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doc
-
资源ID:74634248
资源大小:3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谈地理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doc
浅谈地理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人与自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大自然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揭开。而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随之而来的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粮食短缺等危机接踵而至,如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选择,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本人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以下尝试:一 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1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2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地理学科第二课堂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3地理教育能够帮助环境教育成为“为了环境的教育”向学生阐释人地关系,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并投身于环保事业。二 充分挖掘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1智能教育内容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2道德教育内容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环境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3行为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三 尝试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1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新能源”这一内容时,结合日本3·11大地震导致核电站大爆炸这一事件设计“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一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核电站是全球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焦点之一,有些学生认为核能是一种清洁、廉价、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应积极发展核电站;另一些学生则认为核电爆炸这种灾难性的核事故固然罕见,但人们不能忽视来自具有很高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威胁,应削减或停止核电发展计划。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对核电不同的看法。通过激烈的争论,其意义远不止让学生知道是否应该发展核电站。2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城市形成和发展”一节时,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病越来越严重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城市应该采用怎样的发展模式?”,学生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通过资料综合、数量统计,得出城市的发展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表现。也有些学生认为城市的发展像“摊大饼”破坏了大量优质的耕地,对于人均耕地本来就很紧张的中国来说是不合理的。3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第一,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县城工业园区考察,同学们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第三,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保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经过努力,我校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问卷调查,学生在地理课程中,对有关环保内容特别注意的占97.1%;对环保认识有较大提高的占80%;在环保情感态度方面,68.6%的学生更加关心环保,31.4%的学生开始关心环保;在环保行为取向、习惯方面,94.3%的学生表现有进步。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