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pdf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垫鱼篁篁量塑型墅型墅丝量堕坠鬯墼望丝鬯坠:兰:圣坌Q 鱼农业生产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唐华仓(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 0 0 0)【摘要】本文对农业生产环境成本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不同的环境成本,其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着重介绍了一些主要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在农业环境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并就如何降低和控制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成本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关键词】农业环境;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核算中图分类号:x 3 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3 2 8 8 x(2 0 0 6)0 3 一0 0 3 5 0 3农业环境成本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控制对环境的损害而付出的代价以及最终给环境造成的实际损失。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最初的环境成本特指企业的环境成本,主要是指工业企业。随着农业生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目光已经由工业领域扩大到农业领域,研究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问题。1 农业环境成本的内容农业环境成本与企业环境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顾问专家工作组第1 5 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由此可见,企业环境成本是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一个方面,是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属于会计范畴;农业环境成本不仅包括预防性的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分析农业生产行为实际对环境造成损害,是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环境代价,属于公共环境经济问题。农业环境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农业生产本身所产生的环境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上游与下游产业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如化肥、农药的生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因使用原料的特殊性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如皮革加工、秸秆造纸等。根据不同的生产部门,农业环境成本还可以分为种植业环境成本、畜牧业环境成本、水产业环境成本等。本文所分析的农业环境成本是指种植业部门的直接环境成本,包括动植物资源成本、土壤资源成本、水资源成本、大气污染成本、生命健康成本等。2 农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核算环境成本的方法很多,如预防费用法、恢复费用法、生产率变动法、机会成本法、间接替代法、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等。不同的环境成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2 1 动植物资源成本核算动植物资源的减少,其造成的损失是无价的,同样,各种动植物资源的恢复和保护也蕴藏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核算动植物资源的环境成本可以采用恢复费用法和维护成本法。G2c,+q式中,G 为动植物资源成本;C r 为恢复成本;c。为保护成本。恢复成本取决于恢复的面积和单位面积恢复的费用,恢复费用的具体费用包括土地费用、劳动力费用、动植物资源引进培育费用和相关的技术费用等。其中动植物资源的引进培育费用是关键,对植物的稀有程度越高,费用就越大,一般常见的资源引进,费用很低,甚至不需要具体的费用。恢复成本既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长期的,但保护成本是长期的,同样道理,动植物资源的稀有程度越高,保护的费用就越高,常见的动植物资源只需保证其生产空间,一般不需要额外的保护费用。相反,如果需要对野生动植物生长进行控制,费用另当别论。2 2 土壤资源成本核算土壤资源成本的核算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恢复费用法,即将土壤的自然生产能力恢复到一定水平的费用;二是生产率变动法,选择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核算由于土壤自然肥力不同或变动而引起生产率变动所产生的净收益差异(E)。万方数据3 6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 0 0 6 年第3 期E=(蚤P i Q i)。一(蚤P 起i 一善q Q),式中,P 为产品价格;Q 为产量;C 为单位成本;i 为产品种类。使用恢复费用法计算土壤资源成本,关键在于选择恢复土壤自然生产能力的方法和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如果采用休耕的方法,其成本就是正常耕种的净收益,如果采用种植绿肥等方法,在以上基础上,其成本还应该包括种植绿肥或其他方法所产生的净费用。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干扰,采用生产率变动法很难直接测定由土壤肥力下降所引起的单位面积净收益的变化。土壤肥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单独测量化肥的超正常施用量,判定土壤资源的环境成本。首先是确定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单位面积净产值最大时化肥的最小施用量,然后计算化肥实际施用量与最小施用量之间的差额和相应的价值,最后将差价扣除因减少化肥施用而采取的其他环保手段的费用,就是使用化肥而产生的土壤资源成本。C,=F 1 一F o T式中,c。为土壤环境成本;F】为实际化肥投入折合价值;F 0 为化肥最小投入折合价值;T 为替代费用。如果替代费用超过减少化肥施用节省的成本,就会出现替代不经济,所以替代品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同等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核算农药投入对土壤所造成的环境成本。事实上,无论化肥和农药的投入量如何减少,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损害,关键是把这种损害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一是可以由土壤自身进行修复,二是可以通过其他比较经济的技术手段实现修复。2 3 水资源成本核算水资源环境成本有三项内容,核算也分三个方面。2 3 1 水资源的浪费成本(G d)瓯1=(W l w o)一(U 0 一U 1)式中,w,为实际灌溉用水费用;w o 为节水灌溉费用;u。为节水设备费用;【,1 为实际灌溉设备费用。核算水资源的浪费成本,关键在于确定水资源的价格、节水灌溉的用水标准以及相应所增加的灌溉设备费用,如果价格较低,水资源的浪费就是经济的。提高水价,水资源的环境成本就会由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节水灌溉的经济性就会增强。2 3 2 地质灾害损失的核算在我国北部平原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浅层地下水。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目前在山东、河南、河北等1 9 个省区共形成了5 9 个漏斗区。并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如地陷、裂缝等,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损失的核算,一是通过调查统计计算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预测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将来可能造成的损失。2 3 3 水污染环境成本的核算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因此水污染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与土壤资源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类似。二者的差别在于水的流动性较强,水资源的污染会进一步对动植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和损害的核算,可以分别参考动植物资源的环境成本核算和生命与健康成本核算。2 4 大气污染环境成本核算2 4 1 温室效应的成本核算农业生产的温室效应损失=温室效应造成的净损失农业生产对温室效应的负责系数农业生产对温室效应的负责系数=农业生产N 2 0排放量占N 2 0 总排放量的比例N 2 0 对温室效应的负责系数2 4 2 秸秆燃烧的环境成本核算首先确定秸秆燃烧所造成的损失项目,如交通事故、高速公路关闭、飞机停飞、火灾等,其次统计和计算相关项目的实际经济损失,最后将这些损失合计就是秸秆燃烧的环境成本。其中涉及生命与健康方面的损失,核算方法参见关于生命与健康成本的核算。2 5 生命与健康成本核算在生产中与农药的接触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可以致病、致残甚至致亡,相应发生的医疗费、误工费,以及由于劳动能力的部分或全部损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属于生命与健康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农业生产不相关的行为,如服药自杀所造成的损失不是环境成本核算的内容,精神损失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且难以衡量,也不在核算的范围。通常使用人力资本法核算生命与健康成本。人力资本法也叫工资损失法,它是通过市场价格和工资多少来确定个人对社会的潜在贡献,并以此来估算生态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损益。C i=C i l+G 2式中G 为生命与健康成本;G。为疾病成本;C。2为劳动能力丧失成本。进一步计算疾病成本和劳动能力丧失成本:c。1=R 1:P i M:+w j(D i l+D i 2)式中,R i 为农药对第i 种疾病的负责系数;P i 为第i 种疾病的发病人数;M i 为第i 种疾病的平均医疗费用;v 为日工资水平;D i l 为病人误工天数;D i 2 为家属陪护误工天数。c i 2=R,(y o b)弓w j 十固(y o 一匕)D J 式中,R,为农药对伤残的负责系数;Y o 为期望寿命(参考“啪推荐的标准期望寿命表”);为第j 万方数据唐华仓:农业生产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3 7 人的实际年龄;E,为劳动能力损失系数(死亡者系数为1,伤残者根据伤残轻重确定,具体可参照G B D 伤残等级分类);眠为年人均收入;D,为年陪护费用。3 农业环境成本的控审03 1 维护土地的多样性目前,农村土地耕地化现象非常严重,不仅边边角角都被利用,就是原来的河道、林地、草滩甚至坟地也被开垦变成了耕地。土地的过度利用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一是使许多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农作物一统天下,不利于生物间的竞争与进化;二是土地耕地化使水土流失问题更趋严重,农作物的耕种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春播与秋播期间,地面没有任何植被覆盖;三是提高了旱灾与涝灾的成灾率,因为大量的水塘、沟渠甚至河道都被平整开垦为耕地,排涝蓄水以及灌溉的能力大大减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保护耕地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农村土地的多样性,林地、草地甚至荒地也要得到一定的保护,对池塘、河道、沟渠进行全面规划,禁止耕地对其侵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该主要依靠技术与资金投入,而不是耕地面积的无限制扩张。3 2 科学施肥。减少无机肥施用量全面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化肥的盲目使用。发展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压缩无机肥的施用量。生物有机肥技术是以畜禽粪便为原料,以秸秆、豆粕等有机废弃物为辅料,配以多功能发酵菌种剂,通过连续池式好氧发酵,使之在5 7 天内除臭、腐熟、脱水,最终成为高效活性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内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能不断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和多种植物生长刺激素。肥中除含有氮、磷、钾三大元素外,还附有含钙、镁、硫、硅、锰、锌、硼等中量和微量元素。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水、保温能力,减少病虫害,改善作物品质。施用有机肥料的土地比施用传统化肥的土地一般增产1 0 以上。现在,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市场供不应求,发展生物有机肥,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3 3 发展生物农药和物理捕虫技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抗生素等,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的毒性较小不污染环境以及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由于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生物农药在我国的推广和利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许多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为活体微生物,其产品制剂化技术要求高,而我国生物制剂的剂型及其工艺水平落后,致使活体微生物农药的制剂化成为生物农药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要加强技术攻关,使生物农药产业不断取代化学农药,成为农药的主体。同时,应重视物理捕虫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如使用灯光、振频等物理方法诱虫、杀虫。根据昆虫趋光的天性,在其成蛾期间,在田间布置具有诱虫和杀虫功能的频振杀虫灯,杀虫效果不亚于使用农药,并且没有污染,还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山东龙口市在果树和蔬菜生产中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技术,全市目前已应用频振式杀虫灯30 0 0 多盏,控制果蔬面积60 0 0 多h m 2,每年可减少农药使用1 5 0 t,节约成本上百万元。3 4 推广与普及节水灌溉根据预测,到2 0 3 0 年我国农业用水将短缺6 0 0 亿7 0 0 亿m 3,推广和普及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截止到2 0 0 2 年,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只有20 0 0 万h m 2,约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3 6。其中防渗渠灌溉的面积10 0 0 万h m 2,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 5 0 多万姘,喷灌面积2 3 0 万h m 2,微灌面积3 0 万l、m 2。节水效果越好的方式,其应用面积越小。发展节水灌溉,一要解决技术问题,开发和推广适合不同地区使用的节水灌溉设备与技术,在华北平原地区,应推广和普及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城市郊区,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等。二要解决制度问题,建立农业用水的市场机制,有偿用水,利用价格杠杆,使农民自觉使用各种节水设备。3 5 全面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农业环境成本的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农村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应适时引导,通过示范、教育,推广和普及生态文明的知识,同时通过支持具体生态项目的建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维护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利用有机物的投入发展农业。禁止秸秆燃烧,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加强面源污染的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发展小沼气工程,实现循环经济。参考文献1 李季等中国水稻生产的环境成本估算湖北、湖南案例研究 J 生态学报,2 0 0 1,(9)2 张云,李国平环境成本: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点 J 人文杂志,2 0 0 4,(2):6 6 7 1 3 常进雄,鲁明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经济学研究 J 生态经济,2 0 0 1,(7):6 0 6 3 4 徐瑜等环境成本计划与控制的生命周期全成本法 J 上海环境科学,2 0 0 3,(8)5 尤建新,濮津环境与环境成本 J ,企业管理,2 0 0 4,(2)作者简介:唐华仓(1 9 6 5 一),男,河南延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万方数据农业生产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农业生产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作者:唐华仓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刊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英文刊名: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年,卷(期):2006,(3)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5条)参考文献(5条)1.李季 中国水稻生产的环境成本估算-湖北、湖南案例研究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1(09)2.张云.李国平 环境成本: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点期刊论文-人文杂志 2004(02)3.常进雄.鲁明中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1(07)4.徐瑜 环境成本计划与控制的生命周期全成本法期刊论文-上海环境科学 2003(08)5.尤建新.濮津 环境与环境成本期刊论文-企业管理 2004(02)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 汤成快 环境成本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成本研究 2001 全文共六章.第一章,农业可持发展的经济学透视.第二章,农业发展的环境代价.第三章,中国农业环境演化的实证分析.第四章,农业环境损失补偿机制.第五章,农业环境成本量化.第六章,总结性分析与政策性建议.2.期刊论文 刘景辉.王志敏.胡志全.褚庆全.刘忠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中改善农业环境的途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4)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及粮食持续生产所依托的农业环境状况.从我国粮食生产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看,全国粮食生产处于结构性过剩与低水平安全中,区域性粮食安全与不安全并存;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等均不容乐观,加之自然灾害加重,粮食生产的环境成本将随之增加,这将影响我国未来粮食安全.为此,本文提出了走农业集约化道路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与改善环境的基本途径.3.学位论文 罗素清 农业环境会计理论与核算研究 2007 中国从2006年就开始实施绿色国民收入的核算,但是由于企业还没有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所以目前绿色GDP的核算仅仅是估计值。要获得准确的绿色GDP,在企业中实行环境会计核算是必要的。中国已经连续四年(2003-2006)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没有进行环境会计核算。近年来农业受到的环境污染和农业自身由于化肥和农药等引起的污染不断加剧,农业提供的农产品安全关系全社会的公共卫生与安全,因此农业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农业环境会计意义深远。本课题立足于环境问题现实,完善传统会计系统,为农业环境会计核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务指导,目的在于推动中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引起中国农业企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促进农业企业加强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核算,促进中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首先探讨农业环境会计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农业环境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研究构建农业环境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会计准则做一些初步研究,最后依据理论对农业环境会计核算进行探索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即分析农业环境会计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研究的是农业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本课题主要依据的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稀缺理论、价值理论的扩展、大循环成本理论、资源寿命周期理论和物质流转理论、外部影响理论、生态伦理等理论,这些理论为农业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依据。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研究的是农业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构建一个科学的农业环境会计理论框架,是农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系统化的需要,这对完善农业环境会计理论体系,指导农业环境会计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农业环境会计理论包括农业环境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在农业环境会计基础理论部分,主要研究农业环境会计概念、农业环境会计的目标、农业环境会计假设、农业环境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一般原则等。在总结了国内外环境会计概念的基础上概括了农业环境会计的概念并对农业环境会计进行了分类。农业环境会计的目标就是为农业自然环境和农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农业环境会计要获得突破和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会计假设的束缚,依据环境会计核算的内容的特性和经济学理论建立新的假设。农业环境会计面对着许多传统农业会计所没有接触过的新问题,因此除了遵循一般会计核算的原则外,又要有适用于农业环境会计所特有的会计原则。在农业环境会计应用理论部分,主要研究农业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农业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农业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农业环境会计报告、环境会计准则等。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是将与环境有关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费用等加以辨认和确定的过程;是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在会计账簿中进行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中确认和再确认过程,研究了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费用、环境收益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体系。货币并不是会计计量的唯一固有的计量单位。在农业环境会计计量问题上,既可以采用货币量度来揭示农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也可以采用实物指标或利用文字说明的方式来揭示农业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自然资源的耗损或取得的环保业绩。按照支付意愿进行分类,环境会计计量方法包括意愿支付法和维护成本法;按照与市场和行为的关系分类,环境会计计量方法包括市场行为法和非市场行为法。无论是法律强制还是企业自愿承担,对外发布的财务报告应该披露污染责任信息。农业环境报告方面主要研究了农业环境报告的原因、作用、形式和内容等。如果期望公司报告它们的活动及其后果,必须建立一套恰当的机制来确保它们的环境信息披露的可信性。现有准则诸如有关或有负债的处理等方面不能为环境确认、计量、披露方面提供充足的指导,需要更明确特殊的准则一环境会计准则。第四部分是第六章,研究农业环境会计的核算问题。这部分主要研究农业环境会计账户的构建、农业环境会计核算以及农业环境会计核算案例。要提供有关农业环境会计信息,建立环境账户是必须的,实际上环境账户是环境会计信息的初始载体,通过账户才能对环境会计信息追根溯源。这里主要分析了环境账户的用途、作用、建立环境账户存在的困难以及发展环境账户的方法。发展环境账户的一种方法是综合法,另一种方法是分步法,也就是分步扩展环境账户,根据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循序渐进原则,建议采用分步法。农业环境会计核算是环境报告的基础,它是对企业所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或环境活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农业环境会计背后的基本前提是农业组织应该将农业环境成本内部化。一般讲,有两种方法进行环境成本的分析。一种是破坏成本计算法,另一种是控制成本法。由于运用破坏成本计算法存在的困难,通常无法确定有限量化的含义,因此控制成本法被研究和运用得比较多。如果把所有的环境成本包括在内进行环境成本分类的话,环境成本包括内部和外部成本,包括与环境破坏和保护发生的所有成本相关。包括在环境会计系统里的成本种类最终取决于系统的范围。农业环境成本分配的基本原则是,环境成本应该直接分配给相关成本引起者,也就是,分配给引起成本的活动。环境成本的核算与环境资产的核算有关。尽管污染许可证及其交易已经实施了多年,但是实务中企业还没有将其纳入会计核算中,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污染许可证的会计处理在理论上研究还不成熟,所以相关的会计准则也无法制定。核算购买的许可证相对清楚,核算赠予的许可证是一个重要的但是目前存在争论和未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期望企业管理者和资金持有者的决策受到外部性影响,那么就必须要求公司明确的将赠予的污染许可证作为负债处理,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理论与核算研究的基础上,最后以一个农业公司为例进行了农业环境会计核算案例分析。就前面理论研究表明的,环境会计核算在很多方面是非市场的活动,不能用货币表示,比如生态效益等,所以本部分需要利用货币单位、文字说明或物理单位进行核算和解释,目的在于对公司环境方面进行充分的核算与揭示。4.期刊论文 赵黎 论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环境成本内部化问题-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23(2)当前,许多国家加强了对环境的管制,加快了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进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产品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机制及其对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并提出实现农产品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一些政策途径.5.学位论文 吴迪梅 河北省污水灌溉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及经济损失评估 2003 该论文针对河北省污水灌溉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预测分析,同时在环境污染程度定量化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污水灌溉的环境成本估算,即将污灌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损耗折算成经济价值,以经济指标将污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加以量化.通过对石家庄市的栾城、赵县、新河与保定市的清苑县四个典型污灌区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同时以临近清灌区作为对照,初步得出如下结论:与清灌区相比,典型污灌区的长期污灌土壤中重金属明显累积,但除镉外,其它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根据目前污灌水质与水量分析,典型污灌区土壤中砷、铬含量将逐渐增加.经济损失估算结果为:2000年河北省污水灌溉环境成本总值约为7.37亿元左右,约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87,其中人群健康损失约占环境成本总量的95.3.河北省污水灌区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生产的边际环境成本为0.43RMB/kg.6.期刊论文 向平安.黄璜.燕惠民.周燕.郑华.黄兴国.XIANG Pingan.HUANG Huang.YAN Huimin.ZHOU Yan.ZHENGHua.HUANG Xingguo 湖南洞庭湖区水稻生产的环境成本评估-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探讨水稻生产的环境成本,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主要产粮区之一的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从农药污染、化肥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地膜残留、稻田潜育化和围湖造田等6个方面估算了该区1999年水稻生产的环境成本.结果表明,1999年洞庭湖区水稻生产的环境成本为41.91108元,约为1999年该区域农业生产总值的26.8%,相当于1999年该区域种植总产值的28.5%.为了水稻可持续生产,提出了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策略.研究认为,水稻生产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对环境带来的损害也是不容忽视的,今后应加强水稻生产对环境影响机制的基础研究和水稻生产环境成本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7.学位论文 李洁 长三角地区化肥投入环境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2008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环境和谐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农业环境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农业发展离不开化肥要素投入,但如果这种投入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负担,那么就迫切需要在投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约束农业生产行为,运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引导农民合理高效的施用化肥,缓解目前严重的养分流失问题。集约化种植方式下各种速溶性肥料频繁使用,极易造成降雨与施肥期耦合,引发大量的农田氮、磷径流损失,造成土壤和水域的氮、磷养分富集,形成面源污染,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更为复杂,且因氮素、磷素发生的不确定和难以量化的特征,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尽管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和治理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是大部分研究是从环境学角度出发,对污染的发生和治理进行研究和分析。遗憾的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可控因素-化肥投入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的研究还不多。尤其在目前化肥投入不合理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解释化肥不合理投入的诱因,并选择有效方法约束化肥投入显得尤为紧迫。农户过量化肥投入的诱因必须从市场机制在调整农业投入的外部性问题上存在市场失灵入手,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剖析农业生产中化肥过量投入问题的原因,揭示化肥投入的外部环境成本,进而对有效控制化肥面源污染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经济发达,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分六个主要部分分析阐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化肥过量投入现状、原因及其环境问题的治理方法。第一部分交待文章的理论基础,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阐述市场机制在处理外部性问题上的理论缺陷,提出改变外部性市场失灵的关键是将环境价值以及社会成本纳入农业生产目标函数。第二部分分别从投入强度和投入密度角度描述从1980年以来到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化肥过量投入现状。第三部分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理论入手,分别从要素替代效率角度、化肥的边际产能、要素边际收益和化肥投入对长三角种植业农业产值贡献角度分析农民倾向于选择化肥这种生化型生产技术的经济诱因,指出在追求农业收益最大化的动机下,没有化肥投入的技术和制度约束,化肥过量的投入行为仍将继续。第四部分先从经济理论上分析约束农户化肥过量投入行为必须改变限制农民选择范围的外部条件,即必须改变目前的农业生产成本收益函数,将边际社会成本纳入效益最大化目标函数。然后以太湖地区为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计算了太湖地区水稻生产过量氮肥投入引起的环境损失,证明目前化肥的过量使用现象源于现行的农业生产投入函数未能将环境社会成本纳入农业生产函数,造成了对农业生产成本的低估。在此基础上,现阶段应该重新认识农业的生产函数,及时改变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农业成本函数,将兼顾环境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根本。第五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市场,地权收益的完整和稳定,农业技术水平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化肥投入环境效果的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实证检验证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向促进化肥环境问题的形成,农民情愿用化肥替代价格高昂的土地和劳动要素,不断加大化肥投入加重面源污染。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逐步缩减传统粮棉油产品,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因此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的增长将引致更多的面源污染发生。土地收益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保证农民对土地的长期投资,增加绿肥、有机肥投入,适当减轻化肥这种短期生产投入,更加关注土壤质量恢复和保障,减少化肥环境问题形成。农业技术水平提高不一定能够起到减少化肥环境问题,如果农业推广的方向是侧重环境友好的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提高作物的化肥吸收利用率,那么这种减少作用是存在的,但是另一方面,棚膜技术的发展缩短种植业生产周期,很可能增加化肥用量。第六部分基于第四章至第六章的分析结果,对合理约束长三角的化肥投入提出对策和建议。目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的成本收益核算体系,将化肥投入的外部环境成本纳入农业成本核算,并辅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保障农民的土地收益权完整稳定;合理调整农业结构,部分地区需要实行限制型农业轮作规定;改革现行农地推广制度和体系,使测土施肥等重要农技手段能够更好的推广发展并为更多的农户所接受。8.期刊论文 李贵春.邱建军.尹昌斌.LI Gui-chun.QIU Jian-jun.YIN Chang-bin 聊城市耕地退化经济损失计量探析-现代农业科技2009,(16)根据聊城市耕地退化的资料,筛选评估指标,再逐项进行经济损失计算,并根据研究的状况展开讨论.结果表明: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问题依然严重;耕地污染与土壤沙化问题已经对该地区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有的农业耕作模式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较高,不利于耕地可持续利用.9.学位论文 刘光栋 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以华北高产粮区桓台县为例 2004 该文针对现代集约化农业中,以资源环境投入换取农业产出效益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华北集约化农业典型高产粮区桓台县为例,定量评估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影响及其价值损失,以期为农业技术、政策提供成本效益分析工具,为区域农业绿色GDP核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采用系统设计方法,围绕农田生态系统中水分及碳氮的物质平衡过程,通过理论分析、监测调查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对区域农业资源环境经济成本进行评估,比较筛选适宜评估农业环境问题的方法,并归纳出实施区域农业生产资源环境成本评估的程序化步骤.研究应用大量的一手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农田生态系统中碳、氮和水分循环与平衡过程是农业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损失评估的物质基础;根据环境价值评估的需要,划分农业生产的外部成本为资源退化性损失和环境污染性损失;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于区域农业生产环境问题,就集约化农业普遍存在水资源耗竭、地下水面源污染、土壤肥力变化及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等分别采用水资源价值的稀缺增值评估法、人力资本法、生产函数法和成果引用法等若干方法予以评估了相应的价值损失.基于理论分析和评估实践,提出了包括区域农业模式划分、外部影响筛选、影响的定量、影响的货币化和环境成本加总的五步评估流程及区域农业生产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化框架;归纳了评估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环境参数、模型化参数、社会经济参数构成的参数支持系统;初步提出组织管理这些参数的GIS数据库四层结构,为区域农业环境损失评估向模型化、程序化、电算化方向发展,开发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成本评估模型软件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农业用水加剧区域水资源耗竭的稀缺特征,提出区域地下水资源相对农业的稀缺增长模型.应用GIS技术分析区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空间分布发现:区域农业硝酸盐污染有非均衡的空间分异特征,即地下水分化为硝酸盐净输出的源区和净输入的汇集区.污染空间分布与潜水位等值线的一致性表明地下水流向在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异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支持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流域作为生态单元管理的对策.采用不同方法,比较评估桓台县2002年农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损失为3089.34778.7万元/a,平均单位耕地产生外部损失价值为1101.51703.9元/a.其中,占第一位的是水资源成本2608.84232.9万元/a,地下水硝酸盐面源污染损失为860.81170.1万元/a.由于过去10多年土壤肥力的持续改善,产生了490.9949.1万元/a的正效应.参照美国的固定和减排CO成本评估该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外部经济损失大约是110.6324.8万元/a.按桓台县当年小麦和玉米单产水平计算,粮食生产的边际外部环境成本为0.09元/kg.借助DAISY模型,初步模拟小麦玉米两粮轮作模式,在常规耕作管理基础上,模拟分析减少氮肥30、减少灌溉50、改小麦玉米秸秆双还田为单还田等条件下的环境损失变动.减少肥水投入条件下的外部成本变化分别降低4和36.7,但伴随外部损失的降低,相应导致减产21.3和21.9.因此指出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双赢必须依赖科学技术的可持续战略.10.期刊论文 协调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5)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我们为保障粮食安全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成本.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生态环境安全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引证文献(4条)引证文献(4条)1.武深树.谭美英.龙岳林.黄璜.甘德欣.朱好 洞庭湖区畜禽粪便中氮素污染及其环境成本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9(6)2.仓萍萍.杨德利 环境成本核算在江苏滩涂开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4)3.唐华仓 小麦主要产区生产能力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 2008(6)4.冯文勇 生态脆弱地区的脱贫对策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7(12)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