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行业IP兴,智能起,天地安-安防产业深度报告.pdf
-
资源ID:74688989
资源大小:1.30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防行业IP兴,智能起,天地安-安防产业深度报告.pdf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 2011 年 11 月 25 日 安防产业 看好(首次)安防产业 看好(首次)研究员研究员王立 IP 兴,智能起,天地安兴,智能起,天地安执业证书编号:S1480511040002 电话:010-88086830-715 邮箱: 安防产业深度报告安防产业深度报告 行业基本情况 行业基本情况?2011 年后,平安中国建设进入整体推进阶段,整体投资近千亿元,产业将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建设高峰期,各细分领域由于前期市场渗透程度不同,预计未来 5 年市场需求将分别表现为 20%80%的不同增速,总体年增长率仍将保持在 20%左右,市场持续膨胀为企业带来快速发展的良机。项目 数值 占比 公司数量 297 家 12.95%重点公司 92 家 4.01%行业市值 10983.73 亿 5.81%行业 P/E 31 倍 数据来源:Wind?视频监控系统位于安防产业核心,数字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是视频监控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看好在传统 DVR 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度和品牌知名度,并且积极研发推出适应行业趋势的相关产品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行业指数走势图行业指数走势图-35%-25%-15%-5%5%15%10-1110-1211-0111-02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1-0911-10?在可能面临来自 IT 企业将为激烈的竞争的信号传输领域,我们看好能够提供统一解决方案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中威电子。?受益于城镇化进程和国内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三五年出入口控制子行业的增速在 20%25%区间,我们看好在车流控制管理领域具有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并在上市融资成功后,实现了人流控制管理业务迅速扩张的捷顺科技。1?楼宇对讲和防盗报警在家居安防的诉求下逐渐向智能家居和平台服务方向转型,由于基数较小,预计未来三五年增长率可达 50%。我们看好产品与行业趋势相契合的安居宝。?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室外摄像头和光端机的安装带来了对防雷设备的需求,看好专注于电涌防护领域的明家科技。表:重点推荐公司估值指标EPS(元)(元)P/E 代码代码 名称名称 10A 11E 12E 10A 11E 12E P/B 投资投资 评级评级 002415 海康威视 2.201.492.0620 30 22 7 推荐 002236 大华股份 1.911.461.9924 31 23 8 推荐 300270 中威电子 1.151.311.7940 35 26 4 推荐 002609 捷顺科技 0.580.550.6531 33 28 4 推荐 数据来源:Wind,日信证券研究所电子信息行业指数沪深300数据来源:Wind 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目录目录.4 1.“十二五”产值翻番,视频监控需求增长最速“十二五”产值翻番,视频监控需求增长最速.4 1.1跨越寒冬,规划之后进入建设高峰.5 1.2受益城市化进程,出入口控制与管理市场增长稳定.7 1.3安全诉求拉动楼宇对讲市场 20%以上年复合增长.8 1.4社区防盗报警方兴未艾,加速成长可期.9 1.5视频监控重中之重,平安中国全面渗透.12 2.新模式与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大机遇新模式与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大机遇.13 2.1高清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视频监控行业大势所趋.16 2.2标准之争,面对IT业者的跨界狙击.17 2.3整合楼宇对讲与防盗监控的新服务模式.19 2.4防雷需求带来电涌保护行业发展机遇.19 3.投资逻辑与重点公司推荐投资逻辑与重点公司推荐.19 3.1投资逻辑.20 3.2海康威视.21 3.3大华股份.21 3.4捷顺科技.22 3.5中威电子.23 4.行业风险提示行业风险提示2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图目录图目录.4 图 1:我国安防产品行业总产值.4 图 2:中国安防电子产品市场规模.7 图 3:国内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市场需求.7 图 4:智能通道闸管理系统市场需求.7 图 5:国内智能门禁系统市场需求.7 图 6:出入口控制管理系统市场总需求.9 图 7:我国楼宇对讲系统市场需求.9 图 8:我国社区防盗报警市场规模.9 图 9:全球安放视频监控市场销售量增长率.9 图 10:视频监控行业未来市场拉动因素.11 图 11:数模混合远程安防视频监控系统.14 图 12:全球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市场销售额.14 图 13:DVR、DVS与NVR市场需求.15 图 14:典型的DVR数模混合应用架构.15 图 15:典型的DVS+NVR应用架构.18 图 16: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结构图表目录表目录.16 表 1:高清视频监控产业链上的A股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16 表 2:网络视频监控产业链上的A股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20 表 3:海康威视财务指标及估值摘要.21 表 4:大华股份财务指标及估值摘要.22 表 5:捷顺科技财务指标及估值摘要.23 表 6:中威电子财务指标及估值摘要3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1.“十二五”产值翻番,视频监控需求增长最速“十二五”产值翻番,视频监控需求增长最速1.1 跨越寒冬,规划之后进入建设高峰跨越寒冬,规划之后进入建设高峰 安防产业发端于美国,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与管理、入侵报警、楼宇对讲等等细分行业。2010 年全球安防行业产品产值(以出厂价计算)约为 191.7亿美元,按大类分,视频监控的份额在 47%,约为 91 亿美元;门禁系统(包括出入口控制、楼宇对讲等)占比 23%,约 44.1 亿美元;其余 30%的市场归属入侵报警系统,约 56.5 亿美元。我国的安防产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在沿海城市兴起。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十五”期间开始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速接近 30%。“十一五”期间,借助“平安城市”、“3111 试点工程”、“北京奥运”等重大项目的启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整个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行业从业人员从 2005 年的约 100 万增长到 2010 年的约 120 万人,总产值也从不到 1000 亿元增长到超过 2300 亿元,其中安防产品产值约为 1000 亿元,又尤以安防电子产品发展较快,年均增长 25%左右。全行业实现增加值 800 多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1.8 倍,年均增速超过 23%。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 2008 年,安防产业也实现了 14.5%的增长,可见,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有限。而从 2009 年开始,行业的增长迅速恢复,寒冬正在过去,行业的春天脚步已近。2011 年后,3111 工程进入整体推进阶段,推广至每个地级市,整体投资额近1000 亿元。按照“十二五”规划,未来 5 年安防产业年增长率仍将保持在 20%左右,2015 年达到 5000 亿元,实现增加值 1600 亿元,年出口产品交货值达到 600 亿元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安防运营及各类服务业所占比重达到 20%以上。因此可以判断,经过了 2011 的规划高峰,安防产业将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建设高峰期,市场持续膨胀为企业带来快速发展的良机。图 2:中国安防电子产品市场规模 图 1:我国安防产品行业总产值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亿元0%5%10%15%20%25%30%35%01002003004005006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亿元0.0%5.0%10.0%15.0%20.0%25.0%安防电子产品市场规模YoY数据来源: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日信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日信证券研究所 4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1.2 受益城市化进程,出入口控制与管理市场增长稳定受益城市化进程,出入口控制与管理市场增长稳定 出入口控制与管理行业是安防子行业之一,通过使用资格鉴定装置或识别方法来控制人或车辆进出某区域或建筑物的行为,并跟踪其出入信息。出入口控制管理首先是对车流的控制管理,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收费管理系统、智能巡更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装备,如道闸、折叠门、岗亭、路障机等;对人流的控制管理市场规模较小,主要产品包括智能门禁管理系统、智能考勤管理系统、智能通道闸管理系统、以及感应门等相应的装备。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2010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 1800 万辆,蝉联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而汽车保有量已达到 7800 万辆,跃居全球第二,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接近 3000 万辆,而具有汽车消费能力的家庭已达到 6000 万家,中国汽车市场在未来二三十年仍有望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工信部即预计 2020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2 亿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0%,而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EdwardPrescott 更是预测 2030 年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将达 7500 万辆,超过 2010 年全球市场销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带来一系列问题。停车位紧张已成为各大城市的通病,城市停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交叉科学。据估计,我国目前各类停车场约在 40 万左右的规模,远不能满足真实需求。配备了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停车场可以利用先进的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技术对车辆进行安全、有效的控制管理,相比之下,传统停车场面临着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停车数量难以精确统计、人工收费难以做到精确等等的问题。按照智能停车场的标配来测算,一般而言,一个停车场至少需要一套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两台(一进一出)道闸,若是“三进三出”的大型停车场,则需要六台道闸。考虑到对旧有停车场的改造,以及每年新增汽车对智能停车的增量需求,未来 35 年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市场增速将远高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速,预计在 20%以上。市场规模也将从 2010 年的不到10 亿增长到 2014 年的超过 20 亿。再考虑到如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其他市场对道闸的需求,预计道闸产品在未来 35 年的市场增速将高于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在 25%以上。针对车流控制管理的整体市场需求预计将在未来 3年内翻番,突破 50 亿元。至于对人的控制管理,则主要是指包括以考勤机为主的身份识别终端和配套软件系统的门禁系统和广泛用于旅游景点、场馆、商业大厦等场所进行人流控制管理的智能通道闸管理系统。2010 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 48%,按照国际规律,当城市化率达到 30%时,就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每年的城市化率应该至少增加 1 个百分点。到 2012、2013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首次突破 50%的结构转换临界点,2015 年会达到 53%左右。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前提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即意味着要有 1000 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增加了城市人流控制的压力,而随着城镇化5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水平的提高,实行物业化管理的办公楼、商品房和城市公共设施也不断增加,这些都带动了对智能门禁、智能通道闸管理系统产品需求的提升。而针对私有领域的应用,智能门禁系统还包含了考勤系统。考勤机产品经历了从早期的插卡式到后来的条形码、磁卡/IC 型,以及当前的生物识别和摄像、拍照式的更新换代。市场上,尽管插卡式缺点明显,但实际上各种世代的产品仍都占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其中以磁卡/IC 型的市场占有率为最高。由于生物识别和摄像、拍照等技术在不影响便利性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代打卡现象,提高管理效率,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截至2011 年上半年,全国实有企业 1191.16 万户(含分支机构)。假设其中仅内资私营企业(903.49 万户)有替代需求,按照每个企业一套终端,每套系统 20003000元的价格,最终形成 50%的市场渗透率估算,则整体市场容量至少在百亿的规模。但目前国内年门禁系统安装数量大约是在 50 万门以上,其中又以磁卡型为主,指纹/人像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考勤机占比仅在 1%左右,因此整个市场规模大幅减少,预计不会超过 5 亿元。但与西方国家 20%左右的市场渗透率相比,还有广阔的替代空间。指纹识别随着相关核心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导入的基础。除了一些人们所熟知的国外品牌以外,不少国内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指纹识别产品,其核心技术包括指纹识别算法、运算处理器件和指纹传感器元件这三大基石,基本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如指纹识别的核心算法基本还是来自于法国Sagem、美国 NIST 和日本 NEC 三家企业。虹膜识别虽然发展最为成熟,准确度也最高,但市场认知度有待提高,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基于人像识别的门禁系统,其对摄像机、模式识别算法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除海关等特殊领域外,预计未来几年此类门禁系统整体市场渗透率不会出现快速攀升。而指纹识别对磁卡/IC 的更新换代也将是个漫长的过程,且期间又经历着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预计未来几年每年的市场容量都在几亿的规模。总体而言,2010 年针对人流的控制管理系统,其整体市场规模大约在 20 亿以上,而 2009 年我国出入口控制与管理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40 亿元。可见,针对人流的控制管理基本上与针对车流的控制管理系统平分了出入口控制管理的市场总需求。而由于城市化加速和平安城市建设对人流控制管理的需求更为迫切,其增速也将快于车流控制管理市场的增长。行业中,基本以小企业为主,除 ABB、霍尼韦尔等跨国巨头外,中小企业达到500 多家,市场较为分散,且具有一定区域性特征。捷顺科技在车流控制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市场占有率在 10%以上,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人流控制管理领域,由于技术较为成熟,竞争企业较多,市场集中度不高,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新开普、达实智能、汉王科技、捷顺科技等。除汉王采用人像识别技术,具有一定技术门槛外(市场认可度还有待观察),其余各家产品均没有明显优势。6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图 4:智能通道闸管理系统市场需求 图 3:国内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市场需求 051015202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亿元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亿元0%5%10%15%20%25%30%35%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日信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日信证券研究所 图 6:出入口控制管理系统市场总需求 图 5:国内智能门禁系统市场需求 02040608010012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亿元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亿元0%5%10%15%20%25%30%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日信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日信证券研究所 1.3 安全诉求拉动楼宇对讲市场安全诉求拉动楼宇对讲市场 20%以上年复合增长以上年复合增长 楼宇对讲系统是一种访客识别电控信息管理的智能系统。一般由分机系统、主机系统和管理机系统、中心管理软件及中间设备(如解码器、电源、隔离器等)五个部分组成。楼宇对讲系统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长,由于国内居住环境是以群居的小区、别墅等建筑方式为主,而国外居住环境以分散居住为主,因此,国内对楼宇对讲的技术要求更高。产品形态经历了非可视黑白可视彩色可视家庭数字终端的发展历程,而对讲系统也从独立系统发展到联网系统,从通过各种总线式联网发展到运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联网,从功能单一型到智能综合控制性。目前国内市场上,非可视对讲产品尽管技术落后,但仍占有约 50%的较大份额,在剩下的 50%市场份额中,黑白可视约占 75%,彩色可视占 25%,但一直保持着缓慢的增长。虽然数字技术相对模拟技术有优势,但由于模拟系统进入市场较早,单品价格优势明显,只有 IP 楼宇对讲产品的一半左右。虽然 IP 楼宇对讲布线简单,使得整体工程费用较低,但总体而言,基于模拟技术的总线型产品价格还是低于 IP楼宇对讲产品。因此,目前数字/模拟混合组网方式的产品在市场上占到半壁江山,数字产品只有 1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保持稳定的增长。区域划分上,珠三角约占了 60%的市场份额,其中深圳的比例达到了 35%,成7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为众多厂商的主战场。仅当地的厂商即包括安居宝、视得安罗格朗、慧锐通、太川、进祯、柔乐等等。福建地区约占了全国楼宇对讲 20%左右的份额,包括了冠林、立林、振威、佳乐等多个知名厂家。此外,上海、浙江也分别占据了全国 5%的份额,因此也吸引了许多国外楼宇对讲厂家群聚上海,如罗格朗、霍尼韦尔、FORMAX 等等。我国楼宇对讲行业现有生产厂商 300 多家,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 300 人以上的企业仅有约 10 家,100300 人的企业也不过 20 来家,其他均为 100 人以下的企业。这 300 多家企业主要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安居宝、视得安罗格朗、冠林、立林等为代表的一线品牌,整体市场占有率超过 40%。第二梯队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以慧锐通、松本智能、竞争、振威等为代表的二线品牌,另一种是以霍尼韦尔、三星、COMMAX、等为代表的定位高端的国际品牌。第三梯队则是一些区域性的小品牌,这些小企业多数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市场,只在某个小区域内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企业多数自身没有生产能力,研发实力也比较薄弱,主要依靠从深圳等地贴牌的方式进行生产,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不具备规模优势。整体而言,目前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 90%。国外品牌仅在有限的高端市场据守阵地,这一市场虽然整体销量小,但销售额相对较大。受益于城市化进程,近几年楼宇对讲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一直在 15%20%之间,随着城市居民对安全诉求的不断提高带来的现代化物业管理的快速发展,这一增速在“十二五”期间还将有所提高,预计将在 20%以上。1.4 社区防盗报警方兴未艾,加速成长可期社区防盗报警方兴未艾,加速成长可期 社区报警行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产业。美国的报警器系统(包括产品、服务和安装)市场规模在 2008 年即达到 170 亿美元左右,其中产品的规模为 43.2 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美国有超过 50%左右的家庭已经安装了报警产品,并由专业报警监测中心提供每天 24 小时的报警监控服务。相比之下,国内市场起步较晚,目前高端市场上仍以博世、霍尼韦尔等国外品牌为主,民族品牌还处在弱势阶段,主要以中端市场为主,并且大部分还在同质化竞争阶段。就整个市场来看,国产防盗报警产品可占到 70%左右,海外品牌约 30%。但在高端领域则正相反,海外品牌占有率在 70%左右。国内约五百多家生产企业中,主要的制造商基本集中在深圳和福建泉州两地,如豪恩、美安、康联、华昌伟业、时刻、科立信、隆泰、夜狼安防、宏泰等等。不论是防盗报警产品还是运营服务,目前国内均尚处于导入期,需求未得以释放,防盗报警产品市场规模较小,2008 年的市场规模仅为 1.8 亿。但由于基数低,且与楼宇对讲系统一样受益于城市化进程和居民对安全诉求的不断提高,预计该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可能较大,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至少在 50%以上。8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图 8:我国社区防盗报警市场规模 图 7:我国楼宇对讲系统市场需求 051015202530354020092010201120122013亿元0%5%10%15%20%25%30%0246810121416182020092010201120122013亿元0%10%20%30%40%50%60%70%80%90%100%产品服务总体YoY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日信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日信证券研究所 1.5 视频监控重中之重,平安中国全面渗透视频监控重中之重,平安中国全面渗透 在众多的安防产品中,视频监控系统是处于最核心地位,因为其他系统基本都需与视频监控结合应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视频监控系统按主流设备发展过程,经历了 3 各阶段,即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以至当前的智能网络时代。模拟时代的视频监控系统即 CCTV(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由模拟摄像机、多画面分割器、视频矩阵、模拟监视器和磁带录像机(VCR)等组成,信号传输则由同轴电缆完成。数字时代的视频监控系统以对 VCR 实现了全面替代的硬盘录像机(DVR)为核心产品,辅以标志性的数字/高清摄像机,信号传输则由光纤宽带网络完成。智能时代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网络摄像机(IPC)、视频解码器(DVS)、网络录像机(NVR)、视频内容分析(VCA)单元、中央管理平台(CMS)、解码显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以分布式架构构成。图 10:视频监控行业未来市场拉动因素 图 9:全球安放视频监控市场销售量增长率 12.0%12.5%13.0%13.5%14.0%14.5%15.0%2010201120122013治安需要19%意识提升23%经济增长12%智能管理13%政策规定16%政府工程12%大型活动5%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日信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日信证券研究所 视频监控系统在安防系统中的产值占比也是最大的,基本在 40%50%之间。2010 年,我国视频安防行业市场规模超过 400 亿元,预计 2011 年将达到 550 亿元左右的规模。按照“十二五规划”,到 2015 年,视频监控系统产值将突破 1000亿元,实现接近 40%的年复合增长,是规模最大且最具增长潜力的安防细分领域。视频监控安防产品主要应用于金融、公安、邮政、电信、交通、电力、煤矿等9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行业,因此其未来的增长也来自于多方面的驱动因素。首先是来自平安城市建设的需求推动。平安城市的建设,最早在北京宣武区、山东济南、浙江杭州和江苏苏州四个城市开始做试点。2004 年,为了全面推进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公安部、科技部在 21 个城市启动了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2005 年,公安部进一步提出了建设“3111 试点工程”,选择 22 个省,在省、市、县三级开展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程,即每个省确定一个市,有条件的市确定一个县,有条件的县确定一个社区或街区为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试点。同时提出 2007 年底前完成试点,2008 年推广建设,2010 年前在全国大中城市完成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目标。2010 年第二批试点城市结束,“3111 工程”直接投资 100 亿元。2010 年后,“3111工程”进入整体推进阶段,推广至每个地级市,整体直接投资近 1000 亿元。此外,据公安部科技局估计,一个中型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投入将达几百亿,其中视频监控系统所占比例为 28%。目前我国共有 2300 多个设市城市和县城,随着“平安城市建设”逐步向县、镇深入,其蕴藏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交通领域,由于恶性公路交通事故频发,交通部门计划在全国范围推广城市车辆监控系统建设。今年 7 月底,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对卧铺客车的监管新要求,其中要求卧铺客车必须强制安装车载视频装置,首批将要求全国 3 万辆卧铺客车强制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一套客车的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包括 4 个摄像机、一个监控主机,同时要通过无线网络与管理中心对接,平均价格在一万元左右。据统计,全国现有城市公交营运车辆、长途客运车、货运车近 300 万辆,一旦全面推行,车辆监控设备方面的投入有望超过 300 亿元。铁路方面,高铁视频监控系统每公里投资为 20 万元,尽管受到 723动车事故的影响,近两年铁路建设的进度可能会放缓,但安全监控领域的投入反而会受到保障,加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预计未来 5 年对视频监控的市场需求在 20亿元以上。而机场视频监控的市场规模也在大致相仿的水平。在环保领域,国家环保总局明确要求全国 50%60%的工业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每家企业的投入至少在 510 万元,按全国约 400 万家需要安装计算,则市场规模将达 20004000 亿元。“十二五”期间,除了继续推进工业污染在线监控系统外,水库水源地监控、江河湖海和湿地监控、森林监控等生态监控也将在得到快速发展,预计生态监控整体市场需求至少在上百亿的规模。校园安防同样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据统计,全国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等各类学校共约 70 万所,校园监控已从最初的监考应用逐步扩展到全面的电子与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近 1800 多所高等院校的安防系统市场即有 70亿左右的规模,可见,即使“十二五”期间只有部分院校全面推进校园安防系统的建设,也将给整个安防视频监控带来巨大的增量需求。此外,各类新增的娱乐场所、零售商店、金融机构等都对视频监控有着稳定的10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整个行业仍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东部一些较发达的二线城市,对于中西部广大地区或东部欠发达城市鲜有拓展,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的推进,行业还将面临更为广阔的新市场,长期增长得到有效保障,可以预期,未来 5 年甚至 10 年都至少可保持 20%30%的增长,行业处于长期景气周期之中。IMS Research 即预测我国安防视频监控行业 20102014 年间将以 20.2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图 11:数模混合远程安防视频监控系统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日信证券研究所 全球安防视频监控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都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尚无一家公司能够占有市场份额的 10%以上。2010 年全球安防行业 50 强中,视频监控产品的总营收不过 4000 余万美元,与几十亿的市场容量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国内方面,由于视频监控产品生产不受资质限制,企业只需要通过相关产品的认证或检测即可销售产品,市场准入不存在垄断,因此,整个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市场竞争激烈。但在细分产品市场中,却存在着龙头企业,尤其是在 DVR 市场。事实上,国内整个安防监控产业链,从前端摄像设备,到后端监视设备,除了 DVR 这个环节,都落后于国外厂商。在 DVR 领域,国内的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均已经居于全球领先11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的地位,整个市场也几乎全部由国内企业把持。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几大龙头占据了 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 40%则由二三线品牌及深圳小厂瓜分。尽管如此,在 DVR 的核心技术即芯片领域,我国还没有能够完全自主,仍只是基于国外的芯片进行设计,差距依然存在。总而言之,在政策投入的支持下,在建设“平安中国”的真实诉求下,国内安防产业未来 510 年都将处在成长期,各细分领域由于前期市场渗透程度不同,市场需求将分别表现为 20%80%的不同增速,总体增速也在 20%以上。行业持续高速增长为企业提供了做强做大的契机,抓住历史时机的厂商将成为最终的胜出者。2.新模式与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大机遇新模式与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大机遇国内安防行业集中度较低,从业企业约 15000 家左右,其中产值超亿元的大约100 家左右,而 90%以上的比例都是年销售额在 1000 万元以下的小企业。由于国内市场近几年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国外安防巨头也纷纷把木管转向大陆,借助资本优势大举收购国内企业,抢占国内市场。如法国罗格朗战略并购 TCL智能楼宇和深圳市视得安科技,英格索兰收购深圳博康系统工程,CSST 收购九鼎企业集团、上海诚丰数码、深圳宏天智电子、武汉恒忆科技、深圳创冠智能和常州明景电子等十几家国内安防企业,Axis 则在中国设立独资子公司,松下、三星也在中国设厂,GE 安防、霍尼韦尔、西门子、博世、泰科等巨头更是将亚太安防业务总部移到中国。随着国外厂商的大举进入,国内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安防行业“十二五”规划即提出,未来 5 年要重点打造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重组并购,或进行强强联合,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扶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细分市场发展,形成以大中企业为主体,小企业提供专业配套服务的新格局,合理分工、有机联合、协调发展。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预测,未来 510 年将是中国安防行业“成长期的高级阶段”,也将是一个调整整理的阶段,大批技术落后、缺乏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将被淘汰,市场监管也将更加规范。2015 年以后,中国安防行业才会进入“成熟期”,全行业大规模的整合已经完成,最后会形成专注于几大主要产品系列的 510 家大型的实体企业集团,并将成为行业的主导者。从全球情况来看,即使如霍尼韦尔、GE 安防、三星安防等巨头也难以在全产业链形成垄断优势,但是,巨头们在产业链上整合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可见,跨国巨头的战略是在将各专业安防产品供应商纳入到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之后,把集成的系统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作为主要的业务定位。因此,我们认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大致也会遵循相同的路径。一方面,具备做大潜质的企业进行横向或纵向的产业链12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延伸,并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转型,另一方面,在未来主流技术选择上具有准确的判断和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也将在与巨头的合作发展中做强,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2.1 高清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视频监控行业大势所趋高清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视频监控行业大势所趋 视频监控是技术更新最快,也是机会最大的安防子行业,以至于在发展了 30年后的今天,从第一代的模拟产品到最新一代的智能化产品都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模拟监控系统技术成熟,由于进入市场较早,目前在实际应用中的占比仍然较高,但在新建或更新部署中已经很少采用模拟技术,一些专用于模拟信号处理的设备,如多画面分割处理器、VCR 等更是基本上已被淘汰。数字化视频监控的标志性产品是 DVR,集成了多画面显示预览、录像、存储、PTZ 控制、报警输入等多种传统功能。由于其功能强大,所以特别适合集中监控性质的项目应用。为了更加适合监控点位分散的应用环境,DVS(DigitalVideoServer)+NVR(NetworkVideoRecorder)架构应运而生,其中 DVS 专注于视频编码与网络传输,NVR 则实现录像存储功能的功能,目前这一架构在铁路、机场、地铁、教育、电力、平安城市等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 DVS 本质上应该是模拟视频监控向网络视频监控进化过程中的过渡产品,其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一方面是模拟摄像机技术成熟,市场份额较高,为保护前期投资而需要进行模拟信号的连接,另一方面也是目前 IPC(IP Camera)功能尚无法充分满足广泛的应用需求所致。因此,预计这一现象在未来两三年不会发生显著改变,但不论是新上项目,还是就有项目的改造,网络化的架构都会成为首选,因此,其增速会远超传统的 DVR 架构,预计年复合增长至少在 30%50%的区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来看,5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监控系统的更新换代伴随着 IPC 技术的成熟,其分散布点、即插即用的独特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全IP 的视频监控系统必将成为主流。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另一个需求即内容的高清化。高清相对于传统摄像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场景覆盖范围更广,可以替代原有的多个固定点位摄像机;而且,高清对细节的再现能力强,避免传统应用中,大而无用的海量数据情景的出现;此外,高清摄像机具有的“画中画”功能,可以同时显示局部和全景图像,具有良好的监控视野。高清化发展得益于前端 IPC 的发展。由于模拟摄像机在扫描原理、通道传输带宽以及芯片处理能力上的不足,无法真正做到高清视频,因此,传统 DVR 系统在真正高清领域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真正的百万像素级高清图像还是需要数字化的 IPC 来实现。由于高清已是大势所趋,因此,目前高清概念已经成为许多安防厂商新一代产品的主推特征。如国内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均有高清摄像头产品。然而,高清除了对监控前端的要求外,对传输、存储、解码显示等各个环节均带来成本的提高,彻底的普及还有待时日。其中存储和解码显示等环节有赖于13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芯片设计和半导体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主要市场为国外企业所掌控。而在传输环节,以中威电子、亚邦、微创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占据了市场主流,尤其是中威电子推出的集标清/高清、压缩/非压缩于一体的 VAR 光平台在高速公路等重要视频监控领域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据美国国防部的研究表明,使用一个非智能的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监控两台监视器,10 分钟后将会遗忘 45%的内容,20 分钟后将会遗忘 95%的内容,因此,除了网络化和高清化之外,智能化也是未来视频监控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具体体现在视频内容分析技术(VCA:VideoContentAnalysis)的采用。VCA 即通过计算机对视频内容进行智能分析,以便为相关事件提供实时信息,包括运动检测及根据用户定义的规则确定是否属于可能的威胁等多种算法。在具体实现上,分为前端独立、后端服务器、前后端混合以及分布式的架构。其中,分布式架构是把视频分析单元部署在 DVS 或 IPC 上,结构上偏于前端,对前端芯片处理能力依赖性较强。但目前在智能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此方法由于部署灵活、网络负担较低、以及精确度较高,是较好的实现模式。而且随着 IC 技术的进步,FPGA 解决方案的改进,该模式会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前后端结合的模式在前端进行特征提取,后端服务器进行特征分析,优点是资源占用少,但由于需要前后端配套,因此必须由一个设备供应商提供整个系统,灵活性受到影响。据 IMSResearch 估计,全球智能视频分析软件 2009 年达到 8 亿美元市场容量,而据国际生物认证组织的估计,2010 年全球含人脸识别技术的视频监控市场总量达到 3.43 亿美元。智能视频监控市场目前在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准确度保持在 90%以上、高清信号处理的低成本与低功耗等等,因此当前市场还处于品牌的确认时期,综合安防厂商与 DVR(DVS)厂商可以通过自己研发或外部收购,形成自身产品的相对技术优势,稳固品牌地位。不论是高清化、数字化,还是智能化,由于系统建设的阶段性特征,行业客户的品牌依赖性较强,因此我们看好国内企业中,在视频监控的传统主要环节 DVR 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度和品牌知名度,并且积极研发推出适应行业趋势的相关产品的中星电子、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图 13:DVR、DVS 与 NVR 市场需求 图 12:全球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市场销售额 01020304050607020082009201020112012亿 美 元31%32%33%34%35%36%37%38%39%0510152025303540452009201020112012亿美元0%10%20%30%40%50%60%70%DVRDVSNVRDVR YoYDVS YoYNVR YoY14渐飞研究报告-http:/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日信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日信证券研究所 图 14:典型的 DVR 数模混合应用架构 数据来源:安防天下,日信证券研究所 图 15:典型的 DVS+NVR 应用架构 数据来源:安防天下,日信证券研究所 15渐飞研究报告-http:/16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行业深度表 1:高清视频监控产业链上的 A 股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或其母公司 或其母公司 芯片芯片 镜头镜头 HD-SDI摄像机摄像机HD-DVR讯号传输讯号传输设备设备 网络及网络及 转换设备转换设备 显示显示 设备