长在砂性土壤中和气温较低时,耐淹历时较长。无试验或调查资料的地区可参考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TD/T 1012-2000)中附录 B。设计排涝模数主要与设计暴雨历时、强度和频率,排水区形状,排涝面积,地面坡度,植被条件,农作物组成,土壤性质,地下水埋深,河网和湖泊的调蓄能力,排水沟网分布情况以及排水沟底比降等因素有关。因此,设计排涝模数应根据当地或临近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排水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生产发展水平,选用经过论证的公式计算。经验公式法,这种计算办法适用于集水面积较大的排水沟和河道排涝设计;平均排除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集水面积较小的排水沟排涝设计。6.2 水源工程 6.2 水源工程 6.2.1 塘堰 6.2.1 塘堰 4、塘堰供水量的计算方法有复蓄次数法、抗旱天数法、塘堰径流法三种。这三种都是根据调查研究参考经验数据确定各种参数,因此计算结果均带有一定的经验性质,需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用。(1)复蓄次数法:塘堰供水量可用不同年份塘堰有效容积的复蓄次数估算。(2)抗旱天数法:塘堰的抗天数综合反映了供水能力的大小,通过对于干旱年份塘堰抗旱天数及作物田间耗水强度的调查,推算供水能力。(3)塘堰径流法:求得各时段塘堰供水量后参照当地径流试验站或小水库相应年份径流分配情况进行分配计算。塘堰有效容量的确定。为发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尽可能把当地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拦蓄起来,如果塘坝多年平均来水量比计算的灌溉总用水量大很多时,按计算的灌溉总用水量来确定塘堰的有效容量。此时,塘堰有效容量可视具体情况按计算的灌溉总用水量的 4050来确定。坝体通常设计成梯形断面,顶部高程应高于正常蓄水位 1.0m1.5m,坝体形式有均匀 3土质坝、粘土心墙坝、粘土斜墙坝等。6.2.2 小型拦河坝 6.2.2 小型拦河坝 3、坝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筑坝地点的地形、地质条件、填筑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对几种可能使用的坝型,进行方案比较确定。6.2.3 机井 6.2.3 机井 1、地下水井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情况具体确定采用机井或大口井方案,根据用水标准和用水量,安排布置水井。水井的出水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理论计算公式计算求得;另一种为实地进行抽水试验按流量降深曲线求得的经验公式计算。3、单井出水量的计算公式必须根据具体水文地质条件、井的构造形式和井的水位来选取。采取井底进水形式 当含水层很薄(rm2r)时,应采用以下公式:)4lg185.11(22HRmrKSrQ+=注:采取以上两公式计算出水量时,其实际出水量比计算出水量一般大 520。当含水层较厚时(m(810)r以上)时,应采用以下公式:KSrQ4=注:采用此公式时,其实际出水量比计算出水量一般小 510。采取井壁进水形式 S0.5H 或远离河流 时,应采取以下公式:rRSSHKQlg)2(37.1=当 L20m)的无压含水层的井底井壁同时进水的非完整井出水量时,其井壁进水可忽略不计。井泵配套,应以井的具体情况选配水泵。可根据机井的合理降深和动水位的变化范围,以及能使水泵在高效区正常运行等因素,进行选择。管井轴线垂直度,即井孔倾斜度,是下管、安泵、运行的重要技术指标,因此,井孔必须保证井管的安装。井管必须保证抽水设备的正常工作。6.2.4 小型集雨设施 6.2.4 小型集雨设施 应采用非充分灌溉方法,以提高灌溉水生产率为目标,根据当地降雨和作物需水规律,分析确定影响作物生长关键缺水期及需要补充的灌溉水量,进行关键期补水灌溉的灌溉制度设计。蓄水工程的形式选择不仅与地形、基土条件和用途有关,而且和当地群众的经验和习惯有很大关系。我市多采用砖、石浆砌蓄水池,且丘陵区多为紫色土,易风化坍塌,故蓄水工程的壁厚一般应通过结构稳定计算确定。蓄水工程应满足渗漏小、安全蓄水和具有一定使用年限的要求,我市雨水集蓄工程常采用砖、石浆砌结构及混凝土结构,并且规定了浆砌水泥砂浆及混泥土的标号。1、蓄水池要重点考虑来水量和灌溉需求。当来水比较丰富的情况下,应通过排洪沟排入山坪塘或溪河,当来水不足时,用其他水源作补充,蓄水池的水源有雨水、裂隙水、山溪水以及提水入池等。蓄水池防渗措施:一是要选择坚实的基础上以挖为主,尽量避免填方,确需填方要保证填筑质量。二是衬砌质量,砂浆饱满,满足设计要求。蓄水池池壁衬砌厚度应作结构计算,其受力条件选择池内无水,砌体承受主动土压力的最不利条件作为计算荷载,并根据防渗要求确定衬砌厚度,一般不少于 20cm,池底用厚l0cm15cm 的 M7.5 混凝土作防渗处理。2、水窖窖体应在坚实的基础上以开挖成形。尽量避免地面填筑。6.3 输水工程 6.3 输水工程 6.3.1 明渠 6.3.1 明渠 2、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应根据水土资源评价成果、土地利用结构、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灌溉用水量、灌区内城乡及工矿企业用水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方案比较择优选用。并以此确定灌排工程规模。(1)灌溉制度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为作物高产及节约用水而制定的适时适量的灌水方案。应经观测试验、灌溉经验及灌区水量平衡分析计算互相检验确定。旱作物灌溉定额,生育期内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可通过逐旬或逐侯(5d)水量平衡演算确定。播前灌水时间根据当地耕作经验确定。5水稻灌溉制度 包括秧田泡田和生育期灌溉定额。泡田定额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使一定土层达到饱和时所需水量,二是建立插秧时田面水层深度,三是泡田期的稻田渗漏量和田面蒸发量;生育期内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应根据水稻丰产、节水灌溉方式,通过逐时段水量平衡演算确定。(2)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可直接取用当地或自然条件类似的邻近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观测成果,或以已鉴定过的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中选定,若上述观测结果或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宜采用彭曼法计算确定。4、本条文规定渠道设计流量根据灌溉面积,高峰期的灌水定额计算,即考虑了渠道最大的设计流量,故未再计加大流量。根据重庆市一些灌区实际情况的调查,本条文认为规定采用的最小流量不低于设计流量的 40,最小水深不低于设计水深的 70是较为适宜的。在渠底比降和渠床糙率已定的条件下,通过某一规定流量所需的最小渠道横断面,称为水力最佳断面。在项目区工程设计中,为了节省输水渠道土石方以及衬砌工程量,尽量少占地,一般均采用窄深式断面;而配水渠道为使水流较为稳定,不易产生冲刷和淤积,多采用宽浅式断面。输水渠系遍布整个整理区,数量多,渠线长,工程量大,影响面广,其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土石方量的大小,渠系建筑物的多少,施工和管理的难易以及工程效益的大小。因此,一定在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土地整理区域的地形、土壤、地质、水文、气象和社会经济等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布局,合理地进行设计,主要渠道可采用矩形、梯形断面等形式。6.3.2 管道 6.3.2 管道 1、环状封闭式管网主要适用于多水源、地形平坦,用户要求供水保证率高的场合。树枝状管网既可用于单一水源,也于用于多水源,不受地形条件限制,目前应用最广。设节制阀的作用,一是确保分水口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按需要进水,二是当分水口较多时,一旦输配水管发生破坏,可以关闭破坏处的节制阀进行维修,不至于影响管道系统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在管道最低处设排水阀是为了在非灌水季节放空管道和排出淤泥,安装排气阀和水锤防护装置是为了保护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但安装位置必须正确。地下管道横断面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马蹄形等。从节省材料和水力条件考虑,以圆形为好,断面形状的选择应根据建筑材料、施工条件和水力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管道横断面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圆管的直径、椭圆管道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以及马蹄形断面的拱失高度和矩形部分的高和宽。2、管道工作压力宜为 0.2MPa 以下。部分地区的管道输水工程受地形条件限制,其设计的工作压力大于 0.2Mpa 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固定管道宜优先选用素混凝土管、钢丝网混凝土管、少筋混凝土管、硬塑料管,选用钢管或铸铁管时,应进行防腐处理。控制设施包括控制阀、进气阀、排气阀和水锤防护装置。设控制阀的作用,一是确保各分水口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按需要进水;二是当分水口较多时,一旦输配水管道发生破坏,可以关闭破坏处控制阀进行维修,不致影响管道系统其它部分的正常运行。在管道最低处设排水阀是为了非灌水季节放空管道和排走淤泥。安装进、排气阀和水锤防护装置是为了保护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但安装位置必须正确,否则起不到保护作用。在不同压力区内采用不同压力等级的管材和不同灌水方式。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水头、扩大灌溉面积及降低管道造价。管材工作压力等级有:小于或等于 200kPa、400kPa、500kPa、6600kPa、800kPa、1000kPa 和大于 1000kPa 等。在管道的纵向拐弯处,从管轴线算起留 2m3m 水头的余压,是为了避免管道内出现真空产生负压。经济流速是根据管道系统的造价和运行费用之和最小而确定的,故管道流速一般不应超出此范围。在管道的纵向拐弯处设置镇墩,管道转角不应小于 90。6.4 喷微灌工程 6.4 喷微灌工程 6.4.1 喷灌 6.4.1 喷灌 2、喷灌系统布置总体上应选择水源缺乏、实施地面灌溉困难、有一定规模经营、有天然水头落差的地方。喷灌系统由水源工程、首部装置、输配水管道系统和喷头构成。水源工程。泵站及附属设施、水量调节池等水源工程布置在临近河流、湖泊、水库和井泉等的地方。水泵及配套动力机。喷灌可使用各种农用泵,如离心泵、潜水泵、深井泵等。在有电力供应的地方常用电动机作为水泵的动力机。在用电困难的地方可用柴油机、拖拉机或手扶拖拉机等作为水泵的动力机,动力机功率大小根据水泵的配套要求而定。管道系统及配件。干管和支管起输、配水作用,竖管安装在支管上,末端接喷头。管道系统中装有各种连接和控制的附属配件,包括闸阀、三通、弯头和其他接头等,有时需在干管或支管的上端安装施肥装置。喷头。喷头装在竖管上或直接安装于支管上。田间工程。移动式喷灌机在田间作业,需要在田间修建水渠和调节池及相应的建筑物。3、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动力、水泵、管道系统及喷头等部分。系统类型的选择如下:在蔬菜区及经济作物区,以及地形复杂、坡度较陡或利用自然水头喷灌的小区,可采用固定或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在地形复杂、地块零碎或有障碍物地区,可采用轻小型定喷机组式或绞盘牵引式喷灌系统;对于在平原、缓坡地区的较大地块,可采用大型喷灌机组,如自走式喷灌系统。按选用喷灌机的不同对喷灌方式进行分类,分类及适宜地区按照表6.4.1。表 6.4.1 喷灌分类表 喷灌方式 喷灌机特点 适宜地区 固定管道式喷灌 固定管道式喷灌机 不移动,省人力,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投资大 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园林、花卉和草地;灌水次数频繁、经济效益高的蔬菜和果园等;地面坡度较陡的山丘和利用自然水头喷灌的地区。半移动式喷灌 平移式喷灌机干管固定,支管移动,大大减少支管用量,每公顷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但是移动支管需要较多人力,并且如管理不善,支管容易损坏。经济条件较好,劳动力充裕的地区 中心支柱式喷灌 中心支柱式喷灌机 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但是只能灌溉圆形的面积,边角要用其他方法补灌。大面积的平原(或浅丘区),灌区内没有任何高的障碍(如电杆、树木等)。滚移式喷灌 滚移式喷灌机喷灌支管(一般为金属管)连成一个整体,支管不断滚动。矮杆作物(如蔬菜、小麦等)区,地形比较平坦。平移喷灌 大型平移喷灌灌溉面积成矩形,但当机组行走到田头时,要专门牵引到原来出发地点,才能进行第二使用不太广泛 7机 次灌溉 纹盘式喷灌 纹盘式喷灌机田间工程少,机械设备简单,造价较低,工作可靠性高。但一般要采用中高压喷头,能耗较高。灌溉粗壮的作物(如玉米、甘蔗等),地形比较平坦,地面坡度不大。中、小型机组喷灌 中、小型喷灌机组 使用灵活,投资低,但移动需要较多人力,管理要求高。中小型的农场和田块 6.4.2 微灌 6.4.2 微灌 1、毛管和灌水器布置。毛管和灌水器的布置方式取决于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表 6.4.2 毛管和灌水器布置组合情况表 布置类型 布置形式 适宜情况 单行毛管直线布置毛管顺作物方向布置,一行作物布置一条毛管,滴头安装在毛管上。灌溉幼树和窄行密植作物 单行毛管环状布置沿一行作物布置一条输水毛管,围绕每一棵作物布置一条环状灌水管。灌溉成年果树 双行毛管平行布置沿作物两侧布置两条毛管 灌溉高大作物 单行毛管带微管布置 每一行作物布置一条毛管,用微管与毛管相连,在微管上安装滴头。干、支管的布置。干支管的布置取决于地形、水源、作物分布和毛管的布置。其布置应达到管理方便,工程费用少的要求。在山丘地区,干管沿山脊布置,或沿等高线布置。支管则垂直于等高线,向两边的毛管配水,在平地,干、支管应尽量双向控制,两则布置下级管道,以节省管材和投资。6.5 排水工程 6.5 排水工程 农田排水标准分为排涝、治渍两类,均应根据当地或临近类似地区排水试验资料或实践经验,按照治理区的作物种类、土壤特性、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并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发展水平,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排涝标准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设计暴雨重现期采用 10 年一遇 3h6h 最大暴雨量;设计暴雨的历时和排出时间,应根据治理区的暴雨特性、汇流条件、河网湖泊调蓄能力、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及时农作物减产率的相关分析等条件确定;排涝模数应根据当地或临近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确定;无实测资实时,可根据排水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生产发展水平,采用所在流域机构认可的方法计算确定。6.5.1 明沟排水 6.5.1 明沟排水 2、农沟是最末级的固定排水沟,农沟以下可根据需要设置毛沟、腰沟、墒沟等临时性排水沟。干、支、斗沟三级组成沟网,其作用主要是及时排除暴雨径流,同时可适量滞蓄涝水。农沟及其以下的临时性排水沟组成田间集水沟网。其作用主要是汇集田面径流,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将涝水和渍水排入承泄区。明沟排水系统工程简易,投资较少,维修管理也比较方便;但最大缺点是占用土地多,需建桥涵多,不利于机耕机收,易淤积,易生杂草,影响排水效果。在轻质土地区及淤泥、流沙地段,边坡易于坍塌,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各级排水沟应尽量布置在低洼地带,使之能快速通畅地自流排水,同时也为合理布置田间排水工程和选取良好的排水出路创造条件。排水面积较大的排水区,利用天然河道及原有沟道作为骨干排水沟,可使工程量大大减少。8田间末级固定渠沟的布置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平行相邻布置,即灌溉渠道与排水沟相邻平行布置,这种布置形式适用于地形有单一坡向、灌排方向一致的地区;另一种是平行相间布置,即渠道向两侧灌水,排水沟承泄两侧排水,这种布置形式适用于地形平坦或有一定波浪状但起伏不大的地区,渠道布置在高处,排水沟布置在低处。这两种布置形式都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不仅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必要,对南方地区也很有必要。因为稻田地下水位过高,土温降低,土壤冷浸,通气和养分状况变坏,对水稻生长也十分不利。同时,灌溉渠道与排水沟分开布置,按各自需要分别进行控制,两者没有矛盾,有利于及时灌排。3、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有一定的优化组合关系。为了满足排涝、排渍的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求排除一定量的地面涝水,以及控制地下水在一定深度以下。排水沟的间距愈大,则所需开挖的排水沟深度也愈大,排水沟的开挖土方量可能愈小;反之间距愈小,深度愈小,开挖土方量则可能愈大。因此,对于末级固定排水沟是采用深沟大间距,还是采用浅沟小间距,需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单纯排涝的末级固定排水沟多数是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没有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应根据当地农业机耕或其它要求先确定沟的间距,然后再按排涝要求计算确定沟的断面。排涝、排渍两用的末级固定排水沟(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且有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则应根据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先初定沟的深度,然后再按排涝、排渍要求计算确定沟的断面和沟的间距。但应指出,排涝、排渍两用沟道的深度一般不宜定的太深,否则多数会造成严重的边坡坍塌。排渍的末级固定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因为对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高。而且影响因素复杂,故宜通过试验确定,也可参照计算成果综合分折确定。排水沟沟底比降可取与沟道设计水位线相同的比降。且尽可能与沟道沿线地面坡度相接近,以节省沟道的开挖土程量。当然,取用的沟底比降还应满足沟道不冲、不淤的要求。平原地区排水沟沟底比降一般可在下列范围内选取:干沟为 110000130000,支沟为 15000110000,斗沟为 1200015000,农沟为 1100012000。梯形断面泛适用于各级土质排水沟,施土方便;当土质排水沟开挖深度大于 25m 时,为满足边坡稳定的需要,常采用复式断面。矩形断面仅适用于石质或人工护砌的排水沟,可节省开挖工作量。为防止因流速过大造成排水沟道冲刷,或因流速过小使沟底产生泥沙淤积,因此要求排水沟的设计平均流速应小于允许的不冲流速,同时应大于不淤流速。6.5.2 暗渠(管)排水 6.5.2 暗渠(管)排水 1、暗管排水系统一般由吸水管、集水管(或明沟)及附属建筑物组成。吸水管与排水明沟(末级固定排水沟)直通时称单级暗管排水工程,吸水管与集水管连接时称双级或多级暗管排水工程。用于排水控制和管路检修的附属建筑物主要有检查井和控制口门。暗管埋深可比明沟深度大,且密度不受限制,因此在降低地下水位方面可比明沟降得低,特别是不占地,不妨碍机耕机收,不存在明沟那样的边坡坍塌问题,是暗管排水系统的突出优点;但暗管只能排除地下水,不能直接排除地表涝水,同时工程投资大,维修管理比较麻烦,目前我市主要只在人多地少、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采用。为有利于吸水管能充分吸聚地外来水和集水管集排水通畅,根据排水工程实践经验,吸水管管线与地下水的流动方向的夹角不宜小于 40,集水管与吸水管管线之间的夹角不应小于 30。为减少暗管开沟铺设的工程量,要求在吸水管作用下的渗流方向与修整后的地面坡向一致,集水管亦宜顺地面坡向布置。3、为便于田间水管理,当稻田区一块田内只有一条吸水管时,宜逐条设置排水控制口门;当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吸水管时,可按田块多条集中设置。9为不影响灌溉渠道的控制运用,要求各级排水暗管的首端与灌溉渠道的距离不宜小于3.0m。检查井是为管路清淤、检修而设置的附属建筑物,一般为砖砌结构。为了保持通畅排水,检查井的上一级管底应高于下一级管顶 10cm,同时井内应预留 30cm50cm 的沉沙深度,以利沉沙。6.6 渠系建筑物工程 6.6 渠系建筑物工程 渠系建筑物种类很多,设计内容十分广泛,本标准根据我市特点,所涉及的渠系建筑物包括水闸、渡槽、倒虹吸、农桥、涵洞、跌水与陡坡、斗门及农门(制口)、量水设施等。本标准仅对渠系系统主要建筑物布置、结构类型等内容作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具体设计这些建筑物,应符合国家先行标准 水闸设计规范、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等标准的规定。6.6.1 水闸 6.6.1 水闸 2、孔数较少的节制闸宜选用奇数孔,主要是为了保证节制闸开闸运行时闸下有较好的流态。6.6.2 渡槽 6.6.2 渡槽 2、渡槽和倒虹吸都是项目区广泛采用的跨越建筑物,两者结构型式虽然不同,但其功能是相近的,在不同条件下各有利弊,因此应按选用渡槽和倒虹吸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当选用倒虹吸不适宜时,可选用渡槽。渡槽进、出口渐变段长度分别取渠道与渡槽水面宽度差值的 152 倍和 253 倍,主要是为了满足进、出口水面衔接和水流流态的需要。由于梁式渡槽槽身兼作主梁,从改善槽身纵向受力条件考虑,采用上述断面是适宜的。而拱式渡槽为了满足其侧向稳定的要求,槽身宽度不宜过小,因此槽内水深与水面宽度的比值可按梁式渡槽适当减小些,即可采用较宽浅的槽身断面。矩形断面渡槽槽身项部超高可取槽内水深的 l/12 加 5cm,U 形断面可取槽身直径的l/10,这是根据以往渡槽设计的经验提出的。按此规定取用的顶部超高值,一般可满足渡槽安全运行的需要。6.6.3 倒虹吸 6.6.3 倒虹吸 2、倒虹管因工程规模不大,一般可不设封闭式渐变段。本条规定了倒虹吸断面平均流速的控制范围,当上、下游允许水头损失大、水量含沙量高、颗粒粗时,宜取较高值;反之,宜取较低值。倒虹吸进口设拦污、拦沙设施,目的是防止进口被堵塞;闸门后设通气孔(管)目的是防止汽蚀破坏。当倒虹吸纵向有起伏时,在折点处设通气阀,以便在产生负压时向管内补气,避免气蚀和气爆。6.6.4 农桥 6.6.4 农桥 2、桥梁分类方法很多,农桥仅是按用途不同而分的其中之一种,农桥一般又分为梁式和拱式两类。梁式桥梁是最简单、常用的有简支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式扳桥,按截面形式分有实心和空心的两种;又可分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和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拱式桥梁在土地平整建设的灌区中,采用较多的有扳拱桥(又分空腹式和实腹式)、片拱桥(又分实腹拱片,圆洞拱片)。3、田间道桥的设计洪水频率标准为永久性桥涵的设计洪水频率标准。漫水桥和过水路面的设计洪水频率,应根据容许阻断交通的时间久暂和上下游的农田、城镇、村庄的影响以及泥砂淤塞桥孔,上游河床的淤高等因素确定。田间道桥跨越的河流为非通航河流,桥下净空应根据计算水位(即设计水位加壅水和浪高)确定。在不通航河流上,桥下净空不应小于下表值。表 6.4.4 非通航河流桥下净空 10桥梁的部位 高出计算水位(m)梁底 0.50 支撑垫石顶面 0.25 拱脚 0.25 注:无铰拱的拱脚可被设计洪水淹没,但不宜超过拱圈高度的 2/3,且拱项底面至计算水位的净高不得小于 1.0m。跨渠道的桥梁,其孔径一般不压缩渠道的过水面积,桥下净空应高出渠道的设计水位0.5m 以上。5、标准跨径即为桥梁的单孔跨径。小桥的单孔跨径LK为 5mLK20m,在 50m以下,故一般应尽可能地采用标准跨径。桥涵标准跨径规定为:0.75m、1.0m、1.25m、1.5m、2.0m、2.5m、3.0m、4.0m、5.0m、6.0m、8.0m、l0m、13m、16m、20m、25m、30m、35m、40m、45m、50m。6.6.5 涵洞 6.6.5 涵洞 2、为防止洞顶填土面以上作用荷载对涵洞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洞顶填土厚度不应过薄。本条规定的填土厚度是一般情况下的最小值。从涵洞结构受力的情况来看,填土厚度应尽可能取大一些,但填土厚度定得过大,要求洞身埋入地下(或渠底以下)过深,显然是不经济的。6.6.6 跌水与陡坡 6.6.6 跌水与陡坡 2、本条对跌口与上游渠道之间的连接段长度以及底部边线与渠道中心的夹角所作的规定,目的是防止因设置跌水对上游渠道造成过大的水面降落,影响上游渠道水流的水深和流速。为满足变底宽式或菱形陡槽内水流条件的要求,防止出现水流脱壁现象,本条对其底部扩散角或收缩角作了规定。梯形断面陡槽边坡应陡于 1l,主要是从节约工程量角度作出的规定,但应保持陡槽边坡的稳定性。6.6.7 量水设施 6.6.7 量水设施 项目区量水是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一项必要措施,具体地说,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较准确地控制各级渠道的放水流量,避免配水不足或过剩现象;二是利用量水记录,分析计算渠道的输水能力和输水损失。统计计算各个乡、村用水量和各种作物的灌溉定额,为计划用水提供必要的数据,同时也为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区提供基本资料;三是为按水量征收水费提供较可靠的依据。项目区量水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用流速仪或浮标测定渠道流速并计算确定流量,流速仪测流精度较高(可达 95以上),但需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技术;浮标测流误差较大(精度约 85左右),但不需专门仪器,方法简便。二是利用渠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确定流量,方法简便,通常可利用直线渠段上的建筑物进行水位观测。三是用特设量水设备量水,如各种水堰、量水槽和量水喷嘴等,量水堰量水精度很高,(可达 9798),设备简单,观测方便,但缺点是会导致渠道较大的壅水和堰前的泥沙淤积;量水槽量水精度也很高,观测也简便,同时槽前壅水较低,泥沙淤积少;量水喷嘴除具有量水槽相同优点外,水头损失小是其突出的优点。目前项目区采用最多的是量水堰,因可就地施工,也可预制成装配式构件,安装方便。为适应项目区量水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提倡采用技术先进、量测精度高、设备稳定可靠的新型量水设施。6.6.8 沉沙凼 6.6.8 沉沙凼 沉沙凼是用于沉积径流所挟带的泥沙,既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回铺农田,培肥地力。沉沙凼不宜过大,在雨季过后应该及时进行清淤,已备下次沉积泥沙。11临时沉沙凼是由于土地开发整理头 l 年3 年,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严重,需要在田边,地头及排水道上设临时用于沉积泥沙的土池,第一年应清除 4 次以上,以后逐年减少,3 年后基本消失;耐久性沉沙凼可修在坚实的基础上,或用砖或块石浆砌,沉沙凼以开挖为主,避免填方,进水口和出水口最好不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其断面相同,出水口高度略低于进口高度。6.7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6.7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6.7.1 泵站 6.7.1 泵站 4、灌溉泵站设计流量应由项目区规划确定。由于水泵提水需耗用一定的电能,对提水项目区输水渠道的防渗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灌溉泵站输水渠道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取用可高于自流灌区。灌溉泵站机组的开机小时数应根据灌区作物的灌溉要求及机电设备运行条件确定,一般可取 24h。对于提蓄结合灌区或井渠结合灌区,在计算确定泵站设计流量时应先绘制灌水率图,然后考虑调节水量或可能提取的地下水量,削减灌水率高峰值,以减少泵站的装机功率,降低工程投资。设计扬程是选择水泵型式的主要依据。在设计扬程工况下,泵站必须满足设计流量要求。设计扬程应按泵站进、出水池设计水位差,并计入进、出水流道或管道沿程和局部水力损失确定。平均扬程:可按是泵站运行历时最长的工作扬程。选择水泵时应使其在平均扬程工况下,处于高效区运行,因而单位消耗能量最少。平均扬程一般可按泵站进、出水池平均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但按这种方法计算确定平均扬程,精度稍差,只适用于中、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pdf)为本站会员(asd****5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