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及绿色GDP估计.pdf
2000年11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11期文章编号:100026788(2000)11200012091995 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及绿色GDP估计雷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京都大学能源科学大学院)摘要:基于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CSEEA)通用框架,结合1995年中国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实际情况,具体构造出了1995CSEEA,给出了1995年中国EDP及绿色GDP的实际测算结果关键词: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自然资源边际机会成本;资源2经济2环境投入 产出核算;绿色GDP;EDP中图分类号:C93T rial Estimate of 1995CSEEA and Chinese Green GDPL E IM ing(Peking U niversity,Beijing 100871,Kyoto U niversity)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integrated system of environment&economy accountingof China(CSEEA)and Chinese N ational A ccounting Systems reform practice,trialesti mate of 1995CSEEA and Chinese environmental adjusted GDP(Green GDP)begiven in this paper.KeywordsCSEEA;Green GDP文11在联合国1993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通用框架的基础上,围绕中国新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特征,结合国内外有关最新研究以及我们自己已有的工作积累,对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CSEEA)整体设计,尤其是其核算矩阵的具体构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具体构造出了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框架 作为这一核算体系框架的实际核算应用分析,本文以1995年中国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实际状况为背景,对1995 中国SEEA(CSEEA)进行了详尽地核算分析,给出了包括95 中国绿色GDP?EDP在内的有关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实际核算结果11995CSEEA核算分析111环境成本及其构成1995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部环境成本(包括自然资源的耗减,生态破坏和污染损失)约为2199.382849亿元(人民币当年价,以下同),约占中国当年GDP的3.699670327%(NDP的4.24162794%)(表1),换句话说,199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699670327%(国内生产净值的4.24162794%)是以牺牲自然(资源,环境)为代价取得的表1环境成本(单位:亿元)环境成本GDPNDP环境成本?GDP环境成本?NDP2199.38284959448.07656851852.328393.699670327%4.24162794%收稿日期:1999209202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870078)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在这些环境成本中,来自经济(自然)资产使用的约为1202.277842亿元,约占整个环境成本的54.66432742%,其中89.8866933%部分为生产性自然资产的使用,10.1133067%部分为非生产性自然资产的使用;而来自非经济(自然)资产使用的约为997.105007亿元,约占整个环境成本的45.33567258%,其中36.8461247%来自空气(包括污染损失和预防性支出),63.1538753%来自水(包括污染损失和预防性支出)(表2)表2环境成本构成(单位:亿元)环境成本经济(自然)资产使用生产性非生产性非经济(自然)资产使用水空气2199.38281202.2778862.41987236.319997.105007629.7105367.3945554.66432%89.88669%10.1133%45.3356726%63.1539%36.84613%112资源耗竭1995年由于经济活动造成自然资源耗竭损失共466.6939117亿元,其中地下矿产资源(这里仅指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类)耗竭损失共207.3232836亿元,约占整个资源耗竭损失的44.4238244%,这其中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耗竭损失分别为1.9632E-176亿元,207.2821111亿元,0.041172485亿元,分别占地下矿产资源耗竭损失的9.4692E-177%,99.9801409%,0.0198591%,而由于森林采伐所造成森林资源的耗竭损失约为259.3706281亿元,占整个资源耗竭损失的55.5761756%(表3)表3自然资源耗竭损失(单位:亿元)资源耗竭地下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森林466.69391207.323281.96E-176207.28210.041172259.370628144.4238%9.5E-177%99.9801%0.01986%55.576176%113自然资产退化1995年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资产退化损失达1529.301995亿元,其中生态破坏损失(这里仅考虑了经济自然资产中的森林,草场和耕地)633.0372756亿元,占整个自然资产退化损失的41.3938697%,由于废弃物排放而造成的自然资产退化(这里仅考虑了SO2和粉尘排放引起的空气质量的退化,BOD,COD污水)896.2647198亿元,占整个自然资产退化损失的58.6061303%(表4)表4自然资产退化损失(单位:亿元)资产退化生态破坏森林草场耕地废弃物排放资产退化空气水1529.302633.03728590.9641112.0851428.99569896.2647198312.4731583.7916341.39387%93.35376%1.90907%1.90907%58.6061303%34.8639%65.13607%就生态破坏损失而言,由于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和耕地资源的使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损失(主要指生态功能下降损失)分别占整个生态破坏损失的93.3537615%,1.9090717%和4.5804074%而就由于废弃物排放而造成的自然资产退化损失而言,SO2和粉尘排放,BOD和COD污水排放造成的自然资产退化损失分别占整个由于废弃物排放而造成的自然资产退化损失的34.8639286%和65.1360714%114预防性支出1995年中国用于自然资产维护的预防性支出(这里仅考虑了污染治理费(包括用于土地中固体废弃物治理费用,废气治理费用和污水治理费用),以及地质勘探费用)为204.3792872亿元,其中用于经济自然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月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资产的占50.6602217%(103.539亿元),用于非经济自然资产的占49.3397783%(100.8402872亿元)而用于经济自然资产支出的86.4042535%为地质勘探费用(89.4621亿元),13.5957465%为土地中固体废弃物治理费用(14.0769亿元);用于非经济自然资产支出的45.5361898%为污水治理费用(45.91882458亿元),54.4638102%为废气治理费用(54.92146262亿元)(表5)表5预防支出(单位:亿元)预防支出经济资产土地地下资源非经济资产水空气204.37929103.53914.076989.4621100.840287245.9188254.92146350.66022%16.26%83.74%49.3397783%45.5362%54.46381%115绿色GDP及EDP1995年中国EDP及绿色GDP分别为49652.94554亿元,57248.69372亿元(图1,图2)图1EDP(单位:亿元)图2 绿色GDP(单位:亿元)116非经济自然资产向经济自然资产的转移1995年中国非经济自然资产向经济自然资产转移量(这里仅考虑了地下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为15751.99665亿元,其中煤,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22.6852345%(3573.377375亿元),64.3363687%(10134.26265亿元)和12.9783968%(2044.356628亿元)(表6)表6非经济自然资产向经济自然资产转移(单位:亿元)总量煤石油天然气15751.996653573.377375(22.6852345%)10134.26265(64.3363687%)2044.356628(12.9783968%)117期初期末资产存量1995年初中国有形资产总额为8206228.851亿元,其中人工资产111832.381亿元,约占1.3627743%,自然资产8094396.47亿元(这里仅考虑经济自然资产中的森林,草场,耕地,以及地下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约占98.6372257%而1995年末中国有形资产总额为8539205.358亿元,人工资产123805.1051亿元,自然资产8415400.25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约4.0576069%,10.7059548%,3.9657531%(表7)3第11期1995 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及绿色GDP估计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表7资产及其构成(单位:亿元)资产总额人工资产自然资产年初8206228.851111832.3818094396.47年末8539205.358123805.10518415400.253变动4.0576069%10.7059548%3.9657531%形成自然资产增加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其一为由于相关价格的变动(上升)而进行的资产重估价,如由于森林资源产品原木价格的上升,地下矿产资源产品煤,石油,天然气价格的变动等等,而进行的相应自然资产重估价;其二为非经济自然资产向经济自然资产转移,如前面分析提到的地下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其三为自然资产的人工培育(主要指生产性自然资产),如植树造林所形成的森林资产对地下矿产(这里只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来说,1995年资产增加总额87915.48274亿元,其中72163.48609亿元来自资产重估,约占82.0827957%,15751.99665亿元来自非经济自然资产向经济自然资产转移(新增探明储量),占17.9172043%具体来说,1995年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资产分别增加70503.31983亿元,12763.48228亿元,4648.680633亿元,其中来自非经济自然资产向经济自然资产转移部分分别占各自资产总增加额的5.0683817%,79.4004522%和43.9771365%(表8)表8资产增加及其构成(单位:亿元)地下矿产煤石油天然气资产增加87915.4827470503.3198312763.482284648.680633资产重估72163.4860966929.942452629.2196292604.324005资产转移15751.996653573.37737510134.262652044.356628造成期末资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经济活动带来的自然资产的耗减,降级和退化;二是由于非经济因素(如地震,火灾,洪水等)造成自然资产破坏(值得说明的,这里由人为因素所引发的土地,草场沙化等也包括在内)对草场和耕地来说,1995年其资产减少总额分别为7.36324521亿元和339.1065584亿元,分别占自然资产全部减少额的2.1252199%和97.8747801%(表9)表9资产减少及其构成(单位:亿元)自然资产草场耕地资产减少346.46980367.36324521339.10655842实际核算中相关问题的进一步说明211核算范围核算范围问题是任何核算实践中所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因此,根据国际通用的资源环境核算的原则与标准,结合我国资源环境核算的客观实际,我们这里自然资源资产与环境资产的核算范围初步界定为:我国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单独或共同拥有的全部资源资产及相关的环境资产 常住机构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独立核算单位;资源资产与环境资产是指所有权已经界定、并能对其执行有效控制、通过对其持有或使用可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生态环境经济利益是指通过对资源资产的使用和处置(购置、出租、出售、转让、抵押继承等)和对环境资产的拥有、使用和处置(保持、治理等)所产生的已实现原始收入和通过对其拥有可能产生的未实现持有损益资源资产与环境资产核算主体(核算单位)是指在我国境内所有拥有资源资产的常住机构单位,即通常意义上的独立核算单位 资源资产与环境资产的核算客体(核算对象)包括土地资源及相应的土地生态环境、矿产资源、水资源及相关的水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及相关的森林生态环境、海洋资源、大气环境以及再生资源等4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月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212分类及分类标准由于有关资产分类在中国新核算体系(92)中又与联合国93SNA又有以下不同:1)联合国93SNA将非金融资产区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而中国92 核算体系则没有进行相应的区分;2)中国92 核算体系没有明确某些非金融资产的归属,比如,矿藏勘探、是归入固定资产,还是归入其他非金融资产,有关这一点在中国92核算体系中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另外,关于矿藏勘探支出是否应该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不论在我国还是在国际上都是有争议的3)联合国93SNA关于资产分类,尤其是关于非金融资产分类,要比中国1992年核算体系的相应分类详细得多如中国92核算体系就没有有关土地和地下资源等不同类型天然资源的构成情况的详细资料因此,基于SEEA及93SNA分类,结合中国现有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尤其是对中国新核算体系自身具体特点的考虑,我们在中国SEEA体系具体设计中,采用了SNA中原有的经济资产-非经济资产的资产分类方法 另外,为了突出“边际机会成本”在我们体系中所具有的突出地位,我们这里将原本属于非经济资产的海洋和河流中野生鱼群,原始森林,野生动物等实物资源均列示于?视为SEEA经济资产部分具体来说有关资产分类,我们这里将资产具体分为经济资产和非经济资产两大类,其中经济资产又进一步分为生产性资产和非生产性资产,生产性资产包括人工资产(固定资产)和自然资产(森林、草原等),非生产性资产主要由自然资产构成,包括土地(耕地、园地等)和地下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非经济资产则主要由非生产性自然资产构成(空气、水等)(如图3所示)资产经济资产生产性资产人工资产:固定资产自然资产:森林,草原等非生产性资产土地:耕地,园地等地下资产:煤,石油,天然气等非经济资产:非生产性资产:空气,水等图3CSEEA资产分类另外,根据资源环境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业务要求,我们这里核算单位及核算对象的分类参照如下分类标准: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2)常用社会经济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汇编(国家统计局);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附件(联合国统计署);4)综合环境和经济核算体系附件(联合国统计署);环境核算体系使用项目(横行、纵列)分类、环境保护活动分类草案、资源资产及其他物量变化分类;5)土地统计分类标准(国家土地局);6)林分、林地统计分类标准(林业部);7)水资源统计标准(水利部);8)矿产资源统计分类标准(地矿部);9)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分类(财政部);10)国家统计调查制度汇编(国家统计局)213估价方法在明确了基本环境经济核算SEEA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关资产分类特征之后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对相关指标,尤其是对KOnp.ec、2U senp.ec、2U senp.env、Inp.ec、2Inp.env这五类指标进行估价 按联合国SEEA框架指南,由于对环境费用和环境成本的估价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所以SEEA仅在提出系列估价原则的基础上,推荐了一些方法,其中主要备选的估价方法有四种:即市场价格,净价?净租金,维持费用和或有估价?支付意愿(CVM)其中,市场价格是目前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主要估价方法,其估价原则与SNA中的相同它们适用于SNA中属于经济资产的自然资产的存量、由于使用自然资产而造成的变化以及不属于经济资产的自然资产的耗减,即对2Usenp.ec和 2U senp.env中的许多项目都可用市场价格估价,例如,海洋捕鱼、采伐原始森林等,因为鱼类、木材都有市场价格 但对于空气污染,就无法采用市场价格估价,可采用维持费估价 维持费估价的依据是以维持自然资产在耗减或退化前的水平所必需的费用为准SEEA和SNA都使用市场价值来估价属于经济资产的非生产自然资产的存量,在这两个体系中,对在SNA中属于经济资产的自然资产的耗减和降级的市场估价与相应的非生产(自然)经济资产的存量的估价是一致的然而,在这两个体系中,对于不属于SNA经济资产的非生产自然资产的期初期末存量都没有以货币量形式的表示虽然它们在SEEA中进行了记录,但也只是以实物量形式出现而以货币量形式估价非生产资产的存货变化时,实际中通常使用的两种估价方法,主要集中在耗减方面 一是所谓的净租5第11期1995 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及绿色GDP估计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金法,它根据产出和耗减引起的所有费用包括劳动力费用和正常利润之间的差额来估价采掘的每单位非生产资产量;另一是所谓的用户费用法,它是用净租金的一部分来估价采掘的每单位非生产资产量,这部分净租金产生的持续收入应等于耗减引起的收入形成能力的损失SEEA中使用的另外两种估价方法,即维持费估价和或有估价,仅用于非生产自然资产的使用,而不用于它们的存量按这两种方法估价的资产使用包括属于SNA经济资产的自然资产的使用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的使用,如空气和水的污染及海洋中鱼类资源的耗减,其中维持费估价所依据的是自然资产维持在耗减或降级前的水平所需的费用,或有估价所依据的是支付意愿原则 在SEEA中,或有估价方法用来估价由居民负担的环境费用,而这一费用在得到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备选值时被扣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整个SEEA估价处理中,始终隐含着两个重要假设:其一,如果购买者所负担的价格中已明确地考虑了虚拟的附加费用,那么附加环境费用将不影响有关产品产出的价格;其二,如果实际进行了恢复活动,那么所需的资源会有足够的供给,而不会与供生产其他货物和服务的资源发生冲突依据这些假设,SEEA用来说明耗减和降级费用的虚拟附加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增加值及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但没有考虑由于产出和中间投入的价格变化引起的影响这里,我们在采用这四种估价方法的同时还同时考虑了租金法、边际机会成本法、收益还原法、成本费用法以及其他估价方法,并对提供实物的资源部分和提供生存服务的环境部分分别进行估价21311资源价值估计1)市场法以自然资源交易和转让市场中所形成的自然资源价格来推定评估自然资源的价格 但应用中以自然资源市场已相当发育并有序规范化为前提2)租金法这是采用资源租金或预期未来收益资本化来进行资源价值估计的办法 这里资源价值首先按租金的资本化或未来收益资本化的办法求得一个基础值,然后用供求关系(稀缺性)及时间价值等参数进行调整,最后得到资源的价值总量在知道某一资源的租金和收益的情况下,单位资源的价值(P)可按下列公式进行量化,pt=RQdEd(1+r)tiQsEst-1 或 pt=aQdEd(1+r)trQsEst-1Ed=Qd?Qdp?P,Es=Qs?QsP?P其中Pt表示第t年单位资源的有形价值量(万元),R表示资源租金万元?(年 单位),a表示资源收益万元?(年 单位),i表示平均利息率(),r表示社会贴现率(),Qs表示资源供给量(单位),Qd表示资源需求量(单位),Ed表示需求弹性,Es表示供给弹性,t表示时间(年份),t-1表示计算第t年资源价值应取前一年的数据,Qd,Qs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变化量;P,P分别表示市场价格及其变化量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自然资源的价格,进而计算出其总的有形资产价值量由于,(1+r)t=ert,所以,我们有,pt=RQdiQsertt-1或pt=aQdrQsertT-13)边际机会成本法这一方法依据边际机会成本理论,通过估算资源产品的边际机会成本(MOC)来求得资源的价格,再进一步估计资源价值总量按边际机会成本理论,m oc由三部分组成:边际生产(私人)成本m pc;边际使用(耗竭)成本m uc;边际外部成本(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为生态环境系统的损害)m ec,即m oc=m pc+m uc+m ec则资源价格=m pc+m uc+m ec有关m oc各部分估计的具体方法见文9,106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月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4)收益还原法这种方法依据替代与预测原理,着眼未来的预期收益,以适当的还原利率折为现值来估计资源价格例如:用收益还原法计算耕地价格,其公式是:亩耕地价格=亩土地净收益?收益还原率=(农作物种植业的亩产值-亩成本-亩投资机会成本-亩税金)?收益还原率其中,收益还原率一般采用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加上风险调整值,再加上通货膨胀率5)成本费用法这一方法由自然资源价格构成因素推算求得资源价格例如用成本费用法计算森林资源价格,其公式是:森林资源价格=森林培育成本费用+预期利润+预期税金6)净价法这种方法用自然资源产品市场价格减去自然资源开发成本,求得自然资源价格例如用净价法计算矿产资源价格,其公式是:矿产资源价格=该矿产品市场价格-矿床勘察费用-开发运输费用值得说明的是,目前以上几种估价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已为一些国家包括我国所应用,但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就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量核算来讲,其估价所参照的“价格”应根据不同要求而有不同的参照系:若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则宜使用“市场价格”或类似市场价格;若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和社会发展及生活福利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则宜使用“意愿支付法”等所谓社会价格;若考虑资源与环境生态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宜使用“生态价格”总之,资源与环境的价值量核算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要根据不同要求、不同核算范围来进行不同的价值量核算具体在1995年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初步估计中,我们对自然资源价值的估计主要采用了边际机会成本法(森林)、收益还原法(耕地,草场)、净价法(地下矿产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2.3.2 资源耗竭价值估计按照我们在文9的论述,所谓资源耗竭价值主要是指资源由于今天的使用,使未来(后代)使用者因无法使用而造成的损失,或者说是反映资源未来的价值 因此,这里资源耗竭价值是通过使用者成本来进行估计的在我们对1995年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初步估计中,资源耗竭价值估计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地下矿产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2.3.3生态价值估计我们知道,各类资源都是环境的构成要素,而环境也是一种自然资源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同义语 总得来说,环境价值包括两部分:一是较实的物质性产品价值,即有形的资源价值;另一则是较虚的舒适性服务价值,即无形的生态价值生态价值的量化就更为困难,至今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我们这里考虑采用支付意愿(CVM)法,即通过对消费者直接调查,直接向消费者询问他们对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环境质量变化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补偿意愿)(具体方法见文10)和替代法,即对每一个生态系统,首先通过认定其生态功能,并将其生态功能分解为各个单项生态功能,然后分别用某种适当的替代法,逐一求得其生态价值,再将各项生态功能价值加总得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Vmax=6ni=1Vimaxi=1,2,n这里Vm ax代表整个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价值,Vimax代表系统内各单项生态功能的最大生态价值另外,由于人们对环境价值尤其是其生态价值的认识,对其舒适性服务的需求和为其进行支付的意愿,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提高的 因此,生态价值可以看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指标 在具体量化的过程中,我们这里采用一个发展阶段系数来表示这种特征,并用它来对我们通7第11期1995 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及绿色GDP估计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过上述方法求出的最大生态价值进行调整,使之能够切实反映现阶段人们的支付意愿 这样,我们有,Y=lVmax=l6ni=1Vimax其中,Y表示现阶段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l表示发展阶段系数,可通过R.Pearl生长曲线模型确定,即,l=L1+ae-bt,t=lnab其中,L为l的最大值,a,b为常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t表示时间(这里以恩格尔系数的倒数作为时间轴,将发展阶段划分为贫困(恩格尔系数60%),温饱(50%恩格尔系数 60%),小康(30%恩格尔系数 50%),富裕(20%恩格尔系数 30%),极富(恩格尔系数 20%)五个阶段)在我们对1995年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初步估计中,主要核算了由于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使用所造成生态损失价值(森林资源核算具体方法见文12,草场资源核算类似)2.3.4环境污染损失价值估计对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估计,我们这里一方面采用维持费用法(具体方法见文13),另一方面也考虑采用环境污染损失的直接估算方法,即将环境污染损失划分为四个部分(a.即环境污染对生产造成的损失;b.环境污染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c.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损失;d.环境污染对环境质量(容量)造成的损失)分别进行估计1)环境造成的生产损失环境污染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包括对工业、农业、畜牧、养殖业生产及其他行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 而且要考虑因污染使产品产量减少和产品质量降低两方面的不利影响这里,我们采用市场法对这部分损失进行量化,Cp=6mj=1Vi6ni=1(Qij-Qij)+6nj=1Qij6mi=1(Vj-Vj)+Cj=1,2,m;i=1,2,n其中Cp表示环境污染对生产造成的损失(万元?年);i表示污染种类,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j表示受污染影响的产品种类;Vj表示受污染影响下j产品的市场价格(万元?万单位);Vj表示未受污染影响下j产品的市场价格(万元?万单位);Qij表示由于j产品受i污染影响下的产量(万元?万单位);Qij表示未受污染影响下j产品的产量(万元?万单位);C表示污染赔款(万元),显然对企业来说,C确实是一项真实的损失,需要计入,但对整个社会来说,由于 C仅是一项转移支付,则在计算污染总损失时则没有计入2)环境污染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这部分损失包括环境污染对各类机器、仪器、厂房及其他公共建筑物和设施等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它主要是由于各类污染物对固定资产的腐蚀等不利作用,使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使用寿命缩短,以及增加维修费用开支等方面产生的经济损失 这里,我们也是利用市场价值法,来对污染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进行量化,CR=6mi=1Vi(di-di0)+6nj=1Vj(Kj-Kj0)j=1,2,m;i=1,2,n其中CR表示环境污染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万元?年);i表示污染种类,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j表示受污染影响的产品种类;Vi表示i种固定资产的总价值(万元);Vj表示进行维修所需物力、人力的市场价格(万元?万单位);di0表示i种固定资产的正常折旧率(万元?年);di表示i种固定资产受污染影响下的折旧率(万元?年);Kj0表示正常情况下维修所需物力、人力总量(万单位?年);Kj表示受污染影响情况下维修所需物力、人力总量(万单位?年)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是一个及其复杂的问题这里我们仅考虑污染造成的医疗费用增加、直接和间接的劳动力损失等几部分 这样,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就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既患病者的直接劳动生产损失;患病者的医疗费用;陪床人员的间接劳动损失 这里我们采用人力资本法,对这部分损失进行计量8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月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CH=MP6nj=1Ti(Li-Li0)+6nj=1Yi(Li-Li0)+P6nj=1Hi(Li-Li0)i=1,2,n其中CH表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万元?年);i表示污染种类,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M表示污染区域内的人口数(万人);P表示平均人力资本万元?(万人年);Ti表示i种疾病患者的平均误工时间(年?万人);Yi表示i种疾病患者的人均医疗护理费用(万元?万人年);Hi表示i种疾病患者的陪床看护人员的平均误工时间(年?万人);Li0表示未受污染的同类地区i种疾病的发病率();Li表示污染区i种疾病的发病率()4)环境质量损失环境质量损失是指由于环境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所带来的环境资产价值损失 这部分损失我们这里采用恢复法,通过将环境恢复到未受污染时的状态所需要的治理费用来估算 但要完全消除污染影响,其治理费用可能非常之高所以,我们只按治理污染以使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所需的整理费用来表示环境质量损失值,C=6nj=1Qj(1-ni)Wii=1,2,n其中C表示环境污染对环境质量造成的损失(万元?年);i表示污染种类,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Qi表示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万吨?年);ni表示第i种污染物的处理率(去除率)();Wi表示治理单位第i种污染物的平均治理成本(万元?万吨)5)环境污染总损失在对环境污染损失四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可以很快得到环境污染造成的总损失,C=Cp+CR+CH+C其中,C表示环境污染造成的总损失值,单位为万元?年具体在1995年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初步估计中,对于环境污染(SO2和粉尘,BOD,COD污水)损失价值估计,我们主要采用了维持费用法2.4表式编制方法由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CSEEA编制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庞杂,因此编表规模应根据此项工作的逐步完善而扩大 开始应从最基本分类入手,最终实施较详细的分类核算 表式规模应根据核算基础及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制定原则上编表方法主要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指可以在目前资源主管部门业务核算汇总资料的基础上,附之以必要的调查,以取得全面、系统、客观的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和科学推算来满足宏观核算需要 间接法是则是指在直接法核算的基础上,根据资源资产的期初存量及在核算期内的经济使用、物量变动和价值变动等流量指标推算期末存量上述两种编表方法、直接法是基本方法,是此项工作所必需的,它需要确定核算时点,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间接法是直接法的延伸,工作量较小,但技术较复杂且需要一定的核算条件和基础间接法的使用为实行年度、季度的资源资产核算及逐级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了可能我们这里采用的是间接法,即在现有相关统计核算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这些直接核算数据而进行的致谢特别感谢日本联合国大学,日本国际大学A kita教授,N akamura教授和Yuqing Xing博士提供的帮助参考文献1A demanM A.HarindarDe Silva,M ichael F Koeln.U ser Cost in O il ProductionJ.Resources andEnergy,1988,13:217240.(下转第66页)9第11期1995 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及绿色GDP估计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风险分担的丧失.参考文献: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詹姆斯莫里斯.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理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3Holm strom B.M 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 ics,1979,(1):7491.4Borch K.Equilibrium in a ReinsuranceM arketJ.Econometrica.1962,(3):424444.(上接第9页)2A hmad Y J,S El Serafy,L utz E(eds).Environmental A ccount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TheWorld Bank:W ashington,D.C.,1989.3Japan Econom ic Planning A gency.T rial Esti mates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 icA ccounting to the System of N ationalA ccountsR.Tokyo,1995.4L ei M ing.Study on Integrated A ccounting for N 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y J.Journal ofSystem s Science&System s Engineering.1997,6(3):257262.5L eiM ing.L inkage A nalysis of Energy2N atural Resources2Economy2EnvironmentalJ.Journal ofSystem s Science&System s Engineering.1998,7(3):368378.6L eiM ing.Input2output A ccounting for N atural Resources2Economy2EnvironmentA.Proceedingsof the 14th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 utomatic ControlC.1998,L:115120.Pergamon PressL td.,Oxford,U K,1999.7U nited N ations,1993.System of N ationalA ccounts 1993M.U nited N ations,N ew York.8U nited N ations.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 ic A ccounting(interi m2version),Studies inM ethods:Handbook of N ationalA ccountingJ.Series F,No.1992,61,N ew York.9雷明.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后工作报告,北京大学,1995.10雷明.可持续发展下绿色核算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11雷明.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CSEEA)框架设计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0(10):1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投入产出表(1995年度价值型)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13国家统计局:1995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